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不再歧視(上):德國客工文化,與一場失敗的融入政策

2017/07/03 戴達衛

讓德國土耳其人背離德國價值的,真的是因為「不夠忠誠」嗎?還是他們覺得德國所宣稱的...
讓德國土耳其人背離德國價值的,真的是因為「不夠忠誠」嗎?還是他們覺得德國所宣稱的價值,並沒有落實在他們身上,從而導致他們對德國失去認同? 圖/歐新社

1950-1970年間,在經濟奇蹟的機遇下,德國政府向許多南歐國家招聘暫時移工,其中提供最多勞動力的國家,是位於歐洲邊疆的土耳其。當這些外來移民遇上封閉排外的德國社會與政治環境時,發生了不少衝突,而幕後促成衝突的緣故,不僅是先來後到的文化差異及語言隔閡,新移民的階級與教育背景也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

德國主流社會中隱含的民族歧視與排斥,讓許多移民選擇擁抱原祖國的保守主義,以及極端宗教團體的理念。這樣有如惡性循環的衝突與矛盾,在今年4月的土耳其修憲公投中,更是顯而易見: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為了維持個人權威,提案將土國政治制度從內閣制改為總統制,廢除總理職位並擴大總統職權。德國土耳其裔作為德國境內最大移民群體(約300萬人),對土耳其國內政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德國也因此被稱為「土耳其第四大選區」。

四月的公投結果出來,顯示高達63.1%德國土耳其裔對厄多安的「超級總統夢」表示支持。德國的數據與同樣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和英國相差甚多,後兩者分別以79.79%和83.80%的票向厄多安說「不」。這樣的結果引起廣泛的討論——德國的土耳其人為何選擇背離民主道路?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中)為了維持個人權威,提案將土國政治制度從內閣制改為總統制,廢...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中)為了維持個人權威,提案將土國政治制度從內閣制改為總統制,廢除總理職位並擴大總統職權。 圖/路透社

從德國境內投票所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德國土耳其裔社群的多元性。雖然所有的投票所公布的結果都顯示為支持修憲案,城市間的差距卻很大,像柏林「僅」有50%的人支持,埃森則是高達76%。這與土耳其社群的人口結構分佈有關。

 圖/作者自製
圖/作者自製

埃森位於西德北萊因-西發里亞邦的魯爾工業區(Ruhrgebiet),自19世紀以來,是德國採礦業的核心地區。在德國於1961年與土耳其簽署《招聘勞工協議》時,移民到魯爾區的移工(Gastarbeiter,即「客工」)來自於土耳其內陸的安那托利亞,以及黑海海岸等農村地區。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政治學者和土耳其專家寇普(Burak Copur)就指出,「這些地區傳統來講是AKP的地盤,所以支持厄多安……從這些地區移民到魯爾區的人大多屬於工人階級,他們受過伊斯蘭保守教派的社會化。」反之,在柏林的土耳其人來自各個社會階層以及不同派系,包含不少作為反對派的凱末爾主義者(Kemalist)、庫德族人、以及阿列維派。

如果我們再以土耳其境內各地區投票結果作為比對,或許更可看得出其中的端倪。根據公投結果的地區分佈圖,投「反對」票多的主要集中在如安卡拉、伊斯坦堡、伊茲米爾跟安塔利亞等大都市及、沿海地區;反之,土耳其內陸的安那托利亞,則一面倒地支持修憲。

地區與投票傾向的關係,反映出土耳其不同階級與教育程度之間的差異:大城市的人口結構較多元,教育程度也相對高,對政府保持一定程度的懷疑,都市跟西部沿海地區的人更偏向土耳其共和國的凱末爾主義(Kemalism)傳統,其主要內容包含國家政治制度的世俗化,並跟西方國家來往較為密切,這也是為何在這些地區,更多人反對厄多安極端的政治與宗教立場。土耳其內陸的大多數則支持厄多安以及他所代表的伊斯蘭化。另外,由庫德族佔多數的地區也一律反對厄多安的公投案。

將德國境內投票所的結果與土耳其境內的投票結果相互比對,可看出各地區投票傾向相似度...
將德國境內投票所的結果與土耳其境內的投票結果相互比對,可看出各地區投票傾向相似度。 圖/美聯社

土耳其人移民到德國已經有56年的歷史,社群組成非常多元,他們根據不同的理由在不同的時間點移民來德,有第一代的客工、隨遷的配偶、在德國申請政治庇護的難民、來德國讀書的學生、在德國出生的、已歸化的跟尚未拿到德國國籍的都有 ,因此沒有同質化的單一族群可言。儘管如此,德國的「土耳其裔」卻仍然被視為鐵板一塊的族群。實際上,寇普稱:「柏林的土耳其社群反映出土耳其的多元社會,因此,柏林的選舉結果也與土耳其本身的非常相似 。」 更不用說,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傳統移民國家的土耳其移民不僅比移民到德國的土人教育程度高很多,這些國家的移民與融入政策也遠遠發達於德國。

公投結果出爐之後,基民黨籍的埃森市長枯芬(Thomas Kufen)提醒,身居民主國家德國的土耳其人選擇土耳其的威權體制,是輕易且無須承擔現實後果的、根本上是佔土國境內土耳其人的便宜,他還強調「從他們身處舒服的位置的角度來看,公投對那些德國土耳其裔而言沒什麼影響,蒙受其害的卻是那些與土耳其政府有爭執的人及團體。」未來要買單的,是土耳其境內的反對派、記者、政治犯們,而這次積極支持厄多安奪權的德國土耳其人,有一天也會發現這個後果對他們自己或土國境內的親友們,所帶來的影響,而開始意識到並後悔今日的選擇。

那究竟為何被德國民主自由滋養長大的土耳其裔,會在如此關鍵的修憲案上,選擇背離民主道路?

公投日當天,德國柏林的投票所:從德國境內投票所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德國土耳其...
公投日當天,德國柏林的投票所:從德國境內投票所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德國土耳其裔社群的多元性。 圖/路透社

▌融入政策:一場失敗

一種說法是指責在德土耳其人不珍惜民主,不願意融入德國社會,且不認同德國《基本法》保障的自由民主。不少右翼的德國政治人物認為,德國的雙重國籍制阻礙德籍土耳其裔人融入當地社會,他們因而主張將其廢止。例如極右排外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副主席高蘭(Alexander Gauland)便表示

公投表明,雙重國籍是歪主意。

高蘭認為,持有兩國家護照的人會自動導致「雙重忠心」。

但根據一項「融入意願」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土耳其裔表示想要全力融入德國社會。但讓德國土耳其人背離德國價值的,真的是因為「不夠忠誠」嗎?是土耳其裔本身就不認同德國的自由民主價值,還是他們覺得德國所宣稱的價值,並沒有落實在他們身上,從而導致他們對德國失去認同?

德國《明鏡》周刊特派員卡茲姆(Hasnain Kazim)在公投後的一份調查報導中表示,接受採訪的土耳其民眾,其中許多長期在德國生活,他們選擇支持公投案,是因覺得德國社會對他們有差別待遇,同時他們也無法接受多數德國人對厄多安的「抹黑」。以此角度來看,支持票似乎是對德國社會的一種「報仇」。雖然卡茲姆本人不認同這樣的理由,但他還是呼籲讀者要聆聽土耳其人的聲音,並提醒「我們應該察覺到,欠缺『歡迎文化』使一輩子都待在德國、甚至出生在德國的人,也會感受到自己是外人」。

有七成的土耳其裔表示想要全力融入德國社會,但也有65%認為「不管怎麼努力,都不會...
有七成的土耳其裔表示想要全力融入德國社會,但也有65%認為「不管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視為德國社會的一部分」。 圖/法新社

卡茲姆認為,德國應當反省其「融入政策」。

德國在六零年代經濟高度成長,為了填補不足的勞動力,開始向南歐及土耳其招募暫時移工。儘管《招聘勞工協議》在1961年就已簽署,但德國當局一直到2006年,才舉辦了第一場「融入政策高峰會」。當年德國視客工為便宜勞動力,誤以為他們過幾年後會回到自己的國家,殊不知很多人不僅留下來了,還舉家遷至德國。

1983年,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促進回國法》(Rückkehrförderungsgesetz),補貼願意回國的人,但沒有達到期待的效果(只有15萬人回去)。右翼所領導的政府傾向排擠移民,阻止多餘的外來人口進入;左翼政府雖然持較開放的態度,但多年來也忽略了融入政策實際需要處理的事務,例如國籍取得、語言與文化課程、教育、就業等制度性歧視等等。始終將客工定義為短暫停留人口的德國人,因此在過去六十多年來,從未認真面對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問題

1970年於杜塞道夫機場外等候回家的土耳其客工。 圖/美聯社
1970年於杜塞道夫機場外等候回家的土耳其客工。 圖/美聯社

德國與土耳其緊密的客工制度,在2015年邁入第60周年,但土耳其移民的貢獻有獲得...
德國與土耳其緊密的客工制度,在2015年邁入第60周年,但土耳其移民的貢獻有獲得德國大眾的認同嗎? 圖/美聯社

卡茲姆採訪時所遇到的負面情緒,在其他研究報告中都能得到相呼應的數據。明施特爾大學宗教社會學家波拉克(Detlef Pollack)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土耳其裔的德國人至今還經常感到被歧視(24%)、認為自己是次等公民(51%);第一代的土耳其移民中,有65%認為「不管怎麼努力,都不會被視為德國社會的一部分」,這樣的感受一直到第二、第三代仍獲得43%的認同。

我們如果想要理解為什麼至今還有許多德國土耳其裔不認同德國,以及在本次的公投案選擇放棄民主道路背後的原因為何,我們還是得回到問題的結構層次。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土耳其人不願意融入德國社會,而是德國社會杜門謝客的種種措施,讓這群來德國棲身的土耳其移民感到被遺忘。過去,德國政治與社會不想要這些人留下來,甚至害怕他們的到來,常年對他們存在抱以鴕鳥心態,造就今天有著種種籓籬的社會。

(下篇/什麼樣的社會,讓土耳其移民對德國不再信任?

德國主流社會中隱含的民族歧視與排斥,讓許多移民選擇擁抱原祖國的保守主義,以及極端...
德國主流社會中隱含的民族歧視與排斥,讓許多移民選擇擁抱原祖國的保守主義,以及極端宗教團體的理念。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黃哲翰/然後他們就民粹了:難民危機裡德國良民的變形記

陳琬喻/逮捕那個德國記者!土耳其修憲公投外的德國因素

陳琬喻/撕破梅克爾的臉:土耳其的「納粹算盤」

戴達衛

戴達衛(David Demes),德籍台灣居民,德國及歐盟時事觀察與評論家,清大社會所博士生,法蘭克福邦高等法院授權中德翻譯師。

作者文章

在德國許多地方,早在小學畢業之後(德國小學教育是四年制)就開始進行學制分流,但在...

巴赫曼老師的教室:德國教育「從小分流」的隱形歧視?

2021/10/21
所以誰能接棒梅克爾?德國會有新一位女總理嗎?2021的德國大選,也將是各種緊張、...

綠黨旋風:德國政商全力封殺的「下一個德意志女總理」?

2021/06/23
因為東德政治局發言人夏波夫斯基(Schabowski)在記者會上一句「美麗的錯誤...

統一尚未成功:柏林圍牆倒下30年,一個西德家庭的東德記憶

2019/10/10
7月29日上午,法蘭克福中央火車站的第七月台,來自慕尼黑的 ICE 高鐵正在進站...

德國ICE高鐵殺人案:「兇手是移民」的新聞掙扎

2019/08/22
阿拉伯幫派家族,近年來成為德國輿論延燒話題。圖為德國影集《4 Blocks》,劇...

以血親之名的罪惡?德國「阿拉伯黑幫家族」的地下世界

2019/05/29
當德國老了,誰來照顧?長照問題在德國幾乎已是社會危機。圖為德國一間老人安養中心。...

老人德意志:被高齡社會壓榨的「德國照護者」

2019/04/03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