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黃哲翰

黃哲翰奧地利/維也納

興趣使然的寫作者,各種題材都想寫寫看。先前住在德國曼海姆,現居奧地利維也納。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49 篇文章

金星來的德國人(中)搶救和平的「德軍一千億」?

2022-04-07 16:48
聯邦德國後冷戰和平主義的世界觀深信地緣政治的時代已經過去,德國如今已是「無敵人之國」(der feindlose Staat),而冷戰後世界各地所發生的戰事,毋寧是脫軌的個案而不是國際秩序的常態。此一信念在梅克爾時代達到了顛峰:人們在潛意識中並不相信歐洲還會爆發戰爭,那就和外星人入侵一樣都屬於超現實的情節。而俄羅斯與中國雖然構成對西方價值的重大挑戰,但民主與威權彼此的衝突與其說在地緣上,不如說是在科技競爭、貿易戰、意識型態宣傳、資訊戰等更加文明的舞台上角力——彷彿俄羅斯對歐洲最大的威脅不是核彈與蘇愷戰機,而是RT電視台的假新聞。...
31512

德國農產對戰TTIP :血汗乳牛、氯洗雞與瘦肉精豬

2016-06-14 17:03
一公升不含生長激素、注重乳牛飼育環境、符合歐盟嚴格食安規範的鮮奶,該賣多少錢?德國所給的答案是:0.59歐元,約台幣22塊。便宜到不可思議嗎?還沒有。5月中,德國各大連鎖超商將售價繼續下殺到0.46歐...
28707

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中):讓選民放棄思考「不對稱反動員」戰術?

2021-09-26 16:12
梅克爾的成功亦為德國政治投下了某種陰影:民主的媽咪照顧一群不必再積極參與民主的媽寶,而民主政治也從此不再敢於去挑戰、去要求選民做出改變——這對於遭遇諸如疫情危機與氣候危機的當下,顯然不是件好事。把「你做什麼,我也做什麼」磨到爐火純青之極致的策略,在柏林政壇上被稱為「非對稱的反動員」:藉由複製對手的政策路線,讓對手的選民打消出門投票動機——給梅克爾繼續執政也不錯啊。...
26126

納粹與他們的產地(中):猶太不倒,奧地利不好?

2018-11-28 17:17
從1919年到1929年,奧地利政局在兩黨惡鬥中每況愈下。雙方陣營從互相抹黑的宣傳,發展成側翼勢力兩極化、各擁軍隊互相鬥毆的局面,並且頻繁發生政治暗殺事件。1929年的金融風暴讓這一切都變得不可收拾。奧地利總體失業率超過20%,青年失業率更達到45%。政治風向頓時失衡向右傾倒,同時一併怪在猶太人的頭上......
25898

瘟疫試煉德意志(下):極右退散?病毒吐回了「理性」卻吃掉「自由」

2020-05-12 17:22
像《紐時》那樣單純正面報導德國民眾對政府的高度信賴,有其危險——與民眾對聯邦政府的高滿意度極不相稱的,是後者一系列的誤判與出包,德國民眾的「信賴」其實一言難盡。但另一方面,如果說疫情這種「例外狀態」對民主政治的衝擊,將可能導致自由社會向威權傾斜或擁抱民粹?也不盡符合德國目前的主流跡象。相反地,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支持度,慘跌到2017年進軍國會以來的最低點......
25599

凝視人類的屠殺輪迴:納粹與蘇聯恐懼鋪成的「血色大地」

2022-05-19 15:17
這些年由於因緣際會,我接連研讀了幾部耶魯大學中/東歐現代史名家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教授的著作,也親身參與過他的講座。史奈德近年來的論述,涵蓋了對東歐國家民族主義的爬梳、對二戰猶太大屠殺的還原,並且從歷史延伸到當前緊迫的議題,例如對美國川普現象的批判,乃至於對歐美民主退守與威權復甦的憂心與諄諄示警。史奈德學養深厚、書寫流暢,且其演講更是條理分明、引人入勝。然而,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其在論述之間所透露出的某種親切感:無論這位作者身處於哪裡,他的思緒裡始終都帶著一座中歐城市的氣味——維也納,或更確切地說,1990年前後維也納西火車站(Westbahnhof)的氣味。...
25479

納粹與他們的產地(下):1938武統「德意志東疆」

2018-11-29 16:47
德國納粹上台後,全力發展軍工業,準備對外侵略。在大量軍事預算的心臟電擊下,硬是激起了德國的經濟榮景,頓時走出1929年後的低靡,失業率也從原本的22%猛降到6%。關於德國「大國崛起」的新聞報導加上納粹「強國」的宣傳轟炸,讓政治冷感、只想拚經濟的奧地利人艷羨不已。在奧地利納粹的內應策動下,越來越多群眾熱切擁抱大德意志帝國。1938年,希特勒發出最後通牒:「你敢公投,我就武統。」同時,奧地利各地納粹也發動大批群眾示威暴動、幾近政變......
25414

金星來的德國人(下)自我疑懼的「無敵人之國」

2022-04-08 11:44
「敵人回來了。」烏俄戰爭爆發之前,《華爾街日報》駐德記者潘契夫斯基(Bojan Pancevski)曾形容反應遲疑的德國就像是一列停在月台的火車,車站整個著火燒起來了,卻遲遲不肯開走。戰爭爆發後的德國社會當然不一樣了,但情況也並非皆大歡喜的列車就此高速往前奔駛,而更像是車上的人倉皇跳車,結果車站燒了,原有的列車也被拋棄了,然後在鐵軌上徒步奔逃的人對自己問起了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
24586

奧地利逃避黑歷史(上):我們都是「邪惡普魯士人」的受害者

2018-12-25 00:03
二戰末期,納粹敗相已露,奧地利人也開始否定德奧合併後的黑歷史、編造起自己的「受害者神話」:德奧合併是德國侵略,奧地利人參與納粹的罪行,都是被逼的!甚至戰爭結束,奧地利接受四國占領時,美軍特別優待從集中營被解救出來的猶太人——有些奧地利人竟然對此大表憤恨不平:同樣都是受害者,為什麼他們先有吃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受害者神話,讓奧地利不願和「德意志」以及「邪惡的普魯士人」再有瓜葛......
24131

當圍牆二度倒塌(上):德國難民危機的關鍵三日

2016-10-19 19:55
是什麼原因,讓她在難民問題上失去主動,必須以僵硬強勢的手腕,挑戰國民耐心,自陷於左支右絀的局面?這一切必須回溯到2015年9月4日......
22267

MIG德國製造1890(上):浪漫民族變鐵血的「帝國大創業」

2021-10-28 16:02
1896年,英國記者威廉斯(Ernest Edwin Williams)出版了一本震撼英國讀者的暢銷書——《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書中無情地提出警告:德國已成為世界工廠,並且挾著經濟優勢與軍備擴張的雙重加持,威權專制窮兵黷武且外交姿態咄咄逼人的德意志帝國即將取代自由主義的大英帝國,成為新一任的世界霸權。而內部問題嚴重的英國,面對德國崛起這個外部挑戰的催化,終會重蹈古代羅馬帝國衰亡的覆轍。...
21254

紅色維也納(上):第一共和甩不掉的「臣民性格」

2018-11-07 16:55
建國之初的奧地利,社會景象光怪陸離。儘管經濟崩潰、示威暴動頻繁,共產黨人亦多方煽動政變,但與猛烈翻攪的社會表象和混亂喧囂的政治口號呈現鮮明對比的,是出奇寧靜的政治形勢和逆來順受、勉強自己去適應那些瘋狂表象的「沈默多數」。檯面上,社會主義改革火花四射,但檯面下的多數民眾卻展現著矛盾的「臣民性格」......
21051

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下):犬儒化的「危機總理」?

2021-09-27 16:34
梅克爾執政之所以能產生類似「安樂死」的副作用,前提是她的危機處理能力極強:這16年來,媽咪大抵上確實都把德國人照顧得好好的——特別是在這危機空前頻繁、一波比一波更嚴重、令人震撼崩潰的16年。聯邦德國這位「危機總理」的危機處置大體皆中規中矩,能迅速拉出停損線、避免局勢惡化失控。梅克爾一貫在細節上務實、精於談判,但缺乏整體的大戰略,面對大型跨國危機時,其政治風格的缺陷也就更加突顯:危機在她的手上雖不致惡化,但也都只能治標而無法治本。...
21040

《2月20日的祕密會議》:那年...幫希特勒發大財的狂亂時代

2019-11-01 18:05
《2月20日的祕密會議》主要舞台是二戰前夕的奧地利。讀者翻開正文後,將會看到作者側重於描繪以下的情節開展:在德國企業巨頭與納粹政權合謀,以及英法陣營息事寧人的局勢下,奧地利成為納粹德國對外擴張的第一個目標。德奧合併之後,接著也開啟了歷史上黑暗慘澹的一頁——德國企業瓜分奧地利,而大批戰俘與猶太人也在德奧境內,被迫為西門子、BMW、戴姆勒、巴斯夫等大企業提供血汗勞力,讓後者累積財富之餘,也繼續推動了納粹的戰爭機器。這一段剝削與死亡的黑歷史,至今仍遲遲未獲正視......
16854

梅克爾「百日危機」:內閣背刺後的政府垮台?

2018-06-27 15:16
德國正面臨梅克爾/基民盟執政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德國聯邦內政部長、基社盟黨魁錫霍佛,日前公開反對梅克爾「以歐盟協商解決難民問題」的政策,揚言要逕自依據《都柏林公約》,將先前已在其它歐盟成員國登錄過的抵德難民,從德奧邊界驅逐出境,並加強邊境封鎖,禁止一切未持合法證件的難民入境德國。在28日的峰會之前,德國政府陷入百日政爭的一場苦戰......
16671

去年,阿公書櫃裡的「那本書」——希特勒《我的奮鬥》新編註釋版

2016-12-30 14:38
去年(2016)初,跨年夜科隆性侵案的新聞,掀起了仇外、種族主義、反體制、反主流媒體的聲浪,象徵性地為德國社會開啟了這極右駕返、波瀾詭譎的一年。諷刺的是,歷史的巧合也與此相呼應——希特勒《我的奮鬥》(Mein Kampf),也正好在同一時間重新發行了。...
16469

奧地利逃避黑歷史(下):「小奧地利」的矛盾優越感

2018-12-25 00:04
奧地利人的國族認同,在1986年的「華德漢醜聞」遭遇沉重打擊。出身人民黨、曾任聯合國秘書長的華德漢(Kurt Waldheim)出馬角逐奧地利總統,原本國際聲望甚高,但在選戰期間,卻被爆出二戰期間曾擔任納粹軍官,並參與追捕猶太人、遣送集中營的黑歷史,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直接摧毀了奧地利人戰後以來的「受害者神話」,也給了已經裝睡多年的奧地利人一記難堪的當頭棒喝:多年來他們所自豪的國家認同,其根源正是那赤裸裸的投機心態......
16271

難民的悲劇航程:導讀《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

2017-03-03 18:12
逃亡本身就是一場殘酷的分級:你能弄到多少錢,就能逃得多遠。...
16025

當圍牆二度倒塌(下):德國難民危機的關鍵三日

2016-10-20 18:38
2015年9月4日到6日那個週末的掙扎,可能已在總理的腦中被重複審視了無數次。「如果可以,我會將時間倒轉好幾年,讓我和聯邦政府能做更多準備,去面對2015年夏末讓我們措手不及的局面。」...
15199

MIG德國製造1890(下):「天命暴走」的偉大民族復興?

2021-10-28 16:01
以俾斯麥為首的貴族保守派,原先純粹是把這種民族激情當作清掃政敵並宣洩社會壓力的工具,然而德國社會的民族激情卻在國際風勢的助長下延燒開來——1873年世界金融危機後的長期景氣不振,各國保護主義抬頭、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加深了國際衝突的憂患意識與仇外情緒,終而讓俾斯麥一手催生的德意志民族情緒快速蔓延,逆向滲入保守派、中間派自由主義者、以及菁英知識份子的圈子裡。...
1334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