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MIG德國製造1890(上):浪漫民族變鐵血的「帝國大創業」

2021/10/28 黃哲翰

在我們所處的現代,「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是精準、牢靠、一絲不...
在我們所處的現代,「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是精準、牢靠、一絲不苟的高品質勳章,但這樣的印象在德意志「建國」初期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但國家品牌的建立與迷思轉變,又是如何發生?這一切也得從那個男人——鐵血宰相的成功與時代失敗——開始說起。 圖/法新社

1896年,英國記者威廉斯(Ernest Edwin Williams)出版了一本震撼英國讀者的暢銷書——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書中無情地提出警告:德國已成為世界工廠,並且挾著經濟優勢與軍備擴張的雙重加持,威權專制窮兵黷武且外交姿態咄咄逼人的德意志帝國即將取代自由主義的大英帝國,成為新一任的世界霸權。而內部問題嚴重的英國,面對德國崛起這個外部挑戰的催化,終會重蹈古代羅馬帝國衰亡的覆轍。

這位記者接著比較了英德兩國的產業風氣,他一邊數落英國企業家的腦袋僵固老套卻還驕傲自滿、沈溺奢華享樂,一邊則憂心地見證了德國競爭者的各種「狼性」:他們務實有彈性,並且極擅鑽營取巧,仿冒商標、削價傾銷等手法樣樣不擇手段,這使得英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據此,威廉斯聳動地描繪出一幅英國紳士的生活被德國貨所淹沒、陷入永劫不復的景象:

你的一切衣物、家俱裝飾、工具器械都是Made in Germany,你的女僕穿著MIG,你小孩玩的布偶是MIG、看的英文童書背面也印著MIG。為孩子請家教,她的未婚夫是德國移工——又是MIG。你最愛讀的反德愛國報紙,打印在MIG的紙上;你怒將它扔入壁爐火堆,用的撥火棒還是MIG。你一拳砸碎客廳的飾品,撿起碎片看到MIG的標示。為此,你無處宣洩,只能將沮喪的心情寫下來,但手中的筆依舊MIG。

然後你太太在外流連到深夜才回家,因為她去當迷妹追星聽德國歌劇,導演演員指揮個個都MIG,樂隊手上閃亮亮的樂器也是MIG。你無助地在床上輾轉反覆,朦朧中見到了聖彼得,祂頭上的聖光和手中的天國鑰匙還是MIG,並且拒絕讓你進入天堂——因為你額頭上沒印著MIG。

於是你悵然入睡,隔天早上又在MIG的鬧鐘聲中被驚醒。

德國這個當年的吳下阿蒙,今日竟在生活消費與高級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主宰了大英帝國,甚至讓紳士們開始懷疑人生、對天國救贖產生絕望,這完全是英國所始料未及的。

「然後你太太在外流連到深夜才回家,因為她去當迷妹追星聽德國歌劇,導演演員指揮個個...
「然後你太太在外流連到深夜才回家,因為她去當迷妹追星聽德國歌劇,導演演員指揮個個都MIG,樂隊手上閃亮亮的樂器也是MIG。」圖為當代最出名的德國劇作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與他的名作品《尼伯龍根的指環》的第二部〈女武神〉。 圖/維基共享

「...你無助地在床上輾轉反覆,朦朧中見到了聖彼得,祂頭上的聖光和手中的天國鑰匙...
「...你無助地在床上輾轉反覆,朦朧中見到了聖彼得,祂頭上的聖光和手中的天國鑰匙還是MIG,並且拒絕讓你進入天堂——因為你額頭上沒印著MIG。」 圖/維基共享

1860年代以前,尚未統一成帝國的德意志諸邦靠著民間家族資本與廉價血汗勞力起家,以英國貨為模仿對象,憑藉劣質廉價的山寨產品在市場中逐漸鑽出一片藍海。長年不堪其擾的英國乃在1887年通過《商品標示法》(Merchandise Marks Act),羞辱性地規定所有德國貨都必須標示為「Made in Germany」,以便向消費者清楚暗示:這是品質低劣的山寨貨,購買前請三思!

只是,MIG這個最初由英國人發明的、對德國貨的嘲諷,隨後卻反而變成了對自己的詛咒。

自從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德國以國家資本大舉扶植產業、並且充分利用英國建立的自由貿易體系快速進行經濟擴張,據此累積的資本繼而投資在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上,終而讓英國跌落工業霸主的神壇。

到了《德國製造》一書出版的1890年代,MIG其實已不再是劣質山寨貨的恥辱烙印,而成為技術先進、物美價廉的象徵——這也是讓作者威廉斯憂心恐懼的來源。數年之後,市場局面變得更加諷刺:很多道地的英國貨甚至被迫要冒用MIG的標籤,不然消費者不肯買單。

原本準備給德國穿小鞋的《商品標示法》出台不到15年,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就在自家主場被一波帶走,還丟臉地淪為MIG的山寨國,這種自立flag、挖坑自埋的戲劇性發展,自然也被德國得意洋洋地拿來當作自己已擺脫過去民族恥辱、實現「大國崛起」的勝利證明。

「1860年代以前,尚未統一成帝國的德意志諸邦靠著民間家族資本與廉價血汗勞力起家...
「1860年代以前,尚未統一成帝國的德意志諸邦靠著民間家族資本與廉價血汗勞力起家,以英國貨為模仿對象,憑藉劣質廉價的山寨產品在市場中逐漸鑽出一片藍海。」圖為1900年前後製造的骨董玩具,由德國玩具人偶品牌「Kestner」所生產的精品洋娃娃。 圖/路透社

而像《德國製造》這樣長自己威風、滅他人志氣的絕佳素材,當然要被翻譯成德文,以便為德意志的民族自信錦上添花。替該書德譯版作序的德國經濟學家伍特科(Robert Wuttke)便將德國經濟的勝利歸因於德意志國家體制的優越:我們的國家權力夠強勢、有效率,並走在一條與英國完全不同的道路上,這讓德國注定成為世界霸權。

簡言之,有別於西方主流的英式議會民主與自由經濟的路線,德意志民族的民主發展是循著「德意志特色路線」(Deutscher Sonderweg)——以「有序的自由」(geordnete Freiheit)為前提,結合威權治理與國家資本,帶來比英式的西方路線更加優越的成果。此一「德意志特色民主」的成果又可歸因於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優越,而德國在《商品標示法》一事上的完勝,更代表著德意志民族樸質務實的美德,最終戰勝了盎格魯薩克遜無恥無德、居心叵測、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的邪惡意圖。

然而,這種霸氣「德意志特色路線」的出現、以及軍國威權咄咄逼人的姿態,在數十年前,無論是對英法等周遭國家、甚至是對德意志人自己來說,都是難以想像的。

1871年以前,位處歐洲中央的德意志諸邦,數百年來都被周遭強權當作衝突的緩衝區。列強刻意維持德意志各邦離散破碎的狀態,一方面瓜分勢力範圍、另一方面也以之為交換利益解決衝突的籌碼。為了避免大戰,弱小的德意志地區注定要扮演歐洲強權爭霸下維持緊張平衡之犧牲者的角色,注定要成一盤散沙且任人宰割。

這種地緣政治上的命運,再加上德意志地區歷經1618到1648年慘烈的「三十年戰爭」、以及180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解體,這一連串政治經濟發展發展的悲劇,都造成德意志人長期的心理創傷。尤其對照英法比荷等鄰國在同一時期紛紛高速起飛、成功轉型為現代化民族國家與工業經濟,這些鄰國的成就都不啻是往德意志的傷口上灑鹽。

「位處歐洲中央的德意志諸邦,數百年來都被周遭強權當作衝突的緩衝區。列強刻意維持德...
「位處歐洲中央的德意志諸邦,數百年來都被周遭強權當作衝突的緩衝區。列強刻意維持德意志各邦離散破碎的狀態,一方面瓜分勢力範圍、另一方面也以之為交換利益解決衝突的籌碼。」圖為拿破崙戰爭時的普魯士輕騎兵。 圖/維基共享

隨後,德意志人先後藉著反拿破崙戰爭以及反維也納秩序,匯聚起民族統一運動的潮流。此一民族運動的基調是學者和詩人的浪漫主義與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與後來軍國色彩種族主義式的德意志民族主義相去甚遠,但隨即在1848年被普魯士與奧地利聯手鎮壓下去。

種種歷史創傷與政治挫折,讓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前的德意志人顯得自我糾結、內縮、憂鬱、且愛幻想以避世。他們自嘲把海洋讓給英國、把陸地讓給法國,而把虛無飄渺的天空留給自己的空想。

此時,歐洲各國對德意志的印象也普遍是人畜無害的:德意志是落後地區,其人民雖然時而粗野好爭鬥,但大抵都淳樸又聽話,是逆來順受、只關心小確幸的順民;此外,德意志人也有做學問與藝術的才華、並帶有一種憂鬱文青的性格,他們不是在郊區小徑上從事哲學玄思、就是在深夜昏黃的燈火下寫詩。也因此,德意志經常成為鄰國文人逃避工業社會、懷舊投射的對象,例如法國文豪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就稱德意志人是浪漫的「夢想家民族」(是的,各位解封後想到歐洲旅遊的讀者諸君,世上最浪漫的地方,不是巴黎,是德意志——這還是法國文人認證的)。

直到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主導下完成建國之初,上述對德意志人「人畜無害」的正面印象,在英國都還蔚為主流。但事實上,德意志地區的大一統已意味著歐洲地緣政治上天翻地覆的鉅變:從此,歐洲的心臟地帶再無緩衝區,且統一的德國實力已超過法國,獨成一強,嚴重破壞了歐洲的平衡、甚至可能導向毀滅性的大戰。對此,時為英國下議院反對黨領袖的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1868年卸任首相,於1874年又再度上任)就判斷:

德意志統一對歐洲的衝擊將遠甚於法國大革命。

「直到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主導下完成建國之初,上述對德意志人「人畜無害」的正面印象...
「直到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主導下完成建國之初,上述對德意志人「人畜無害」的正面印象,在英國都還蔚為主流——但事實上,德意志地區的大一統已意味著歐洲地緣政治上天翻地覆的鉅變。」圖為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榮光終局,1870普法戰爭。 圖/維基共享

「從此,歐洲的心臟地帶再無緩衝區,且統一的德國實力已超過法國,獨成一強,嚴重破壞...
「從此,歐洲的心臟地帶再無緩衝區,且統一的德國實力已超過法國,獨成一強,嚴重破壞了歐洲的平衡、甚至可能導向毀滅性的大戰。」圖為世界名畫《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 圖/維基共享

儘管如此,德意志帝國成立之初,英國卻甚至還有點樂觀其成——因為強大的德國正好可以被利用來牽制法國、並阻擋俄國勢力的擴張。此刻,英國認定的頭號勁敵依舊是法俄這兩個老敵手,而非人畜無害的德意志。

另一方面,德意志帝國總理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的執政也有力地安撫了英國的疑慮,使之能對大一統的德國繼續放心。俾斯麥為了避免強敵環伺的新生德國成為眾矢之的,採取韜光養晦、和平崛起的策略,在地緣政治與殖民競爭上都擺出被動低調的姿態,以獲得列強的信任。(類似的策略在二戰後的西德又重現了一次,亦即所謂「放棄主權以贏得主權」,Souveränitätsgewinn durch Souveränitätsverzicht。)

在外交舞台上,俾斯麥進一步扮演起「誠意公道伯」(ehrlicher Makler)的角色,以極其繁複之多邊捭闔、挖東補西的手腕,展現德國無意爭霸的低調姿態、勉力維持列強的均勢平衡,同時也為德國爭取到了發展的餘地。

如此韜光養晦的策略,其實也是出於內政上的不得不然:德意志帝國並非真正意義的民族國家、並非是由下而上之民族主義運動的結果,而是靠著普魯士王國的鐵與血、在短短9年內透過幾場大戰所強行建立的、以德意志民族為名、但卻以封建領主之聯盟政權為實的國家。

也就是說,表面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儘管政治與經濟已整合成一體,但仍缺乏一個真正統合的民族社會。無論是重農的東部與重工的西部之間,新教的北部與天主教的南部之間,或是貴族、市民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都還未形成穩定之民族共同體的共識。此時德意志帝國離散的社會地景,恰恰就是整個歐洲內部差異的縮影。

在痛電法國並統一德意志後,帝國總理俾斯麥為了避免強敵環伺的新生德國成為眾矢之的,...
在痛電法國並統一德意志後,帝國總理俾斯麥為了避免強敵環伺的新生德國成為眾矢之的,採取韜光養晦、和平崛起的策略,在地緣政治與殖民競爭上都擺出被動低調的姿態,以獲得列強的信任。圖為晚年的德國宰相與他被稱為「帝國之犬」(Reichshund)的寵物大丹狗。 圖/維基共享

德國在這種狀態下成為一個強權民族國家,就像是先弄來一部高檔車,都已經開上路要跟人尬車了,才急忙摸索學習如何駕駛。也因此,俾斯麥不得不傾盡全力專注內政,完成所謂「內部建國」(die innere Reichsgründung)的任務。

問題只是:時勢並不站在俾斯麥這一邊。

由於德意志地區整合成一個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建國之初就立刻喜迎一波企業整併擴張、熱錢大舉湧入的景氣。到了1873年,德意志地區登上了20年來經濟飛速成長的高峰,史稱「創業大榮景」(Gründerboom),但不幸也在同一年碰上維也納股市崩盤所引爆的世界性金融災難。

德國的創業大榮景隨即嘎然終止、一夕翻盤成「創業大碰壁」(Gründerkrach)。原本作為經濟龍頭的鋼鐵業(包含鐵路建設)面臨飽和的瓶頸,使得接下來的20年裡,德國景氣動盪起伏、經濟成長迅速趨緩。創業建設的榮景夢醒、失去經濟紅利的加持之後,德國此刻才被迫要直視過去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種種社會後果:

1850到70年代,原本落後但浪漫(或套用21世紀柏林人的說法叫「貧窮但性感」)的德意志地區經歷了工業化/都市化的浪潮;時至1880年代,從德東農村湧入德西工業都市的大批廉價勞動力,已成為歐洲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

「1850到70年代,原本落後但浪漫的德意志地區經歷了工業化/都市化的浪潮;時至...
「1850到70年代,原本落後但浪漫的德意志地區經歷了工業化/都市化的浪潮;時至1880年代,從德東農村湧入德西工業都市的大批廉價勞動力,已成為歐洲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圖為德國大師門采爾敘述1870年代德國工業的名畫作《鐵工廠》。 圖/維基共享

這些「西漂族」主要是年輕未婚的「農民工」,他們被人力仲介招攬進例如魯爾工業區的西部大城,住在集體工寮裡,既無投票權、也無法享有一般市民權利。再加上景氣波動劇烈,也讓許多西漂勞力在城市闖蕩後被迫失業返鄉,但回到家鄉後卻已無法再融入當地。

這種社會隔離、無序混亂、飄零失根、且失去價值觀的共同經驗,造就出一群聲勢愈來愈浩大、情緒愈來愈躁動的無產階級。他們既沒有躺平、也沒有當起「魯爾大神」,而是匯聚成組織性的工人運動,並讓社會民主工人黨(SDAP,即當今的社民黨SPD)在德意志帝國的政治版圖中快速崛起。

原本德意志地區的三層階級社會——土地貴族與文化菁英(官僚、律師、學者)階級、自由主義的新興工業資本家階級、傳統市民階級(例如手工匠、小生意人),現在又突然加入了龐大的無產農民工成為登場參戰的第四階級,這就使得階級衝突更加複雜激化:

土地貴族不爽工業資本家,因為農業經濟要保護主義、工業經濟要自由開放;勞工不爽被資本家剝削;傳統手工業的小市民又不爽被資本家和工廠勞工聯手搶走生意;天主教徒看不爽新教徒的汲汲營營;精英和小市民則又看不爽沒教養的農民工......

德意志民族數十年來追求大一統之夢,換來的竟是一場所有人對抗所有人的大亂鬥。對於過去熱情主導民族統一運動的1848浪漫世代而言,1871年的德意志帝國不啻又是另一場烏托邦夢碎的創傷——1848世代的民族主義甚至還被俾斯麥所刻意打壓。

「土地貴族不爽工業資本家,因為農業經濟要保護主義、工業經濟要自由開放;勞工不爽被...
「土地貴族不爽工業資本家,因為農業經濟要保護主義、工業經濟要自由開放;勞工不爽被資本家剝削;傳統手工業的小市民又不爽被資本家和工廠勞工聯手搶走生意;天主教徒看不爽新教徒的汲汲營營;精英和小市民則又看不爽沒教養的農民工......」圖為紀錄德意志1848革命的海報。 圖/維基共享

鑑於德國社會內部嚴重對立的困境,俾斯麥的「內部建國」事實上就是被迫以國家主導取代社會運動、自上而下強勢建立德意志民族之想像共同體的努力。

這種由俾斯麥所主導的、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會稱之為「官方民族主義」(official nationalism)的共同體想像,既非像美國和法國那樣建立在特定的立國價值上、亦不像德意志民族統一運動世代那樣從思想文化上熱切苦索「何謂德意志」的答案。

相反地,德意志帝國的官方民族主義所依據的是素樸且空洞的異己之分,本質上是透過內部獵巫的方式、設定「帝國敵人」(Reichsfeinde)來誘發的仇恨與激情。被利用來轉移內部壓力、塑造仇恨共同體的「帝國敵人」先後分別是:

忤逆普魯士新教傳統的天主教徒、以及煽動工人罷工作亂的社民黨人。

官方的仇恨煽動與愛國宣傳,恰好又與俾斯麥個人的領袖魅力、以及統一戰爭大勝法國後社會普遍崇拜軍人的風氣相結合,迅速轉變成擁抱軍國、期待強人威權統治的民族激情。排他的仇恨一發不可收拾,開始要求淨化民族成分,也順勢將社會中反猶太主義的傳統暗流給檯面化。

▌接續下篇:〈MIG德國製造1890(下):「天命暴走」的偉大民族復興?〉

「...官方的仇恨煽動與愛國宣傳,恰好又與俾斯麥個人的領袖魅力、以及統一戰爭大勝...
「...官方的仇恨煽動與愛國宣傳,恰好又與俾斯麥個人的領袖魅力、以及統一戰爭大勝法國後社會普遍崇拜軍人的風氣相結合,迅速轉變成擁抱軍國、期待強人威權統治的民族激情。排他的仇恨一發不可收拾,開始要求淨化民族成分,也順勢將社會中反猶太主義的傳統暗流給檯面化。」 圖/美國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德意志也沒那麼帥:希特勒統一後,奧地利的幻滅強國夢

《萊茵河哲學咖啡館》:從邊緣到流行,哲學家傳記是怎麼出現的?

《2月20日的祕密會議》:那年...幫希特勒發大財的狂亂時代

黃哲翰

興趣使然的寫作者,各種題材都想寫寫看。先前住在德國曼海姆,現居奧地利維也納。

作者文章

希臘老左派經濟學家雅尼斯.瓦魯法克斯在著作《雲端封建時代: 串流平台與社群媒體背...

《雲端封建時代》:一場左翼敘事下的資本主義變形記

2024/07/01
歐洲除魅後,未完待續的是?圖為2014年在意大利抗議失業率高升的示威者與防暴警察...

《首都》導讀:從歐債到難民危機...戳破歐洲幻夢,命運何去何從?

2023/04/25
德國在1939年9月入侵波蘭,此檔案照片為當時一名波蘭小男孩回家,蹲在廢墟之中。...

巨獸蹂躪後的重生:回望歐洲地獄之行,一場20世紀的歷史思辨之旅

2023/03/31
圖/路透社 

德意志「鐵路難題」(下):老德鐵失敗的「公司化改造」

2022/08/12
德鐵於1994年改革後已全面公司化,追求效率、獲利至上的公司化經營,把DB的招牌...

德意志「鐵路難題」(上):全民抱怨的無限誤點列車

2022/08/12
穿過了冷戰終結、西方民主自由價值宣告勝利的時代,再到如今後冷戰國際秩序逐漸崩解的...

凝視人類的屠殺輪迴:納粹與蘇聯恐懼鋪成的「血色大地」

2022/05/19

最新文章

選戰時朝野政黨除了為人詬病的自民黨「裏金事件」吵翻天外,各黨還端出了增加時薪以及...

德政變惡政?年收入「103萬之壁」:日本朝野角力的稅收減免政策

2024/11/19
川普(左)拔擢的副手范斯,可能是比他更為基進的美國中心主義者。 圖/美聯社

視中國為最大威脅:川普2.0時代,不可忽視的副總統范斯

2024/11/15
媒體大亨梅鐸控告AI公司侵害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但此舉是否真正為創作者爭取到公平...

媒體大亨梅鐸槓上AI:資本家想搶回利益與霸權,但誰來保護最弱勢的創作者?

2024/11/13
2024年9月,支持保障墮胎權的民眾在佛羅里達集結。 圖/歐新社

墮胎權各州自主保障?川普再次執政,美國生育自主權的拉鋸戰況

2024/11/08
2015年,一位印尼穆斯林女性在緬甸駐雅加達大使館前,抗議緬甸僧旅團體迫害穆斯林...

我佛慈悲,但對穆斯林除外?緬甸佛教僧伽塑造的「伊斯蘭恐懼」與宗教衝突

2024/11/08
「自由」可能是資訊科技巨頭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詞彙,畢竟,誰會討厭自由? 圖/法新社

科技巨頭助長「反民主」亂象?馬斯克在美國大選中的搧風點火

2024/11/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