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生的壓抑極限?「Corona之禍」高教校園的危機應變
轉眼間,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已逾半年。各國在疫情與財政的威脅下,採取校園封鎖、遠距授課、停招碩博生、停聘師資甚至整併學系等應對措施的大學日漸增加。
日本的學年度是四月開始,由於疫情延後開學,目前上學期剛結束;原本疫情一度稍歇,包括大學在內陸續解封。但隨著近日全國確診病例不斷再創新高,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不僅是下學期,日本高教的前景,也持續充滿著危機。
▌「大學生,還要忍多久?」
在過去半年間,日本高中以下的學校已恢復上課,但許多大學仍維持部分或全部線上授課。主因是許多大學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一旦恢復到校上課,勢必會有一波全國移動的人流。再者,由於在開學前就宣佈全面線上授課,因此有許多外地學生並未搬到大學所在地,包括未赴日的留學生。以筆者所任教的北海道大學而言,根據校方調查,約有三成的學生並未搬到札幌來。
日前一位藝術大學大一生Maki在twitter上貼出了自己畫的一則漫畫「大學生,還要忍多久?」(大学生は、いつまで我慢をすればいいのでしょうか)。描繪「入學」以來,完全沒有去過學校,也沒見過同學,每天在家裡一個人上課寫作業,毫無社交生活、社團與實作課程的孤獨感,以及仍須繳交全額學費的不滿。漫畫在推特上打心超過30萬,轉推近12萬,引發廣泛共鳴。
無法使用校園空間的影響不僅是孤獨感。日本的線上資料庫並不發達,去不了大學圖書館,很難蒐集資料。有許多實驗、實習課程,也難以完全用線上取代。此外,社團活動在日本不僅僅是發展興趣與人際關係,也跟未來求職息息相關。除了社團學長姊的人脈外,日本企業也通常傾向錄取活躍於社團的學生,認為他們有毅力、善於團隊合作。因此許多大學社團仍試圖維持運作,但近日卻傳出數起大學社團的集團感染案例,又再次蒙上陰影。
在經濟上,疫情造成學生與父母的收入銳減。根據日本NGO「高等教育免費化Project」在四月的調查,有近三成的學生打工收入歸零,另有四成收入減少,而過半的學生表示家中親人的收入減少,因此有兩成的學生基於經濟理由考慮退學。而幾個月來各地的相關調查亦顯示,表達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均在約二到三成左右。
▌大學的困境與對策
許多學校在三月時,一度猶豫是否要採線上授課,常見的擔憂是學校網路設備跟不上,教師不習慣,以及學生是否有網路。日本網路費用昂貴,有不少學生為了省錢,導致其資費方案可能無法應付線上課程。但隨著疫情擴散,線上授課無可避免,部分學校則以採購器材出借給學生因應。
學期初有許多學校傳出「災情」,例如平時不常用的線上教學平台,往往耐不住流量,關西大學的伺服器掛掉時,甚至還成為推特熱門關鍵字。香川大學則是在用Zoom進行線上新生訓練時,遭到入侵張貼猥褻影像。敝校在提供給教師的一次Zoom講習當中,則因講者不熟悉操作,而不得不提前結束。
在交流線上教學經驗的網路社團中,每天都有許多求助的文章,從設備建議、系統操作到教學技巧等等。例如在大班課時,為了網路順暢,會要求學生關掉鏡頭。但看不見學生反應,令人不安。此時就有老師建議,可以在鏡頭旁擺個玩偶,對著玩偶講課以紓解心理不安。
根據各校教學問卷初步看來,硬體問題已獲解決,出席以及學習意願也比預期中好。但在課程改為線上之後,基於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況,加上資料取得困難,學生反應花在寫作業的時間變多了。此外,上課時的交流不足也是問題,比起即時視訊,錄影的教學滿意度明顯較低。
對於經濟困難學生,許多學校設置了助學金。早稻田大學在四月率先宣布對經濟困難學生發放10萬(日幣,下同)的緊急支援金,並將原有的早大緊急獎學金名額增加三倍,校友募款在六月時已募到約3億。而日本政府也透過各大學發放10萬到20萬不等的紓困助學金。
根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的「學生生活調查」顯示,除去房租與學費,日本大學生的平均月生活費是5萬7,000,10萬的助學金理論上可渡過兩個月。然而,在東京等大都會,房租相當可觀,有許多學生雖留在老家,但房子已經租了,房租還是要繳。而國立、公立大學學費一年約5、60萬,私立大學則在百萬以上。在目前所有大學均堅拒減免學費下,助學金可能救了急,但負擔依舊沈重。
發放標準也是問題。文科省規定申請條件為每年家庭資助不超過150萬(含學費)、外宿、自行打工支付生活費與學費、家庭資力不足、打工收入減少以及已經或預計申請助學機制。簡言之,這筆錢只給「勤工儉學」的學生。而留學生則還要再加上成績、出席率及更嚴格的原生家庭資力上限,文科省的理由是「留學生學成大多歸國,助學金要用在對日本有貢獻的人才身上」,被批評歧視留學生。
▌為什麼要上大學?
開始有許多人在問,在螢幕中「上大學」,真的有意義嗎?
日本大學生在大三就開始求職,傳統企業認為,錄取「白紙」是最好的,較易適應企業文化,因此不收非應屆生。而文科碩博士、交換留學等學經歷,反而因「太專業」可能不利就業。當企業在挑選「白紙」時,大學的「品牌」及校友人脈就相當重要。
因此原本就有許多學生覺得,只要能畢業掛上「品牌」,並不需要擔心是否學到「專業」,即便現在在家上課導致學習效果不彰,也沒有關係。但許多難以靠排名招生的私校,近年開始透過產學合作、國際化、專業化等方式,主打「一技之長」的特色路線,成功改善招生。
對這些學校的學生,或考慮是否入學的高中生而言,如果學習效果不佳,再加上私校的高昂學費,直接步入職場的吸引力就大增。日本大學對留學生的依賴程度遠不及美國,目前也尚未出現休學潮,但若學生覺得上大學沒有意義,或是在經濟上強烈不安,仍可能會直接衝擊明年招生。
疫情意外推動了日本高教原先落後的數位化進程,也發現了大學不只是求職名牌或是提供課程,而是建立人際關係與開展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間。未來除了如何度過經濟難關之外,如何在「後疫情」時代下,活用科技與人文技術,重建大學作為公共空間的機能,並反思大學的意義,將是更重要、也更艱鉅的挑戰。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