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選成習慣?日本在野黨一蹶不振的魯蛇困境
在2021年10月的日本眾議院大選中,執政的自由民主(自民)與公明黨兩黨聯盟取得465席中的293席,擊敗以立憲民主黨(立民)為首的在野聯盟。選前喊出「政黨輪替」的立民黨,結果僅取得96席。日本在1955年到1993年間,由自民黨長期執政,稱為「五五年體制」。在這次選舉之後,有不少論者認為,從2012年自民黨重返執政至今,執政陣營與在野陣營又恢復了「五五年體制」中2比1的格局,顯然已形成自民黨第二次長期執政的「新五五年體制」。
在「五五年體制」中,作為最大在野黨的日本社會黨消極提名,固守既有席次,實質放棄挑戰政黨輪替,是支撐長期保守政權的重要因素。
因此接下來是否會真的進入「新五五年體制」,立民黨在敗選之後的動向將是關鍵。
▌演出「大團結」的「紅白戰」
立民黨主席枝野幸男於敗選後辭職,緊接著在11月舉行的黨主席選舉,共有四位候選人:代表黨內最大派系「Sanctuary」(庇護所)出馬,強調人望與經驗的老將逢坂誠二;與「Sanctuary」友好但未獲提名,主打女性參政的西村智奈美;作為「Sanctuary」新進成員,去年因個人紀錄片《為何你當不上總理?》而成名的小川淳也;在上次主席選舉中挑戰枝野失敗,主張「以提案代替批判」的泉健太。
立民黨為曾於2009-2012年間執政的民主黨的後繼政黨之一,近十年來經歷數度分裂與重組,在2020年整合為現在的立民黨。在久未執政下,四位候選人均無閣員經驗,也缺乏全國性知名度。選前一般認為,候選人應會利用這次選戰作為舞台,積極向全國民眾自我介紹,展現政治理念與政策主張。
第一場公開政見發表會辦在札幌,筆者也到場聆聽。但出乎意料的是,候選人間並未凸顯彼此路線差異來拉票,而是上演了一場「大團結」。例如逢坂在演說時表示:「我們四個人政策都差不多,只是我比大家老經驗」。而到了交互提問,逢坂則先做球給西村:「剛剛好像還來不及談防疫,要不要再補充一下?」而當泉問小川:「全國5G無線網路的普及碰到哪些障礙?應如何解決?」時,小川則回答:「這反倒是我希望向您多多請教之處」,沒有正面回應。而小川在提問前也先聲明:「這是場『紅白戰』」,意指僅是團隊內部分組對抗,彼此並非真正的對手。
相對於9月自民黨黨主席選舉的刀光劍影,以及岸田總理在勝選後對敵對陣營的秋後算賬,立民黨的整場選「戰」都維持著「大團結」基調。最後由泉健太當選主席,他旋即任命其他三位候選人擔任黨內主要幹部。但這樣高掛免戰牌的做法,也被媒體評為「和稀泥」、「枯燥乏味」,在缺乏話題下,無論是媒體或一般民眾皆顯得興趣缺缺。
▌內鬥創傷與脆弱的在野聯盟
苦於缺乏鎂光燈的立民黨,為何會放棄藉由黨主席選舉的辯論來吸引關注?這要從民主黨執政時期的創傷說起。民主黨本是當時在野黨集結下的產物,內部路線分歧在執政後浮現,針對核電、沖繩美軍基地以及提高消費稅等重大政策,均難以統合黨內意見,這也是失去政權的主因之一。
目前的立民黨,大致可分為2017年枝野從民進黨(由民主黨與維新會合併而成)出走,創立立民黨時的成員,如逢坂與西村。也有當時屬於民進黨主流派,後來各自歷經其他政黨後,再重新集結於立民的成員,如小川與泉。對前者而言,後者的加入雖壯大了立民的陣容,但分裂時的心結仍未解。
而即便合併後增加了國會席次,但政黨支持率仍未回升,長期低於10%。這次在選區的選情,因整合成功而有起色,但政黨比例代表的得票並未如預期中成長,是主要敗因。顯然並未因整合,而增加選民對立民黨的信任。而長期的聚散離合,也導致立民缺乏地方組織與明星政治人物,更是雪上加霜。就札幌的政見發表會現場來看,除了選區在北海道的逢坂外,其他三人都沒有有組織的聲援,小川連傳單都來不及印,顯然草根基礎薄弱。因此就算各方心存芥蒂,也要演出大團結,務求沖淡選民心中的「內鬥」印象。
除了黨內的因素之外,立民黨與其他在野黨的關係也相當關鍵。日本眾議院選舉是小選區制,一個選區僅選出一席。簡言之,若無法成功整合出單一候選人,則票源分散的一方將居於絕對劣勢。而在野陣營的整合程度遠遜於執政聯盟,這也是自民黨能持續勝選的主因。
在今年的眾議院大選前,立民面臨了夾在日本共產黨(日共)以及最大總工會,也是民主黨時代以來主要後盾的「連合」之間的兩難局面。日共雖是小黨,但不僅歷史悠久,更在全國擁有深厚的基層組織,遠非黨員僅有10萬的立民所能及。若日共在各選區自行提名,票源分散下將全面危及選情。但另一方面,有許多連合中的會員工會,長期以來與日共體系的工會處於對立關係,並不樂見立民與日共攜手。也有許多人認為,與意識形態鮮明的日共聯手,將會嚇跑更多中間選民。
前立民黨主席枝野,在選前表示若成功政黨輪替,日共將與立民維持「合作但不入閣」的關係,希望在取得日共的禮讓之下,同時也對連合與反感日共的選民有所交代。但最後連合仍持續要求立民與日共割席,改與另一出自民主黨,訴求中間路線的小黨國民民主黨合作。兩派意見在黨內各有支持者,媒體也一再追問候選人的立場,但四人似乎認為,若在競選期間辯論此事,則不僅會被解讀為內鬥再起,對外也會直接危及在野聯盟的存續,因此無人願意明言。
▌「選誰都一樣」的困境
這樣的模糊策略,一時之間或許保住了在野陣營內部的表面和平,但看在一般民眾眼裡,在野黨在黨內選舉都不願「說清楚」、「玩真的」,那我為什麼要投給你?畢竟在野陣營的整合,在小選區制下確實是勝選的前提,但對擴大支持並無助益。近年即便自民黨的支持度因弊案或防疫不力下降,在野黨的支持度也依舊低迷。顯然無特定支持政黨的過半選民,即便不滿執政黨,對在野黨更缺乏信心。
對於當前民眾普遍關心的防疫與經濟政策,在野黨對政府雖多有批評,但在大選中也未能提出明確有別於執政黨的路線,因此民調中支持執政黨的理由,一直以「其他政黨/政治人物沒有比較好」高居首位。但若盤點在野與執政陣營之間的政見,仍能找到明顯區別,但都未能成為選戰主軸。
例如在性別方面,雖然日本民調傾向與自民黨的保守立場相左,普遍支持夫妻不需強制同姓(96%是妻從夫姓)以及同性婚姻,但對於投票傾向的影響不大,立民即便支持性別平等,也並未將其設定為選戰主軸。更糟糕的是,日本眾議院僅有9.7%的女性議員,列居世界第166名。但在這次大選中,自民黨固然僅提名了9.8%的女性候選人,打著性平旗號的立民黨也只提名了18.3%,很難給人有別於自民黨的強烈印象。
而在反核方面,面對執意重啟核電的執政聯盟,根據《NHK》今年公佈的民調,贊成重啟核電的比例為16%,反對則為39%,立民黨內也不乏反核勢力,應有可為。但在連合內部的電力產業等擁核工會的壓力下,立民於今年選前將「核電歸零」從政見中刪除,放棄在核電議題上對決。而在這次黨主席選戰中,小川與泉也對廢核有所保留,被解讀為是顧慮連合的意向。
至於作為「立憲」民主黨黨名由來的「反對修改憲法第九條」(禁止日本持有軍隊與參與戰爭的『和平憲法』)議題,一方面近年修憲進度停滯,憲法議題缺乏關注度。另一方面立民黨始終只在國內政治層次高喊護憲,但在國際情勢丕變的今日,單單是日本一國宣稱「不戰」,已不足以維持和平。
在野黨若反對執政黨「國防靠美國,經濟左右逢源」的外交路線,則必須提出其他能降低區域緊張,阻止中國開啟戰端的方法,這始終是護憲派亟待克服的弱點。可惜的是,直到這次主席選舉,立民黨不僅沒有給出答案,甚至連開啟相關外交、國防政策討論的跡象都沒有。
泉健太在上任後,先是實現了其黨內主要幹部半數為女性的政見,並宣布展開全國行腳,加強草根組織。但另一方面,在與連合理事長的會談後,雙方皆表示「並未談到日共」,顯然對未來如何整合未有共識。接下來的立民黨,將會以政黨輪替為目標,走上改革之路,還是會在一團稀泥中,重蹈昔日日本社會黨甘於「最大在野黨」地位的覆轍,將會是「新五五年體制」是否成立的關鍵。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