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並非不可預測:台灣資深外交官李大維的台美交流建議
編按:本文節選自台灣資深外交官李大維的回憶錄《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李大維政治經歷豐富,歷任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政府時期的要職,擔任過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外放任駐歐盟、比利時代表、駐美代表、駐加拿大代表,以及蔡英文政府時期的外交部長、國安會秘書長與總統府秘書長。
不少人認為川普不可預測,個人看法雖不盡完全同意,因從他的書中思維及競選時期的言行來看,其實有一貫性,尤其是他的第一任期與蔡總統任期大半重疊,我方與其政府交手互動可稱頻繁,累積不少觀察與了解。他的著作《交易的藝術》也透露不少性格特質與行事作風。
這位領導者不會容忍中國超越美國,對中戰略強硬、抑制不會歇停,但現實上仍需中國合作,因為不管是平衡貿易赤字、毒品、非法移民管制、侵害智慧財產權、烏俄戰爭和平解決等國際或雙邊議題,中國都是重要的角色,而北京政權基於自身利益,特別是為了穩固政權,展現戰略定力,但中美貿易長期脫鉤,是不可能的選項,彼此都需要對方的市場技術及原物料,終究必談,尋求協議。
台灣該如何迎接新川普時代呢?首先,我們需避免自己成為附帶損失(collateral damage),不能成為川習會中方堅持的首要議題,第一項需要進行的策略是與川普總統、親戚、親信建立直接管道,能上達天聽。蔡總統任內也曾朝此方向運作,也確實讓川普總統閱讀了她的親筆信,並委由負責貿易的閣員考慮,但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貿易談判代表意志強烈,從事後之明思考,我方提出的建議並不符合美方政府當時思維。
第二項需補強的是與商務部、貿易談判總署、財政部的溝通管道。因所涉專業,過去多由經濟部駐美同仁及委託的公關公司進行,可是如此行事層次不夠,意見難達可決策的高層。
解決貿易逆差、增加關稅、投資美國等,都是川普第二任期要優先解決,卻也難解的議題。美方高層皆是總統親信,貫徹意志仍屬必然,而這些人多出身國會、華爾街、矽谷公司高管、律師,嫻熟談判與交易,而我方貿易談判代表則多是官僚學者背景,有相當差異,十分不易應對。可能最好的辦法,還是要請較具優勢的我國廠商,如台積電、聯發科、台塑、台達電、鴻海等已經布局美國的公司,在業務繁重之餘予政府臂助。另外,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包括與華爾街有聯繫的外資大型投資銀行,也可妥為協力,究竟他們思維邏輯是一致的。另妥善運用美國退休官員組成的公關公司、律師事務所,提供消息與建議也為必要。
第三是我們的強項,那就是繼續與現有體制維持更深入、實質的交往、溝通。行政部門中,我方在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等部門深耕已久,建立不少人脈,如何在新政府政策指引綱領下與這些揮之不去的「深層政府」打交道,仍然考驗第一線外交人員。我們的底氣十足,也是數十年來代代傳承的成果。
立法部門可能是我們對美工作最值得國人引以為傲且重要的層面。台灣的民主、多元價值與超過半世紀國會聯絡的優良傳承,建立起恐怕僅次於以色列對美的國會關係,從四十六年前的《台灣關係法》到近年來有法律拘束力的友台法案,莫不是以國人共同努力建立的堅實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為基礎得來的。民主國家領袖能忽略「深層政府」的建議,但不能置國會意見於不顧,此點更是在處理台、中、美關係上我們擁有的相對優勢,就是理念、價值一致,此節非中方所能及。
面對川普二.○的四年總統任期,只能因勢利導,掌握避險原則。我們將持續看到主張美國經濟民族主義與支持全球經濟主義,兩種不同政策間的政治拔河。
川普曾言,對付流氓的唯一方法是必須將敵人打趴,反擊到底,也曾說過中國領導人知道他有多瘋狂。他像電影《教父三部曲》中的教父克里昂,所有在道上的人都需要尋求他的庇護。由此觀之,川普二.○可以是契機,台海可以有四年的和平,但也有可能產生危機。當然,身處其中的操盤手也要有智慧。成為贏家,必須懂得趨吉避凶。
我方政府與民間必須面對多場硬仗,諸如關稅、貿易逆差、匯率、赴美投資設廠、農產品檢驗等。如何談判、交易、妥協,牽涉層面廣,影響包括國內產業、農漁民,需思量者眾,也必然影響下次選舉,極為不容易,也不可避免,需正面迎戰,相信必已有準備。
此外,對文人領軍的政府來說,增加對美軍事採購方面則會是極大考驗,應思考如何以增強實質嚇阻能力,以因應當前威脅為核心目標,主戰硬體裝備固然重要,也要考量現代科技如人工智慧、無人機、機器人等及戰場運用。例如美國帕蘭提爾科技公司(Palantir)等數據整合及分析軟體系統,已經證明其在協助國防及情報追蹤,預測及優化能力上相當關鍵,對提升國軍大數據軍情決策、捍衛和平有助益。傳統上,軍方及政府都傾向投資在肉眼可見的武器系統,光鮮、強大的作戰平台(如機、艦、砲、坦克、飛彈等)忽視在現代戰爭中必須,且價格亦昂貴的軟體設備。
再來是台積電議題方興未艾,這家公司創造的經濟效益占總半導體產業五成,相當於台灣GDP的七.九四%(二○二二年),其經濟、政治重要性可見一斑,「懷璧其罪」,也成為第二任川普政府脅迫、施加壓力的重點,我們已經看到在亞利桑那州一千六百五十億美元的投資,而川普聲稱還要加碼,使產業鏈上的衛星協力廠商赴美已成不可避免的選擇。如何避免因「掏空」台灣造成經濟、社會、政治的動盪,是政府與民間必須共同協力對應的殘酷現實。
每次的中美峰會,台灣都難免成為議題之一。美方通常不願主動觸及,但中方不可能不提。如何不讓該議題被視為最主要核心議程,占據寶貴會議時間,考驗我方智慧。我方可完全掌握的是避免中方領袖認為有必要與川普總統攤牌,逼白宮就台灣議題與中方進行大交易談判。
迎接川普二.○新時代,個人相信「審慎」仍是最適切的態度,這也是務實主義大師摩根索對政治領袖的忠告:對不同政治行為的後果予以權衡、考量政治後果,就是「審慎」(張忠謀先生翻譯成:智慮),也是政治中最高的道德。
作者:李大維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5/6/26
內容簡介:《和光同塵》是一名外交官的故事,也是對台灣國際關係與國內政治的歷練紀錄。台灣外交官因歷史因素,需面對更為艱鉅的處境,熟知其中甘苦的李大維指出:「身為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他回首投身外交事業的起點,從留學美國時任駐美代表處諮議,回台後,歷任外交部各層職務及新聞局長,後任駐歐盟、美國、加拿大、澳洲代表,再回國任外交部長,又任國安會祕書長、總統府祕書長。這漫漫長路也是中華民國一世代的外交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