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蘇納克五大敗筆:英國當代最年輕首相,如何成為「難以名狀的失敗」?

2024/06/26 謝達文

英國首相蘇納克缺乏核心信念、許多決策模糊失準,曾被衛報批為「難以名狀的失敗」(i...
英國首相蘇納克缺乏核心信念、許多決策模糊失準,曾被衛報批為「難以名狀的失敗」(inexplicable failure)。 圖/路透社

一開始,這只是一個揣測。在蘇納克(Rishi Sunak)就任英國首相之初,比較敏銳的記者就已開始低聲地說:「會不會,他其實不太知道要怎麼當一個政治人物?」而他就任一年半之後,全國不分立場的政治評論者已幾乎都有共識:天呀,蘇納克真是個拙劣的領導人。

不同於前一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蘇納克並無重大政策錯誤導致市場恐慌;也不同於再前一任的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他也沒有因為謊言一再被揭穿而終至信用破產。相反地,蘇納克的拙劣在於讓人「找不到重點」。在他上任之初,由於兩任首相接連失速跌落政壇,加上不當撙節的惡果陸續浮現,保守黨早已民調低迷,即使如此,蘇納克個人的民望並不太差;但一年半以來,他不僅沒能拉抬黨的聲勢,自己的個人支持率反而下降到跟黨一模一樣的水準,現在滿意度雙雙僅有2成,不滿意度更都頻頻突破7成,顯示選民逐漸看不到支持這個人的積極理由。

或許,這印證了政治終究是一門專業:過去一直擔任對沖基金經理人的蘇納克,2014年才開始從政,而且一下就空降安全選區,2019年之前也並未擔任顯眼的職位,是因為2020年首相強森削弱財相權力,原任財相拒絕配合,強森才直接提拔這位缺乏政治實力、「不構成威脅」的後起之秀擔綱大位,意外讓蘇納克在疫情期間成為負責宣布紓困措施的政治人物,一時間民望大幅上升,但終究沒有受過足夠歷練及檢驗。(延伸閱讀:英國保守黨的激情苦果:失控的好鬥派與撙節政策,大選未選先輸?

英國7月4日將舉行國會選舉,保守黨幾乎已經篤定無法執政,然而蘇納克的首相「年度考績」,仍然值得所有政治關注者借鏡。以下正是蘇納克上任以來的5大「烏龍球」精選,從不同角度切入,足以呈現一個讓人「找不到重點」的政治領導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2022年8月,蘇納克與特拉斯同台競選保守黨黨魁。 圖/美聯社
2022年8月,蘇納克與特拉斯同台競選保守黨黨魁。 圖/美聯社

▌烏龍球1:面對問題前任,逃避既可恥又沒用

「我不想影響其他議員的判斷。」2023年6月,跨黨派組成的國會委員會發布報告,一一列舉前首相強森在哪些時刻對議會說謊;依程序報告須送全院表決確認,但在這場極受外界關注的表決前夕,首相蘇納克面對記者追問仍迴避表態。隔天,他的發言人突然宣布他「早已另有行程」,將缺席該場表決。但這項議案本就一定會通過,除了在野黨普遍支持,保守黨也有約三分之一的議員投下贊成票,反對票只有7票而已。

既然如此,蘇納克為何找藉口躲起來?因為他始終逃避處理他與前任首相的課題。蘇納克對於調查內容並無實際質疑,卻不敢支持委員會對前任的譴責,於是選擇逃避。

蘇納克因此錯失了定位自己的好機會:唯獨他帶頭投下贊成票,並鼓勵黨籍議員也這麼做,才能宣示強森的違法亂紀已不能代表今日的保守黨。在上任第一天,他依循傳統在首相府前發表演說時,最被關注的句子正是「在每個層級,這個政府都將誠信、專業並且負責」,無非是企圖宣示在強森的謊言(和特拉斯的暴衝)之後,他將重建人們對保守黨在倫理和能力上的信任。然而,不斷逃避劃清界線的後果,卻讓他從未成功建立這樣的品牌定位。(延伸閱讀:誰讓「頑固強生」下台?引爆英國保守黨怒火的誠信風暴

那麼,蘇納克有成功守住「皇城內的和諧」嗎?姑且不論當時仍願意負隅頑抗的親強森派議員其實佔少數,更重要的是,這些議員和他們的媒體圈盟友也絕對不會領情。畢竟,當時正是由蘇納克開第一槍,啟動內閣離職潮,才迫使強森不得不下台,深仇大恨沒有那麼容易消解——只做半套的蘇納克,最後誰也沒能討好。

北愛爾蘭街道上,描繪保守黨連續三任首相的街頭繪畫。 圖/美聯社
北愛爾蘭街道上,描繪保守黨連續三任首相的街頭繪畫。 圖/美聯社

▌烏龍球2:扯後腿的人,還給他更大的舞台?

英國廣播和電視新聞台長期都奉行「不偏不倚」(due impartiality)的原則,在合理範圍內考量各種不同觀點,也不可以讓特定立場「暢行無阻」、不受挑戰,整體而言不能在重大社會爭議上「選邊站」。但新創立的GB News是例外,屢屢邀請文化戰爭派的右翼政治人物主持節目,議員安德森(Lee Anderson)就是其中一位媒體新紅人。而就在2024年2月一場節目上,安德森在攝影棚內慷慨陳詞,援用網路上毫無根據的陰謀論,宣稱巴基斯坦移民背景的倫敦市長已把倫敦「移交」給了「他的伊斯蘭主義好夥伴」。(延伸閱讀:保守黨靈魂之戰?英國內閣改組,首相無力駕馭的「文化戰爭」

英國保守派政治跟美國不同,保守黨領導人普遍會在第一時間譴責這類說法是無端挑撥種族仇恨,並且立刻開除黨籍,早在60年代就有這樣的案例。然而,蘇納克就連面對一個菜鳥議員,都能再度發揮「做半套」的專長:他知道自己必須要求安德森為「不當」的言論道歉,但又始終說不出「哪裡不當」,不肯譴責安德森的仇恨言論。更顯荒謬的是,最後安德森仍不願就範,叛逃到極右翼小黨,進一步為蘇納克帶來多日的負面頭條。

但這位右翼陽春議員的高能見度,部分還得歸功於蘇納克本人。安德森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爭議言行,包含指責窮困家庭不會理財才需要那麼多救助,不然一個人一天吃飯應該只需要30便士(約12元新台幣)就已足夠;或者表示自己將拒看國家隊足球比賽,只因不滿英格蘭男子隊集體表態支持種族平等。但是,蘇納克為了向文化戰爭右翼示好,仍招攬這名言行不受控制的媒體紅人擔任保守黨副主席,卻依舊沒能換得安德森的忠誠。今年1月,安德森就已經辭任副主席,以展示自己在難民議題上比政府強硬。

安德森一案並非孤例:蘇納克還任命一名曾因為外洩政府機密遭開除的政敵擔任內政大臣,卻只換來這位文化戰爭派的布拉弗曼(Suella Braverman)不斷發言扯自己後腿,最後還是不得不將她開除。

誠然,政治需要妥協,前首相梅傑(John Major)對此有一句粗俗但經典的類比:「我寧可這些渾蛋在我的帳篷內往外撒尿,不要他們在帳篷外往內撒尿。」蘇納克顯然無法分辨跟哪些人妥協才有意義,不斷把「渾蛋」找進他的帳篷,眼睜睜看著他們在裡面撒尿,撒完後又一走了之,只得自己收拾殘局。

安德森指控倫敦市長勾結伊斯蘭主義者,保守黨已與其切斷關係。圖為今年1月蘇納克與安...
安德森指控倫敦市長勾結伊斯蘭主義者,保守黨已與其切斷關係。圖為今年1月蘇納克與安德森一同造訪某處國小。 圖/美聯社

▌烏龍球3:反反覆覆、隨波逐流的失敗定位

2023年11月的一天,各家電視台記者都在首相府外連線直播。後來一則廣為流傳的影片中,黑頭車車門打開,電視台主播和政治組副主編一女一男同時難掩驚訝,大喊:「David Cameron?」,而在畫面之外,影片也收進另一名記者的立即反應:「What the hell?」

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之所以出現在唐寧街,是因為蘇納克被迫開除布拉弗曼之後,由於「蜀中無大將」,選擇邀請他回鍋擔任外交大臣。這個決定未必是一顆烏龍球,問題在於,蘇納克在一個多月前才在一場重要演說中試圖重新定位自己,宣示他代表的其實是「改變」,使命是要「挑戰30年來政壇已徹底失敗的『共識』」。但短短5個禮拜後,他卻找了曾擔任首相6年且領導黨11年之久的卡麥隆回鍋,只好也立刻假裝這個新定位不曾發生。

蘇納克之所以上任一年後還需要重新定位,背後主因正是他主打「誠信、專業、負責」完全沒有說服力,民調持續低迷,情急之下選擇「重新啟動」,搖身一變要「推翻舊思維」。為此他還正式停建經費超支的第二高鐵北段建設案,甚至攻擊起兩黨原先本有共識的環保政策。

而這同樣毫無效果。如一位政治評論人所說,蘇納克彷彿以為只要找到一道咒語、一組正確的標語或政策立場就能拯救他,但對曾支持保守黨的選民團體訪談顯示,隨波逐流反而讓選民認為他「軟弱」、「不值得信任」、「毫無存在價值」。畢竟,領導人必須領導,而非追著選民跑,最後反而只讓大家懷疑究竟要他何用。

▌烏龍球4:毫無「指標性」政策成就?

而在與上述強調「改變」的同一場演說中,蘇納克也宣示推動另一項政策:逐年提高合法吸菸年齡門檻,打造無菸世代。此一政策在英國確有許多人支持,來自公衛、醫療等領域的專家陸續表態肯定,多數保守黨議員也願意支持,連反對黨的領袖也表示贊同。按照《金融時報》知名專欄作家兼編輯的形容,票數綽綽有餘,等於已把遊戲難度調到最簡單的「休閒模式」。

但蘇納克居然還是失敗了——,原因純粹是政府推動法案的步調太過從容,過了七、八個月還只在議會程序的前半段,他又決定提前選舉,這個法案就此胎死腹中。確定無以為繼之後他還公開自我安慰,表示光是拋出提案就足以證明他是有長遠思維的領導者,「我就是這樣的首相」,那位專欄作家忍不住嘲諷:是的,當蘇納克想做一件事,且自家政黨和反對黨絕大多數議員也都支持,他也還是靠不住、做不到——他就是這樣的首相。

整體而言,蘇納克的政府雖然經常和跟反對黨互罵,也三不五時把文化戰爭議題、移民議題拿出來炒作,但在塵埃落定之後,卻始終難以跟公眾說「我當時做出這個承諾,而我真的做到了」。

當然,蘇納克確實兩度「有感」砍稅,但選民普遍不買帳。畢竟,民眾普遍認知到財政困窘,各項公共服務急需用錢,所以超過半數認為選後稅金會重新提高。更何況,如果真要主打降稅,在第二度砍稅那週,蘇納克理應專注宣傳此項政策,但他眼見左派內部因為巴勒斯坦議題出現歧見,反而臨時發表演說,突然要把自己形塑成打擊「極端主義」的領導人,貪功導致兩頭落空,媒體、網路的版面排擠之下反而無法成功凸顯降稅訊息,在政治圈外幾乎無人討論。

最終,大家最能記得的「成就」,應是他強行推動強森留下的盧安達難民遣送政策。但整體而言,只有不到1成民眾滿意保守黨政府對移難民問題的處理,他領導的保守黨幾個月來卻頻頻主動讓此議題主宰政治新聞,自曝其短。何況,雖然他已向反移民右翼靠攏,幾乎對其方案照單全收,該派的政敵仍紛紛提出更極端、徹底不可行的計畫,讓他永遠顯得不夠強硬,最終沒有人滿意他的表現:自由派選民認為他違法侵害人權,反移民的選民仍認為他太軟弱;這些做法更加深了保守黨傳統支持者的負面印象——例如英格蘭南方選區一大群富裕的高階白領,早已認為保守黨在脫歐之後變得「太過極端」甚至「有毒」,加上大票選民也認為保守黨仍根本無心解決他們在意的公共服務、生計負擔等議題,在在印證了「要你何用」的既定觀感。(延伸閱讀:難民全部送去盧安達?英國最高法院裁定移民政策不合法

極右翼「英國改革黨」領袖法拉吉,站在諷刺看板「蘇納克擋不了小船」之前。 圖/法新...
極右翼「英國改革黨」領袖法拉吉,站在諷刺看板「蘇納克擋不了小船」之前。 圖/法新社

▌烏龍球5:選民都看不懂的政治決策

英國國會將在7月4日大選,但選戰開跑才第二週,保守黨政治人物就紛紛匿名向各家記者抱怨自家首相:「災難」、「比蠢還蠢」、「浩劫」,也有人形容「根本像是搞笑劇劇本」、「故意要搞砸也沒這麼誇張」。緣由是今年6月6日,美國總統、法國總統、德國總理等國際領袖都來到法國一座沙灘上,參與諾曼地登陸日(D-Day)80週年的國際紀念活動。許多老兵坐著輪椅到現場接受致意,所有人也心知肚明,年屆百歲的他們很難有機會再參與十年後下一次大型紀念。

至於英國的代表是誰?除了外交大臣卡麥隆以外,還有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國王,反對黨工黨領袖也排開選戰活動全程參與,唯獨首相只參加上半場就早退離席。現場媒體一度猜想是蘇納克家裡出了急事,不料他只是想回倫敦一趟,到電視台拍攝一場預錄專訪——紀念活動前幾天,蘇納克以可疑的財稅數據攻擊工黨,被指控散播謊言,他因此想盡快反擊。

如此也確實「奏效」了:新聞熱點不再是蘇納克說謊與否,而是首相匪夷所思的選擇。D-Day在英國文化中極具重量,人們普遍都感念前人犧牲付出。何況,蘇納克目前積極爭取傳統派高齡選民回籠,他們又比任何人都還要在乎愛國主義,因此對首相更為憤怒不解。

近期另一項重大低級失誤則與簽賭有關。蘇納克將提前選舉的日期保密到家,但身兼其助理的黨籍議員卻被抓到上賭博網站投注(英國閣員依慣例會各找一位資淺議員擔任助理,協助與黨團雙向聯繫),正確「預測」將在7月初選舉,且投注金額只有100英鎊,僅是貪圖蠅頭小利。還有另一位候選人也被抓到簽賭,她丈夫的職位相當於黨部選舉總幹事,同樣有利用內線消息之嫌。幾乎所有人都預期蘇納克出面開除助理,並宣布暫停兩人黨權,但蘇納克只表示「非常憤怒」、「調查屬實必定開除」,再度強化此人毫無判斷力的印象。

在新聞熱度不見消退之下,蘇納克直到6月25日才決定撤回對兩位候選人的支持,此時距離兩人簽賭消息曝光分別已過了5天和12天,顯然為時已晚。

除此之外,選戰期間其他荒謬案例更不勝枚舉:倫敦明明已經下了好幾個小時的雨,蘇納克還是堅持照傳統在首相府外發表提前選舉的演說,又沒有安排任何人為他撐傘,於是在轉播鏡頭前全身濕透。或者,他到威爾斯展現親民,問選民是否期待歐洲盃足球賽事,卻忘了威爾斯隊根本沒有晉級。再或者,從小家境富裕的他被問到是否曾有匱乏經驗,他堅持說有,支吾其詞片刻,最後說出他小時候想看付費電視頻道但家裡沒訂,再度引發嘲笑。更不用說他突發奇想提出新政見,但倉促之下許多基本內容都不清不楚,害得黨內同志輪番被媒體問倒,說法還彼此牴觸。

這些故事本身都未必致命,但一次一次累加起來,已經讓蘇納克失去民眾的「尊重」。團體訪談顯示,許多選民現在看著蘇納克,想的不是政策立場優劣,也不是他對在野黨的攻擊強弱,而是覺得他領導下的整個黨實在「丟臉」、「不知道在幹嘛」。在英國歷來選舉中,落後方基本盤通常都會回流,唯獨這次毫無跡象,有分析者推測,恐怕正是因為這樣「丟臉」的感受——畢竟,立場差異可以忍受,但誰要支持一個「不知道在幹嘛」的領導人?

美國著名政治傳記作家卡羅(Robert Caro)曾說,大家都知道權力使人腐化,但比較少人意識到,權力還可以揭露一個人真正的樣貌。在拿到權力之後,前任首相特拉斯展露出她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原貌,更前一任的強森則也顯現出「推諉卸責、說謊成性」的本質。那蘇納克呢?權力凸顯出他隨波逐流,卻又沒有能力理解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於是,蘇納克明明貴為首相,人們卻普遍聽不見他的聲音,就算聽見了也不知道他說這些的意義何在。蘇納克是一個「找不到重點」的人,也因此,當他握有首相的權力時,也就成了一個讓人不知「要他何用」的領導人。

蘇納克擔任首相以來,權力只凸顯出他隨波逐流,卻又沒有能力理解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
蘇納克擔任首相以來,權力只凸顯出他隨波逐流,卻又沒有能力理解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圖/美聯社

責任編輯/王穎芝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下一顆短命生菜?英國新首相蘇納克:敗部復活的團結難關

英國首相風雲:誰是強生接班人?轉彎財相對決反中外相

蘇納克上任100天:英國內閣醜聞與經濟衰退陰影的困鬥

保守黨靈魂之戰?英國內閣改組,首相無力駕馭的「文化戰爭」

謝達文

自由撰稿人,寫作主題包含政治、社會、國際、科技、影劇,喜歡跑數據,也喜歡跑採訪

作者文章

英國首相蘇納克缺乏核心信念、許多決策模糊失準,曾被衛報批為「難以名狀的失敗」(i...

蘇納克五大敗筆:英國當代最年輕首相,如何成為「難以名狀的失敗」?

2024/06/26
英國保守黨執政14年,兩大錯誤方向令滿意度跌至創黨史上最低。 圖/法新社

英國保守黨的激情苦果:失控的好鬥派與撙節政策,大選未選先輸?

2024/06/18
​英國下議院議長 Lindsay Hoyle 的愛貓Attlee,平常會放在國會...

專訪作者謝達文:借鏡英美經驗解析「藐視國會」與「調查權」爭議

2024/05/24
英國歷史上,國會議會曾經允許將藐視國會者關在國會鐘塔裡,但上次發生已是1880年...

「做事」與「作秀」至少擇一:英美國會調查權的制度與省思

2024/04/09
曾出版《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資本與意識形態》等熱銷名著的經濟學家皮凱提,與漫畫...

導讀《資本與意識形態》漫畫版:穿越200年家族致富故事,讀懂經濟學議題

2024/04/08
泰勒絲於Eras Tour時代巡迴演唱會雪梨站。 圖/美聯社

泰勒絲的巨星誕生記:在分眾化的世界,誠實說好自己的成長故事

2024/03/14

最新文章

一樁Telegram的騷擾事件,發現背後涉及首爾大學校內外95人受害、超過4,0...

專訪/首爾大學N號房事件:95人受害、超過4,000件深偽色情影像——嫌犯如何被誘捕?

2024/06/26
英國首相蘇納克缺乏核心信念、許多決策模糊失準,曾被衛報批為「難以名狀的失敗」(i...

蘇納克五大敗筆:英國當代最年輕首相,如何成為「難以名狀的失敗」?

2024/06/26
蘇丹軍閥赫梅蒂(達加洛將軍)曾被指控犯下種族滅絕的屠殺,如今卻在非洲外交場域如魚...

當屠殺者披上西裝:穿梭「非洲之角」的蘇丹軍閥赫梅蒂,為何受到禮遇?

2024/06/24
示意圖,非泰國預購之潛艦。圖為中國2018年南海軍演,人民解放軍海軍的09-IV...

一波三折的泰國購艦案:買下中製潛艦背後,泰美關係漸行漸遠?

2024/06/20
英國保守黨執政14年,兩大錯誤方向令滿意度跌至創黨史上最低。 圖/法新社

英國保守黨的激情苦果:失控的好鬥派與撙節政策,大選未選先輸?

2024/06/18
美軍驅逐艦威廉·P·羅倫斯號(DDG-110)穿越太平洋。 圖/路透社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上):解讀美國對台戰略的重新定位

2024/06/1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