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麥加朝覲至少1,301人死亡:百萬人流與信徒遺體的管理難題

2024/06/24 王穎芝

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大朝」朝覲活動正在進行,為期5天的儀式中,有許多人因為在路途...
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大朝」朝覲活動正在進行,為期5天的儀式中,有許多人因為在路途上因熱浪而中暑甚至死去。圖為在麥加禁寺的朝覲人群。 圖/美聯社

「百萬朝覲者進入聖地...但如果在麥加死亡,該怎麼辦?」沙烏地阿拉伯6月23日證實,19日剛結束的年度朝覲儀式當中,至少有1,301人死亡,死因是酷暑造成的中暑和脫水。沙國表示死者多數為未經登記的朝覲者,未能分配到消暑設備;但亦有不少朝覲者質疑管理不當,依循合法管道的人,也未必都能使用到承諾會有的設備。根據慣例,在朝覲中死亡的人會直接埋葬在聖城麥加,費用由沙國負擔,但家屬無法得知確切墓穴,只能知道位於哪一處墓地。

沙國官方媒體沙烏地新聞社(SPA)報導,不幸死亡的1300多人中,83%是未申請官方許可、自行前來參與朝覲的人,他們未能分派到適當的消暑設備或交通工具,直接曝曬在高溫下行走,因而導致憾事。今年朝覲適逢熱浪,聖城麥加(Mecca)與鄰近地區的日間高溫達46至49℃,沙烏地國家氣象中心紀錄的最高溫還達到51.8℃,許多人都是在前往麥加的路上死於脫水。

沙國衛生部長賈拉吉(Fahd Al-Jalajel)在國營電視台受訪時表示,因為很多死者身上沒有攜帶證件,辨識遺體的進度十分緩慢。朝覲期間為表所有人在真主前一律平等,男性需穿上由兩片白布組成的戒衣 (ihram)。女性也需穿上素淨罩袍,不戴任何裝飾品與雜物。

2024年伊斯蘭教朝覲日期在6月盛夏,熱浪導致上千人死亡。圖為在麥加禁寺的朝覲人...
2024年伊斯蘭教朝覲日期在6月盛夏,熱浪導致上千人死亡。圖為在麥加禁寺的朝覲人群。 圖/法新社

伊斯蘭教要求速葬、土葬與一切從簡,通常死亡三天內必須在死亡地點盡速下葬。賈拉吉就指出,此次死者將全數下葬在麥加,但超過千人的遺體該如何分配墓地、通知遺族等程序,部長沒有說明更多細節。

根據《BBC》報導,每當有人在朝覲過程中死亡,沙國的朝覲部(Ministry of Hajj & Umrah)會負責確認死者身分並發出死亡證明,再由鄰近的重要清真寺清洗遺體、包裹白布;之後遺體會短暫被冰存起來,盡速安排到墓地下葬。由於死者眾多,通常不放任何墓碑或標記,許多遺體共埋在一個墓穴內,未來家屬只能按照登記名錄,前往死者下葬的墓地表達哀思。整個殯葬過程的費用則由沙國全額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死者為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者,身體狀態不是上佳,他們可能希望在生前把握最後機會朝覲,且認為能夠埋葬在聖城之內是種祝福,因此並不排斥在朝覲過程中離世。

官方統計,死者當中包含660位埃及人,當中只有31人擁有朝覲許可。《美聯社》統計,另有200餘位死者來自印尼,98位來自印度,其餘國籍包含約旦、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塞內加爾、蘇丹與馬來西亞等,還有2位擁有美國籍。

賈拉吉表示,沙國當局已經加強宣導預防中暑的方法,而沙國衛生與醫療部門這幾天至少治療了近50萬名朝覲者,當中逾14萬人都沒有申請許可。約95人因為熱衰竭還在住院治療,另有部分病患搭乘飛機飛回首都利雅德(Riyadh)就醫。賈拉吉最後說:「願阿拉寬恕與憐憫死者,我們的哀悼之心與家屬同在。」

沙烏地阿拉伯當前溫度高達45至50℃,5天儀式還包含許多步行的行程,許多人不堪高...
沙烏地阿拉伯當前溫度高達45至50℃,5天儀式還包含許多步行的行程,許多人不堪高溫倒下。 圖/法新社

▌夏日朝覲與非法進入者

麥加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西元630年,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收復麥加、重回聖地,銷毀「天房」(Kaʿbah)內所有異教神像、畫像。此後,赴麥加朝覲成為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若經濟和身體能力允許,每位穆斯林都期望一生至少朝覲一次,透過在麥加附近長達五天的徒步旅行與諸多儀式,致敬先知易卜拉欣(Ibrahim,即亞伯拉罕)為信仰奉獻的事蹟,也象徵洗滌一切罪惡後重獲新生。

朝覲日期在伊斯蘭曆12月8日至12日,西曆是2024年6月14日至6月19日。伊斯蘭曆為純陰曆,對應西曆的話每年會比前一年提前11天,若在秋冬溫度就會稍低,但近幾年的朝覲日期適逢盛夏,燠熱天氣格外難忍。雖然穆斯林已經執行朝覲傳統達1400年,但氣候變遷正在挑戰這項傳統。德國氣象學家施路斯能(Carl-Friedrich Schleussner)的研究認為,當全球均溫比工業化之前的均值上升1.5℃,朝覲路上中暑的機率就會爆增至5倍。2023年全球氣溫已比工業化之前均值高出1.4℃。

或許外界會產生疑問,不能在別的時間去嗎?何以一定要在酷暑之下朝覲?實際上,只有在伊曆12月8至12日這段時間內的朝覲稱為「大朝」(Hajj),完成大朝的穆斯林會被尊稱為「哈吉」(Hajji)。其他時間完成的朝覲則稱為「副朝」(Umrah),所需儀式較為簡單,完成儀式的人也沒有尊稱。出於信仰虔誠與榮譽心,許多穆斯林仍然將大朝視為畢生志願。

因此,每年朝覲時節,全球會有上百萬穆斯林湧入沙國,是世界最大的宗教集會活動之一。沙烏地阿拉伯自詡為兩大聖城麥加與麥地納(Medina)的守護者,更是嚴格控管朝覲事宜。沙國會依據各國穆斯林人口,事先訂出一定的配額,再經由抽籤決定,因此必須排隊等待機會,並不是有空想去就能去。朝覲期間的麥加更是戒備森嚴,設立哨站只允許穆斯林進入(沙國證件均需註明宗教)。

沙國表示,今年約183萬人參與朝覲,僅有22萬人是本地人,160萬人則從全球22個國家遠道而來。報導指出,沙國會依據申請人數安排消暑設備,例如某些特定路線的接駁車,或是具備冷氣的帳篷等等,沒有申請許可的朝覲者就無法使用,中暑機率大增。儘管如此,由於機會有限,仍有不少人冒險走非法途徑參加,但若被抓到也會被立即遣返。

死亡人數最多的埃及政府已經針對本國業者開鍘,至少撤銷了16家旅行社的執照並交由檢方起訴,因為他們協助未獲許可的朝覲者前往沙國;約旦也在6月21日周五宣布,逮捕並關押了幾家旅行社負責人,突尼西亞總統薩伊得(Kais Saied)更表示,已經開除了該國的宗教事務部長,突國至少有49位朝覲者死亡。

由於天氣太熱,沙國朝覲部努力提醒預防中暑,圖為撐傘的朝覲者。 圖/法新社
由於天氣太熱,沙國朝覲部努力提醒預防中暑,圖為撐傘的朝覲者。 圖/法新社

沙烏地阿拉伯稱今年有183萬人參加朝覲,圖為米納區朝覲者居住的帳篷,非常壯觀。 ...
沙烏地阿拉伯稱今年有183萬人參加朝覲,圖為米納區朝覲者居住的帳篷,非常壯觀。 圖/法新社

▌管理不當釀禍?

在酷暑與非法參與者之外,不少朝覲者也批評,沙國的管理有明顯疏失之處。例如,許多人指出,有些帳篷沒有冷氣,而降溫設備多數也缺水,起不了調節作用;一位專營朝覲旅遊團的業者阿恰(Muhammad Acha)也告訴《BBC》,他參加過18次朝覲,往年都會開放的一條道路今年不知為何封了起來,朝覲者即使住在最近的帳篷,也必須多走2.5公里的路才能抵達。

「如果在這條路上發生什麼狀況,救援的人至少要30分鐘才能過來,路上也沒有任何急救安排或飲水點。」阿恰補充。

來自美國的兩位死者,則是馬里蘭州的伊薩圖(Isatu Wurie)與愛利尤伍利(Alieu Wurie)夫妻,他們的女兒賽達(Saida Wurie)告訴《紐約時報》,父母省吃儉用多年,付了2萬3,000元美金參加朝覲,行程也包含交通安排,但抵達後才被告知不一定會有交通車。賽達儘管對地陪感到失望,也還不知道父母被葬在哪裡,她仍相信父母臨終前是快樂的:「他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死去,他們一直想去朝覲。」

《BBC》報導,沙國一份官方聲明表示,今年政府至少分派了189家醫院、診所與行動醫療車,共計6,500張床位與超過4萬名醫護、技術、行政人員與志工,為朝覲中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預做準備。土耳其官媒《安達魯斯通訊社》則報導,沙國至少安排了2,500場工作人員訓練,包含1萬位志工。硬體設備上,沙國除了擴建天房所在的禁寺(Masjid al-Haram)、擴大遮蔭的屋簷,還在周遭加裝883台冷氣、4,079台通風扇以及244台噴霧降溫扇。

實際上,過去半世紀來,由於旅行成本下降,每年有上千萬人前往沙國「朝覲旅遊」,帶來巨量商機,政府至少花費數十億美元興建相關建設,包含高速公路、往返兩聖地的高鐵,以及豪華飯店等等,但政府為此不斷擴張都市範圍、破壞山丘或驅趕原居民等作法,也被外界批評商業化太過嚴重,破壞朝覲在信仰上的美意。

往年的朝覲事件中,除了中暑死亡,過於擁擠而發生的踩踏事件亦不算罕見,最嚴重的是2015年米納(Mina)踩踏事件,造成至少2,400人死亡,也是朝覲史上最嚴重傷亡,沙國從未正式承認總死亡人數;第二嚴重的踩踏事件則是1990年,共1,426人喪命。另外,2015年禁寺周圍還有一台大型起重機吊臂倒下,壓死111人,近400人受傷。

部分年長者或重病者會把握有生之年前往朝覲,對他們而言,死在朝覲過程並葬在麥加也是...
部分年長者或重病者會把握有生之年前往朝覲,對他們而言,死在朝覲過程並葬在麥加也是種福氣。圖為正在休息的朝覲者。 圖/美聯社

為保護朝覲者,沙國安裝許多噴霧降溫器,抵抗酷熱高溫。 圖/法新社
為保護朝覲者,沙國安裝許多噴霧降溫器,抵抗酷熱高溫。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阿拉伯「丹丹」:Al-Baik,沙烏地的炸雞傳奇

沙烏地的沙漠鐵道:從阿拉伯起義,到麥加「清真高鐵」

王穎芝

轉角國際編輯之一。關注議題:中東與伊斯蘭、性別、傳播科技與社會、生態保育。最喜歡的動物是貓頭鷹與蛇。

作者文章

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大朝」朝覲活動正在進行,為期5天的儀式中,有許多人因為在路途...

麥加朝覲至少1,301人死亡:百萬人流與信徒遺體的管理難題

2024/06/24
國際特赦組織調查,敘利亞難民無論在黎巴嫩國內,還是回到敘利亞,都有可能遭受暴力毆...

回去你的國家:黎巴嫩遣返330位敘利亞難民,「自願返鄉」的深沉無奈

2024/05/17
中國電商SHEIN在美國攻城掠地,許多年輕消費者喜歡在社群上秀出大量「戰利品」。...

挑戰亞馬遜的電商王國:SHEIN的社群滲透與Z世代消費心態

2024/01/23
中國電商SHEIN在全球攻城掠地,還即將赴美上市,其神秘且快速崛起的「極速時尚」...

電商新王者SHEIN:比快時尚更快的「極速時尚」廉價浪費

2024/01/22
阿富汗經濟崩潰加上極端性別政策,長期的童婚問題正在加劇。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路...

1個月118位女童出嫁:塔利班掌權後阿富汗加劇的童婚問題

2024/01/17
拉斯維加斯又有「世界婚禮之城」稱號,2023年12月31日跨年夜恰逢特殊日期,結...

真愛密碼「123123」:賭城拉斯維加斯如何成為世界婚禮之都?

2023/12/29

最新文章

1541 年完成《最後的審判》壁畫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生命的最後 23 年除了持續...

打造信仰的形狀(上):米開朗基羅與聖彼得大教堂平面布局

2024/06/28
臥佛像(仏涅槃群像),江戶時代,17 世紀。香川・法念寺藏。 圖/特別展「法然と...

日日念佛往生極樂:日本淨土宗850年大展,與法然圓寂的美術演變

2024/06/28
在南韓,偷拍、性剝削影像與深偽合成照等,被統稱為「非法淫亂物」。 圖/記者楊虔豪

如何除盡網路「非法淫亂物」?南韓「數位性犯罪被害者支援中心」的工作與挑戰

2024/06/27
從塞納河的水面上可以看到艾菲爾鐵塔,艾菲爾鐵塔已經掛上奧運五環。 圖/路透社 

塞納河可以游泳嗎?巴黎奧運的淨水工程挑戰

2024/06/26
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大朝」朝覲活動正在進行,為期5天的儀式中,有許多人因為在路途...

麥加朝覲至少1,301人死亡:百萬人流與信徒遺體的管理難題

2024/06/24
左為引進星鏈的部落領袖埃諾克.馬魯博(Enoque Marubo),正在架設星鏈...

網路成癮又沉迷A片?亞馬遜部落新聞的扭曲與誇大

2024/06/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