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回去你的國家:黎巴嫩遣返330位敘利亞難民,「自願返鄉」的深沉無奈

2024/05/17 王穎芝

國際特赦組織調查,敘利亞難民無論在黎巴嫩國內,還是回到敘利亞,都有可能遭受暴力毆...
國際特赦組織調查,敘利亞難民無論在黎巴嫩國內,還是回到敘利亞,都有可能遭受暴力毆打、折磨與關押。 圖/歐新社

「返鄉或不返鄉,都有噩夢等著.......」黎巴嫩5月14日宣布,已遣返第一批約330名「自願返鄉」的敘利亞難民。2011年敘利亞內戰以來,黎巴嫩收容近200萬難民,但在自身經濟危機之下,黎巴嫩舉國上下對難民的排斥逼近臨界點,來自安全部隊與憤怒民眾的針對性暴力頻傳。但根據人權組織調查,近幾年返國的敘利亞人之中,有不少人被當成叛國賊而遭受酷刑與關押,他們依然面臨阿薩德政府的高壓箝制與報復風險。而在國際上,愈來愈多國家呼籲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以便將數百萬敘利亞難民遣返回國,歐盟月初也宣布撥款10億歐元,協助黎巴嫩嚴防難民湧向歐洲——敘利亞難民的處境,愈加不堪、無處容身。

5月14日這天,黎巴嫩東北部城鎮阿薩爾(Arsal)出現幾列車隊,超過330名敘利亞難民將棉被鍋碗等家當塞上卡車,與親友道別後,搖搖晃晃地駛離這個擁擠破落的山城。他們準備回去朝思暮想的家鄉——敘利亞。身在車隊中的男子阿赫馬德(Ahmad al-Rifai)說,無論敘利亞的狀況如何,「住在房子裡總比住在帳篷裡好。」

離營的這一天,距離阿赫馬德住進阿薩爾貝卡谷地(Bekka Valley)的難民營,已經超過10年。然而經過十多年戰爭蹂躪,沒有人能肯定前方等待的是百廢待興的新生活,還是威權政府更加高壓的報復,也解釋了人群憂喜參半的情緒。

敘利亞內戰10多年,許多難民也渴望返鄉,但仍不免憂心遭到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報復。...
敘利亞內戰10多年,許多難民也渴望返鄉,但仍不免憂心遭到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報復。 圖/歐新社

▌黎巴嫩經濟崩潰不堪負荷

敘利亞內戰於2011年爆發,迫使逾600萬敘利亞人逃至海外,當中只有100萬人抵達歐美尋求庇護,其餘大部分都落腳在與敘利亞相鄰的黎巴嫩、約旦和土耳其。而在黎巴嫩,有登記在案的敘利亞難民約78萬人,沒有入境紀錄的難民另有數十萬,聯合國估計總數落在150萬至200萬人之間。本身人口僅約550萬的黎巴嫩,因此成為全球難民與人口比最高的國家。

鄰國內戰的影響加上巨量難民湧入,本來就已造成黎巴嫩每年數億美元的高額開支。黎巴嫩又在2019年爆發史上最慘的金融危機,因為糟糕腐敗的金融政策,接二連三導致銀行體系瓦解、惡性通膨、外匯存底燒光、主權債務違約等狀況,貨幣一度貶值85%;接著又遇上COVID-19疫情、貝魯特港口大爆炸、烏俄戰爭等衝擊,全面崩盤的經濟至今仍沒有顯著起色,基礎建設毀壞與斷水斷電已成常態。

▌延伸閱讀:〈國家為何一再失敗?黎巴嫩斷油、毒梟與內戰的「三重危機」〉

聯合國難民署統計,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九成都生活在極度貧窮線下,迫切需要人道資源的挹注,但早年還堪支撐的國際援助與公眾捐款,也因為近年許多國際重大危機而轉移了注意力。黎巴嫩自身也從中東地區相對宜居的小國,淪為極度需要向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融資的慘況。

不堪重擔之下,黎巴嫩社會與政治人物也將敘利亞難民視為肉中刺。大眾愈來愈習於指責難民擠壓了自身生存空間,認為這些難民既受惠於國際援助,又因為接受極低薪資而搶走了當地人的工作。而從好幾年前開始,黎巴嫩就不斷呼籲國際社會承擔責任,要嘛協助將敘利亞難民安置到其他國家,要嘛幫助他們返回敘利亞國內。近年更是不分政黨光譜、宗教派別的政治陣營,一律都在高呼要敘利亞人離開。

黎巴嫩主要政黨和官員也常常指控,這些敘利亞人其實是為賺錢而來的經濟移民,並非為了逃離內戰。黎巴嫩政黨真主黨(Hezbollah)總書記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5月13日才重申類似說法。他說:「他們有錢,而且還把錢寄回去給敘利亞的親人。」

真主黨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政治兼武裝組織,亦與同屬什葉派的敘利亞阿薩德(Bashar al-Assad)獨裁政府為盟友關係。

黎巴嫩人與敘利亞人的緊繃關係,更在今年4月達到高峰。《德國之聲》報導,基督教政黨「黎巴嫩力量」(Lebanese Forces)政治人物蘇萊曼(Pascal Suleiman)4月初在黎巴嫩遭綁架,其遺體4月9日在敘利亞邊界被尋獲。此案引爆了公眾積怨,許多人對著敘利亞難民言語辱罵甚至暴力攻擊,令他們不敢踏上街頭半步。

黎巴嫩目前也拒絕將敘利亞人稱為「難民」(refugees),而是採用更中性的稱呼「流離失所者」(the displaced)。黎巴嫩國會還曾強調,該國從未簽署聯合國《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及其議定書,主張自身無須遵守公約中「不得強迫難民與流離失所者歸還各該原籍國」的規範。但華府阿拉伯研究與政策研究中心(ACRPS)指出,根據其他國際公約如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或1984年《禁止酷刑公約》,黎巴嫩都不應將尋求庇護者遣送到可能令他們遭受政治迫害的國家。

但早在2022年下半,黎巴嫩政府已經宣布遣返政策,計劃每月要強制送走1萬5,000位敘利亞難民。黎巴嫩「流離失所者部長」(Minister of the Displaced)查拉費丁(Issam Charafeddine)在2022年7月曾解釋,阿薩德政府的官員已承諾,會提供暫時居所給返鄉難民,敘利亞當局仍持有他們逃難前的姓名、居住地等資料,會盡量將難民安置回家鄉附近。查拉費丁強調:「遣返計畫是一項人道、光榮、愛國且經濟的計畫,對黎巴嫩來說也是必要的。」

黎巴嫩人口不到600萬,卻收容近200萬敘利亞難民。圖為黎巴嫩最大難民營貝卡谷地...
黎巴嫩人口不到600萬,卻收容近200萬敘利亞難民。圖為黎巴嫩最大難民營貝卡谷地。 圖/美聯社

上百萬敘利亞難民住在黎巴嫩難民營內,但黎巴嫩2019年經濟一蹶不振後,敘利亞難民...
上百萬敘利亞難民住在黎巴嫩難民營內,但黎巴嫩2019年經濟一蹶不振後,敘利亞難民也成為一切社會問題的替罪羊。 圖/路透社

▌返鄉與否,都是酷刑伺候?

黎巴嫩媒體指出,此波返鄉的330位難民全部是自願回到敘利亞,是2022年遣返政策宣布以來第一波自願歸國的難民。身為返鄉車隊的一員,敘利亞男子杜羅(Ahmad Durro)告訴記者,「我一年前就登記要回家了。可以回家,沒有人會不開心的。」

然而,遣返計畫由黎巴嫩安全總局(The General Security Directorate)全盤監督執行,該單位又被稱為「天下第一總局」(The First Bureau),不僅掌管移民與簽證事務,更是黎巴嫩最大情治單位,負責監控國內所有外籍人士的人身動態、政治言論等種種情報。安全總局還曾被控以手機間諜程式蒐集情資,受害者遍布21國。

儘管政府強調遣返以自願者為優先,但安全總局早在2017年已開始強制遣返,將偷渡入境的難民小批小批送回敘利亞。安全總局也在2023年加強掃蕩難民營,並設立檢查哨搜索非黎巴嫩公民的文件,缺乏合法文件的人就可能遭強制送走。敘利亞媒體也報導,黎巴嫩當局抓到非法居留者之後,會要求他們直接去邊境登記遣返,並威脅說若不遵從就要採取「合宜的法律行動」。

聯合國難民署近年不斷重申,反對黎巴嫩將敘利亞人隨意遣返,強調只支持完全知情同意下的自願返鄉。但國際人權組織都認為,在黎巴嫩舉國的敵意政策環繞之下,很難產生真正的「自願」返鄉者。過去幾周以來,安全總局也搜索了不少企業與小商舖,若被發現雇用非法居留的敘利亞人,店家就會被勒令停業。擁有合法文件的敘利亞難民普遍不被允許工作,或者僅能在少數特定單位服務。

一名敘利亞難民女性向《美聯社》控訴,她的丈夫與其他28名男子在4月10日已被強制遣返出境,從此音訊全無,4歲兒子每天都在詢問爸爸的蹤影。她擔心丈夫回國後會被關押,因為丈夫逃到黎巴嫩就是為了躲避兵役。許多敘利亞男性也是因為害怕被徵召上戰場而不敢返鄉。和其他許多受訪者一樣,這位受訪妻子要求匿名以免遭報復。

國際組織更發現,黎巴嫩當局會對難民施以虐待。2022年國際特赦組織( AI)曾指控,30歲敘利亞難民薩烏德(Bashar Abed Al Saud)被安全總局所屬部隊逮捕後遭酷刑而死,法醫報告稱他死於「嚴重的暴力毆打和劇痛......最終導致心臟和血液循環停止」,影像中的薩烏德遺體也佈滿大量瘀青、鞭痕、割傷和燒傷。而在事後究責中,黎巴嫩當局雖逮捕了幾名安全總局成員,卻堅持將嫌犯交給不透明的軍事法庭審判。

另一方面,敘利亞國內的狀況卻也令人恐懼。由於內戰的緊張情勢放緩,2017年至2021年也有少數敘利亞難民返鄉,總數約28萬人。但國際特赦組織2021年披露,當敘利亞人因為受不了難民營的悲慘生活而返鄉,卻發現十多年前逃離的獨裁威權政府完全沒有改變。該組織報告《你正邁向死亡》(You're Going To Your Death)指出,根據許多返鄉者和邊境工作者的證言,敘利亞當局將難民一律當成「反政府人士的支持者」,無分男女老少都被視為叛國賊,嚴重者會遭到拘留、毆打、「被消失」,甚至是強暴或性暴力等不當對待。

受訪女性努兒(Noor,化名)就控訴,敘利亞官員逼問她:「妳為什麼要離開?是不是因為妳不喜歡阿薩德、不喜歡敘利亞這個國家?妳是個恐怖份子……,敘利亞可不是旅館,任妳來來去去。」努兒表示,這名男警官隨後就強暴了她與她的5歲女兒。

黎巴嫩5月14日宣布第一波「自願遣返」的敘利亞難民已啟程,但他們返國後的命運仍是...
黎巴嫩5月14日宣布第一波「自願遣返」的敘利亞難民已啟程,但他們返國後的命運仍是未知。 圖/美聯社

黎巴嫩社會迫切希望敘利亞難民離開,安全總局全面監視遣返計畫的執行。圖為安全總局人...
黎巴嫩社會迫切希望敘利亞難民離開,安全總局全面監視遣返計畫的執行。圖為安全總局人員檢視難民文件。 圖/美聯社

▌難民議題成棋子

從更遠的角度來看,敘利亞難民問題還深深鑲嵌在國際政治角力的棋局之內。敘利亞當局深知難民問題在各國引發的社會動盪,意圖以此為籌碼換取結束國際孤立的可能性。

例如,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不只一次公開表示,當局非常希望散布各地的國民返鄉,歡迎他們回到「不受恐怖份子威脅的安全區域」。阿薩德還曾在2018年保證,返鄉男性不會被強制徵召入伍。2020年敘利亞也在俄羅斯支持下,召開了為期2天的會議討論如何讓難民回家。黎巴嫩的查拉費丁當時更樂觀表示,對於那些歸國的異議人士、前反抗軍成員和流亡政治犯,敘利亞當局也承諾會放棄起訴。

他說:「我很意外,敘利亞政府為了這些返鄉國民放寬了很多限制,就算涉及國家安全也不例外,即使擁有武器的人也可以得到豁免。」

不過,阿薩德也不止一次強調,該國的基礎建設早已在內戰中毀壞殆盡,但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導致敘利亞重建速度緩慢。查拉費丁也曾指控,聯合國難民署與其他國家不願將援助款項轉送至敘利亞,降低了難民返鄉的意願。自2011年內戰以來,以美國與歐盟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對敘利亞和其官員施以嚴格經濟制裁。

除了黎巴嫩之外,中東國家也深受難民造成的經濟與政治衝擊所累,因此迫切希望與敘利亞的關係能盡快正常化。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已經連續幾年都在討論恢復敘利亞的成員身分,以便將其拉上談判桌。該聯盟在2011年敘利亞開始鎮壓民主運動時開除其會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出版的《國家報》(The National)報導,沙烏地阿拉伯、阿聯等國都願意提供人道援助,卻被國際制裁綁手綁腳、難以伸出援手。

聯合國估計,2024年敘利亞約有1,800萬人需要人道援助,所需金額高達40億美元。

《你正邁向死亡》報告也點明,不只中東國家,歐洲國家都正在將敘利亞難民向外推。例如丹麥與瑞典從2020年開始已停止更新敘利亞難民的居留許可,還認定大馬士革鄰近區域為「可返回的安全地帶」。歐洲收容最多敘利亞人(約56萬人)的德國,2020年底開始不再更新遣返禁令。歐盟整體也針對是否援助敘利亞而爭論不休,始終沒有定見。

依循2015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2254號決議,歐盟在敘利亞同意民主轉型之前,都會抱持「拒絕正常化、拒絕重建、拒絕解除制裁」的三不原則。在2023年初土敘大地震的時候,全球向敘利亞捐贈了274億歐元的援助,歐盟也是最大的捐助國,但阿薩德政府當時堅持,援助物資只能從大馬士革進入,阻止了物資進入被反抗軍控制的受災區域,更加引來國際撻伐。

離開貝卡谷地的敘利亞難民車隊。 圖/歐新社
離開貝卡谷地的敘利亞難民車隊。 圖/歐新社

▌歐盟馳援10億的兩種反應

面對歐美國家在難民問題上展現的矛盾心態,黎巴嫩也愈來愈不滿。真主黨的納斯魯拉13日才公開表示,黎巴嫩應該盡快開放海岸,言下之意要鼓勵難民出海到歐洲尋求庇護,藉此向歐盟施壓。

因為社會的歧視和排擠加劇,目前也有愈來愈多敘利亞難民嘗試逃出黎巴嫩。國際移民組織(IOM)統計,到今年5月為止,主動離開黎巴嫩的難民已達3,000人。這個數字是2023年全年的三分之二。當中很多人的目的地都是距黎巴嫩200公里以內的賽普勒斯。

歐盟5月2日宣布,將提供黎巴嫩約10億歐元援助,當中約7.36億元都是用來援助敘利亞難民,包含2億元指定用於邊境控管,以防難民透過海路湧進歐洲。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賽普勒斯總統赫里斯托祖季利斯(Nikos Christodoulides)在2日一起造訪貝魯特之後,宣布將從今年到2027年之間發放款項。歐盟也對埃及、土耳其與突尼西亞提供類似的援助,目的都是希望阻止難民繼續渡海進入歐洲。

黎巴嫩總理米卡提(Najib Mikati) 對歐盟的決定表示歡迎,並說國會將立刻召開會議討論這筆預算。米卡提說:「黎巴嫩的安全就是歐洲國家的安全,反之亦然。」他也再次強調,敘利亞難民危機升級「不會只侷限在黎巴嫩,也會擴散到歐洲。」

然而,仍有許多政治人物批評,歐盟此舉是在「賄賂」黎巴嫩,認為這些援助並不能解決問題。黎巴嫩力量黨主席賈嘉(Samir Geagea)就表示,歐洲國家在乎的只是「這些難民不要去到歐洲」而已。

「對黎巴嫩而言,我們不能讓國家被非法敘利亞難民給拖垮。」賈嘉說。

離開貝卡谷地的敘利亞難民車隊。 圖/歐新社
離開貝卡谷地的敘利亞難民車隊。 圖/歐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木偶的人性實驗:機關女孩「難民艾瑪爾」8千公里奇遇記

同為難民,兩種命運:為何波蘭只接納烏克蘭難民?

誰會希望我們留下來?土耳其大選牽動「380萬敘利亞難民」命運

貝魯特碼頭12號倉庫:大爆炸前後...黎巴嫩全面墜落的「官僚黑洞」

王穎芝

轉角國際編輯之一。關注議題:中東與伊斯蘭、性別、傳播科技與社會、生態保育。最喜歡的動物是貓頭鷹與蛇。

作者文章

伊斯蘭教一年一度的「大朝」朝覲活動正在進行,為期5天的儀式中,有許多人因為在路途...

麥加朝覲至少1,301人死亡:百萬人流與信徒遺體的管理難題

2024/06/24
國際特赦組織調查,敘利亞難民無論在黎巴嫩國內,還是回到敘利亞,都有可能遭受暴力毆...

回去你的國家:黎巴嫩遣返330位敘利亞難民,「自願返鄉」的深沉無奈

2024/05/17
中國電商SHEIN在美國攻城掠地,許多年輕消費者喜歡在社群上秀出大量「戰利品」。...

挑戰亞馬遜的電商王國:SHEIN的社群滲透與Z世代消費心態

2024/01/23
中國電商SHEIN在全球攻城掠地,還即將赴美上市,其神秘且快速崛起的「極速時尚」...

電商新王者SHEIN:比快時尚更快的「極速時尚」廉價浪費

2024/01/22
阿富汗經濟崩潰加上極端性別政策,長期的童婚問題正在加劇。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路...

1個月118位女童出嫁:塔利班掌權後阿富汗加劇的童婚問題

2024/01/17
拉斯維加斯又有「世界婚禮之城」稱號,2023年12月31日跨年夜恰逢特殊日期,結...

真愛密碼「123123」:賭城拉斯維加斯如何成為世界婚禮之都?

2023/12/29

最新文章

一樁Telegram的騷擾事件,發現背後涉及首爾大學校內外95人受害、超過4,0...

專訪/首爾大學N號房事件:95人受害、超過4,000件深偽色情影像——嫌犯如何被誘捕?

2024/06/26
英國首相蘇納克缺乏核心信念、許多決策模糊失準,曾被衛報批為「難以名狀的失敗」(i...

蘇納克五大敗筆:英國當代最年輕首相,如何成為「難以名狀的失敗」?

2024/06/26
蘇丹軍閥赫梅蒂(達加洛將軍)曾被指控犯下種族滅絕的屠殺,如今卻在非洲外交場域如魚...

當屠殺者披上西裝:穿梭「非洲之角」的蘇丹軍閥赫梅蒂,為何受到禮遇?

2024/06/24
示意圖,非泰國預購之潛艦。圖為中國2018年南海軍演,人民解放軍海軍的09-IV...

一波三折的泰國購艦案:買下中製潛艦背後,泰美關係漸行漸遠?

2024/06/20
英國保守黨執政14年,兩大錯誤方向令滿意度跌至創黨史上最低。 圖/法新社

英國保守黨的激情苦果:失控的好鬥派與撙節政策,大選未選先輸?

2024/06/18
美軍驅逐艦威廉·P·羅倫斯號(DDG-110)穿越太平洋。 圖/路透社 

美軍會否協防台灣?(上):解讀美國對台戰略的重新定位

2024/06/1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