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誰讓「頑固強生」下台?引爆英國保守黨怒火的誠信風暴

2022/07/07 賴昀

7月7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在黨內排山倒海的壓力下,宣布...
7月7日,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在黨內排山倒海的壓力下,宣布辭去保守黨魁,意即同時辭去首相職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圖/美聯社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7月7日在黨內排山倒海的壓力下,宣布辭去保守黨魁,意即同時辭去首相職務。回顧他7月6日出席議會時,仍堅稱自己不會辭職、認為自己若辭職英國將陷入混亂,而當時反對黨高聲對站在議事廳最下層的他喊著「下台!」,佔國會多數的保守黨議座卻出奇安靜——在「比大聲」的英國下議院中,此情此景已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強生民意滑落至歷史低點、又失去黨內同志支持的難堪處境。

這兩日,內閣官員的辭職信如雪片般飛進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自7月5日衛生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開了第一槍、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在10分鐘內跟進後,截至強生在英國時間7日一早宣布辭職前,已有超過50名保守黨議員辭去內閣職務。

黨內要求強生辭職的聲浪不斷,若辭職人數不斷增加,英國政府甚至可能癱瘓——究竟,在2019年力主完成脫歐、帶領保守黨一舉奪下過半議席的強生,為何如今竟走到腹背受敵的這步田地,重演1990年柴契爾夫人在黨內壓力下,不得不辭職的境地?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在2019年力主完成脫歐、帶領保守黨一舉奪下過半議席的強生,為何如今竟走到腹背受...
在2019年力主完成脫歐、帶領保守黨一舉奪下過半議席的強生,為何如今竟走到腹背受敵的這步田地? 圖/美聯社

▌內閣為何引爆辭職潮?

追溯這場英國政壇暴風雨的導火線,時間要回到6月30日,一名保守黨議員在私人俱樂部度過一個醉醺醺的夜晚之後,辭去了保守黨要職——此人就是保守黨副黨鞭品契爾(Christopher Pincher),負責督導國會議員恪守黨紀。品契爾在辭職信中,向強生表示自己當晚「喝得太多」,因而「讓自己和其他人感到尷尬」。

但事實比品契爾輕描淡寫的形容要嚴重得多,當晚品契爾在俱樂部裡對兩名男子上下其手,撫摸了其中至少一人的胯下。此事讓品契爾過去類似的行為紀錄被翻出,還有6項新的性騷擾指控浮出水面,包括《星期日泰晤士報》、《獨立報》、《星期日郵報》等英國媒體紛紛收到不同的爆料,指出品契爾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曾經在酒吧、在個人辦公室、甚至在下議院,對其他男性同僚有過不當行為。

品契爾辭去副黨鞭職務後,仍保留議員身分,而首相辦公室也打算讓事情到此為止,不過此事也在政壇引發另一項質疑:既然品契爾的個人品行長久以來都有不良表現,為何強生卻對他大加提拔,還偏偏讓他負責保守黨人的紀律問題?

一開始,首相辦公室堅稱,強生在任命品契爾擔任副黨鞭時,對他的性騷擾指控一無所知,而閣員們也相信強生的說法,對媒體保持一致的口徑。但7月4日首相辦公室又改口,表示強生所知道的,關於品契爾的負面傳聞,都已獲解決、或是沒有進入投訴程序。

追溯這場英國政壇暴風雨的導火線,時間要回到6月30日,一名保守黨議員品契爾(Ch...
追溯這場英國政壇暴風雨的導火線,時間要回到6月30日,一名保守黨議員品契爾(Christopher Pincher)的性醜聞事件。圖為下著雨的唐寧街10號。 圖/法新社

事態在4日當晚急轉直下,《BBC》刊出報導指出,品契爾在外交部擔任助理政務次長期間,就曾因性騷擾問題被投訴,該投訴進入了紀律處分程序,外交部的調查報告確認投訴成立。隨後,時任外交部常任副部長麥唐納(Simon McDonald)在推特上證實了該篇報導,並指出強生當時親自聽取了品契爾的性騷案調查結果,印證了強生聲稱「不知情」顯然是在說謊。

事情發展至此,首相辦公室7月5日給出的說法是,強生「忘記了」品契爾曾被正式調查且投訴成立,強生也將品契爾任命案形容為「一個錯誤」。強生在這整件事情中,反覆的說法和明顯的謊言惹怒了英國朝野,尤其是原本相信他的說法、用自己的信譽替他說話的保守黨閣員。《每日電訊報》形容強生的行為等同於:

「派你忠誠的下屬去撒謊,然後把他們、以及他們的信譽棄置踐踏,這是不可原諒的。」

品契爾不光彩的醜聞只是導火線,真正釀成如今強生的政治災難的,是說謊、是誠信問題,強生不僅是在英國公眾面前信用掃地,更讓他的保守黨閣員無法再信任他,5日賈維徳在議會上發表辭職聲明時,就當著強生的面明確表示:

「這種情況在你的領導下不會改變,你也因此失去了我的信任。」

「這種情況在你的領導下不會改變,你也因此失去了我的信任。」 圖/美聯社
「這種情況在你的領導下不會改變,你也因此失去了我的信任。」 圖/美聯社

 2020年8月,街頭抗議強生應對疫情不力。 圖/美聯社
2020年8月,街頭抗議強生應對疫情不力。 圖/美聯社

▌強生跌落谷底的人望

強生6日出席下議院議會時,仍表示自己決心度過難關,他不會辭職、也不會提早舉行大選,下屆大選將按原定期程,在2024年舉行。強生也提及自己在2019年大選的輝煌成績——在下議院648個議席中,帶領保守黨奪下364席的壓倒性多數,創造32年來最大勝利。對自己目前的處境,強生說:

「坦白說,當你被賦予巨大的任務時,在困難的情況下,首相的工作就是繼續前進,而這就是我要做的。」

他也提及自己將要祭出減稅政策以應對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而力主加稅、譴責強生政府巨大開銷的蘇納克已經辭職。強生當時在議會上強硬表示,若自己在英國仍面臨疫情及經濟壓力雙重挑戰下的此刻辭職,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還揚言如果自己辭職,保守黨將出現至少3個月的混亂期。工黨和蘇格蘭民族黨組成的聯盟將要求立即重新選舉,保守黨會輸掉大選,英國可能因此解體。

不過,顯然英國選民並不買單,7月5日YouGov的民調顯示,69%的英國人認為強生應該辭職,有超過一半的保守黨選民也認為他應該下台,同時在2019年只拿下200個議席、遭受80餘年最大失敗的工黨,如今的民調也超過了保守黨。此外,在近期舉辦的兩個議席的補選中,保守黨都慘敗。

事實上,自2021年底,強生在疫情封鎖期間舉辦派對的「派對門」事件曝光之後,強生的支持度就大幅下滑——儘管他在2月烏俄戰爭爆發後,快速反應英國支持烏克蘭、並成為戰爭中第一位赴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西方領導人,民調因此回溫,也讓他在6月6日挺過了不信任案投票,但當時仍有41%保守黨議員投票反對他。

辭職潮爆發之後,反對強生的議員們也尋求黨團1922委員會修改12個月內不得再次發動不信任案的規定,預備對強生提起第二次不信任投票,1922委員會雖第一時間未同意,但允許在7月11日(下週一)選舉新的委員會,反對強生的保守黨人則已準備好1922委員會18個委員席位的選舉名單。假使強生屆時還在職,新的1922委員會成員很可能會取消12個月的「寬限期」、提起第二次不信任案——根據黨鞭辦公室的估算,強生在新的不信任投票中,僅能獲得65張支持票,不足全數保守黨議員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說,就算強生沒有辭職,他也很可能最快在下週狼狽丟掉政權。

到訪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的強生。 圖/法新社
到訪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的強生。 圖/法新社

辭職潮爆發之後,反對強生的議員們也尋求黨團1922委員會修改12個月內不得再次發...
辭職潮爆發之後,反對強生的議員們也尋求黨團1922委員會修改12個月內不得再次發動不信任案的規定,預備對強生提起第二次不信任投票——也就是說:就算強生沒有辭職,他也很可能最快在下週狼狽丟掉政權。圖為2015年參加橄欖球賽的強生。 圖/美聯社

▌保守黨內,有可能的首相接任人選嗎?

在強生宣布辭職前夕,不分左派或是右派的英國媒體,都已討論起可能的首相接任人選,一向右傾的《每日電訊報》甚至已刊登多篇評論,嚴厲批評強生的誠信問題,督促強生下台的態度比左派的《衛報》、《BBC》還要更強烈。

英國總檢察長布雷弗曼(Suella Braverman)7日表態將爭取繼任首相之位。布雷弗曼雖還未辭去內閣職務,但也公開呼籲強生下台,而她也是第一位表態競爭接任的保守黨人。此外,接任財政大臣的前教育大臣查哈威(Nadhim Zahawi)也曾被視為可能的下屆首相人選之一,但此時站在強生陣營,顯然讓他在黨內處於不利位置。

另外,已辭職的賈維德、蘇納克、下議院外委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前外交大臣韓特(Jeremy Hunt)、以及現任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都是被看好的接任人選,《每日電訊報》認為,強生下台之後,他們將會在幾天之內公布下一步計畫。

目前強生仍會以暫代首相方式,度過這段預計會延續數週的權力真空時期。回顧前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2019年同樣因失去黨內支持、在任期中下台後,強生經過6週的黨內選舉過程,才成為新任保守黨魁,強生的接任人預計應會在10月之前就任。

目前強生仍會以暫代首相方式,度過這段預計會延續數週的權力真空時期。 圖/法新社
目前強生仍會以暫代首相方式,度過這段預計會延續數週的權力真空時期。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英國脫歐公投:歐盟,再見

重磅廣播/UK演哪齣?英國最會選舉的男人與沒完沒了的脫歐紙牌屋

脫歐派狂勝!英國大選保守黨過半,工黨「恥辱性崩盤」戰後最慘

賴昀

轉角國際編輯之一,關注國家主權議題與全球文化。

作者文章

拉皮諾獲頒2019年FIFA最佳女球員獎。 圖/FIFA

賽場掛靴,傳奇延續:美國女足拉皮諾的世界盃最後一舞

2023/08/02
梅西遲遲未點頭與PSG續約,5月2日梅西遭PSG宣布停賽兩週,媒體報導PSG也決...

梅西與PSG的分手前奏:球王下一步降臨何方?

2023/05/03
張國榮的靈堂,懸在白色花海之上的那張《金枝玉葉》電影劇照,彷彿將時光永遠凝結。 ...

當愛已成往事:張國榮離世20年,香港失落的自由反叛

2023/03/31
加州聖克拉拉SVB總行前,一名警察走出。 圖/法新社

美國政府來救火?矽谷銀行一夕爆掉後的連鎖效應

2023/03/13
蘇納克的內閣人事任命耗損著英國人對保守黨政府所存無幾的耐心。 圖/美聯社

蘇納克上任100天:英國內閣醜聞與經濟衰退陰影的困鬥

2023/02/02
許多俄國孕婦前往半個地球之遙的阿根廷「生產旅遊」。圖為示意圖,兩名正在接受檢查的...

逃向自由的阿根廷?戰爭出逃的俄羅斯孕婦「生產移民潮」

2023/01/06

最新文章

沙烏地阿拉伯派出首任巴勒斯坦大使蘇代里。 圖/美聯社

「遠端辦公」的大使:巴勒斯坦第一位沙烏地阿拉伯大使,會是以巴問題的轉機嗎?

2023/09/28
西班牙如今的懸峙國會局面,成為了加泰隆尼亞獨派政黨推進的契機。 圖/路透社

加泰隆尼亞的交易:西班牙議會懸空,加泰獨立運動的「歷史契機」?

2023/09/28
今年2023年開始,日本走私黃金的案件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圖為日本的金塊示意圖,非...

莫當黃金賊!赴日旅遊的走私黃金犯罪警訊

2023/09/27
埃及蘇伊士運河旁,一名男子目送卡達籍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 圖/路透社

俄國油氣OUT!歐洲能源大洗牌,有哪些戰略新夥伴?

2023/09/22
圖為2023年3月11日立陶宛獨立紀念日典禮。 圖/美聯社

立陶宛力挺台灣的理由?東歐民主小國的戰略思考

2023/09/22
印度莫迪政府近來屢屢自稱婆羅多,讓外界猜測莫迪政府是否有意要啟動正名運動,放棄印...

印度改名「婆羅多」?莫迪「印度教獨尊」的國家正名運動

2023/09/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