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編輯插播/從零開始的國際新聞生活:編輯佳琦告別心得集

2022/06/24 轉角說

「他鄉風寒露更濃,勸君早晚要保重,期待他日再相逢共度白首......」編輯佳琦離開轉角國際之後要開始放暑假了,好想吃敘敘苑(?) 圖/轉角國際
「他鄉風寒露更濃,勸君早晚要保重,期待他日再相逢共度白首......」編輯佳琦離開轉角國際之後要開始放暑假了,好想吃敘敘苑(?) 圖/轉角國際

「他鄉風寒露更濃,勸君早晚要保重,期待他日再相逢共度白首......」經歷了2020美國總統大選、2021年阿富汗撤軍、2022年仍在持續的烏俄戰爭,在今年6月底,轉角國際的編輯佳琦也將與團隊告別,邁向下一個人生階段。

在這次的告別集中,除了跟大家聊聊自己作為一個從零開始養成的國際新聞編輯心路歷程,怎麼準備與適應每日更新的緊密工作節奏之外,也討論了在進行編輯工作與內容產製時,可以如何建立自己的內容風格、靈感庫、以及編輯群們常使用的生產力工具。

雖然離別總是令人悲傷,但在編輯佳琦充電完成後,未來也還是有機會與大家相會。同時轉角國際也持續茁壯成長中,未來也會以更精彩的面貌持續提供豐富的內容。

▌請點閱下方收聽

重磅廣播"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cccccc; text-decoration: none;">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編輯插播】今宵多珍重:編輯佳琦的告別心得集

在這次的告別集中,除了跟大家聊聊自己作為一個從零開始養成的國際新聞編輯心路歷程,怎麼準備與適應每日更新的緊密工作節奏之外,也討論了在進行編輯工作與內容產製時,可以如何建立自己的內容風格、靈感庫、以及編輯群們常使用的生產力工具。圖為平常的錄音間。 圖/轉角國際
在這次的告別集中,除了跟大家聊聊自己作為一個從零開始養成的國際新聞編輯心路歷程,怎麼準備與適應每日更新的緊密工作節奏之外,也討論了在進行編輯工作與內容產製時,可以如何建立自己的內容風格、靈感庫、以及編輯群們常使用的生產力工具。圖為平常的錄音間。 圖/轉角國際

▌每次「踮腳一點點」

一直以來,在設定題目的時候身為新聞工作者,我都會想要幫自己設定「每次踮腳一點點」的目標。意思就是,每一次在設定題目方向的時候,都會奠基於「這次做比上次難一點點」的題目,以確保自己每次都能有成長,獲得的成就感也足以支撐每日的工作強度。

例如在轉角國際工作的第一年,我給自己設定的工作目標是能夠適應大量的英文資料與建立個人的作品風格。因此當時製作的重磅一頁書單元,初步設定是朝向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性別與大眾文化議題的「性別一頁書」。

從挑選挪威小說家格德·布蘭騰伯格(Gerd Brantenberg)所撰寫的《伊加利亞的女兒們》,討論女性主義與科幻小說的交織、到當代愛爾蘭小說家莎莉魯尼(Sally Rooney)的《美麗的世界你在哪》,描繪千禧世代戀愛群像談當代親密關係與個人的孤獨、到美國獨立樂團歌手蜜雪兒桑納(Michelle Zauner)所撰回憶錄《沒有媽媽的超市》,談美國亞裔的世代記憶與母女情意結⋯⋯在選題時,考量的不僅是挑選各種面向的女性書寫者,同時也透過替讀者選讀一系列的作品,試圖勾勒出一套女性與性別的流行文本,帶出不同性別議題的知識系譜。

而在第二年,人物專訪單元「出鏡報導」初始設定是希望能夠透過各種領域的新聞從業者專訪,讓過去所謂「資深媒體人」、「新聞人」的定義框架得以鬆綁,大眾可以有更多不同來源的知識與意見領袖得以參考,也發掘更多值得注意的國際新聞工作者,增加人們對於「新聞學」(journalism)與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的認識。

當時的邀請對象,也從轉角國際的台柱專欄作者黃哲翰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康庭瑜老師、到獨立媒體《報導者》記者楊智強等等,最後聚集起來,期望能勾勒出當代新聞工作者百工圖的樣貌。這些各自在第一線堅守崗位的工作者,也讓我們看到新聞業不同於刻板印象的嶄新樣貌。

左起為Texual Poacher、Egalia’s Daughters、愛特伍的短篇集Wilderness tips;圖右為2022台北國際書單購買的魯尼第一部發表的短篇小說Mr. Salary、以及李珉貞Free Food For Millionaire
 圖/一些閱讀的書單
左起為Texual Poacher、Egalia’s Daughters、愛特伍的短篇集Wilderness tips;圖右為2022台北國際書單購買的魯尼第一部發表的短篇小說Mr. Salary、以及李珉貞Free Food For Millionaire 圖/一些閱讀的書單

▌國際新聞編輯的實用tool kits

以下也列出一些我自己、以及轉角編輯團隊常用的資訊蒐集/編輯採寫/企劃發想等工具,希望能對於想要提升國際新聞找題效率、整理分析大量素材、或純粹想要提升英文閱讀能力的讀者能有所幫助。

  • 各種新聞應用程式:轉角國際編輯群都會下載《路透社》、《CNN》、《BBC》、《衛報》、《華盛頓郵報》、《半島電視台》等不同媒體專屬的新聞app並打開通知。利用通勤或睡前的零碎時間,檢視每日各家媒體前三條重點新聞是哪些、如何針對同樣議題切出不同角度。

  • 英文Podcast:首先列出前主編鎮宏推薦的,由《BBC》製作的「Global News Podcast」、此外我也會不定期依照標題與興趣,收聽《紐約時報》製作的「The Daily」「Modern Love」、以及《華盛頓郵報》討論美國政治與總統職權的「Can He Do That ?」

  • 依照興趣建立自己的找題來源:除前述外,偶爾也會依照自己有興趣的議題,來追蹤不同媒體版面(例如,因為喜歡文學與音樂,我會看《衛報》的文化版、訂閱《紐約客》的電子信、也喜歡《NPR》的音樂節目「Tiny Desk」),然後打撈有意思的題目,存到資料庫裡慢慢閱讀。

  • Notion:為有效整理素材,我使用網友設計好的Notion既有模板,與工作相關的頁面分別是「文章列表」與「題目整理」。一頁定期更新本月稿件、個別質化與量化的成效、以及我經驗的過程感想如何,以便做未來的調整;另外一頁則是題目資料庫,不定期更新素材,偶爾題目荒的時候上來挖一挖,也會發現過去的自己原來曾存下這些好玩的靈感。此外,從這些素材中,也會漸漸發現自己擅長與關注的議題大致落在哪些領域,著手完成的過程中,進一步確立擅長的路線與風格。

圖/notion
圖/notion

▌今宵多珍重

身為每日國際新聞編輯是份高強度的工作,轉角國際也是一個小而精實的團隊,團隊成員間互相支援把各項產品完成、在有餘裕的時候互相討論各自喜歡的題目、逐漸成長茁壯,對我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回憶。

最後也是希望未來的團隊成員如果在疲倦、迷惘、或任何需要鼓勵時都能互相打氣,提醒彼此「你很棒!」在未來,我也將會繼續以堅定讀者的身分繼續支持轉角國際。

以上,So Long!

最後也祝福轉角團隊持續成長茁壯。最後一張圖片是剛來轉角國際的時候,某日配圖時發現不知道誰寫的圖說:「你很棒!」(圖左為川普、圖右為馬克宏,兩人於2019年法國的G7峰會。)
 圖/美聯社
最後也祝福轉角團隊持續成長茁壯。最後一張圖片是剛來轉角國際的時候,某日配圖時發現不知道誰寫的圖說:「你很棒!」(圖左為川普、圖右為馬克宏,兩人於2019年法國的G7峰會。) 圖/美聯社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從羅馬帝國衰退到轉變的過程,可以映照出現代西方國家面對的困局。圖為羅馬尼亞Rom...

帝國為什麼會衰敗:羅馬帝國的霸權黃昏,現代西方的衰退啟示?

2025/04/10
示意圖,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的劍橋大學出版社。
 圖/路透社 

中國學生眼裡的「牛津劍橋入學模擬考」:約翰洛克論文競賽場上展現的中式內捲

2025/04/09
波蘭兒童之家的一群女孩與輔導員米拉.卡茨(Mira Katz)一起上體操課。 圖...

孩子的傷痛誰記得?二戰集中營倖存兒童如何重拾自我

2025/04/09
2019年涅翠柯於維也納歌劇院舞會的開幕表演。 圖/路透社

歌劇女神涅翠柯:名氣與爭議的化身,支持普丁、無視#Metoo的東歐女高音

2025/04/08
2017年11月3日,休士頓太空人隊在休士頓慶祝隊史上首次贏得世界大賽冠軍。
...

贏球治百病:作弊而來的首座世界冠軍,休士頓太空人隊如何走上自毀?

2025/04/02
儘管中國的GDP(特別是人均GDP)仍然比美國低得多,但自覺富有的中共仍不斷對外...

買來的「中華秩序」:中共的強國外交,揮霍多少經濟和人命代價?

2025/04/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