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彈雨的一年:烏俄戰爭與加薩之外的全球區域衝突
回望2023年度,烏俄戰爭的煙硝尚未遠去,加薩的戰火又重新燃起,區域衝突仍為全球局勢帶來惶恐不安。除了新聞焦點的烏俄和以巴之外,緬甸內戰則是在今年有了關鍵性的轉變,反抗軍政府的勢力從邊境發動攻勢;而在東歐西亞交界的亞塞拜然,同卻也在今年納卡區主權被收復,引發亞美尼亞人的生存危機。
本周的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podcast 系列,檢視在烏俄和加薩戰爭之外,從緬甸、亞塞拜然、印度東北部、北非蘇丹、以及中東地區的衝突事件,追蹤這些相對不那麼被外界關注的新聞進度。
(文字資料整理,特別感謝實習生楊宸睿)
▌請收聽下方連結:
▌緬甸內戰,十月底反抗勢力從邊境發動攻勢
緬甸軍政府在今年10月27日面臨緬中邊境撣邦北部,由3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果敢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若開軍以及塔安民族解放軍——集結的「三兄弟同盟」發動「1027行動」 聯合攻勢。1027行動迅速成為近年以來對軍政府統治的最大挑戰,三兄弟同盟以反抗軍政府獨裁、打擊當地惡名昭彰的電信詐騙園區之名,挾中國在背後的支持,號稱要保護撣邦平民性命、維持自衛權及撣邦領土控制權,發起攻勢後一舉控制180個據點及中國邊界的貿易樞紐,站穩反抗軍政府的立足點。
其他地區的反抗勢力也趁勢攻陷軍政府的地方據點,在11月緬甸克倫尼邦的民間部隊響應緬北三兄弟同盟,在發動「1107」攻勢,佔領了該邦梅塞鎮和泰國邊境的兩個軍方基地;若開軍同時間配合1027行動,升級該部隊與政府軍在若開邦內的戰鬥,一度拿下包多鎮。民間反抗勢力自10月底迅速推進戰線,以致當前軍方無法穩固掌控的地區佔約全國一半,軍政府對部分邊境地區的控制能力嚴重動搖。
延伸閱讀:
〈緬甸內戰新局面:打擊詐騙「果敢五家族」,中國的滲透權謀?〉
〈游擊抗爭仍在繼續:緬甸軍政府消滅不了反抗勢力,陷入內戰輪迴〉
▌亞塞拜然重奪納卡區
亞塞拜然在9月19日發動閃電戰,迅速控制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納卡區),在近30年後再次收復該地區的主權,迫使控制該區的亞美尼亞分離主義分子繳械、解散政府。國際雖普遍認為納卡區屬於亞塞拜然,但該地自1990年代就由當地的亞美尼亞裔人自行組成自治政府統治多年。
此事件也造成納卡區有12萬亞美尼亞裔人擔憂受政治清算而出逃,亞美尼亞當局指控這波難民潮是種族清洗,呼籲國際對亞塞拜然採取實際行動。亞塞拜然雖回應會讓留下的亞美尼亞裔人作為平等公民重新融入亞塞拜然社會,但多數的亞美尼亞裔人仍舊選擇出逃。
而後兩國均表示有意就此「歷史機會」簽署和平協議,儘管協調進程緩慢,但終在12月8日時雙方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兩國關係將向正常化邁進、相互釋放戰俘並持續討論更多建立信任的措施。
延伸閱讀:
〈亞塞拜然的趕盡殺絕:遠離家園的亞美尼亞人,能逃出戰火命運?〉
▌印度東北族群衝突
印度東北省曼尼普爾在5月爆發嚴重種族衝突,當地人數最多、掌握該區重要權勢的梅泰族與長年居山的部落庫基族,因前者亟欲取得「部落」資格,多年來爭議不斷。在印度,族群若被政府認證為部落,就能享有公職、大學和選舉的保留名額等福利。而此次衝突主因是身為部落的庫基族擔憂,若梅泰族正式成為部落,將瓜分他們原有的部落福利,進而擴大梅泰族本就龐大的統治勢力。
曼尼普爾邦內擁有33個民族部落,部族間各自信奉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多種信仰,也因族群、宗教問題複雜,該邦是政府長年難以掌控的紛亂地區。曼尼普爾局勢緊張的其一原因是土地大多為山區,而依當地法律,只有部落族人有權購買或居住,佔逾人口半數的梅泰族與其他族群,共約6成的人口因欠缺部落資格,集中居住於僅有全邦面積10%的英帕爾河谷平原,無法利用山區土地使得梅泰族人相當不滿。
當曼尼普爾高等法院在3月裁決表示梅泰族有望獲部落資格後,庫基族人遂憤而於5月2日號召數千名族人上街示威,抗議該部落的工作權和保障福利將被梅泰族人擠壓。5月3日的抗議活動期間,梅泰族人和庫基族人發生暴力衝突,後來規模迅速擴大,雙方對各自的聚落、建築物放火,導致許多社區陷入火海。印度政府受制於曼尼普爾棘手的族群與宗教局勢,且當地多年存在數十個武裝組織於各處活動等種種因素,無法有效介入、控制曼尼普爾局勢。
而7月隨著一段疑似兩名庫基族女性被迫全裸遊街示眾的影片在印度網路上瘋傳後,印度總理莫迪才首次針對曼尼普爾的衝突出面表態,強調政府不會放過任何罪犯,而其前段時間的冷處理也使得全國罵聲不斷。該影片事發時間是在5月初,但警方直到7月中才因影片大量流傳,首次出動逮捕嫌犯。此事件也顯示印度警方長期對於性犯罪案件的漠視與縱容。警方消極的辦案行為也引發民運人士及民眾強烈譴責,引起印度社會輿論的反彈。
到11月為止這場暴力衝突已至少有200人喪命、近6萬人流離失所,預估也有超過1,700間建築陷入火海。
▌中東及沙烏地阿拉伯
自以哈戰爭爆發,部分伊斯蘭恐怖主義分子與伊朗控制的武裝組織藉機擴大襲擊,美軍駐敘利亞、伊拉克基地接二連三遭到恐怖組織的無人機和火箭彈攻擊,自10月中以來已有超過80起攻擊,美國官員的報告指出,大多數攻擊為與伊朗結盟的民兵組織發動。
美國針對恐攻作出回擊,空襲伊朗勢力的據點設施。根據人權組織「敘利亞人權瞭望台」(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表示,在10月以哈衝突爆發後,以色列發動比過往更多空襲行動,已對敘利亞境內多區發動至少22次襲擊,摧毀了30多個目標,當中包括武器庫、中心據點和軍事載具。以軍表示攻擊針對伊朗支持的武裝團體及黎巴嫩真主黨,主要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周邊的真主黨據點。
沙烏地阿拉伯方面,國際組織「人權觀察」在8月底發布一份報告,內容控訴沙烏地阿拉伯在該國與葉門接壤邊境開槍射殺想進入沙國的移民,自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以來已造成數百人死亡,而此類行為仍在持續。
報告中提到,沙國邊境警衛會使用爆炸性武器(explosive weapons)如迫擊砲、火箭彈攻擊尋求庇護者,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甚至有受害者指控有邊境警衛涉及性犯罪。人權觀察組織研究員哈德曼(Nadia Hardman)表示,沙國不斷花重金投資體育、娛樂活動以挽救其不良形象,但這些形象洗白不應該成為轉移人們對可怕罪行注意力的工具。
▌北非蘇丹內戰
北非國家蘇丹在今年4月15日爆發內戰,執政的政府軍總司令柏罕(Abdel Fattah al-Burhan)和其副手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lo)因對政府走向文官統治缺乏共識,及要求達加洛領導的「快速支援部隊」(RSF)併入政府軍,導致雙方反目成仇並在首都喀土穆爆發激烈戰鬥。
目前蘇丹多區的城鎮、國家重要建設已因戰火砲擊化為斷垣殘骸,其中以西部地區達佛(Darfur)的戰鬥規模最為猛烈,內戰自4月以來已造成至少5000人死亡、超過710萬人流離失所。
為避免捲入戰鬥,蘇丹民眾被迫不斷逃難,超過100萬人前往鄰國尋求庇護,而長期內戰導致國內物資嚴重缺乏、電力不穩,當地醫療系統近乎停擺,境內有數百萬人民在各區流浪,造成極大人道危機。有大量民眾指控雙方部隊會洗劫民眾物資,軍人會強行進入民宅搜刮,過程中受害者也可能遭到虐打或羞辱,至今並無任何一方承認犯行。
國際特赦組織評論表示,蘇丹現在沒有一處安全,自內戰以來無論是政府軍或是快速支援部隊,都對婦女、未成年少女施行性犯罪,有關性犯罪的案件通報率也大幅上升。
自從戰爭爆發後,有成千上萬名居民湧入距離首都喀土穆以南約180公里的瓦德邁達尼(Wad Madani),此地也成為難民重要的避難城市。然而內戰規模持續擴大、也蔓延至瓦德邁達尼,導致30多萬名難民被迫再次踏上逃亡之路。聯合國也表示,蘇丹人道危機急需的26億美元資金,截至12月22日也僅籌得39%,加上以色列與哈瑪斯在加薩的交戰和俄烏戰爭持續,蘇丹盟友、資源捐助國及非政府組織的關注焦點早已從蘇丹轉移。
延伸閱讀:
〈專訪聯合國駐蘇丹人員:枯萎的和平幼苗、陷入危機的百萬兒童〉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