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擊抗爭仍在繼續:緬甸軍政府消滅不了反抗勢力,陷入內戰輪迴
緬甸爆發反軍方抗爭至今,其形式已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雖然緬甸國內仍有訴諸非暴力手段的示威者,但這些畫面早已遠不足以反映緬甸的抗爭全貌。
有匿藏在緬甸的異見人士曾透過西方媒體親述自己不見天日的各種辛酸。比方說,他們須不時轉換藏身地點和電話卡,不能像一般平民般外出購買日用品,更不可能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如果他們的同伴被捕,他們除了要擔心事主的安危外,亦須顧慮事主可能受不住嚴刑迫供而供出他們的下落。因此,他們須冒險前往被捕者居住的安全屋,務求在軍方到達前銷毀一切線索,然後盡快逃離現場。
不但如此,軍方會使用極殘酷的手段對付參與非暴力抗爭的緬甸公民,包括罷工的醫護人員,但這種做法只會加劇國內醫護人員的逃亡潮,令本已人手不足的醫療系統雪上加霜。緬甸軍方亦針對由若開邦、實皆省、馬圭省等發出公民身分證明的緬甸公民,原因是那些地區已變成了抗爭組織的盤踞熱點。任何人從抗爭組織控制的範圍前往軍方控制的勢力範圍,會被嚴加盤問,他們或被禁止租住旅館,或須接受軍方侮辱性的搜身程序。由於緬族人的親身經歷或目睹緬甸軍方的暴行,因此他們轉趨同情緬甸少數民族的處境,以及理解他們加深的怨憤。
在緬甸的抗爭力量中,一方面有異見人士呼籲西方加大對軍方的制裁力度和規模,另一方面有人對制裁的成效存疑。無論如何,由於緬甸軍方各種殘殺平民的行為——例如焚燒活人、村莊、轟炸學校和虐待因政治原因被拘留的人士等)——顯示軍方毫無底線,因此抗爭組織深信軍方不會讓步妥協,必須堅持以武力抗爭到底,有些甚至誓言要一併討回由上世紀「8888 民主運動」至今的血債。
儘管緬甸軍方有明顯的武裝優勢,但也一直未能把緬甸的抗爭壓下去。尤有甚者,過往一直為緬甸軍方供應的俄羅斯因疲於應付烏俄戰爭而自顧不暇,軍方的武裝優勢逐步減弱。事實上,緬甸軍方目前只能控制全國約一半的領土。即使在緬甸軍方控制的範圍內,也會出現曲折蜿蜒的抵抗。政府辦公樓、輸電塔、橋樑、天然氣管道和客運列車等基礎設施也遭到襲擊,反映軍方連自己控制的範圍也無法落實全面管治。加上緬甸軍方內部軍紀渙散,在戰場上連番失利,在輿論上又已成為人民公敵,導致他們士氣低落,戰鬥效率下低。
緬甸軍方主要只剩下空軍的武力優勢,但只能對民眾發動大屠殺,卻不能擊潰反抗軍。誠然,由於緬甸軍方控制了緬甸央行和國家財產,以及對緬甸境內私人企業嚴加管控的關係,所以還是比抗爭力量擁有明顯的財力優勢。不過,由於軍方內部管理混亂,加上與其有貿易往來的中國和俄羅斯也面臨經濟收縮危機,因此軍方的財政穩健程度愈趨受到考驗。再者,緬甸軍方實施嚴格的資本管制、入口配給以及把緬幣兌外匯的匯率設定遠高於市值,導致外界投資緬甸的意欲進一步降低。
雖然緬甸軍方風行雷厲地封殺抗爭組織的財政來源,但抗爭組織仍有多個渠道籌集資金。有分析聲稱,緬甸軍方內部貪腐問題嚴重削弱其對全國的控制能力,例如部分軍方據點在收到豐厚報酬的前提下,便容許物資運往抗爭組織控制的範圍內。另外,美國總統拜登在 2022 年 12 月簽署了緬甸法案(BURMA Act),承諾向抗爭力量提供醫療用品、雷達設備和裝甲軍車。
不過,抗爭組織須面對幾大難題。首先,他們不知要繼續作戰多久才可把軍方趕下台。也就是說,他們和捐贈者也不知還需要多少資金才可達成這個政治目標。他們本身還可以有多少能力堅持下去,是一大疑問。其次,緬甸抗爭組織是否有能力把捐款來源和捐贈者的個人資料保密,實存疑竇。如果捐贈者擔心個人資料遭外泄而面臨軍方的報復,那麼將嚴重降低他們的捐款意欲。
在內戰如火如荼的情況下,外界分辨戰報消息真偽的難度也大增。今年稍早,專門為《外交家》雜誌評論緬甸局勢的作者 Naw Theresa 指出,緬甸軍方和抗爭組織也有刻意散布不盡真實的消息。一方面,緬甸軍方從不公布己方的傷亡數字,例如其設立的國家管理委員會在舉辦記者會時宣稱緬甸已恢復正常秩序,但遇到譴責抗爭組織的議題時,又會搬出緊急狀態的說辭。喉舌媒體也會跟隨官方大內宣的論調起舞,把絕大部分不利緬甸軍方的資訊定性為「虛假消息」,軍方會以不同的罪名通緝和拘捕在社交媒體發放或轉載那些消息的緬甸公民。
另一邊,民族團結政府也經常公佈緬甸軍方傷亡慘重的數據;有評論認為,這對抗爭力量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不過,在不少情況下,那些消息難以完全被核實,有言論質疑那些數據被誇大以達到政治宣傳的效果。亦有評論批評指,抗爭力量把戰爭浪漫蒂克化,淡化了大眾日常生活的艱辛和高估了他們持續抗爭的意欲。部分抗爭組織更誇大其詞聲稱勝利在望,又施壓務求群眾不加批判地接受他們的行動。事實上,抗爭組織在支援前線作戰上遇到重大挑戰,實際戰況亦未如其所說的順利。
有報導指,民族團結政府底下的人民防衛軍(PDF)在自己控制的範圍內建立戰時經濟制度,對商企勒索和強迫多個團體組織捐贈金錢和物資。此外,有些網民把轉載那些未經核實消息的行動視為履行對抗軍方的公民義務,任何質疑戰鬥的聲音也會被視作懦弱。目前緬甸社會已嚴重撕裂,朋友之間因政治分歧或僅僅慶祝個人「小確幸」而被「人肉搜索」的情況比比皆是;父母因政治原因被迫與孩子斷絕關係,或想盡辦法把他們的孩子送離戰火地區,以免他們被軍方或抗爭組織強徵入伍。
Theresa 又認為,緬甸抗爭陣營面對的另一個隱憂是:各個反軍方武裝力量的團結度不足。誠然,數個緬甸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表示支持民族團結政府。他們除了為流亡異見人士提供庇護外,亦協助訓練人民防衛軍招募的士兵、舉行聯合軍演和協調發動對軍方的進攻。然而,即使民族團結政府擁有高企民望,外界也難以寄望不同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甘願聽從指揮。部分緬甸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已不止一次批評民族團結政府試圖壟斷緬甸的革命。言下之意,即是他們沒有從屬民族團結政府的意圖。
再者,緬甸長年累月的種族矛盾非常嚴重,如今多個派系也透過反抗緬甸軍方而充權,他們在共同對抗軍方的過程中也難免有自身利益的計算考量,例如擴張自己的地盤,讓自己日後有更大的談判盤籌碼。
國際危機組織在今年 9 月 4 日發表的報告指出,德昂民族解放軍 (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趁機擴大自己在撣邦北部的地盤,招募新兵和建立自己的管治制度;雖然這個組織仍是眾多的反軍方組織之一,但實際上與軍方只有零星的武裝衝突,甚至還曾與緬甸軍方派出的代表會面。這反映了民族團結政府欲建立全國反軍方聯盟的難度。
還有些評論斷言,即使緬甸的抗爭力量成功推翻軍方政權,也不可能令緬甸成為民主國家;緬甸會繼續陷於四分五裂,變成類似利比亞的失敗國家,成為西方和中俄政治博弈的場地。這個情況有點像清末民初的中國革命派意外推翻滿清皇朝後,並未能順利過渡建立民主共和政制,反而輾轉間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每個軍閥背後也有不同的外國勢力試圖拉攏。
緬甸內戰持續,也導致其本來已非常活躍的非法經濟活動更為猖獗。首先,緬甸軍方無力打擊不是自己控制範圍的非法經濟活動。其次,緬甸軍方默許甚或縱容與自己達成停火協議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繼續營運非法經濟活動。甚至,軍方也需要從非法經濟活動中賺取購買軍火的資金。然而,這種情況會令緬甸的治安更複雜混亂,因為經營那些非法經濟活動的持分者需要鞏固自身武裝力量,以確保能夠繼續牟利。鑑於緬甸國內治安日益敗壞,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 (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在 2022 年 10 月已把緬甸入黑名單。
緬甸現時已儼如「失敗國家」。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