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沖繩戰的孩子們》:從兒童的視角思考戰爭

2023/10/06 阿潑

《沖繩戰的孩子們》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美軍...
《沖繩戰的孩子們》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美軍和日軍的激烈交戰之外,屬於沖繩平民──特別是沖繩18歲以下的孩童所經歷的沖繩戰。 圖/美聯社

「……我們絕對不會忘記那個時代教育的恐怖,它讓我們對真相視而不見,屬於人類的人性的判斷、思考和生存的權利遭到剝奪,迫使我們奔赴死亡的戰場。」

── 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第一高等女學校姬百合校友會

提到太平洋戰爭或二次大戰,人們總以為那是久遠以前的過去,是一段無須探究的歷史。但歷史實為當代的借鏡,例如今(二○二三)年初媒體報導教育部召集地方主管機關,要求將十六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的動員計畫與名冊,填報到全民防衛動員資訊整合系統,引起輿論反彈,沖繩戰中青少年因戰爭動員犧牲的悲劇,便被引作反對案例。

後者正是川滿彰這本《沖繩戰的孩子們》所要闡明的主題,他的問題意識是:「如果自己小時候發生戰爭,會是怎麼樣的情況?」

這本書中提到的孩子,絕不是吉卜力動畫《螢火蟲之墓》中那對受戰爭影響的兄妹那般苦苦求得生存而已。沖繩的少男少女因受軍國主義教育,無法對戰爭發出質疑,甚至被迫成為戰爭的工具。故鄉就是戰場,他們無可避免地直面血腥。

「在沖繩如此一個小島上發生地面戰,對孩子們而言可說是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戰死的原因眾多,有些是因為美軍的攻擊,有些人則是遭到日軍虐殺。」川滿彰直言:「本應受到保護的孩子們,之所以成為士兵站上戰場,或被丟在『鐵之暴風』的災難之中,正是因為大人們鋪了這條路。」

開門見山地說,我認為這本書對於台灣讀者之所以具有閱讀價值,不僅僅因為它給我們了解沖繩近代歷史的新視角,也是因為此書的觀點與內容,可以和台灣的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產生共鳴回聲。而這必須從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三日,終戰七十年,我到沖繩參加慰靈祭開始說起——

圖為沖繩戰時,美軍向沖繩孩童問話。 圖/維基共享
圖為沖繩戰時,美軍向沖繩孩童問話。 圖/維基共享

這是一場為了悼念沖繩戰犧牲者的祭儀。在這場發生在一九四五年、長達九十天的殊死搏鬥中,美日兩國保守估計有超過二十萬人死傷,其中包含無可計數的沖繩平民。但理應肅穆的儀式,在這一年卻很是躁亂,我抵達和平紀念公園時,只見會場外圍已有許多抗議群眾,舉著標語,拉著布條,等著當時在任總理的安倍晉三到來,要求他廢止戰爭法案、不要修憲擴大集體自衛權。

「不要打造戰爭出擊的基地!」儀式進行前,他們反覆說道:「軍靴不准再踏上沖繩的土地。」

七十年前的這一天,沖繩最高指揮官牛島滿與其部屬於摩文仁村附近集體自盡,雖說直到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前,這塊土地上仍有戰火殺戮,但在名義上,可以視為沖繩戰的終結。彼時取得沖繩控制權的美軍,直至今日仍在群島上蓋基地,開軍機,穿著軍靴走動。每一步都是踩踏在沖繩尚未癒合的傷口上。

安倍晉三的人與座車在公安與警力的重重戒護下,順利抵達會場,陳情抗議的聲音阻絕於外,但也隨著儀式開始,沖繩縣議會議長、遺屬代表,乃至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陸續上台致詞,而一句一句傳達出來。台下觀眾不時報以掌聲,熱烈回應。

與之相比,最後上台的安倍晉三則顯得狼狽,場內先以冷淡漠然的氣氛迎接他,待他致詞時,座席區的民眾甚至此起彼落地喊著:「滾回去!」「你沒有資格上台!」「廢話連篇。」

因為見證這整個過程,我感受到安倍晉三對美日同盟與國防軍備的強硬堅持,也明白他所提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何以招致沖繩人異議──那無疑是將沖繩再次捲入戰爭之中。

就在《沖繩戰的孩子們》繁中版出版的這一年(二○二三),這個議論又浮現檯面──現任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訪中,接受媒體訪談時,再次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表達不認同態度。而日方與台灣也以「這是地方政府意見」,阻絕溝通與討論的可能。

因此,在談論這本書之前,作為一個台灣人,我認為有必要將台灣與沖繩的相對位置先點出來,才不會讓我們總以「他人的戰爭」或僅是「他人的不幸」的高位視角,看待沖繩近代歷史與《沖繩戰的孩子們》──

2015年6月23日,時任總理的安倍晉三參加終戰70年的沖繩慰靈祭。 圖/歐新社
2015年6月23日,時任總理的安倍晉三參加終戰70年的沖繩慰靈祭。 圖/歐新社

2015年沖繩慰靈祭場外,反對邊野古新基地的沖繩民眾。 圖/歐新社
2015年沖繩慰靈祭場外,反對邊野古新基地的沖繩民眾。 圖/歐新社

發生在一八七四年的牡丹社事件,是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恐怕也是你我認識沖繩(琉球)的開始。這起禍事,既是日後日本殖民台灣的伏筆,也是他們強行併吞琉球王國的取徑。至一八七九年,琉球王國正式滅亡,琉球藩變成沖繩縣,這個島群也就正式成為日本的一部分──即使當時清帝國仍未放棄對琉球的宗主權,持續向日本抗議,但經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敗戰,台灣也割讓給日本後,就無力過問琉球的問題,琉球便在國際默認下,歸屬日本。

儘管沖繩屬日本領土,台灣則是殖民地,但對日本政府來說,都是「化外之民」,必須經過教化。隨著日本軍國主義興起,更是要將這些島群居民變成「皇民」好為己所用。中日戰爭開打後,不論沖繩、台灣,甚至是朝鮮都被迫捲入戰爭,也參與了戰爭。

川滿彰在台灣版序中,也將牡丹社事件及台灣受「國體護持」思想牽連而參戰的歷史,作為台灣與沖繩的連結。但透過牡丹社事件及其後續的描述,他進一步提出一個沖繩與戰爭關係的清晰觀點:「沖繩不僅只是日本長年戰爭的最後戰場,早在日本作為現代國家發動戰爭之始,就已經為國家所利用。」

沖繩因為比台灣還早被日本併吞,又設有縣廳,也就比台灣更早經歷現代化政策。然而,日本政府在沖繩推行現代化,並非考慮人民生活水準提升,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官員希望沖繩人熟知天皇的存在,並培養出對天皇及明治政府自發的忠心,「而他們遇到最大的困難,則是沖繩當地與日本本土完全不同的語言及風俗習慣。」川滿彰在書中如此寫道。

至一八八九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內容鼓吹國家主權為天皇所有,天皇地位神聖不可侵犯,所有臣民都應該支持天皇進行「國體護持」,維持天皇制。而沖繩是「南方國門要地」,更應該被守護。

沖繩縣廳透過帝國教育的象徵──包含日之丸、御真影(天皇玉照)、《教育敕語》(天皇的話寫成的教育方針)的推行,讓對皇室國體觀念相對稀薄的沖繩民眾,得以被同化。

牡丹社事件的浮世繪。發生在一八七四年的牡丹社事件,是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恐怕也...
牡丹社事件的浮世繪。發生在一八七四年的牡丹社事件,是台灣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恐怕也是你我認識沖繩(琉球)的開始。這起禍事,既是日後日本殖民台灣的伏筆,也是他們強行併吞琉球王國的取徑。 圖/維基共享

我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某個知識分子向村人宣讀《教育敕語》,提到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夫婦互相敬重……「你們明白了嗎?」面對此人的詢問,一個老農夫忍不住回答:「我們當然非常明白,你這樣說是為難了我們。」農夫並不是刻意諷刺對方,只是夫妻和樂持家本來就是個人的事,根本不用天皇來指示。但這也是當時沖繩民眾內心對於「天皇教」的抵抗。

以「惟命是寶」作為信念精神的沖繩,先是面臨皇民化的改造的困惑,再遇上一八九八年實行徵兵制的衝突。當時有個流行的觀點是這麼說的:「你被別人折磨,還是睡得著,但若你對他人施暴,則無法安然入睡的。」這是沖繩人厭惡軍事與戰爭的表現,很多人甚至藉著自殘來逃避徵兵。沖繩軍區司令部也注意到這點,認為沖繩人民的弱點是「軍事思想差,不喜歡服兵役」,因此,該如何讓他們對天皇忠誠、愛國,便成為日本政府的當務之急。

當然,隨著軍國教育推進,沖繩的男孩子也逐漸培養出不只要「守護南方國門」,還要守護皇國的意識。從川滿彰這本《沖繩戰的孩子們》可清楚看到,這些少男少女受到皇民化教育,而後接受為國家而戰的完整過程。即使如此,他也提到,當戰爭即將發生,學校徵召學生上戰場時,他們毫無意願,但教官師長卻在學生與家長都不同意下,強制動員。學生不論表不表態,都要上戰場。

在讀這本書時,我不免想起學者彭明敏曾在《自由的滋味》中細述自己中學時受到嚴苛軍訓教育的感受:「狂熱的校長和軍訓教官,反覆為戰爭鍛鍊我們,不停對我們講述中國人的落後和懦弱、日本人的英勇和日本為中國所做的自我犧牲。台灣人學生發現自己處在痛苦與尷尬的境地。」

「一般說來,全體師生大多有強烈反軍國主義傾向,我們欲維護獨立的象牙塔,軍國主義則要摧毀它們。」彭明敏稱自己是殖民地人民,理論上不必服役,但當時已有很多台灣青年被迫當志願兵,而正在日本讀書的他,也被邀「簽請從軍」。儘管並無意願,但東京帝大「受邀請」的名單公布後,彭明敏的名字,竟也在上面,後來他失去左手臂,正是在逃避「被當兵」途中,遭到空襲受傷。

圖為沖繩戰時的當地孩童。 圖/維基共享
圖為沖繩戰時的當地孩童。 圖/維基共享

如前所述,不管日本、台灣或沖繩,在日本軍國主義之下,無論個人意願如何,都活在戰火之下。但在沖繩,又特別不一樣。這又要回到沖繩戰的重要性來談:當時,美軍將沖繩戰視為搶攻日本本島這個「不沉的航空母艦」的重要戰略,而日軍也將沖繩戰定位為阻止美軍登陸本土的一場持久戰,盡可能拖延時間。為了響應這一最高命令,沖繩守備軍決定採「玉碎」方針──也就是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全體犧牲的目標作戰。為此,必須動員沖繩縣民,包含學生。

他們在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強行動員學生上戰場。以被編為「姬百合學徒隊」的沖繩女高中生為例:這些十五到十九歲的女學生要在環境惡劣的戰壕中,看護傷員,手術時還要負責按住傷患將被切除的肢體的工作。此外,她們要在戰火間隙中取水煮飯,還要在槍林彈雨中穿梭於戰壕間傳遞命令。

除了姬百合學徒隊外,其他被動員的沖繩男學生,則被編成「鐵血勤皇隊」、通訊隊、護鄉隊等。他們不但擔起搬運彈藥和挖戰壕的工作,也要殺入敵陣,甚至背著彈藥往敵營衝去,與敵人同歸於盡。而其中讓人感到最怵目驚心,毫無人性的,莫過於抓間諜活動,這甚至讓學生之間必須彼此殘殺。

在這過程中艱辛活下來的學生們,在沖繩軍宣布解散後,還要面臨到無人指揮,獨自面對美軍包圍的地獄,最後慘烈的犧牲。

綜上所述,川滿彰透過《沖繩戰的孩子們》呈現這些少男少女在戰爭下的境遇,描述這些沖繩孩子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如何被迫上了戰場,在戰場上的遭遇是什麼,如何死如何傷,如何殺人又如何自殺。即使可以疏散,也會遭難,就算不用上戰場,也可能因飢餓瘧疾而死亡。就算戰爭結束,接下來還有各種痛苦劫厄在前面等著那些活下來的孩子。

這本書不只是談歷史上的戰爭,也不僅陳述戰爭下孩子的苦難,我認為它更希望讓讀者洞察戰爭的本質,就如作者在文末特別強調女性、孩童、身障者這些在社會上處於弱勢地位者的人權,跟國家主義的無法相容性。儘管安倍晉三已過世,但川滿彰仍期待安倍的繼任者乃至日本政府可以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沖繩戰的孩子》雖是從孩子的角度展現戰爭的殘暴,但它也是提醒我們,國家社會的發展,都是為了下一代,我們所作所為都指向未來,但那個未來,應該是何種路徑?有時候,可能也要蹲下身子,從孩子的視角,想一想。

在日本、美國國旗間屹立的「シーサー」(siisaa,沖繩獅子,琉球版的風獅爺)。...
在日本、美國國旗間屹立的「シーサー」(siisaa,沖繩獅子,琉球版的風獅爺)。 圖/路透社


《沖繩戰的孩子們:太平洋戰爭下少年少女成為士兵之路》

作者:川滿彰(Jonathan D. Spence)

譯者: 黃昱翔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3/10/04

內容簡介:本書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美軍和日軍的激烈交戰之外,屬於沖繩平民──特別是沖繩18歲以下的孩童所經歷的沖繩戰。作者川滿彰從琉球王國遭到日本吞併談起,進而談到日本政府對沖繩孩童施行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乃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沖繩的少年少女們被徵召為士兵及護士、加入學徒隊,走上戰場的恐怖經歷,書中都有寫實而細緻的描寫。沖繩戰是沖繩人不曾淡忘的歷史記憶,經由本書,我們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沖繩的過去,也可以進一步體認沖繩人對戰爭的警醒和反思。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天皇疼惜沖繩人?從火炎瓶到慰靈祭的「平成記憶」

血淚「鐵暴風」:沖繩戰後75年,慰靈日被淡忘的記憶傳承

哭著哭著就笑了?沖繩「地獄梗漫才」歷史傷痛搞笑治癒

阿潑

一日文字工,終生工文字。時常離開台灣,就是離不開地球。著有《憂鬱的邊界》《介入的旁觀者》《日常的中斷》,合著有《咆哮誌》《看不見的北京:不同世界 不同夢想》等。 ▎FB:島嶼無風帶

作者文章

一名沖繩美軍嘉手納基地的士兵性侵未成年少女,案件遭到日本政府和美軍聯手隱匿半年之...

日本與美國政府聯手隱瞞:沖繩美軍性侵未成年少女事件

2024/07/05
駐日美軍有半數以上駐紮沖繩,沖繩人長期忍受不時墜落的軍機、噪音、環境污染以及治安...

沖繩揮之不去的夢魘:被犧牲的生活安全,駐日美軍犯罪問題

2024/07/05
左為生活在韓國愛寶樂園時的福寶,右為福寶被送到中國四川神樹坪大熊貓基地後,以一身...

被中國熊貓外交犧牲的動物權利:從首隻韓國出生的熊貓福寶談起

2024/06/03
左為《阿根廷正義審判》宣傳照,右為骯髒戰爭期間的刑求所「海軍電機學校」改建的人權...

阿根廷正義審判:不讓國家錯誤被遺忘,紀錄片團隊追尋記憶之旅

2024/05/24
1985年4月22日阿根廷軍政府審判開庭,被告軍人進入法庭。 圖/維基共享 

獨裁者倒台後大審重現:《阿根廷正義審判》直擊受難者恐懼與軍官傲慢

2024/05/24
鄭㵛汝是一名濟州四三事件受害者家屬,也是一名天主教宣教士,現年57歲的她,自20...

無法入眠的南島(下):濟州4.3受難者家屬的生命與和平堅持

2024/04/23

最新文章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的上台,將會對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台灣,有什麼樣的影響?圖為...

台灣面對川普 2.0 的焦慮:烏俄談和、美中貿易戰再起,對台灣經濟與安全的影響?

2024/12/10
居住在土耳其的敘利亞女子,畫上象徵反抗的三星旗慶賀阿薩德倒台。 圖/法新社

家園不再遙不可及:沒有阿薩德的敘利亞,人民的勝利與回歸的喜樂

2024/12/10
2024年12月8日,首爾國會外,一名抗議者手持一塊寫有「叛亂分子領袖」字樣的紙...

尹錫悅的魯莽戒嚴令:民主國家可以戒嚴嗎?20世紀以來的歷史與禁忌

2024/12/09
「酒醉的春天」——抗議民眾12月5日於首爾街頭,拿著電影《首爾之春》的劇照,改成...

「把他們全部清掉!」尹錫悅偽裝成戒嚴的叛亂...彈劾案將往何處走?

2024/12/06
面對俄羅斯強大的牽制,摩爾多瓦桑杜政府亟欲找到平衡出路,入歐公投的拉鋸戰更凸顯分...

摩爾多瓦通過入歐公投:歐洲「最窮小國」如何應對被俄羅斯滲透?

2024/12/0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