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轉角選書

轉角選書全球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175 篇文章

《為無聲者發聲》:達賴喇嘛面對中國的怨恨,如何化痛苦為修行?

2025-07-09 16:57
達賴喇嘛在本書中回顧了他的一生,流亡超過一甲子歲月,自解放軍入侵西藏以來與中共政權抗爭七十餘年,寫下他對西藏的情感、歷史與地緣政治的理解,以及他所看見的藏人的掙扎與受到的壓迫。入侵西藏不僅是一次武力征服,同時也是對民族文化的侵略。面對同化壓力、宗教破壞,藏人在抵抗的過程中被流血鎮壓,百人以上的藏人自焚事件表達了他們的痛苦與憤怒,達賴喇嘛在回憶中理性而有力的敘事,傳達了他對於中共迫害的批判。...
8048

《真理的史詩》:美國價值的矛盾...自由與奴役並存的天命淬煉?

2020-10-30 22:27
《真理的史詩》是一本完整的美國通史著作,涵蓋範圍由哥倫布至川普。整本書雖以編年體為架構,但作者萊波爾教授揚棄傳統編年體通史的敘寫模式,融合報導文學、新聞採訪、歷史傳記以及小說故事等文體,搭配鮮活細膩的筆調,讓整本書閱讀起來,不若諸多學術書籍有種沉重感,反倒像萊波爾教授坐在桌前,端杯咖啡,與讀者們細聊美國歷史的前世今生。...
8016

美國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2025-03-24 13:58
雖然本書主要處理美國早期的歷史,但是當時勾起寫作念頭的卻是一九五○年代的政界及知識界情況。那時期,我們全國陷於交相指控、互相為敵的難過氛圍。...
7994

下級國民A:日本「核災經濟鍊」的底層除汙員證詞

2021-10-22 15:10
清晨四點剛過。這天,我一如以往坐在渡波車站站前圓環的無障礙廁所馬桶上,吃著咖哩麵包。咖哩麵包熱呼呼的。自從住在東北,我才曉得超商店員會撕開咖哩麵包的包裝袋一角,放進微波爐替客人加熱。原來如此,真不愧是北國人的生活智慧。此時此刻,我豈止佩服,甚至心存感激。...
7969

誰的慘死會成為歷史?戰地攝影與「戰爭的框架」

2022-02-10 14:21
我希望大家思索的是,苦痛如何向我們呈現,以及該呈現如何影響我們的回應。我尤其想理解框架是如何分派特定人類形象的可肯認性,因為這些形象其實與更廣大的規範相連,而這些規範則決定哪些生命是可弔唁的。我的觀點並不新穎,但仍值得重述:我們回應他者的苦痛、構思道德批判,以及表達政治分析的方式,是否奠基於某個早已設立的特定知覺現實場域(field of perceptible reality)?...
7951

世界不再是平的:日本的「亞洲金融模式」能幫政治經濟保平安?

2023-08-14 15:44
一切都從日本開始。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很久, 甚至早在美國海軍將領培里(Matthew Perry)迫使日本打開鎖國之前,日本就有一種獨特債務觀。在日本,資本的存在不是為了滿足經濟的需求,而是政治需求。...
7830

憤怒的雄獅,孤單的童年:邱吉爾的頑皮少年成長記

2024-04-10 12:58
倫道夫勛爵的政治事業和珍妮活躍的社交生活,意味他們陪伴兒子的時間相對短少。某次,倫道夫勛爵到布萊頓演講,卻懶得前往不到兩哩的霍夫(Hove)探望在學校的溫斯頓。一九三〇年代末,某次晚餐後,溫斯頓對自己的兒子說:「今晚我們持續對話的時間,比我跟我父親在他一輩子裡說過的還長。」...
7598

明天吃什麼?3D列印料理與人類味覺的魔幻廚房

2021-07-16 15:04
拜訪位於麻薩諸塞州內蒂克(Natick)的美國陸軍工程研究與發展中心(U.S. Army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創新食品實驗室(Food Innovation Laboratory)時,我人剛到十分鐘,就看到名為「福迪尼」(Foodini)的機器人開始違抗軍令。機械工程師岡本邁可(Michael Okamoto)和食品化學家瑪麗.薛拉(Mary Scerra)正在頂頭上司實驗室主任蘿倫.歐雷斯克(Lauren Oleksyk)面前,進行福迪尼機器人試運轉。我們四個人圍著機器人,它的形狀和尺寸跟大型微波爐差不多,設定成會利用3D列印技術印製可食用的物品。...
7569

伊斯蘭的第一位信者:「面紗之下」穆罕默德之妻哈蒂嘉

2022-10-04 16:10
哈蒂嘉(Khadija)是伊斯蘭的第一位信仰者,也就是第一位信士(mumin)。早在西元七世紀初,她就在伊斯蘭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她相信了她的丈夫——先知穆罕默德所帶來的訊息,甚至在先知尚未開始在阿拉伯城鎮麥加,公開呼籲眾人信仰唯一的神之前,她就已經相信了。...
7564

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為何在追求「社會正義」的過程中變了調?

2025-05-21 13:18
在現代時期,特別是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大多數西方國家發展出了被我們稱之為「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共識。自由主義的主要內涵,就是政治民主,限制政府權力,發展普遍人權,每個成年公民在法律面前皆享有人人平等、言論自由,能夠尊重多元價值和誠實辯論,尊重實證和理性,實施政教分離,以及享有宗教自由等。...
7283

親像飛龍飛上天:一窺恐龍「學飛」策略的《地球生命簡史》

2024-09-13 10:32
有些恐龍確實會在幼崽孵化後花費精力來照顧後代,但是也沒有受到這種義務的束縛。有些恐龍將卵埋在溫暖的洞穴或土堆裡,讓幼崽自己去碰運氣。如此一來,原本要花費在繁殖和養育少數後代上的能量,就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例如,產下更多的卵,比任何在體內孵育所能生產的數量還要多更多——當然,也可以用來生長。...
7170

子彈歌謠:當饒舌歌詞成為呈堂證供,犯罪與藝術之間的「鑽頭世界」

2024-08-14 13:23
在當下的饒舌世界中最受矚目的事情,莫過於亞特蘭大饒舌歌手「惡棍」(Young Thug)的訴訟官司。整個開庭過程都有實況直播,相關即時報導與評論層出不窮,完全不亞於早先好萊塢怨偶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互控誹謗的法庭實境秀。...
6873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坂本龍一,用文字譜出的生命終章

2023-06-26 17:16
創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世界級的音樂家.人生的精彩終章從《音樂使人自由》到《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以文字為樂器書寫留給後世的決定性自傳。「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壽命就只剩半年。」二○二○年十二月,坂本龍一發現癌細胞轉移時,醫師告訴他這句話。但是在那一天來臨前,他還有些話必須要說。無論是支撐著他創作活動與社會運動的哲學思想、對坂本家歷史與家族的感情,還有關於自己離去後的世界……...
6832

1947年那聲槍響:濟州四三事件真相紀實,與台灣轉型正義的交會

2025-05-19 13:11
1947年至1954年間,韓國濟州島爆發的民眾抗爭和國家暴力事件,被稱為「濟州四.三」,受難者高達三萬多人,為韓國現代史最大悲劇之一。直至民主化後才逐漸開啟真相調查與正名平反工作,致力挖掘四.三真相的《韓民族日報》資深記者許湖峻,30年間採訪了上百名倖存受難者和遺屬,從1947年3月1日觀德亭槍聲響起,寫到1954年9月21日漢拏山解除「禁足令」為止,全面且詳細還原了四.三的背景、起因和來龍去脈,也探討四.三之後的正名與平反問題,乃至四.三在韓國史和世界史上的意義。主題雖沉重複雜,作者筆觸卻深入淺出、優美動人,穿插許多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是上乘的報導文學作品。透過本書,作者重新繪製了濟州島的歷史地圖,讓世界各地的讀者能夠走入濟州島「觀光勝地」背後的黑暗過去,進而將這段歷史銘記於心。...
6749

送禮的藝術:東德給史達林祝壽的天文館,隱藏哪些小心機?

2023-09-12 15:26
一如史達林格勒之劍,我們下一則故事的禮物也是送給史達林格勒。兩份禮物看上這座城市,都跟史達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藉由英勇堅守而扭轉了二戰局勢有關,也跟城市名字源自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有關。但兩份禮物的相似性也就到此為止。新的故事關乎一場生日派對,但不是普通的生日派對—蘇聯民眾、盟國與世界各地理念一致的機關團體成員,都得在這場派對的強力鼓勵下,用大量的禮物表達對他們蘇聯領袖的摯愛。...
6728

《形塑世界的13種食物》:馬鈴薯是壓迫的象徵、也讓人道德淪喪?

2023-08-18 14:14
現代化的社會樣貌顯然是馬鈴薯所形塑,儘管在19世紀中葉,早期的營養學家憂心馬鈴薯會讓勞工變得愚蠢遲鈍,並且造成道德日漸淪喪——這是維多利亞時代長期存在的擔憂。因此,直到該世紀末人們才從擔憂變為樂於對馬鈴薯有所依賴,也就不足為奇了。促成這種轉變的關鍵之一,是馬鈴薯切條與滾燙熱油共同譜出的美味:炸薯條。這種食物可能源自比利時,最後在1860年代傳入英國城市。...
6450

萬物的終結:現代科學如何理解宇宙的「最終結局」?

2025-04-25 12:33
自從人類第一次思考死亡以來的幾千年裡,這個問題的哲學意義並沒有改變,但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工具改變了。今天,關於所有現實的未來和最終命運的問題,是一個紮紮實實的科學問題,答案觸手可及。...
6420

《博物日本》:本草學家伊藤圭介與日本科學的誕生

2023-01-04 17:28
本草學在整個歷史上一直都保持著明顯的折衷主義,但在德川時代末期,尤其是在一八三○年代天保大饑荒以後,本草學對經濟成長的工具價值成了本草學實踐的主要推動力。這種範圍與方法的轉變,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但相互關聯的動態。一方面,本草學變得更類似於西方自然史,特別是林奈與他的「使徒們」所倡導的自然主義研究形象,將自然知識置於國家經濟增長的需求之下,特別是農業生產的需求。...
6194

《魚,什麼都知道》:魚也懂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

2023-12-29 11:15
「如果沒有眾多個體的無私合作,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難以實現的。」 ——愛因斯坦...
6120

安倍不在以後?《安倍晉三大戰略》的海洋民主國

2022-09-26 10:31
在整個戰後時代,日本領導人始終離不開吉田主義。大多數主流派出身的首相擁抱吉田茂這套觀點:日本應該藉由與美國的有利、但經過精心設限的安保關係,盡可能減少地緣政治風險,全力投入經濟成長。...
608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