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魚,什麼都知道》:魚也懂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

2023/12/29 轉角選書

魚是有生動情感的動物,而且非常聰明,甚至每隻都有獨特的個性;在魚的世界裡,牠們同...
魚是有生動情感的動物,而且非常聰明,甚至每隻都有獨特的個性;在魚的世界裡,牠們同樣懂得合作、民主與和平。圖為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魚》當中的真實版本小比目魚。 圖/《小美人魚》真人版 

▌本文為《魚,什麼都知道:一窺我們水中夥伴的內在生活》(鷹,2023)書摘

「如果沒有眾多個體的無私合作,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難以實現的。」

——愛因斯坦  

刺鰓鮨是非常有耐心的動物,牠們能在同一個地方等候10至25分鐘。有時捕獵的搭檔(比如一條爪哇裸胸鱔)離得太遠,看不到刺鰓鮨的指向手勢,刺鰓鮨就會游到牠的身邊並做出抖動身體的動作。這種合作邀請一般而言都會奏效,牠們會一起游到獵物藏身的縫隙處。

之後,研究人員對刺鰓鮨進行了人工餵養研究,結果顯示刺鰓鮨的合作能力和黑猩猩相差無幾。研究人員製作了兩種模擬爪哇裸胸鱔,即在透明塑膠片中嵌入實物比例的照片,然後用隱藏的線纜和滑輪操控模擬魚。在那之後,他們讓刺鰓鮨進行合作捕獵。一條假鱔魚會配合地把獵物趕出來,另一條則會朝相反方向游動。

實驗第一天,刺鰓鮨對兩條假魚沒有任何偏好。但到第二天,牠們就能分辨出誰是合作的好搭檔並且表現出明顯的偏好,其偏好程度跟黑猩猩的程度相當。刺鰓鮨在決定何時需要尋找合作者的效率也跟黑猩猩差不多,在83%的情況下,牠們會選擇合作。而魚類在判斷不需合作者的效率上則優於黑猩猩。

這是否表明刺鰓鮨比黑猩猩聰明呢?並非如此。黑猩猩生活在陸地上,能夠用手抓握,這是魚做不到的;那麼這兩種動物有什麼可比較的呢?研究顯示,當有需要的時候,魚類能做出聰明而靈活的行為。

韋爾(Alexander Vail)認為,珊瑚礁中石斑魚(刺鰓鮨)和鱔魚(裸胸鱔)的合作捕獵,可視為社會工具的使用行為:「黑猩猩可以拿樹枝從洞裡掏出蜂蜜。石斑魚沒有手也撿不起樹枝,但是牠能利用交流控制另一個動物,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聰明的科普作家(Ed Yong)用文章標題總結了這種觀點:

「如果獵物藏進洞裡而你沒有小棍,就用鱔魚吧。」

「黑猩猩可以拿樹枝從洞裡掏出蜂蜜。石斑魚沒有手也撿不起樹枝,但是牠能利用交流控制...
「黑猩猩可以拿樹枝從洞裡掏出蜂蜜。石斑魚沒有手也撿不起樹枝,但是牠能利用交流控制另一個動物,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圖為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巨大石斑魚標本。 圖/路透社 

爪哇裸胸鱔。 圖/維基共享 
爪哇裸胸鱔。 圖/維基共享 

▌民主

對我來說,刺鰓鮨的合作捕獵之所以精彩,是因為牠們有意為之。

在這個過程中,兩條魚溝通順暢,能將欲望轉化成對雙方都有利的結果。

另一種透過意圖達成社會結果的方式是集體決策。「我們在魚群、鳥群和靈長類動物群等群體中發現的一項共同特徵,就是動物能有效表決決定去哪裡和做什麼。」普林斯頓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庫贊(Iain Couzin)說,「當一條魚決定去一個可能有食物的地方時,其他魚就會用魚鰭表決是否跟隨。」這種高度民主化的決策過程能讓群體動物做出更好的決策。

協商一致的好處是隨著群體規模增加,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也會提高,因為群體有效結合了各個成員給出的不同資訊。比如說,情報有誤的金體美鯿在跟隨群體一起行動時,犯錯的機率就會降低許多。

動物群體做出決策的方法,要麼是彙總資訊後少數服從多數,要麼就是跟隨幾個見多識廣的專家或意見領袖。

魚類個體的外貌也會影響最終決策。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身體更健康、精力更充沛的魚更懂得照顧自己,因此更有可能被「推舉」為決策者。魚類會有這樣的歧視嗎?

動物群體做出決策的方法,要麼是彙總資訊後少數服從多數,要麼就是跟隨幾個見多識廣的...
動物群體做出決策的方法,要麼是彙總資訊後少數服從多數,要麼就是跟隨幾個見多識廣的專家或意見領袖。示意圖,塞內加爾的馬德萊娜群島附近魚群。 圖/路透社 

為了弄清楚這問題,來自瑞典、英國、美國和澳洲的生物學家共同設計了實驗,把棘背魚放進樹脂玻璃魚缸中,而魚缸兩頭有兩個一模一樣、由好看的岩石和植被構成的藏身地點。另外,在魚缸後壁附近,有一對塑膠棘背魚模型由單絲線拖著勻速地向兩頭藏身地點「游動」。其中一個模型看上去更健康一些——比如較大的模型看上去更健康,因為體型大意味著牠尋找食物和長期生存的能力更強;至於腹部鼓脹、更豐滿的模型看上去營養更好,而身上有黑斑的模型則可能是長了寄生蟲。

棘背魚的行為看上去就像預習過研究計畫一樣。只有一條魚在魚缸時,牠跟隨看上去更健康的模型抵達藏身地點的機率是60%。而隨著群體數量增加,這個機率也會越來越高。當放進十條棘背魚時,牠們跟隨健康模型的機率超過了80%。這很好地說明了魚類的集體決策。

為了研究魚類的民主問題,科學家又開發出更複雜的工具。機器魚是會游泳的模擬魚,米諾魚等魚類會自然地對它做出反應。機器魚能幫助科學家深入理解集體行為的價值。比如落單的棘背魚較容易跟隨有不良適應性行為(向捕食者運動)的機器魚領頭,而較大魚群中少數服從多數的機制,通常能避免這種陷阱。若有足夠多的魚反對,剩下的魚也更有可能跟著反對者一起行動。

與此類似,在Y形迷宮實驗裡小群大肚魚會跟著機器魚游到有捕食者的一邊,而較大魚群則更有可能不顧機器魚的帶領,選擇游到安全的一邊。

關於模擬魚、假魚、模型魚和複製魚,有一點需要澄清。魚類對它們有反應,並不代表牠們認為這些就是真正的魚。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魚都是在人工創造的條件和陌生環境中進行實驗的。研究人員把牠們捕捉回來後,往往要花上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讓牠們平靜下來而表現「正常」。感覺敏銳的魚也許能看出人工模型有點不對勁,但避免可怕刺激的心理可能會抵消牠們的顧慮。

「我們在魚群、鳥群和靈長類動物群等群體中發現的一項共同特徵,就是動物能有效表決決...
「我們在魚群、鳥群和靈長類動物群等群體中發現的一項共同特徵,就是動物能有效表決決定去哪裡和做什麼。」示意圖,東京葛西臨海水族園中的藍鰭鮪魚。 圖/路透社 

▌維持和平

遭遇捕食者並不是動物會面臨的唯一危險。魚類還需要解決同類之間的矛盾,由於生物需要生存繁衍並不希望直接面對受傷或死亡,因此敵對的雙方真正以身體對抗彼此較為罕見。

和其他動物一樣,魚類通常會用示威手段,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氣魄,從而避免可能會導致一方或雙方受傷的更嚴重肉搏。魚類會使用各種策略給其他動物灌輸戰鬥不是好主意的觀點。牠們會張開魚鰭、打開鰓蓋或側身展示體長,盡量讓自己顯得高大威猛。發出隆隆聲能顯得身強體壯,擺動尾巴形成強力水流能讓武力威脅更有效。其他展示方法還有搖頭、扭動身體、露出身體上顏色鮮豔的部分或者改變體色等。

並不是所有的外觀展示都是要表現攻擊性。魚類也會息事寧人,而其中露出身體脆弱的部分就是一種有效的息事寧人方式,比如狼露出喉嚨、猴子露出生殖器等等,這種策略能強化避免衝突的意圖。紅身藍首魚(一種麗魚)是攻擊性很強的領地性動物,牠們會抖動身體,展示出柔軟的上腹部周圍明亮的黃色條帶,以此向對手求和。

倘若衝突沒有升級,麗魚就會擺出一副和事佬的姿態。生活在馬拉威的縱帶黑麗魚就是如此。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這種乳黃色、兩側有黑白相間賽車條紋的魚,會形成某種線型的等級序列,個體之間的衝突多半發生在上下等級之間。雄性會主動調解雌性之間的爭端,中立地打斷雙方的爭執。其中相對陌生的雌魚會受到偏袒,因此雄性的調解往往會提高新的雌魚加入魚群的機會。對雄魚來說,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因為自己又多了一個潛在配偶。

紅身藍首魚會抖動身體,展示出柔軟的上腹部周圍明亮的黃色條帶,以此向對手求和。 圖...
紅身藍首魚會抖動身體,展示出柔軟的上腹部周圍明亮的黃色條帶,以此向對手求和。 圖/維基共享 

乳黃色、兩側有黑白相間賽車條紋的縱帶黑麗魚。 圖/維基共享 
乳黃色、兩側有黑白相間賽車條紋的縱帶黑麗魚。 圖/維基共享 

動物的等級往往取決於體型,體型越大,等級往往就越高。就像加拿大馬鹿的雄性首領妻妾成群,並且會努力阻止其他雄性跟自己的後宮佳麗交配一樣;在某些魚類族群中,只有體型最大的雄性能和雌性交配。如果等級較低的雄魚體型只比最大的雄性小5% 以內,就必須冒險與之決鬥。如果輸掉,牠的交配順位又會往下掉幾級。那一條小魚該怎麼辦呢?各個種類雄性鰕虎的自制力讓人欽佩;牠們寧可減少食物攝入量,也要保持交配順位。

其實,節食的鰕虎並不是什麼聖人,但克制能帶來長期的好處。

一群鰕虎差不多有十幾條,當等級較高的鰕虎死去後,其他鰕虎的等級就會上升。有證據顯示,節食能延長很多種動物的壽命,因此這也許是一種奪取交配權的長期策略。

在群體中,就連最好鬥的動物都會優先遵守自制和誠信原則。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庫克(Lori Cook)出於同情,救起一些養在當地沃爾瑪超市裡被裝進單獨杯子裡的泰國鬥魚。她小心地照料這些魚,之後將牠們放進小池塘中。隨著她「魚類之友」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她飼養的鬥魚也越來越多,鄰居家不想養的魚都會送到她這來。她最終從PetSmart寵物店裡以每條1美元的價格買到了幾條雌魚。因為雌性鬥魚不好鬥,來買寵物的顧客通常都對牠們不愛搭理,認為牠們很無趣。

洛麗養的這些鬥魚為牠們的好鬥名聲翻了案。每天早晨她都會去餵魚,而這些魚會聚在池塘邊等待食物。鬥魚生活在熱帶地區,因此即便是佛羅里達州南部的溫度,對牠們來說也有點低,在比較冷的幾個月裡,洛麗還會用到水箱加熱器。儘管養了很多泰國鬥魚且其中不乏雄性,洛麗還是發現:「我從沒見過兩條鬥魚打鬥,也沒看到過任何打鬥跡象,比如咬痕或殘破的魚鰭。」

為什麼人們眼中的鬥士會這樣被動呢?或許和睦相處比劍拔弩張好處更多。雄性鬥魚互相撕咬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工餵養的條件所致。低等級的鬥魚想要逃跑避免衝突,但無路可走,於是高等級鬥魚誤以為對手改變了主意,打算戰鬥一番。我猜,這也是據說放在同一魚缸裡的鬥魚最終會死掉的原因。

鬥魚的心理會讓牠們避免危險的打鬥。奧利維拉(Rui Oliveira)和他在里斯本高等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的同事發現,敵對的雄性鬥魚會觀察其他雄性在打鬥中的表現,並對贏家表現出更多服從。觀察過其他雄性打鬥的雄魚,並不會急於靠近並挑釁牠見過的贏家,而對於牠不知道誰勝誰負的雄魚,則不會有這種差別對待。

不只是「水裡游的食物」,魚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聰明、內在生活更豐富。 圖/美聯社 
...
不只是「水裡游的食物」,魚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聰明、內在生活更豐富。 圖/美聯社 


《魚,什麼都知道:一窺我們水中夥伴的內在生活》

作者: 強納森.巴爾科比

譯者: 蕭夢/趙靜文

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3/10/4

內容簡介:在所有脊椎動物中,我們對魚類最陌生。因為牠們總是面無表情、靜默無聲,眼神呆滯,但其實魚的智商很高、能感知快樂與孤獨、認得餵食的人、有思想、有個性、懂合作、會社交,甚至會欺騙和討好。魚會思考嗎?魚真的有三秒記憶嗎?魚能認出水面上方凝視牠們的人類嗎?在《魚,什麼都知道》一書中,打破迷思的動物行為學家巴爾科比(Jonathan Balcombe)解決了這些問題以及更多問題,帶領我們深入海底、穿過溪流河口,來到水族館玻璃的另一邊,揭示魚類令人驚訝的能力。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人從哪裡來》萬年解惑:為什麼猩猩猴子沒有演化成人?

魚與黑道的「板子地獄」:日本工藤會之海洋暴力傳說

轉角選書

讀好書、做好人——轉角國際編輯台的新書文摘選讀。

作者文章

2014年研究指出,美國約有三分之一學生曾做出傳統定義的霸凌行為。圖為美國影集《...

別教出混蛋:孩子欺負別人怎麼辦?美國研究數據談霸凌與教育

2024/04/29
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多以中英兩國為中心,但實際上在二戰之後,港美關係較一般想像密...

導讀《香港製造》(上):帶領香港融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跨商」們

2024/04/26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模式被視為屬於自由世界、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動、能同時維護民眾自由的...

導讀《香港製造》(下):美國羅斯福新政如何「經營」香港?

2024/04/26
一名年輕人在衙門院子裡遭到刑求的照片,可能是在中國北方,時間在1900年之後不久...

旁觀他人之酷刑:清末歐洲攝影師紀錄的身體刑,與西方的中國想像

2024/04/18
傳統又自負的同儕拒絕給予友善的支持,將是邱吉爾生命的寫照。左為1881年。7歲的...

憤怒的雄獅,孤單的童年:邱吉爾的頑皮少年成長記

2024/04/10
2018年龐佩奧國務卿任內訪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人。...

對中國絕不讓步:美國前國務卿龐佩奧的中國交手回憶錄

2024/04/03

最新文章

美國里奇蘭小鎮曾是生產核武燃料的重鎮,對這段歷史也感到自豪,但亦開始有反思行動。...

核爆後的美國記憶:在以蕈狀雲為傲的小鎮里奇蘭,與核廢料為鄰的人們

2024/04/30
2014年研究指出,美國約有三分之一學生曾做出傳統定義的霸凌行為。圖為美國影集《...

別教出混蛋:孩子欺負別人怎麼辦?美國研究數據談霸凌與教育

2024/04/29
「電子陽痿」——玩家並不是玩膩了、也不是遊戲不好玩了,而是儘管遊玩的意願不減,但...

躺平吧!「電子陽痿」大流行,遊戲疲軟症的心靈避風港在哪裡?

2024/04/27
有關香港歷史的論述,多以中英兩國為中心,但實際上在二戰之後,港美關係較一般想像密...

導讀《香港製造》(上):帶領香港融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跨商」們

2024/04/26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模式被視為屬於自由世界、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動、能同時維護民眾自由的...

導讀《香港製造》(下):美國羅斯福新政如何「經營」香港?

2024/04/26
美國《Hallmark Channel》2024年2月推出一系列現代化改編的攝政...

黑色羅曼史綺想:《理性與感性》改編電影與非裔女性的浪漫投射

2024/04/2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