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轉角說

轉角說編輯台/工作中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488 篇文章

入伍限定的性別平權?美國「戰爭芭比」的從軍娃娃玩具

2023-08-18 18:12:55
「芭比曾經從軍去打仗,而肯尼在軍中依然是邊緣人。」電影《芭比》上映將近一個月後,全球票房已突破12億美元,有望刷新2023年最賣座電影紀錄。與此同時,關於「芭比娃娃」的玩具討論,也是伴隨電影的話題之一,但微妙的是,在芭比的玩具史中,儘管芭比從事過各式各樣的職業和角色,女孩的社會角色想像隨著時代進步而不同,但從軍去打仗的芭比卻是相當罕見。就在1989年到1990年間,美泰兒推出了加入美軍的芭比娃娃,陸海空三軍都有,但卻也是芭比史上極為罕見的時代限定產物。這些「戰爭芭比」是怎麼來的?背後又和美國涉入的戰爭、軍中性別問題有何關聯?
7231

從戰場歸來的丈夫,變成了怪物:戰爭陰影下的烏克蘭家暴悲劇

2023-08-11 17:35:19
「從戰場回家的創傷士兵動手打太太,卻要女人以大局為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第二年,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致使烏克蘭家暴案例激增——俄烏戰火下,烏克蘭經濟狀況低迷、失業問題嚴重,許多士兵們在重返家園後精神狀態不穩定,也將在戰場上受到的創傷,轉化成對配偶或家人的親密暴力上,而多數的烏克蘭家暴受害者皆為女性,而當這些女性試圖尋求協助時,卻又面對曾為士兵的施暴者被視為國家英雄,因而旁人不願插手的處境,成為戰爭之下隱形的犧牲者。
36659

學生記者拉下史丹佛校長:揭發論文醜聞的貝克與校園報紙

2023-08-04 18:25:04
「學生報的揭弊報導,最終讓史丹佛大學校長辭職。」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學生報《史丹佛日報》(The Stanford Daily),其學生記者西奧.貝克(Theo Baker)在調查報導中,揭露史丹佛大學校長泰西耶拉文尼(Marc Tessier-Lavigne)的論文存在造假圖像數據,最終讓泰西耶拉文尼於2023年7月19日為此辭職,而貝克則憑其詳實報導,獲頒喬治波克新聞獎(George Polk Awards)。一個大一新生的學生記者,是怎麼寫出有如此影響力的報導?貝克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8051

2023女足世界盃開踢:觀眾人數破紀錄,卻仍是資源冷落的性別不平等?

2023-07-21 18:08:13
2023年7月20日,FIFA女子世界盃足球賽於紐西蘭奧克蘭盛大開幕,首次由相鄰的兩個國家——澳洲及紐西蘭——共同主辦,決賽預計將在澳洲雪梨開踢。本次賽事規模由上一屆24隊增至32支球隊參賽,為史上最大規模,比賽期間為期一個月。FIFA 女子足球世界盃由國際足總主辦,是女子足球界最高榮譽的賽事。過去外界普遍認為女子體育不如男子體育受歡迎,然而從觀眾人數來看,2022年女足歐洲盃決賽入場觀賽人數為8萬7,192人,是歐洲盃(含男足)觀眾數紀錄新高,可見女子足球的吸引力不同凡響。
14161

假平權真歧視?美國「平權措施」違憲爭議,與夾縫生存的亞裔學生

2023-07-07 17:43:49
「你的平權不是我的平權。」美國緣起1960年代的種種平權法案與措施,影響了大學名校在招生時納入族裔考量的做法,但相關爭議卻也不斷;直至2023年6月29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歷史悠久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招生計畫中、保障特定族裔就學權的「平權措施」違憲——此裁決旋即引發美國社會熱議。平權措施反對者認為,大學入學條件應以申請者個人經歷、能力作為衡量標準、而非族裔背景,其中許多人也認為平權措施會造成「反向歧視」、影響其他族裔的就學機會;然而支持者則認為,種族歧視仍深植在美國社會,推翻平權措施可能更加邊緣化少數族裔的學生。 而在「校園多元性」的論戰當中,同為美國少數族裔的亞裔族群也存在意見分歧——在將種族作為招生考量因素的作法之下,亞裔真的是「受惠對象」嗎?亞裔美國人怎麼看?
13489

墜機亞馬遜雨林的奇蹟生還:叢林深處的哥倫比亞武裝威脅

2023-06-21 18:08:22
「墜機亞馬遜雨林,40天後奇蹟生還的孩子們,深處的恐懼是『哥國武裝分子』...」2023年5月1日,4名哥倫比亞孩童跟著母親和一位親戚搭上了一架小飛機,從哥倫比亞東南部的阿拉拉誇拉(Araracuara)往北飛,未料小飛機失事、墜機到一片亞馬遜原始雨林中。機上3名成人全數罹難,唯有4名孩童倖存。回看搜救行動使人質疑,為什麼會進行這麼久?事後搜救團隊也發現曾一度非常接近四名孩童的所在位置,卻沒有發現他們。根據搜救人員,判斷孩子看見身穿軍綠色制服的搜救隊以為是武裝份子,因而躲藏起來。為什麼身穿制服的搜救隊會挑起孩子們的敏感神經?在偌大的亞馬遜原始雨林中會有多少武裝分子出沒?而這些武裝團體,又是如何影響和威脅到哥倫比亞的兒童?
18553

受害者經驗怎麼說?從美國 MeToo 運動反思的法律與心理建設

2023-06-10 12:32:15
「讓受害者的經驗可以被聽見、好好陳述....」因為美國好萊塢淫魔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性醜聞,#MeToo 在2017年成為影響國際的社會運動。時至今日,雖然在法律上、社會制度等不同層面,因應MeToo的發聲而有了不少改變,但結構的性別問題,以及受害者經驗能好好地公開陳述、良性討論,仍有許多困難——何況在現實社會中,有些受害者要面對的,甚至是有加害人跳出來幫自己打預防針,或以斷片為藉口、或以失去記憶為理由,文辭包藏禍心。
7098

絕望中屹立不倒的英雄:日本《假面騎士》跨世代的50年經典

2023-06-03 12:52:10
「在311大地震後,斷垣殘壁中屹立不倒的,是假面騎士的雕像...」日本經典的特攝英雄系列——假面騎士——從1971年播出以來,系列已有超過50年歷史,無論是在日本、或是深受特攝片文化影響的東亞,其魅力跨越不同世代和族群,至今仍是屹立不搖的英雄品牌。
9554

市川猿之助事件:日本歌舞伎的華麗與哀愁

2023-05-27 10:36:29
日本知名的歌舞伎明星——四代目市川猿之助——在5月18日的一家三人自殺事件後,猿之助目前已轉送醫院療養,近期已由警方針對事件進行調查詢問。目前除了由猿之助親口證實尋短的意圖外,關於實行的動機和細節,尚未有警方調查結果的進一步證實。外界揣測是否與醜聞報導有關,目前也只有演藝公司的簡短回應「報導並非事實」。
27610

烏克蘭戰場的愴痛畫面:選讀2023年普立茲獎圖像敘事

2023-05-19 18:10:03
「來自烏克蘭的戰爭畫面,必須被世人牢記。」新聞界盛事、2023年普立茲獎得獎名單出爐,本週的轉角國際重磅廣播,由3位編輯——賴昀、慧儀與牧宜——各自精選關注的作品來延伸討論,與讀者分享與回顧2022年國際上的重大新聞事件,以及獲獎的卓越新聞作品,所傳達給讀者的資訊與意義。
11110

搏命演出的安全責任?中國「馬戲之鄉」高空墜落死亡悲劇

2023-04-21 17:58:38
「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在中國安徽有「馬戲之鄉」稱呼的埇橋區,在4月15日發生了雜技演員意外墜亡的悲劇。當日晚間,一對夫妻演員正在進行「空中飛人」表演,然而女演員在表演中意外失手,當場從高空10公尺墜落至下方舞台、送醫急救後不治身亡。這場演出表演者身體未繫上安全繩,場地也未設置安全網,而主辦方不僅以「無保護措施」當成表演賣點,還在意外發生後卸責、企圖誤導事件為一場「情殺」,激起輿論爭議。為何經驗老到的馬戲演出會發生慘劇?中國雜技表演結構性的安全問題,誰該負責?
34444

大衛的陰莖嚇到誰?美國佛州小學的「裸體藝術教材」風波

2023-04-07 18:04:53
「崇拜陽具卻又害怕陰莖?大衛像的裸體嚇到了誰...」美國佛州一所小學在今年3月時,發生一起「大衛像裸體」爭議,有家長向校方反映,小學生上課教材中出現的文藝復興名作——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未事先告知是「裸體」的圖像,引發家長的反彈抗議。沒想到風波因此擴大,歐美新聞接連報導佛州小學的教材事件,並且再次連結到了近期佛州一系列保守派的教育問題。回顧歷史也可以發現,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也曾對《大衛像》感到不太自在,而在歐洲一段漫長的時光裡,也發生過要把裸體雕刻、繪畫通通遮蔽生殖器的社會現象。本集重磅廣播從藝術史的角度切入,談談米開朗基羅和《大衛像》的時代,以及人體藝術蘊含的人文主義思辯。
59038

從跨境記者到新聞總編:專訪《端傳媒》總編輯 Lulu

2023-03-31 15:53:53
《端傳媒》從2015年在香港創立,以深度報導、時事評論與國際議題為主的華文新聞平台,成立以來見證記錄了許多重大國際時事,優異的深度作品也獲得新聞獎項的肯定。本集轉角國際的重磅廣播podcast系列,邀請《端傳媒》現任的總編輯Lulu——從她身為記者的工作開始,到跨境合作的新聞報導,以及從去年2022開始接任《端傳媒》總編,Lulu分享一路過來的媒體生態觀察,以及自己的寫作採訪經驗。隨著國際局勢近年來的動盪劇變,無論是對於新聞工作者個人、乃至於經營新媒體的團隊而言,又有哪些影響與反思?
3021

「看完我的視頻後去洗手間」?網路色情詐騙的慾望陷阱

2023-03-24 18:33:00
「我敢打賭你會在看完我的視頻後去洗手間...?」社群平台上時常出現的機器人帳號,搭配煽情的照片、留下匪夷所思的文字,和來路不明的網址——這些被網友暱稱為「乳房軍團」的帳號,多年來流竄各大網路社群的蹤跡時有所見,留言的內容也不時更新變換。儘管一眼即能看出是可疑帳號,但仍不免令人好奇:「乳房軍團」的網址到底會連到哪裡?而背後涉及到可能的詐騙問題,在美國、日本也同樣有類似的「色情帳號詐欺」事件發生。
47422

普丁逮捕令:ICC國際刑事法院的戰爭罪通緝,要怎麼抓普丁?

2023-03-20 17:23:49
「捉拿普丁的N種方法:請警察逮捕?讓普丁被政變?派人去綁架?....舉辦柔道大賽然後擒拿?」ICC國際刑事法院在上週正式發出了「普丁逮捕令」,儘管外界一般認為ICC的通緝實質效益不大,不太可能真的發生普丁被捕的情況;而未加入ICC的俄國也對此不以為然,並將其解釋為是「西方國家企圖顛覆俄國政權」,但逮捕令真的毫無效果嗎?如果真的要執行,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擒拿普丁?
18291

個人帳號的赤裸發文?BBC體育主播停職風波的「言論自由」之辯

2023-03-17 17:45:39
「公共媒體的王牌體育主播,可以在個人社群帳號『評論時政』嗎?」BBC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李納克(Gary Lineker)——3月7日在自己擁有至少850萬粉絲的Twitter帳戶上,抨擊英國政府的難民政策,更將之與納粹政府相對比,引發爭議。BBC當時以違反社群守則為由,宣布先撤下李納克的主持位置,不料卻引起更大風波,外界質疑BBC是否有以「公正性」為由、限制言論自由之嫌?撤下李納克的決定是否來自於執政黨的施壓?雖然最後李納克與BBC達成協議,得以重返主持崗位,但延燒的風波也讓英國社會再一次掀起對言論自由、公正性和難民政策的辯論。身為公共媒體的節目主持人,在個人帳號的「赤裸告白」——錯了嗎?
15664

生孩子,終生免稅!匈牙利「家庭擴張計畫」能救超低生育率?

2023-03-03 17:23:53
「很少國家能像匈牙利一樣,如此大力地推行生育政策?」匈牙利右翼總理奧班·維克多(Viktor Orban)於今年祭出鼓勵生育政策,宣布:從2023年開始,30歲以下的已生育女性,將可以終生豁免個人所得稅。此政策是奧班繼2019年後,再次頒布的家庭擴張政策,為的是透過各種優惠、貸款與津貼等,大大提升匈牙利低迷的生育率。然而,奧班的家庭擴張計畫是否真的有效?以及,在全球普遍瀰漫著對低生育率與少子化的焦慮時,各個學者與專家的看法又是什麼?
22338

美國UFO檔案:從羅斯威爾到英國解密的不明飛行物體之謎?

2023-02-18 12:38:04
「確定不是外星人嗎?政府一定在隱瞞什麼...?」美中的間諜氣球事件演變成雙方的外交角力,美國在8天之內擊落4次「不明飛行物體」,引發美國國安與主權的議論。微妙的是,有民眾開始懷疑美國官方始終未清楚說明的另外三個擊落物體,有沒有可能是「外星生命」?看似荒謬的提問,卻隱藏著輿論的不安與對政府不透明的質疑,讓白宮也得正面回應:被美國擊落的不明飛行物體,與外星生命毫無關係。
32436

中國「胡鑫宇案」:消失106天的自縊謎團,為何引發疑雲論戰?

2023-02-10 18:03:12
「失蹤106天後,警方找到當事人自縊身亡的遺體。但全案疑點重重,又引發精神健康的論戰...」震驚中國社會的江西省胡鑫宇失蹤事件,在去年10月時就讀高一的15歲少年胡鑫宇,突然從學校人間蒸發,從此消失;家屬報案後警方出動大批警力搜查,卻始終找不到人。直到今年1月28日,才由地方居民通報找到了胡鑫宇「上吊自縊」的遺體,但地點其實就在學校附近。警方認為胡鑫宇是因身心狀況可能因此輕生,但遺體卻有不少弔詭的疑點,官方調查的缺失語說法,也讓中國輿論難以取信。
28150

施拉妲之死:印度穆斯林與印度教徒的「跨宗教戀愛」情殺案

2023-01-06 17:46:25
「穆斯林男友殺害印度教女友,掀起印度的跨宗教愛情論戰...」印度在去年發生一起穆斯林男性殺害同居印度教徒女友、並且殘忍分屍的事件,震驚印度社會。隨著案情曝光、兇手被捕,又在印度輿論中掀起了「跨宗教戀愛」與網路交友的爭異論戰,同時也讓印度存在已久、穆斯林與印度教之間的百年矛盾激化,被激怒的印度教保守派更是憤而指控,懷疑整起事件是一場伊斯蘭教對印度教發起的「愛情聖戰」。
217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