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毀滅了無障礙環境:從烏俄到以巴衝突,身心障礙者怎麼求生?
「戰火降臨時,身心障礙者該怎麼辦?」戰亂和衝突發生時,人們的直覺是逃亡或躲避,然而這對於具有視覺、聽覺、肢體、精神、智能或感官長期損傷的身心障礙者來說,避難極為困難。隨著2023年10月以巴衝突再起、俄烏戰爭的持續,世界各地衝突地區下的身心障礙者正在戰火中苦苦掙扎,即使他們成功暫時逃離衝突現場,但完全遭到摧毀的生活如何重建,更是一條漫漫長路。
2023年10月7日以巴衝突爆發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在國際媒體大舉報導戰況時,身心障礙者的者的處境鮮少被提及。根據統計,加薩地區大約220萬人口中有約7%是身心障礙者,受到以色列長年封鎖,他們基本的輔助設備如輪椅、拐杖、義肢、助聽器等等本身即稀缺,戰爭發生後轟炸密集發生,危機發生時他們往往來不及逃難,陷入比一般人更大的危機。
▌請收聽下方連結:
空襲來臨時,聽障人士若沒有助聽器或輔具,他們難以辨別警報聲響,只能透過地面震動、或以人們惶恐逃難的神情辨別情況;視障人士即便意識到危機來臨,但他們難以靠自己一個人尋找逃生路線;行動不便或仰賴輪椅、拐杖的肢體障礙者也難以逃生。
一位居住在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身障人士薩阿迪表示,2023年5月以巴衝突爆發,他接到以色列的電話,表示大樓即將被轟炸、命令居民於10分鐘內離開。然而年輕就遭逢車禍的薩阿迪左膝配戴著義肢、行動不便,加上大樓中住戶人數眾多,他也難以在10分鐘內帶著全家人逃命。薩阿迪無奈地說,「對於身障人士來說,十分鐘內逃難是不可能的任務...」
空襲當下身心障礙者逃難或不逃難都存在巨大風險,雪上加霜的是,以色列切斷電力與網路設施,使需要仰賴網路社群得知緊急情況的身心障礙者,直接失去了所有資訊共享的機會。即便順利躲避危險,難民營與避難所一時之間湧入大量難民,環境條件惡劣也缺乏身心障礙者所需的設施,加上衛生條件不佳也增加疾病傳染風險。長期生活在加薩的人,多少都因衝突不斷而經歷創傷,如此創傷在身心障礙者身上更是存在深遠的影響。一名行動不便的受訪者表示,
「以色列大大地壓迫了身心障礙者,也導致更多人成為身心障礙者。」
▌戰火下智能障礙人士的困境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發動突襲,超過240位平民被挾持為人質,之中也有身心障礙者不幸罹難——13歲自閉症患者諾雅・丹(Noya Dan)與她的79歲祖母被哈瑪斯綁架、被發現於邊境死亡;患有腦性麻痺及脊髓肌肉萎縮症的16歲女孩露絲.佩雷茨( Ruth Peretz)與父親在音樂節中遇襲喪命。
專門協助身心障礙的知名社福機構SHEKEL表示,智能或社交障礙的身心障礙者也許無法理解戰爭的發生,但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在壓力之下產生恐懼和焦慮。10月以巴衝突再起前,人權組織就已經相當擔憂遭圍困的加薩中、身心障礙者的處境,也發現長期處於戰爭狀態的病患與孩子們,幾乎沒有病情進步的可能性和空間。
同時俄烏戰爭正在持續,身心障礙者也有相同的困境。戰前,烏克蘭就有270萬名身心障礙者,雖然戰後並沒有數據顯示多少身心障礙者已離開烏克蘭,但仍留在烏克蘭的許多身心障礙者正在面臨多重而複雜的挑戰。
烏克蘭超過270萬名身心障礙者中,超過21萬人是智能方面受損或具有障礙的人士,他們正在巨大的衝擊下努力適應生活。事實上,戰前的烏克蘭就存在身心障礙者遭汙名化的問題,獲得的社區資源也稀缺。過去智能障礙人士收容所平均每人每日安置費用約為58元美金(約為台幣1,870元),部分資金由政府補助提供,剩於費用幾乎由家屬提供。然而並非所有家庭皆可負擔安置費用,讓最後許多人決定把孩子帶回自己家中照顧。
資金短缺問題確實被官方注意,2017年,烏克蘭議會批准,計畫透過一系列措施減輕身心障礙者家庭的經濟負擔,然而戰爭爆發讓國家資源轉移至軍隊,計畫也完全停擺。
促進智能障礙者權益的知名非營利組織——歐洲身心障礙者論壇(European Disability Forum)及「融合歐洲」(Inclusion Europe)皆表示,烏克蘭身心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因戰爭而急遽惡化。大多數人無法獲得長期服用的藥品,患有癲癇、自閉症等患者因受到戰火驚嚇而健康狀況惡化。
利沃夫(Lviv)協助發展障礙兒童的非營利組織「Start Center」收容大多來自赫爾松、頓內茨克和尼古拉耶夫等東部城市的身心障礙者,其中有9成為自閉症患者。創辦人佩雷凱蒂(Anna Perekatiy)表示,這些孩子或成年人因先天條件,本身非常仰賴穩定的環境、讓教育及照顧工作維持穩定,才能穩定發展。
然而戰爭後許多孩子難以持續上課,身心障礙孩子教育更是完全中斷,因為過去仰賴實作、練習、建立規則的教學方式難以透過遠端教學取代。此外,智能障礙或自閉症的孩子,更因好不容易建立的生活規則遭打亂而苦苦掙扎。
▌努力適應新生活的自閉症患者
為了深入了解戰爭下的身心障礙者生活,英國《經濟學人》採訪烏克蘭港口城市馬力波的一個自閉症患者家庭。今年20歲的阿爾喬姆(Artem)在3歲便被診斷出患有重度自閉症,也擁有學習障礙、無法如其他孩子一樣正常上學,因此他從小在父親阿納托利(Anatoly)及母親安娜(Anna)的悉心照顧下長大。
父母在20年歲月中為他建立各種大小規則,為他建立生活的重要橋梁。例如阿爾喬姆十幾歲時,父母便開始訓練他用簡短的音節表達——例如「Ya-ha」代表「ya khochu」(我想要);「pi」代表「pyit」(喝);「pa」代表「pamagi」(幫忙),表示自己需要協助。阿爾喬姆的飲食也相當固定,只願意吃有限的食物類型,平時聽音樂也是他的重要娛樂來源,習慣在平板電腦上瀏覽喜愛的音樂。
馬力波在2月24日開始陷入圍城戰,炮火、攻擊不斷,阿爾喬姆飽受驚嚇,每當爆炸聲響起,他便用力咬住自己的雙手尖叫、直到無法發出聲音為止。5月20日俄羅斯宣告勝利,此後,他熟悉的市容完全改變,城市牆面被漆成俄羅斯國旗的顏色,住家街道名稱重新命名為俄語,貨幣變成了盧布、電視也換成了俄羅斯的新聞節目。
過去花上20多年學習的可用規則,也隨著城市被攻陷而無法派上用場。阿納托利和安娜除了要努力維持一家安全,還要尋找阿爾喬姆的藥物,然而資源幾乎被洗劫一空。在幾番努力之下,阿納托利和安娜如今已順利帶著阿爾喬姆離開馬力波,未來生活將如何適應也成為一家人重大的挑戰。
歐洲身障論壇(EDF)強調身心障礙者「獨立生活(Independent living)」的重要性,指出每一位身心障礙者和一般人相同,有權利選擇決定生活方式的權利,也攸關國家、社區提供的資源提供,以及社會必須充分了解身心障礙者的需求,然而這在戰爭狀態下極為困難。
俄烏戰爭開打至今仍未見盡頭,以巴衝突下人道危機持續,世界各處也仍有許多平民在戰爭衝突之下受苦,其中身心障礙者更是最弱勢無助的群體。他們面對逃難的難處與困境、適應戰火下生活的種種難耐,急需外界關注與協助。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