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以巴衝突議題選讀:TikTok如何影響輿論?埃及面對加薩難民的微妙立場

2023/10/20 轉角說

加薩走廊一群巴勒斯坦兒童在被以色列國防軍炸毀的房屋當中望向遠方。 圖/美聯社  
加薩走廊一群巴勒斯坦兒童在被以色列國防軍炸毀的房屋當中望向遠方。 圖/美聯社  

▌請收聽下方連結:

▌社群媒體亂象與假資訊

以色列和加薩的衝突長年不斷,社群媒體——尤其短影音平台——近期更發揮巨大推力,特別是哈瑪斯最初攻擊的音樂節現場布滿年輕人與手機鏡頭,空襲的暴力畫面非常震撼、快速傳播到全世界,引發大眾的震驚與同情。

由於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持續衰退,大多數人使用社群平台直接發聲,在推特(X)、TikTok、Instagram直播或What'sapp、Telegram等平台上,都可以看見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及雙方支持者積極傳播意見。其中許多KOL及influencer,包含海外的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都在社群上盡力呼籲國際社會冷靜、重視加薩人道危機。

大部分好萊塢明星也都在第一時間譴責哈瑪斯、為以色列哀悼。不過一對超模姊妹花吉吉哈蒂(Gigi Hadid)和貝拉哈蒂(Bella Hadid)除了為受害者哀悼,同時也呼籲大眾關心巴勒斯坦人的處境——這是因為她們的父親Muhammad Hadid是1948年被迫離開巴勒斯坦的難民之一。過去姊妹倆也會用自己的IG分享巴勒斯坦訊息。

然而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假訊息,從衝突爆發就開始出現真假難辨的消息與影片。例如《美聯社》指出,有人表示被哈瑪斯俘虜的人質中有以色列的最高指揮官。

另一則被快速傳播的是有關以色列嬰兒遭斬首的消息,最初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Netanyahu)發言人說發現40名嬰兒的遺體,後來傳出這些嬰兒「遭到斬首」;接著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自己看到了照片,稱畫面非常可怕。然而後來以色列軍方坦承無法證實是否真為40名嬰兒,也無法證明他們是否有被斬首。在討論沸沸揚揚之際,最初釋出報導的記者發文表示:「很抱歉、往後我會更加謹慎。」

10月8日一部影片在網路上瘋傳,顯示「一名哈瑪斯士兵在加薩走廊綁架了猶太女嬰(左...
10月8日一部影片在網路上瘋傳,顯示「一名哈瑪斯士兵在加薩走廊綁架了猶太女嬰(左)」,然而經過事實查核,該影片早在9月8日、哈瑪斯展開攻擊之前就發表於TikTok,且無法證實影片中兩人身份。 圖/Twitter(X)、TikTok

有關以巴衝突的假訊息或經渲染的內容,時常伴隨聳動的仇恨言論,包括反猶太或反穆斯的內容,尤其許多短影音可能使用過去的照片或影片、押上字幕或字卡傳遞出去,難以分辨真假。這些假訊息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演變成攻擊事件。

10月14日,法國阿拉斯(Arras)一名20歲的俄羅斯籍車臣裔青年持刀殺死了一名教師,另外造成兩人重傷;10月17日,美國伊利諾州一位71歲男子持刀攻擊租屋的房客,造成一名僅6歲的巴勒斯坦裔小男孩死亡、他的母親遭到重傷。這名房東與母子過去相處和睦,然而以巴衝突再次爆發後,他卻對穆斯林充滿極端仇恨。

由於網路上假資訊不停出現,社群平台也受到不小的壓力,必須努力審查關於戰爭的內容或血腥畫面。10月12日,歐盟致函X 、Google、Meta與Tiktok,要求這些社群媒體在24小時內說明平台將如何在歐盟規範下加強內容控管。

Tiktok也在15日宣布強化審查機制、打擊以巴衝突相關假訊息、煽動暴力或仇恨的內容。TikTok表示將成立指揮中心,與全球專家合作研究調整演算機制,也會多雇用了解阿拉伯語與希伯來語的專家來協助審核內容。

然而,加強控管背後必然會引起言論自由的擔憂。目前許多支持巴勒斯坦的帳號或KOL指控,X和Instagram刻意地刪除支持加薩的言論,甚至懷疑是因為創辦人馬斯克和祖克柏都有猶太血統、藉此支持以色列。但是Facebook公布表示在開戰後6天內,就移除了將近80萬則仇恨言論,其中包括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內容。在世界各地眾人情緒高漲之際,言論審查如何掌握在最恰當之處也充滿挑戰。

以巴衝突後網路上充斥假資訊,尤其短影音內容難以分辨真假,社群亂象已實際影響世界各...
以巴衝突後網路上充斥假資訊,尤其短影音內容難以分辨真假,社群亂象已實際影響世界各地使用者、演變成暴力事件。圖為埃及的抗議示威。 圖/美聯社 

▌埃及的微妙立場

在如今的以巴衝突中,接壤加薩的埃及因同屬阿拉伯世界,民間本就長期同情巴勒斯坦,現在埃及各地更舉行許多表示支持巴勒斯坦的集會活動,例如10月18日開羅市中心和開羅大學都有示威,抗爭者高呼口號:「開放邊境關口」和「人民希望以色列垮台」,政府還成立許多捐血中心,迎接想要幫助巴勒斯坦人的埃及民眾捐出熱血。

不過,相較民間,埃及官方在外交上的表態就相對保守,雖然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在10月15日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時直指以色列的報復空襲是「過度擴展自衛權」相當於集體懲罰230萬居住加薩的巴勒斯坦人,但他將禍首歸咎「極端主義人士」,並將埃及關注的重點擺在向加薩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包括《半島電視台》、《金融時報》等外媒皆分析指出,埃及深深憂慮巴勒斯坦難民會由拉法(Rafah)過境口岸湧入西奈半島,10月10日時埃及政府便以安全考量為由關閉拉法邊境至今,在後續的開放邊境談判上,埃及雖允許載運人道物資的卡車匯集在拉法附近的阿里什市(Arish),也持續就物資進入加薩與聯合國、以色列等各方談判,但早已站定「不會接納巴勒斯坦難民」的底線。

在埃及的考量上,若讓巴勒斯坦人入境,接收的難民可能就將永久落腳,過去便有黎巴嫩和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前例可循——該兩國所接納的巴勒斯坦人已經留在當地數十年,毫無返回希望。根據聯合國數據,目前有500萬巴勒斯坦難民分散在中東各地。

龐大的難民人數若湧入西奈半島,無疑將為正面對經濟危機的埃及帶來沉重負擔,另一方面安全因素也是埃及的重大考量,國際危機組織(ICG)分析師指出,埃及政府目前致力於在西奈半島北部打擊伊斯蘭國西奈省恐怖份子,而西奈半島上的恐怖份子與加薩的武裝組織可能有所聯繫,埃及勢必擔憂武裝人員與難民一起入境之後,西奈半島將會成為另一個攻擊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基地。

埃及總統塞西(右)10月15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於開羅會面、討論加薩過境點...
埃及總統塞西(右)10月15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於開羅會面、討論加薩過境點重新開放事宜。 圖/法新社  

塞西亦於10月18日再次重申,數百萬埃及人都拒絕強迫巴勒斯坦人離散到西奈半島,他表示:

「加薩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試圖迫使平民成為難民,並移居到埃及,這是不可接受的。埃及拒絕任何透過軍事手段,或通過強迫巴勒斯坦人離開其土地來解決巴勒斯坦問題,這將損害周邊國家的利益。」

事實上埃及於外交關係中,也處於一個微妙的地位:埃及在1948年同樣參與了以阿戰爭,但在1980年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以及建交,是第一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中東阿拉伯國家,數十年和平關係發展之後,埃及已經成為以色列重要戰略夥伴之一。

雖然相較與其他非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以色列與埃及關係仍然相對冷淡,埃及國內有大量反對以色列的聲音,塞西也表明在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前,不會訪問以色列,但是現任埃及外長舒凱里(Sameh Shoukry)曾訪問過以色列,兩國也在西奈半島的叛亂問題上進行密切軍事合作。

即使埃及與以色列仍時而出現衝突,加上西奈半島恐怖主義的存在,兩國邊界情況並不穩定,但在以巴再爆衝突的此時,埃及顯然在人道支援之外,並不想涉入過多,亦無意打破和平條約。

埃及人道救援志工於拉法(Rafah)過境口岸聲援巴勒斯坦人。 圖/美聯社 
埃及人道救援志工於拉法(Rafah)過境口岸聲援巴勒斯坦人。 圖/美聯社 

▌死於前線的新聞工作者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導致雙邊衝突爆發,保護記者委員會(CPJ)統計顯示,截至10月19日死傷者中包含至少21名記者,另有8名記者受傷、3人失蹤或遭到拘捕。死亡的記者中有17位巴勒斯坦人、3位以色列人及一位黎巴嫩人。

10月13日《路透社》黎巴嫩籍攝影記者阿布杜拉(Issam Abdallah)於以色列轟炸的黎巴嫩邊境地區被導彈擊重身亡,享年37歲。

10月13日,阿布杜拉與分別來自《路透社》、《半島電視台》與《法新社》的6名記者在靠近以色列邊境的阿爾瑪沙卜(Alma al-Shaab)工作。導彈來襲當下,阿布杜拉正在進行即時影片拍攝時,不幸被導彈擊中。當場受傷的另一名路透社記者納澤(Maher Nazeh)表示,阿布杜拉遭到攻擊後,另一枚導彈擊中了他們的轉播車、瞬間被炸毀。

阿布杜拉2020年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大爆炸報導,受到佳評不斷,在敘利亞內戰、俄烏戰爭也發表過許多優秀作品。然而在以巴衝突中,阿布杜拉在靠近家鄉地區遇襲、傷重死亡,讓新聞同業相當不捨。

阿布杜拉過世後,數百人餐加了他的追悼會,遺體上蓋著一幅黎巴嫩國旗;他被安葬於在黎巴嫩南部的家鄉希亞姆(Khiam),與過世的父親長眠於此,新聞同業們也各自將相機放在墓上來悼念他。CPJ呼籲,前線記者在危險中奉獻出自己,讓世人得以取得精準資訊,與所有的平民一樣應該要被尊重與保護。

▌延伸閱讀:〈鏡頭記錄的以巴戰火:《路透社》記者阿布杜拉遭導彈擊中殉職〉

10月13日,黎巴嫩籍《路透社》記者阿布杜拉於以巴衝突中殉職。圖為於2022年他...
10月13日,黎巴嫩籍《路透社》記者阿布杜拉於以巴衝突中殉職。圖為於2022年他在於烏克蘭札波羅熱的工作照,當時他正在拍攝採訪一名當地律師,她的丈夫和兒子都被徵召入伍作戰。 圖/路透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一名拉比(猶太教領袖)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參加「聲援以色列、反對反猶太主義」集會。...

德國惡化的反猶太風波:以巴衝突被極端勢力「借題發揮」

2023/11/25
荷蘭自由黨在國會改選中奪得最高席次,領袖威爾德斯發表勝選感言。但自由黨路線激進,...

「挺同的極右派」出線?荷蘭自由黨領袖:反伊斯蘭、力倡脫歐的威爾德斯

2023/11/23
以巴衝突爆發造成加薩大量平民傷亡,身心障礙者也被推向更脆弱的處境。 圖/美聯社 

戰爭毀滅了無障礙環境:從烏俄到以巴衝突,身心障礙者怎麼求生?

2023/11/10
加薩遭以色列全面封鎖與轟炸滿一個月,總計超過萬人死亡。由於以色列堅不停火,各界不...

消滅哈瑪斯,然後呢?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能否撐住加薩的未來

2023/11/07
2014年中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左為習近平、右為李克強。 圖/...

被架空的「李中堂」:從李克強之死,解讀習近平政局的權力關係

2023/11/03
美國知名演員馬修派瑞因《六人行》走紅,近年也嘗試不同的創作方式。左為其首度演出的...

我們失去了一位朋友:《六人行》馬修派瑞,協助成癮者康復的人生心願

2023/10/30

最新文章

中國政府近年在新疆針對維吾爾人、少數民族及有案底的人進行強力拘捕和關押,更壓制宗...

《等待在夜裡被捕》:武警搜索與被丟棄的經書,維吾爾詩人的種族滅絕回憶

2023/11/28
荷蘭自由黨在國會改選中奪得最高席次,領袖威爾德斯發表勝選感言。但自由黨路線激進,...

「挺同的極右派」出線?荷蘭自由黨領袖:反伊斯蘭、力倡脫歐的威爾德斯

2023/11/23
英國11月13日內閣大改組,首相蘇納克(左)將內政大臣布雷弗曼辭退,凸顯保守黨的...

保守黨靈魂之戰?英國內閣改組,首相無力駕馭的「文化戰爭」

2023/11/21
近期已沉寂一段時間的南中國海(中國稱「南海」)的主權爭端再度成為區域熱點。圖為2...

你能怎麼辦?中國老大哥在南海:我劃界、我填海、我修法

2023/11/20
2014 越南5月5日發布的照片显示,在南中國海海域,一艘中國船隻(右)向越南船...

誰在南海挑釁滋事?東南亞制衡中國之計:我拉攏、我抗議、我軍演

2023/11/20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33歲世界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出道至今已...

解讀泰勒絲經濟學(上):創造46億美元效益的演唱會魔力

2023/11/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