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議題選讀:TikTok如何影響輿論?埃及面對加薩難民的微妙立場
▌請收聽下方連結:
▌社群媒體亂象與假資訊
以色列和加薩的衝突長年不斷,社群媒體——尤其短影音平台——近期更發揮巨大推力,特別是哈瑪斯最初攻擊的音樂節現場布滿年輕人與手機鏡頭,空襲的暴力畫面非常震撼、快速傳播到全世界,引發大眾的震驚與同情。
由於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持續衰退,大多數人使用社群平台直接發聲,在推特(X)、TikTok、Instagram直播或What'sapp、Telegram等平台上,都可以看見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及雙方支持者積極傳播意見。其中許多KOL及influencer,包含海外的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都在社群上盡力呼籲國際社會冷靜、重視加薩人道危機。
大部分好萊塢明星也都在第一時間譴責哈瑪斯、為以色列哀悼。不過一對超模姊妹花吉吉哈蒂(Gigi Hadid)和貝拉哈蒂(Bella Hadid)除了為受害者哀悼,同時也呼籲大眾關心巴勒斯坦人的處境——這是因為她們的父親Muhammad Hadid是1948年被迫離開巴勒斯坦的難民之一。過去姊妹倆也會用自己的IG分享巴勒斯坦訊息。
然而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假訊息,從衝突爆發就開始出現真假難辨的消息與影片。例如《美聯社》指出,有人表示被哈瑪斯俘虜的人質中有以色列的最高指揮官。
另一則被快速傳播的是有關以色列嬰兒遭斬首的消息,最初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Netanyahu)發言人說發現40名嬰兒的遺體,後來傳出這些嬰兒「遭到斬首」;接著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自己看到了照片,稱畫面非常可怕。然而後來以色列軍方坦承無法證實是否真為40名嬰兒,也無法證明他們是否有被斬首。在討論沸沸揚揚之際,最初釋出報導的記者發文表示:「很抱歉、往後我會更加謹慎。」
有關以巴衝突的假訊息或經渲染的內容,時常伴隨聳動的仇恨言論,包括反猶太或反穆斯的內容,尤其許多短影音可能使用過去的照片或影片、押上字幕或字卡傳遞出去,難以分辨真假。這些假訊息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演變成攻擊事件。
10月14日,法國阿拉斯(Arras)一名20歲的俄羅斯籍車臣裔青年持刀殺死了一名教師,另外造成兩人重傷;10月17日,美國伊利諾州一位71歲男子持刀攻擊租屋的房客,造成一名僅6歲的巴勒斯坦裔小男孩死亡、他的母親遭到重傷。這名房東與母子過去相處和睦,然而以巴衝突再次爆發後,他卻對穆斯林充滿極端仇恨。
由於網路上假資訊不停出現,社群平台也受到不小的壓力,必須努力審查關於戰爭的內容或血腥畫面。10月12日,歐盟致函X 、Google、Meta與Tiktok,要求這些社群媒體在24小時內說明平台將如何在歐盟規範下加強內容控管。
Tiktok也在15日宣布強化審查機制、打擊以巴衝突相關假訊息、煽動暴力或仇恨的內容。TikTok表示將成立指揮中心,與全球專家合作研究調整演算機制,也會多雇用了解阿拉伯語與希伯來語的專家來協助審核內容。
然而,加強控管背後必然會引起言論自由的擔憂。目前許多支持巴勒斯坦的帳號或KOL指控,X和Instagram刻意地刪除支持加薩的言論,甚至懷疑是因為創辦人馬斯克和祖克柏都有猶太血統、藉此支持以色列。但是Facebook公布表示在開戰後6天內,就移除了將近80萬則仇恨言論,其中包括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內容。在世界各地眾人情緒高漲之際,言論審查如何掌握在最恰當之處也充滿挑戰。
▌埃及的微妙立場
在如今的以巴衝突中,接壤加薩的埃及因同屬阿拉伯世界,民間本就長期同情巴勒斯坦,現在埃及各地更舉行許多表示支持巴勒斯坦的集會活動,例如10月18日開羅市中心和開羅大學都有示威,抗爭者高呼口號:「開放邊境關口」和「人民希望以色列垮台」,政府還成立許多捐血中心,迎接想要幫助巴勒斯坦人的埃及民眾捐出熱血。
不過,相較民間,埃及官方在外交上的表態就相對保守,雖然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在10月15日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時直指以色列的報復空襲是「過度擴展自衛權」相當於集體懲罰230萬居住加薩的巴勒斯坦人,但他將禍首歸咎「極端主義人士」,並將埃及關注的重點擺在向加薩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包括《半島電視台》、《金融時報》等外媒皆分析指出,埃及深深憂慮巴勒斯坦難民會由拉法(Rafah)過境口岸湧入西奈半島,10月10日時埃及政府便以安全考量為由關閉拉法邊境至今,在後續的開放邊境談判上,埃及雖允許載運人道物資的卡車匯集在拉法附近的阿里什市(Arish),也持續就物資進入加薩與聯合國、以色列等各方談判,但早已站定「不會接納巴勒斯坦難民」的底線。
在埃及的考量上,若讓巴勒斯坦人入境,接收的難民可能就將永久落腳,過去便有黎巴嫩和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前例可循——該兩國所接納的巴勒斯坦人已經留在當地數十年,毫無返回希望。根據聯合國數據,目前有500萬巴勒斯坦難民分散在中東各地。
龐大的難民人數若湧入西奈半島,無疑將為正面對經濟危機的埃及帶來沉重負擔,另一方面安全因素也是埃及的重大考量,國際危機組織(ICG)分析師指出,埃及政府目前致力於在西奈半島北部打擊伊斯蘭國西奈省恐怖份子,而西奈半島上的恐怖份子與加薩的武裝組織可能有所聯繫,埃及勢必擔憂武裝人員與難民一起入境之後,西奈半島將會成為另一個攻擊以色列的巴勒斯坦基地。
塞西亦於10月18日再次重申,數百萬埃及人都拒絕強迫巴勒斯坦人離散到西奈半島,他表示:
事實上埃及於外交關係中,也處於一個微妙的地位:埃及在1948年同樣參與了以阿戰爭,但在1980年與以色列簽署和平條約以及建交,是第一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中東阿拉伯國家,數十年和平關係發展之後,埃及已經成為以色列重要戰略夥伴之一。
雖然相較與其他非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以色列與埃及關係仍然相對冷淡,埃及國內有大量反對以色列的聲音,塞西也表明在以色列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前,不會訪問以色列,但是現任埃及外長舒凱里(Sameh Shoukry)曾訪問過以色列,兩國也在西奈半島的叛亂問題上進行密切軍事合作。
即使埃及與以色列仍時而出現衝突,加上西奈半島恐怖主義的存在,兩國邊界情況並不穩定,但在以巴再爆衝突的此時,埃及顯然在人道支援之外,並不想涉入過多,亦無意打破和平條約。
▌死於前線的新聞工作者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導致雙邊衝突爆發,保護記者委員會(CPJ)統計顯示,截至10月19日死傷者中包含至少21名記者,另有8名記者受傷、3人失蹤或遭到拘捕。死亡的記者中有17位巴勒斯坦人、3位以色列人及一位黎巴嫩人。
10月13日《路透社》黎巴嫩籍攝影記者阿布杜拉(Issam Abdallah)於以色列轟炸的黎巴嫩邊境地區被導彈擊重身亡,享年37歲。
10月13日,阿布杜拉與分別來自《路透社》、《半島電視台》與《法新社》的6名記者在靠近以色列邊境的阿爾瑪沙卜(Alma al-Shaab)工作。導彈來襲當下,阿布杜拉正在進行即時影片拍攝時,不幸被導彈擊中。當場受傷的另一名路透社記者納澤(Maher Nazeh)表示,阿布杜拉遭到攻擊後,另一枚導彈擊中了他們的轉播車、瞬間被炸毀。
阿布杜拉2020年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大爆炸報導,受到佳評不斷,在敘利亞內戰、俄烏戰爭也發表過許多優秀作品。然而在以巴衝突中,阿布杜拉在靠近家鄉地區遇襲、傷重死亡,讓新聞同業相當不捨。
阿布杜拉過世後,數百人餐加了他的追悼會,遺體上蓋著一幅黎巴嫩國旗;他被安葬於在黎巴嫩南部的家鄉希亞姆(Khiam),與過世的父親長眠於此,新聞同業們也各自將相機放在墓上來悼念他。CPJ呼籲,前線記者在危險中奉獻出自己,讓世人得以取得精準資訊,與所有的平民一樣應該要被尊重與保護。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