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群 | 徐子軒
徐子軒
台灣/台北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5月底,美國爆發因警方執法過當,導致黑人佛洛伊德(George Floyd)死亡,種族衝突旋即演變成全國性的抗爭活動,抗議民眾更進逼白宮,震驚世界。面對美國失序,「對手們」無不如獲至寶,或譏諷美式民主、或呼籲調查真相,趁機打擊美國威望。眾多對手中又以仍受制裁的伊朗頗受矚目......
自川普政府上任後,美國宣布陸續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F)、《開放天空條約》(OST),代表冷戰後期以降的軍備管控逐步崩潰。唯一能規範美俄兩個核大國的條約,就只剩《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此條約將於明年2月到期,但目前情勢看來,續約的機會似乎頗為渺茫......
繼去年美國退出《中程核飛彈條約》(INF)後,川普政府5月下旬宣布將退出《開放天空條約》(OST),理由是俄羅斯不遵守條約內容,破壞美國國安與利益。OST是美俄之間碩果僅存的軍備管控機制之一,若美國真的退出,則彰示著大國競爭又將進入更激烈的局勢......
中國正利用美歐陷於大流行病,以及川普政府奉行單邊主義的空隙,一面對內宣稱「戰勝疫情」,一面對外將自己打造為「全球抗疫領袖」。儘管中國的生活尚未完全恢復正常,外界也對中國疫情數據的準確性存在疑問,但北京努力將「國內復工」的檯面跡象轉化為對照「西方無力」的敘述,並試圖抹去中國在疫情爆發早期的危機管理不善,表達中國在瘟疫災後即將到來的全球復甦中,扮演著比起美國更為重要的領導角色......
2月初,藉著非盟峰會之機,衣索比亞牽線促成了索馬利亞總統法馬喬,與索馬利蘭總統比習舉行世紀「馬習會」。要了解馬習會的目的,就必須從兩索之間的恩怨情仇說起。索馬利亞(Somalia)與索馬利蘭(Somaliland)是否同屬一個索馬利?以及索馬利蘭是否為「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攸關著分裂國家的脈絡與未來整合可能性。...
從獨立之初,索馬利蘭就面臨各方勢力的角逐,但它也懂得利用局勢,與「祖國」索馬利亞分庭抗禮。位於非洲之角的索馬利蘭,擁有300多萬人民、尚稱明確邊界的領土、合法民主程序選舉的政府、政府也有維持安全與提供公共服務等能力,但是因為缺乏國際承認,依國際法來說,只能是非法脫離索馬利亞的政治實體。即使沒有國家願意承認索馬利蘭,卻不意味著索馬利蘭不具與他國往來的管道......
2月中旬,菲律賓正式宣告要廢止與美國軍事同盟的重要基石——《軍隊訪問協定》(VFA),投下震撼彈。協定廢止將於聲明發布後的180天正式生效,菲律賓國防部日前更表示,VFA失效後,菲美的共同軍事也將連帶告終。但「驅逐美帝」、沒了VFA,對菲律賓來說真的會怎麼樣嗎?國防不靠美國的宣言,對於亞太地區的島鏈防禦,可能產生哪些連鎖衝擊?...
不久前,菲律賓向美國正式發函通知,將廢止長達21年的菲美《軍隊訪問協定》(VFA)。依照條文,只要單方通知終止,協定將於180天後正式失效。由於VFA是菲美軍事合作的基石之一,馬拉坎南宮此舉不啻是直接挑戰兩國關係,不只在菲美政界引起軒然大波,亦會影響亞太地緣政治的版圖。...
目前泰國確診感染25例,成為中國以外最多病例的國家之一。帕拉育政府的防疫處置方式可謂謹小慎微,也引起國內批判。首先是針對中國遊客簽證的發放決定,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主張「暫停中國遊客的落地簽證申請」。目前中國遊客赴泰觀光,因為落地簽免費,幾乎都採用落地簽,倘若暫停發放落地簽,在中國已因應疫情全面禁止中國旅遊團出行下,此舉等於幾乎阻斷中國人民訪泰,因而帕拉育總理反對......
「世界衛生組織」(WHO)30日召開第二次緊急委員會,終於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頒布紅色警報,宣布列為最高警戒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WHO秘書長譚德塞讚許「中國防疫貢獻」,且強調頒布PHEIC非針對中國,而是未免「公衛體系落後國家」防疫失能。先不論譚德塞的讚賞有沒有道理,我們應該先深入了解甚麼是PHEIC?公布PHEIC又會對中國產生甚麼影響?...
非洲薩赫爾(Sahel),是世界最貧窮地區之一,因飢荒、宗教與民族衝突、反政府叛亂,及跨國非法販運武器、毒品和人口等事件頻傳,加上充斥各種著名的恐怖組織,讓薩赫爾逐漸轉為全球焦點。然而,光憑媒體資訊,很容易得出薩赫爾已被恐怖主義佔據,聖戰份子在此建立各種伊斯蘭國的結論。事實上,此區情勢非常複雜,相較於宗教意識型態,當地族群衝突才是主要導火線。...
當台灣社會關注香港局勢之時,太平洋另一側的南美國家智利,同樣爆發了嚴重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兩地抗議起因不同、人種有別、文化殊異,乍看只是2019年諸多國際事件中的巧合,但本質上卻有著極高的相似性,特別是年輕人反抗看似階級流動自由、卻極為不公的資本主義社會結構。...
10月初,印度總理莫迪自豪宣揚「清潔印度運動」(Swachh Bharat)的政績,強調政府在60個月內,為6億人民提供廁所,現在全國村莊都有廁所可用,過去隨處可見的「露天便溺」已成為歷史。但仍有民間智庫指出,印度露天便溺仍然普遍,因為衛生問題不只是滿足供給面的廁所數量即可解決,還有需求面的人民衛生觀念與習慣尚待改變。......
「讓廁所先於神廟!」印度總理莫迪前陣子,因為野心推動的「清潔印度運動」(SBA),獲得美國「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頒獎表彰對印度公衛的貢獻,因為在SBA運動以前,印度有超過5億人口無法獲得安全的衛生設施。據莫迪所言,過去數年間在他任內,已建造了上億間廁所,使絕大多數印度家庭都可使用。究竟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印度政府是如何推動人人有坑蹲的「廁所大躍進」呢?...
9月初,印度啟動了「月船2號」(Chandrayaan-2)的登月任務,嘗試於月球南極區域降落,原本若成功將創造歷史紀錄,不料最終仍宣布軟著陸失敗。這對印度來說當然是嚴重打擊,但有專家認為其實任務不算完全失敗,因為月船2號仍在月球軌道運行,預計將可監測月球長達7年,有利於未來探索月球;「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更有一連串的太空計畫等著實施。林林總總都顯示,印度在太空爭霸已佔有一席之地。而當中更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印度「低成本」的太空競逐策略。...
不久前,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表達購買格陵蘭島的興趣,隨即遭到丹麥與格陵蘭政治人物的訕笑與拒絕,但其實購買格陵蘭絕非異想天開。如今美中貿易戰正火熱,「稀土爭奪」也是關鍵變數,不少評論家認為川普購島的原因之一,就是格陵蘭島上可能存在的地球上最大稀土元素;此外,習政權接班以來,試圖以龐大資金插旗格陵蘭,野望北極,這些都讓美國動起了購島念頭......
川普在7月底的總統備忘錄中,向中國等國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宣言:近三分之二的WTO成員,將自己定位為「發展中國家」,這不僅傷害已開發國家,也損害真正需要「特殊和差別待遇」(S&D)的未開發國家。原因在於開發中國家,可以享受像是享有較長貿易自由化的過渡期、得到較高的關稅保護以及某些出口補貼等。川普指示盡一切可用手段來改革 WTO,否則不排除退出 WTO。再次激化美中貿易齟齬......
過去幾個月來,中東局勢瞬息萬變;以美國與伊朗的核紛爭為中心,伴隨著一系列不斷上升的敵意行為。從5月中開始,4艘分屬挪威、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企業的油輪被「不明物體」擊中;6月又有兩艘分屬日本與挪威企業經營的油輪,在阿曼灣北部的伊朗海域爆炸;「油輪戰爭」悄悄開打。緊接著美伊又互相宣稱擊落對方無人機,衝突一觸即發。但美伊真的會就此開戰嗎?美國與伊朗各自的戰略盤算又是什麼?...
大阪G20峰會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握手言和,雙方約定再啟談判,乍看彷彿貿易戰威脅已解。事實上,兩國之間的關稅並未消除,川普更炮口轉向越南,批評許多公司轉移到越南,讓越南利用此點占美國的便宜,「比中國更糟」,揚言要對越南開徵關稅。面對華府發動「貿易越戰」的危機,「越南製造」應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拆解美國的關稅威脅?...
「美中貿易大戰,越南能藉此成為最大贏家嗎?」迄今各界分析都指出,在美中貿易戰之中,東亞國家——尤其是越南——是最大受益國。今年5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貨品同比減少了12%,似乎關稅見效;來自越南的進口卻增加了36%。2018年美國與越南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95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3.1%;越南可謂貨出得去、錢進得來。不過,真實貿易遠非表面數據那麼簡單。「越南製造」的真假虛實問題,恐怕會是越南經濟起飛必先解決的棘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