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個人帳號的赤裸發文?BBC體育主播停職風波的「言論自由」之辯

2023/03/17 轉角說

「公共媒體的王牌體育主播,可以在個人社群帳號『評論時政』嗎?」BBC著名體育節目...
「公共媒體的王牌體育主播,可以在個人社群帳號『評論時政』嗎?」BBC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李納克(Gary Lineker)——3月7日在自己擁有至少850萬粉絲的Twitter帳戶上,抨擊英國政府的難民政策,更將之與納粹政府相對比,引發爭議。圖為2016年,李納克大膽預測萊斯特城隊與英超冠軍無緣,結果萊斯特城隊爆冷奪冠,李納克只好願賭服輸,完成「只穿內褲播報」的承諾。 圖/BBC

「公共媒體的王牌體育主播,可以在個人社群帳號『評論時政』嗎?」BBC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李納克(Gary Lineker)——3月7日在自己擁有至少850萬粉絲的Twitter帳戶上,抨擊英國政府的難民政策,更將之與納粹政府相對比,引發爭議。BBC當時以違反社群守則為由,宣布先撤下李納克的主持位置,不料卻引起更大風波,外界質疑BBC是否有以「公正性」為由、限制言論自由之嫌?撤下李納克的決定是否來自於執政黨的施壓?雖然最後李納克與BBC達成協議,得以重返主持崗位,但延燒的風波也讓英國社會再一次掀起對言論自由、公正性和難民政策的辯論。身為公共媒體的節目主持人,在個人帳號的「赤裸告白」——錯了嗎?

▌請點閱下方收聽

一切的爭議從英國政府的難民政策發言開始。英國政府在3月7日指出,相比起2018年,2022年一共有約45,000人搭乘小艇非法入境英國,人數是2018年150倍。因此為了遏制偷渡潮,政府正研擬一項《非法移民法案》,不再提供庇護給非法入境者,以及會在數週內遣返他們回母國或第三國。此說法隨即引起英國是否有違反人權的辯論,BBC著名體育節目《今日賽事》(Match of the Day)的主持人李納克也在自己Twitter上抨擊

「(難民)沒有巨大的湧入。我們接收的難民比其他主要歐洲國家少得多。這是個針對最脆弱的人群、難以形容的殘酷政策,使用的語言與30年代的德國(指納粹政府)沒有什麼不同,有人說我反應過度?」

李納克的推文發出後,隨即引發爭議。外界質疑身為一位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體育主持人,在自己的Twitter上將蘇納克政府與納粹政府對比,是否恰當?

身為公共媒體的節目主持人,在個人帳號的「赤裸告白」——錯了嗎? 圖/BBC
身為公共媒體的節目主持人,在個人帳號的「赤裸告白」——錯了嗎? 圖/BBC

▌李納克是誰?爭議為何?

今年62歲的李納克在英國擁有極大影響力。他所主持的《今日賽事》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最長壽、運行最久的足球電視節目,擁有好幾百萬名觀眾。而作為節目主持人,李納克更是BBC裡年薪最高、唯一破百萬英鎊的主持人,他在2021的年薪推估是135萬英鎊(約新台幣5,000萬)。而他主持的節目之所以如此具有影響力和公信力,也與他的足球員背景息息相關。(BBC的年薪議題,可參閱:〈性別歧視?肥貓主持?爭議的BBC年薪,史上初解密〉

李納克並非新聞記者出身,而是英國最著名的足球前鋒之一 ,他在生涯中的80場國際賽事裡射進 48 球。在足球迷們心中的永遠經典賽事之一,是1986年世界盃中的「上帝之手」賽事。當時,李納克所屬的英格蘭隊對壘由馬拉度納領軍的阿根廷隊,馬拉度納在這場賽事中創造了經典兩次進球,最終擊敗英格蘭。李納克雖然無緣進軍四強,卻也拿下當屆世界盃的金靴獎。如此豐富的足球經歷與背景,也讓李納克在退役之後,以「自由業者」的身份,於1999年開始接棒《今日賽事》的主持人至今,擁有超高人氣——因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李納克抨擊政府的推文發出之後,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

李納克的球迷對此分裂成兩派,一派認為李納克應該專注於足球節目、不該觸碰政治議題,但另一派認為李納克是社會良心。事實上,這也並非李納克第一次發表政治評論,他過去一直對移民的權利大聲疾呼,也曾接待過兩位難民至家中,還曾就英國脫歐等問題批評歷屆保守黨政府等。

然而隨著爭議延燒,BBC也在3月10日發表聲明,認為李納克在社群媒體上發佈此觀點違反了BBC的公正性守則(impartiality rules)。BBC 表示,李納克會暫時從主持崗位上退下,「直到我們雙方在社群媒體上的發言,達成一個協議和明確的立場」。此外,聲明裡亦補充:

BBC不認為李納克不該對重要議題發表意見或看法,但BBC確實曾經向李納克表明應該遠離黨派政治問題,也不該在政治問題上偏袒任何一方。

BBC的聲明發出之後,爭議風向隨即轉換:BBC以公正性理由撤下李納克的決定,是否違反言論自由?是否受到保守黨的施壓?以及,李納克是一名體育節目主持人,而非新聞時事節目記者或編輯、過去也以自由業者自居,難道他也適用於BBC的社群守則?這一份社群守則是否出了什麼問題?

馬拉度納與李納克。 圖/路透社
馬拉度納與李納克。 圖/路透社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聲援李納克:#ImWithGary

李納克被撤下主持人的決定引起反彈。李納克的支持者在Twitter以標籤 #ImWithGary 和 #BoycottBBC 聲援李納克,更呼籲球員們不要接受《今日賽事》之後的訪談。沒有了李納克的《今日賽事》在3月11日晚上的第一次播出也異常尷尬,該節目的兩大球評家伊恩·賴特(Ian Wright)和艾倫·希勒(Alan Shearer)皆宣布不參與節目以示支持,其它備選人員也向 BBC 表示拒絕現身。於是,原定160至210分鐘的節目,大大縮減至20分鐘。節目也沒有其著名的主題曲和片頭字幕,僅以「英超聯賽精華」為題的圖形開播,然後直接進入伯恩茅斯(Bournemouth) 對陣利物浦(Liverpool)的比賽片段,觀眾熟悉的足球評論則被現場轉播的球迷呼喊聲替代。

BBC 總裁戴維(Tim Davie)對此向觀眾致歉,但否認遭保守黨施壓撤下李納克。戴維表示這對公司來說是「艱難的一天」,但「我們正在非常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

事件延燒程度或許遠遠超乎BBC的預期,除了在野議員紛紛聲援,蘇納克政府亦有回應。英國首相蘇納克發出聲明,指出李納克是偉大的球員和才華橫溢的主持人,希望李納克和BBC可以儘早化解爭端,同時聲明裡也試圖劃清界限,指出有關爭議是「他們雙方(李納克和BBC)之間的問題」。針對系列爭議的討論熱度,BBC員工也匿名向《華盛頓郵報》開玩笑,笑言他們離開辦公室大樓時,就會撤下自己的BBC名牌。

最終,李納克風波在3月13日暫時劃下句點,BBC和李納克達成和解,李納克會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

記者們當時跟隨被暫時撤下主持人位置的李納克。 圖/歐新社
記者們當時跟隨被暫時撤下主持人位置的李納克。 圖/歐新社

3月11日,球迷們在體院內聲援李納克。 圖/路透社
3月11日,球迷們在體院內聲援李納克。 圖/路透社

▌事後風暴:BBC的後續改革?

儘管風波看似結束,但關注話題依然圍繞在BBC後續的處理應對上,BBC也被迫需要向大眾交代:一、BBC的社群守則調整;二、BBC究竟是否面臨來自保守黨的壓力?

站在BBC的立場,他們要求時候員工們在政治議題上保持公正,且必須遵守嚴格的社群媒體守則,但守則的規定範圍、以及如何適用於新聞以外的員工,仍有諸多爭議。在此事件上,雖然李納克不需要堅持與BBC記者或編輯持有相同的公正性守則,但也有人認為他的Twitter帳戶擁有至少850萬粉絲,因此需要承擔「額外責任」,維護公正性。此外,BBC身為一個維護公正性的公共廣播機構,如果任何一位新聞主播或記者有這樣的行為,一樣會受到懲罰或被解雇,因此在李納克不遵守規定、且薪水還比其他BBC員工更高的情況下,這對其他盡力遵守社群規則的 BBC 員工並不公平。

不過,也有人指出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認為BBC的社群守則本來就充滿能被賦予任何詮釋的「灰色空間」。事實上,BBC總監戴維上任後,便在2020年10月推動《個人社群媒體使用守則》,指出為了維持BBC的公正性,要求全體記者和編輯的私人社群帳號(如Twitter和臉書),在平台上的發言需要與BBC口徑一致,不能隨意對公共事務表態,否則最嚴重者就會被解僱,嚴格的規定包括:提醒員工如果隨意按贊或轉推(retweet)貼文,可能就會被視為由本人分享或認同該篇貼文內容。因此,即便能理解BBC應該要保持中立和公正的基本原則和初衷,BBC內部工會當時也認為不應該以此限制員工們的言論自由。

因此,在李納克風波之後,總監戴維除了道歉,也表示會重新檢視BBC的社群守則。而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總監戴維早已否認遭保守黨施壓,但外界之所以依然抱持質疑態度的原因在於:BBC主席理查德·夏普(Richard Sharp)與保守黨的關係。

夏普是保守黨的金主,與保守黨擁有緊密關係,例如他曾是蘇納克在高盛工作時期的老闆。此外,夏普在今年初傳出與前首相強森的醜聞,他被發現在接獲政府任命成為BBC主席前,曾協助時任首相強森獲得一筆80萬英鎊(約新台幣2,900萬)的私人貸款。此事被揭發之後,要求夏普下台的聲音越發強烈,目前,監管機構已經對夏普展開調查。

風波的餘震仍在迴盪,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新的風暴可能很快爆發,BBC 董事會的改組可能迫在眉睫。這場風波不僅只是一條Twitter言論,更是一場關於BBC公正性的全國辯論。在李納克風波之後,BBC董事會也發佈聲明,強調:公正是BBC的基石,他們會支持重新檢視BBC的社群媒體守則,確保繼續為所有觀眾提供一流、公正的內容。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性別歧視?肥貓主持?爭議的BBC年薪,史上初解密

「電視稅」不能亡?英國BBC擬訂閱制的公廣衝擊,T for TV Licence

黛安娜王妃與BBC倫理危機:謊言、背叛與向王冠宣戰的25年專訪怨靈

BBC廣播大樓「暴風雨石像」事件:人獸亂倫與偉大的英國雕刻家?

鏡頭前的「戰地共鳴」:專訪普立茲攝影獎得主Marcus Yam

事實查核記者養成術(上):改革政治報導!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左起為:支持川普的馬斯克、態度曖昧的貝佐斯,以及支持賀錦麗的碧昂絲。 圖/路透社...

美選亂鬥誰挺誰?美國富豪名流的大選支持風向,與政治押寶的風險

2024/11/05
2024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本文以川普與賀錦麗在各自的黨代表大會接受提名、正式成...

AI 替你把關、還是隱藏立場?用美國大選測試 NotebookLM 語音摘要

2024/11/01
美國服飾品牌A&F前執行長傑弗瑞被控跨國人口販運與強迫賣淫,受害者皆為年輕男性。...

美國潮牌背後的性剝削帝國:A&F前執行長傑弗瑞被控跨國色情販運

2024/10/23
加薩被封鎖圍攻近一年,醫療資源極為缺乏。圖為9月17日,醫護人員走在被摧毀的希法...

戰火之下我願同行:專訪在加薩的台灣無國界醫生 ft. 許彥鈞、鄔逸群

2024/10/04
以色列監獄多次被控,士兵集體對巴勒斯坦囚犯施加酷刑和性虐待,近日又有影片外流,連...

系統化的施虐?以色列監獄爆性虐巴勒斯坦囚犯,疑為政府授意

2024/08/21

最新文章

右為日本浮世繪畫家歌川芳虎《三河英勇傳》當中的《従一位右大臣 征夷大将軍源家康公...

德川幕府從未鎖國:日本如何《逆轉中華》脫離中國,改寫東亞秩序?

2024/11/26
基層公務員對個案的投入,有時帶有同情及憐憫,也有時是帶著懷疑和敵意。示意圖,美國...

誰讓公務員生了病?濫用政府資源,讓基層公務員變冷漠的美國個案故事

2024/11/26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