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恨意在開槍之前:安倍槍擊案調查與「山上徹也的悲劇」

2022/08/12 轉角說

兇手山上徹也的犯案動機與背景,隨著警方調查與媒體的追蹤曝光,暗藏在事件背後的宗教與政治脈絡、社會家庭困境逐一浮現。 圖/路透社
兇手山上徹也的犯案動機與背景,隨著警方調查與媒體的追蹤曝光,暗藏在事件背後的宗教與政治脈絡、社會家庭困境逐一浮現。 圖/路透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槍擊案,到8月已屆滿一個月。兇手山上徹也的犯案動機與背景,隨著警方調查與媒體的追蹤曝光,暗藏在事件背後的宗教與政治脈絡、社會家庭困境逐一浮現。山上徹也的成長過程,曾因為父親和兄長的自殺而受到創傷打擊,生活從優渥到困頓、消失在統一教團的母親...人生種種不如意,一點一點累積成巨大的恨意,最終爆發開來。但這位槍殺前首相的兇手,曾經也是一個加入應援團替人加油、別人眼中溫柔聰明的男孩...。

▌請點閱下方收聽

重磅廣播"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cccccc; text-decoration: none;">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重磅廣播 – 270.恨意在開槍之前:安倍槍擊案調查與「山上徹也的悲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逝世一個月後,不管是日本國內還是國際都掀起討論,事後的調查亦涉及不同層面,包括當天的維安部隊、槍械管制、兇手山上徹也的犯案動機、日本政教之間的關係等等。

7月8日,日本當地時間約11點30分,安倍為了兩天後舉行的國會選舉,而在奈良市進行街頭演講,積極積極投入執政黨自民黨各地的選舉造勢。就在安倍拿著麥克風,開始進行演講約2分鐘26秒時,便遭41歲的兇手山上徹也從身後連開兩槍,左胸和脖子中彈,事發過程中只有短短的10秒。山上徹也隨即被制伏,但安倍在倒地當下已經失去呼吸和心跳,即便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醫院,但也在當天下午的5點03分宣告不治,享年67歲。根據奈良縣警方公布的結果,造成安倍直接死亡的原因是「左側動脈嚴重損傷」,失血過多。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山上徹也製槍過程

根據《日經中文網》,山上徹也早已有犯案動機,且最早可以回溯到2021年春季。他在當時已經開始製作武器,據其鄰居的說法,曾經在深夜聽到從山上徹也的住宿傳來「嗡嗡的巨大聲響,好想是用電動工具在切割東西」,後來在2022年的春季,他已經完成多個自製槍械,並且帶著自製手槍到奈良線的山間地帶,往木板或者鐵桶試槍。

山上原本預計在7月7日帶著手槍,前往岡山襲擊安倍,不料當時室內演講場所戒備森嚴,因此他最後放棄刺殺行動。事後,他得知安倍即將在隔天前往奈良市進行戶外演說,因此更帶著槍械,提早一小時半抵達現場,進行預謀已久的犯案。

山上在事後告訴警察自己是因為認為安倍和統一教有關係,而決定展開刺殺行動,但類似隨機、防不勝防的犯案這幾年———大阪身心診所縱火案、京王線小丑殺傷事件-———也頻頻在日本發生,且犯案者都有相似的背景:他們往往都經歷巨大的生活苦難,例如患上精神病、家庭出現難以解決的經濟問題、找不到工作、出現被社會拋棄的絕望感等。

此說法並非要合理化犯案動機,而是正如犯罪學專家小宮信夫在《日經中文網》所言:

「(山上徹也案)對宗教團體懷有怨恨的理由只不過是觸發因素,有可能是對多年不得志的生活進行反抗,導致了事件的發生。需要把目光放在嫌疑人所處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形勢上來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委。」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西方媒體怎麼看?

目前,綜合西方媒體的評論和報導,大多聚焦在如何定義安倍留下的政治遺產,以及這又會如何影響日本和國際。針對安倍生前致力的修憲問題,各方也有不同看法。反對方東京上智大學的政治學者中野晃一在《紐約時報》便直截了當地說:「不能讓安倍的修憲遺願成為事實。」在學者看來,目前正是告別安倍民族主義的時候,日本應該致力透過外交手段來維護和平,而不是修改憲法和增加國防開支。此外,基於日本人關注經濟問題更勝於安全問題,所以學者估計岸田文雄未必會冒險將自身的政治資源投注在修憲上。

不過對此,《華盛頓郵報》的編輯檯則是直接指出:「美國應該支持日本軍事合法化的行動。」以編輯檯立場而言,他們談到安倍任內的政策,即安倍經濟學、印太(Indo-Pacific)戰略、日本軍隊現代化等,都是為了應對中國崛起的威脅和北韓核武問題。因此,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都應該要支持日本軍事現代化——當然對於南韓和中國來說,它們對日本都有痛苦的歷史記憶,但編輯檯認為21世紀的日本已是值得信賴的一員——讓日本能在維護集體安全上面更幫得上忙,例如保衛台灣。

另一邊,《華爾街日報》是以「爭議」來形容安倍留下的政治遺產,但認為這個爭議正是日本目前所需。以政治和經濟層面來說,他們認為安倍上台後為日本帶來活力和民族自信,雖然所謂的安倍經濟學並非真的有效果,但至少安倍成功傳遞真面訊息,告訴世界:「日本沒有放棄,做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仍然想盡辦法恢復經濟活力。」儘管編輯檯也表明安倍的民族主義也確實為日本和其他鄰國帶來不必要的緊張關係,但無論如何,做為日本的領導人,世界會懷念安倍的影響力。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圖/歐新社

▌山上徹也的悲劇

山上徹也出生於1980年,父親是京都大學畢業的建設工程師,母親的背景也頗為優渥,山上的外祖父從1963年日本經濟起飛的時期,開設了建設公司,而山上父親後來也正是在此公司中服務。雖然山上的童年時代不愁經濟,但1984年父親疑似是精神壓力過大、以及長子(大山上1歲的哥哥)重病的緣故,父親忽然自己選擇結束生命。而就在父親自殺的2個月以後,山上的妹妹出生;父親的離世不僅對家庭造成打擊,家中經濟狀況也開始衰落,而重病的哥哥、年幼的妹妹,都讓山上的母親備感壓力與痛苦,轉而尋求宗教的慰藉——也就是舊稱統一教、現在改名為「世界平和統一家庭連合」。

山上的母親變賣家產、大量捐獻給統一教會,與家庭之間的關係疏離,經濟狀況也難以好轉。不過中學時代的山上徹也,在同學眼中其實是個溫柔上進的好朋友,還曾經加入「應援團」,在球場上為人打氣加油。只是家庭巨大的壓力,似乎沒有辦法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山上徹也自稱在少年時期就對母親和統一教的關係感到怨恨,特別是針對統一教,山上認為家境困窘與教團脫不了關係。後來在2003年,山上進入海上自衛隊服役,期間發生自殺但失敗的事件,起因是「為了獲得高額人壽保險金」。

2005年離開海自之後,山上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2015年山上的哥哥病情惡化,竟也和父親一樣自殺結束生命,再次給山上造成打擊。山上的恨意先是轉向了統一教會,對於自己跌落谷底的人生,想尋求復仇與破壞的對象,然而根據警方的調查,山上並不是一開始就把目標鎖定為安倍晉三,而是統一教的高層——雖然曾經試圖要尋找教團集會的時機下手,但山上認為得手的可能性太低。

山上把目標轉向前首相安倍,是一段安倍的影片。安倍晉三曾於2021年9月,替統一教相關團體「天宙平和連合」拍攝的演講影片,山上看到影片後舉此認為,安倍的確就是「現實世界中統一教的有力支持者」,決定找機會對安倍下手。

統一教在1950年於日本活動,創立者文鮮明的反共立場,很快得到日本保守右翼的支持,彼此提供資源;其中也包括了安倍晉三的祖父岸信介。時至今日,自民黨與統一教之間都還有不少或深或淺的往來紀錄,只是沒有人想到,會有演變成極端兇行的悲劇發生。

2022年7月8日上午11點10分,安倍晉三抵達奈良市近鐵大和西大寺車站前,準備進行助選演講。山上徹也帶著自製的槍枝,約11點30分時開槍。

圖/世界平和統一家庭連合 1973年文鮮明(左)與岸信介(右)。文鮮明高舉反共立場的旗幟,在那個民主與共產陣營嚴重對立的年代,獲得自民黨內曾任首相的右派保守大老、也就是安倍祖父的岸信介支持。
圖/世界平和統一家庭連合 1973年文鮮明(左)與岸信介(右)。文鮮明高舉反共立場的旗幟,在那個民主與共產陣營嚴重對立的年代,獲得自民黨內曾任首相的右派保守大老、也就是安倍祖父的岸信介支持。

2021年9月,安倍替統一教團體「天主和平聯合」拍攝演講影片。 圖/天主和平聯合
2021年9月,安倍替統一教團體「天主和平聯合」拍攝演講影片。 圖/天主和平聯合

推薦閱讀

日本公明黨與創價學會——日蓮系佛教的政治宿命

日本政界的佛法騎士團——公明黨背後的創價學會

安倍晉三槍擊身亡...日本「最長政權」首相留下的無言結局

岸田安內攘外的難關布局?小心翼翼的日本「政策斷行內閣」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圖為2018年美國「國家社會主義運動」支持者舉行集...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反思歷史修正主義與極權符號再現

2025/04/17
左為元世祖忽必烈,右為蒙金戰爭中的騎兵。 圖/維基共享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元代中國走向國際的「歐亞大交流時代」

2025/04/17
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造成經濟震盪,股市暴跌讓許多投資人哀叫「要去睡公園了」。圖為...

「財務創傷」讓你擔心睡公園?如何讓心理在經濟戰爭中免於震盪

2025/04/17
圖為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上演的《杜蘭朵公主》,扮演杜蘭朵公主的是義大利女高音歌...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2025/04/16
德國3月3日舉辦「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反對極右派另類選擇黨的陣營將其黨魁為德爾做...

當美國《取消文化》傳進德國:圍堵極右民粹之戰,如何加速民主文化的崩解?

2025/04/15
本屆大阪萬博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籠罩在烏雲之下。圖為2025大阪萬博的吉祥物「脈...

2025大阪萬博是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夢洲「負面遺產」能否復刻榮景

2025/04/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