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被遺忘的武漢記憶?從封城到重啟...中國抗疫周年的真相消失

2021/01/01 轉角說

圖為武漢2020年1月30日,街上一名老者突然倒下死亡,這個畫面後來成為武漢嚴峻疫情的代表性照片,也是《法新社》的回顧年度攝影。 圖/法新社
圖為武漢2020年1月30日,街上一名老者突然倒下死亡,這個畫面後來成為武漢嚴峻疫情的代表性照片,也是《法新社》的回顧年度攝影。 圖/法新社

「一年了,武漢疫情的記憶從此遠去?」武漢封城即將屆滿一週年,2020從封城以來的疫情延燒,讓武漢幾度面臨崩潰重挫,一連串因為疫情衍生的問題,諸如隱蓋疫情的瞞報、確診患者的治療處理、輿論的控管等,如今卻隨著武漢的解封重啟,以及中國官方宣揚的「抗疫勝利」主旋律之下而逐漸不再被人提起。12月30日,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疫情研究報告,當中指出武漢的感染情況約為當地人口數的5%,相當於50萬人;但這個感染數字卻和武漢當局所宣稱的「只有5萬人感染」相差將近10倍之多。

武漢實際的確診感染數字到底有多少?死亡人數規模多大?這是從2020年初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後,至今都沒人說得清的未解之謎。而讓世界各國更為在意的病毒溯源,在中國官方也僅輕描淡寫「源頭可能不是華南海鮮市場」一語帶過,如今這座被認為嫌疑最大的市場,目前仍處在全面關閉的狀態。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都極力想快速縫合在武漢留下的傷痕,然而在疫情傷口之中,卻也藏著太多的謎題——中國當初決定封城時,到底發現了什麼?那些在武漢消失的公民記者如今身在何方?責任追究與賠償是否還有機會?因為疫情而犧牲的人們,是不是只能選擇「吃碗熱乾麵,忘掉這一切?」

「吃碗熱乾麵,忘掉這一切?」2020年12月7日,武漢市民在街頭享用在地著名小吃熱乾麵。 圖/路透社
「吃碗熱乾麵,忘掉這一切?」2020年12月7日,武漢市民在街頭享用在地著名小吃熱乾麵。 圖/路透社

▌重啟的武漢、沒重啟的華南海鮮市場

武漢封城時間是在2020年1月23日,也正是農曆新年除夕的前一天。當時所有陸空交通全面中斷,只有公路沒有被完全封死,而全城將近1,100多萬人的武漢,從此成為孤立封閉之城;但是封城的決定來得又急又快,當地幾乎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措施和醫療資源,突如其來的封鎖不只令武漢市民恐慌,外界更為此憂心:該不該跟進封城?何時才能解封?而當2019年年底就傳出的「武漢不明原因肺炎」事件,到李文亮醫生的先前警告、最後1月的封城決定,中間過程政府到底掌握多少資訊?武漢當地是否存在瞞報問題?勒令封城到底是如何決策評估的?之中不免啟人疑竇:當時是否存在著「不得不立即封鎖的問題」,但真相並沒有隨著武漢的解封而水落石出。

封城後到3月時疫情略有降溫,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停滯的生活與經濟活動雖然慢慢恢復,但在整體疫情的籠罩下完全沒辦法回到封城前的水準。6月份以後,武漢能開放的場所越來越多,像是電影院等場所也能夠在保持社交距離和人流管控下運作;6月25日水上樂園「武漢歡樂谷」高調重啟,現場出現了彷彿疫情不曾存在的擁擠人潮,這一幕也讓許多外媒驚訝。不過這樣的人潮數量,對於業者來說也還是遠低於平時正常的消費人流。

封城後到3月時疫情略有降溫,圖為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 圖/美聯社
封城後到3月時疫情略有降溫,圖為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 圖/美聯社

解封之後水上樂園「武漢歡樂谷」高調重啟。 圖/路透社
解封之後水上樂園「武漢歡樂谷」高調重啟。 圖/路透社

武漢在2020下半年基本生活機能已回到正軌,12月《BBC》等國際媒體重返武漢追蹤,像是著名的老街景點——戶部巷——熱鬧景象已和封城之前無異,一切又看似生機蓬勃。但另一方面,當初被認為極有可能和病毒源頭有關的華南海鮮市場,從全面封鎖之後至今仍沒有重啟。而內情究竟如何也無從知曉,只有市場二樓的百貨眼鏡店重新開張。

海鮮市場到底是不是病毒發源或擴散地?中國官方的最新說法為:「可能不是。」但這個說法的依據,沒有足夠公信力的證據和第三方單位驗證,WHO的調查行動一直被延遲到2021年的1月才要進行,但幾乎證據全滅的華南海鮮市場,又到底還能查出什麼?

至於封城期間短時間蓋好的方艙醫院、雷神山與火神山醫院,都已經封房關閉備用。曾用作方艙醫院用地的體育館也在年底改為武漢在地的就業招聘面試場地。不過在3月時歌頌過的「方艙醫院真神奇」,到了年底依然不改其色,連帶將雷神山、火神山通通頒發了建築設計獎項,標榜「中國速度、中國精神」,作為中國抗疫勝利的完美註腳。

目前仍封閉中的華南海鮮市場。 圖/路透社
目前仍封閉中的華南海鮮市場。 圖/路透社

華南海鮮市場二樓的百貨眼鏡店已重新開張。 圖/路透社
華南海鮮市場二樓的百貨眼鏡店已重新開張。 圖/路透社

▌消失的公民記者們

在武漢封城期間,曾有多名公民記者深入武漢進行採訪,包括中國律師陳秋實、張展,以及武漢市民方斌、前央廣播音員李澤華等人。除了張展後來被逮捕、目前關押在上海,其他三人至今仍下落不明,沒有任何對外消息。

最早「被消失」的是律師陳秋實。早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陳秋實就以公民記者的身分親自走訪香港街頭、採訪遊行集會和抗爭運動而聲名大噪,也因此被中國官方盯上,限制他的出入境與註銷微博。在2020年1月23日武漢宣告封城之後,陳秋實即高調宣布要深入武漢、考察疫情真相。從陳秋實於武漢發布的相關資訊與影片中,反覆指控中國政府防疫崩潰、隱瞞真相,然而也正因他的敏感內容已經踩到中國政府的紅線,就在2月6日晚間,陳秋實在準備前往方艙醫院訪問時就完全失聯、不知所蹤。

根據陳秋實母親、以及陳的好朋友北京「格鬥狂人」徐曉冬的側面證實,陳秋實是健康良好的狀況下被武漢警方「強制隔離」,並沒收他的手機不許外界聯繫。然而陳秋實到底是不是因為感染而被強制隔離?被帶走期間有沒有人身安全或健康風險?種種疑問完全不得而知。

陳秋實失蹤後,10月傳出被帶回青島監控軟禁,但至今仍無法證實相關消息。 圖/陳秋實YouTube
陳秋實失蹤後,10月傳出被帶回青島監控軟禁,但至今仍無法證實相關消息。 圖/陳秋實YouTube

在陳秋實消失之後,也只剩下他原本經營的Twitter帳號由他人代為發聲,並向外界尋求援救。而就在所謂「強制隔離」後不久,2月9日另一位同樣以揭露封城實態的武漢市民——方斌——也被警方破門而入當場帶走。方斌在封城時透過各種影片陳述武漢的慘況,同時聲援病逝的李文亮醫師、要求中國當局道歉。方斌在最後一支影片中,留下書寫的字樣:「全民反抗、還政於民」。而方斌和陳秋實一樣,被警方強制帶走後,直到現今依然下落不明。

陳秋實的近況更新則是要到了10月份,輾轉透露的消息指出,陳秋實已經從武漢被帶回老家山東青島,並且被嚴格限制出入和對外聯絡,形同徹底軟禁。根據其好友徐曉冬的說法,目前陳秋實雖然平安,但身心狀況受到嚴重影響。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也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實這些資訊。

方斌被捕後完全沒有後續消息。 圖/法新社
方斌被捕後完全沒有後續消息。 圖/法新社

另一位被捕的是25歲的前央廣播音員李澤華,他在YouTube上的武漢採訪影片,尤其是武漢殯儀館和P4病毒研究所的現場直擊引發關注。期間,李澤華也透過影片表示自己被不明人士跟蹤、騷擾,而最後在2月26日名為〈我正在被搜查!!!我正在被搜查!!!〉的直播影片中,李澤華呼籲中國年輕人站出來發聲:

「我知道理想主義在『那一年』的春夏之交已經破滅。靜坐已經沒有作用。現在年輕人每天上B站快手抖音刷各種社交媒體,可能根本不知道歷史上發生過什麼。」

李說的「那一年」,顯然指的是1989年天安門事件。最後在突兀的影片中斷後李澤華從此失蹤。李澤華的最後現身是在4月22日新發的影片,當中證實自己被警方帶走後送往隔離點進行強制隔離。而他的隔離生活不能使用通訊設備,但基本上規律正常,李也強調「天天看央視新聞聯播」,雖然影片只交代了消失期間的行蹤,不過在中國的社群媒體上關注的網友們也都心知肚明李澤華發生了什麼事;但這也是李澤華最後一次現身,自此再也沒有他的去向消息。

而唯一下落明確的是37歲的公民記者張展。本業為律師的張展於2020年2月1日從上海抵達武漢,隻身進行在地生活的調查與報導;5月14日在武漢警方與上海警方跨省合作之下被逮捕、送往上海關押,直到12月28日宣判以「尋釁滋事罪」判刑入獄4年。然而對比封城之初,中國民眾對於公民報導的輿論熱度和憤怒,後來中國境內對於張展案的進度報導,反倒不見蹤跡。與當前中國卯足全力宣揚的抗疫勝利,形成強烈而諷刺的溫差對比。

李澤華最後一次4月的影片之後,也沒有後續動態。 圖/李澤華YouTube
李澤華最後一次4月的影片之後,也沒有後續動態。 圖/李澤華YouTube

張展5月14日在武漢警方與上海警方跨省合作之下被逮捕、送往上海關押,直到12月28日宣判以「尋釁滋事罪」判刑入獄4年。 圖/法新社
張展5月14日在武漢警方與上海警方跨省合作之下被逮捕、送往上海關押,直到12月28日宣判以「尋釁滋事罪」判刑入獄4年。 圖/法新社

還有一位雖然並非公民記者,但因為封城期間積極寫作日記的武漢作家——方方——因為在2020年4月時將日記版權出售給歐美出版社,而引爆了一連串針對作家方方與《方方日記》的輿論混戰。當時居住在武漢的方方,封城期間每天在微博上記錄生活點滴與時事觀察。但方方的撰寫內容卻引來激烈的社群爭辯,大量「反方方」派抨擊方方日記虛構、甚至是一種「給洋人送砲彈遞刀子」的行為,還因此引來不明網友聲稱要威脅方方的性命。相應的也有不少支持方方的人挺身而出,雙方形同水火。

到2020年底,《方方日記》的海外版權已經分別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以及日本出版,雖然中國輿論針對方方的論戰熱度已經下降不少,但從微信或微博上,有關對方方的言論攻擊和人格羞辱,其實依然持續。方方近期因為日文版出版的緣故,接受日本媒體如《朝日新聞》等的專訪,直言不諱地說,她遭受了國家社會的冷暴力,

「我們的言論空間怎麼會變得如此緊縮?中國政府都說了現在疫情能完全控制,這樣的話,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我們的言論空間怎麼會變得如此緊縮?中國政府都說了現在疫情能完全控制,這樣的話,你到底在害怕什麼?」圖為12月28日張展案宣判時,上海法庭外阻止媒體拍攝的中國輔警。 圖/法新社
「我們的言論空間怎麼會變得如此緊縮?中國政府都說了現在疫情能完全控制,這樣的話,你到底在害怕什麼?」圖為12月28日張展案宣判時,上海法庭外阻止媒體拍攝的中國輔警。 圖/法新社

▌未完之事:家屬賠償

「我們的家庭崩潰、再也無法幸福了...」從武漢疫情逐漸解封後的6月,陸續有死者家屬出面控告政府隱瞞疫情,要求賠償。67歲的武漢市民鍾漢能,她的兒子在2月確診感染後病逝,她認為這場災難是政府隱瞞真相、防疫不力所導致,「這些嚴重的後果是人為造成,要找出是誰的責任。」像鍾漢能這樣的家屬案例還有好幾位,他們透過「新冠肺炎受害者家屬代言人」張海,向武漢的法院提出告訴求償,6月10日向法院送出後,成為中國第一起疫情受害家屬求償訴訟,相關案件當時至少還有5例。

但結局毫不意外,這些家屬求償通通被打了回票。

根據《法新社》的追蹤報導,數十起訴訟案例沒有一件立案,而替家屬們奔走的張海以及相關律師們,也都遭受了若干來自政府的壓力。儘管如此,像鍾漢能這樣的家屬,依然沒有放棄希望,直到2020年底都還試圖串連其他家屬、向法院申訴,只是律師團也很直白地表示,以中國的情況來說,「可能性是零。」

武漢肺炎死者家屬鍾漢能,替病死的兒子奔走,控告政府隱瞞真相。 圖/法新社
武漢肺炎死者家屬鍾漢能,替病死的兒子奔走,控告政府隱瞞真相。 圖/法新社

中國官方在2020年下半年在武漢設立了抗擊疫情的「特展」,以此紀念武漢全體市民與醫護人員。 圖/歐新社
中國官方在2020年下半年在武漢設立了抗擊疫情的「特展」,以此紀念武漢全體市民與醫護人員。 圖/歐新社

中國官方在2020年下半年在武漢設立了抗擊疫情的「特展」,以此紀念武漢全體市民與醫護人員。人來人往之中,還有不少是跨省特地來到武漢支持,正如最初封城之際,中國社群網路上流傳的一張漫畫圖片:「給熱乾麵加油打氣」——疫情的舒緩解封本是可喜之事,但武漢留下太多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困惑——那些被犧牲的人們、曾經作為吹哨者的醫師、那些試圖追查真相的記者,全都在中國的「領導指揮」下抹去。像是方方寫武漢封城日記而引發論戰時,中國網友所說的:

「在消滅了尖銳的批評之後,溫和的批評就成了最刺耳的聲音,然後被消滅掉。在批評被消滅後,調侃成了無法容忍的聲音,然後被消滅掉。

在聲音都被消滅之後,沉默又被視為無聲的反抗——接著就會要求讚美,然後消滅那些讚美得不起勁的。

最後大家用力鼓掌,掌聲無法停下來,因為誰先停止鼓掌,誰就先被消滅...」

「在聲音都被消滅之後,沉默又被視為無聲的反抗——接著就會要求讚美,然後消滅那些讚美得不起勁的。」圖為武漢的抗疫特展。 圖/歐新社
「在聲音都被消滅之後,沉默又被視為無聲的反抗——接著就會要求讚美,然後消滅那些讚美得不起勁的。」圖為武漢的抗疫特展。 圖/歐新社

推薦閱讀

武漢疫區的陳秋實失蹤案:中國公民記者律師「被生病隔離」謎團爭議

消滅武漢封城記憶?灌食冤獄...中國判刑4年的「公民記者張展案」

《方方日記》的中國輿論混戰:武漢封城紀實為何引爆「愛國批鬥」

美味果子狸?武漢大學《動物小百科》童書野味風波

破碎的「竹鼠脫貧夢」:中國疫情終於重擊「野味養殖圈」?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圖為2018年美國「國家社會主義運動」支持者舉行集...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反思歷史修正主義與極權符號再現

2025/04/17
左為元世祖忽必烈,右為蒙金戰爭中的騎兵。 圖/維基共享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元代中國走向國際的「歐亞大交流時代」

2025/04/17
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造成經濟震盪,股市暴跌讓許多投資人哀叫「要去睡公園了」。圖為...

「財務創傷」讓你擔心睡公園?如何讓心理在經濟戰爭中免於震盪

2025/04/17
圖為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上演的《杜蘭朵公主》,扮演杜蘭朵公主的是義大利女高音歌...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2025/04/16
德國3月3日舉辦「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反對極右派另類選擇黨的陣營將其黨魁為德爾做...

當美國《取消文化》傳進德國:圍堵極右民粹之戰,如何加速民主文化的崩解?

2025/04/15
本屆大阪萬博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籠罩在烏雲之下。圖為2025大阪萬博的吉祥物「脈...

2025大阪萬博是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夢洲「負面遺產」能否復刻榮景

2025/04/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