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威尼斯的觀光惡夢:逐漸喪失生活機能的主題樂園

2017/07/31 王健安

威尼斯,這座位於北義大利潟湖的古老城市,是世界著名觀光景點,卻也帶來了威尼斯人的...
威尼斯,這座位於北義大利潟湖的古老城市,是世界著名觀光景點,卻也帶來了威尼斯人的惡夢。 圖/法新社

威尼斯,這座位於北義大利潟湖的古老城市,從17、18世紀的大旅遊(Grand Tour)時代就是許多歐洲人嚮往的觀光勝地。現代旅遊業興起後,這座城市的魅力依然不減,持續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成了全世界觀光產業最發達的地方,並帶來難以計量的經濟效益。但對於威尼斯當地人而言,這頂桂冠卻也沉重得難以承受。

在今年7月初,2000多位威尼斯居民與團體代表聚集在一起,抗議過多觀光客湧入的現況。他們的主要訴求在於,希望政府與外地人能更加注意到,大量觀光客不僅會佔用公共資源,也讓當地生活品質每況愈下,大量人口因此被迫離開,使威尼斯的居住人口逐年遞減。這不是忽然才發生的問題,在過去幾年間,威尼斯人已發動大小不一的抗議活動,主題雖然不盡相同,但追根究柢還是在於觀光客帶來的威脅,更激烈者甚至希望觀光客全部離開。

「威尼斯人居民的抗議!」在今年7月初,2000多位威尼斯居民與團體代表聚集在一起...
「威尼斯人居民的抗議!」在今年7月初,2000多位威尼斯居民與團體代表聚集在一起,抗議過多觀光客湧入的現況。 圖/歐新社

▎威尼斯:下一座龐貝死城?

有不少具體事例都可證明抗議者的說法有其根據。大約在1970年代時,威尼斯有十萬左右的居住人口,但如今卻大幅衰退到不足六萬人,而且還以每年至少千人的速度快速流失;與此相對的,每日的觀光客數量卻幾乎等於該城的總人口數。換言之,當你站在威尼斯街頭,眼前經過的路人至少有一半是外來人口,這個數字還是平均化的結果,在一些熱門景點,這個比例還會大幅攀升。

遊客大量湧入只是個開始,真正問題在於為了滿足這數萬人的需求,破壞當地的生活機能。例如當居住需求高漲時,房產擁有者自然有抬高房價或房租的空間,但對在地居民而言,這意味著他們要面對年年高漲的居住支出。即便要努力存錢買房也會遭遇許多困難,過度傾向觀光造成城內工作機會大半都是旅遊服務業,許多志不在此的人難有發揮空間;此外,滿足日常需求的商店紛紛改成專門服務觀光客的禮品店,商品價高且不見得切合生活所需。簡言之,當威尼斯因為大量人潮而有龐大獲益,卻有更多人要承擔難以避免的外部成本。

威尼斯在地民眾高舉標語「威尼斯,再見!」,許多威尼斯人乾脆遠走他鄉,找個更為寧靜...
威尼斯在地民眾高舉標語「威尼斯,再見!」,許多威尼斯人乾脆遠走他鄉,找個更為寧靜、親民的地方居住。 圖/法新社

「威尼斯的出埃及記」:抗議觀光客擾亂生活的威尼斯人,舉起行李箱象徵準備離開威尼斯...
「威尼斯的出埃及記」:抗議觀光客擾亂生活的威尼斯人,舉起行李箱象徵準備離開威尼斯,將抗議行動比喻成出埃及記的威尼斯版。 圖/美聯社

觀光客還屢屢侵犯當地生活或歷史傳統:在教堂附近大小便、亂丟垃圾,更誇張的還有全身脫光準備跳到運河內游泳。這讓目睹的威尼斯人大罵:

不准潛到運河裡,威尼斯不是迪士尼樂園!

見此狀況,許多威尼斯人乾脆遠走他鄉,找個更為寧靜、親民的地方居住,留下越來越空洞的城市。威尼斯地方團體「真實威尼斯」(Venezia Autentica)負責人杜佛特(Valeria Duflot),就形容威尼斯正慢慢變成「主題公園」。致力於關注威尼斯地方公共議題的Venessia .com,其經營者賽奇(Matteo Secchi)更貼切地將威尼斯類比成與龐貝:「威尼斯正漸漸變成龐貝,一個人們造訪、並讚嘆其壯麗的地方,不過沒有人居住在那。」但他也強調,抗議活動的本質並不在於謝絕遊客到來:

遊客有權造訪威尼斯,但威尼斯人也有權利安穩居住。如何融合這兩種不同需求是個挑戰。

觀光客還屢屢侵犯當地生活或歷史傳統:在教堂附近大小便、亂丟垃圾,更誇張的還有全身...
觀光客還屢屢侵犯當地生活或歷史傳統:在教堂附近大小便、亂丟垃圾,更誇張的還有全身脫光準備跳到運河內游泳。 圖/路透社

致力於關注威尼斯地方公共議題的團體,在網路上號召「尊重威尼斯」的活動,分享禁止觀...
致力於關注威尼斯地方公共議題的團體,在網路上號召「尊重威尼斯」的活動,分享禁止觀光客破壞環境的行為宣導。 圖/Venessia .com官方臉書

▎尊重威尼斯人的居住需求

為了避免威尼斯真的變成主題樂園、或是另一個龐貝,威尼斯公部門也開始推行許多政策。一方面希望減少遊客數量,並計畫性地管理觀光相關產業;另一方面則希望讓城市機能可以適時地回應在地居民的需求,不再只是一昧地以觀光客為導向。

在今年春天,威尼斯市議會接連通過幾項法案。像是在特定區域設置人流計算機,並將及時計算結果公開,鼓勵遊客往不同地區分散;在地圖上標示更為詳盡的公共設施,例如廁所,以減少遊客隨地大小便的可能;增加員警數量,取締行為失控的觀光客。規模更為浩大的舉措,還包括禁止在舊城區內開設新的零食小吃店,以免遊客帶來過多的垃圾(有趣的是,只有義大利冰淇淋可被接受,因為那是義大利的傳統食物),至於既有店家,也將在日後面對更為嚴厲的管制。

威尼斯郵輪觀光大為盛行,但這種交通方式不僅會帶來大批觀光客,其掀起的水波和污染會...
威尼斯郵輪觀光大為盛行,但這種交通方式不僅會帶來大批觀光客,其掀起的水波和污染會讓這座脆弱的城市更加雪上加霜。圖為2016年威尼斯潟湖區的反郵輪抗議行動。 圖/美聯社

威尼斯市府還研擬禁止大型郵輪進入潟湖區。近幾年來,以郵輪前往威尼斯觀光的方式大為盛行,但這種交通方式不僅會製造大批一日遊觀光客,其掀起的水波和污染會讓這座脆弱的城市更加雪上加霜。即便不能完全禁止,威尼斯人也希望至少能大幅減少數量。

同時間,威尼斯也試者推行以當地人為優先的政策。當地居民如今可優先搭乘水上巴士,不必再跟一群外國觀光客排隊。至於更嚴峻的居住問題,目前也開始限制新設旅館設施,並討論將公有房產租借給當地人的可能性。根據市議會的統計,目前舊城區內的旅店至少可容納四萬人,大大排擠當地人的居住空間,如果繼續放任,「在地的威尼斯人」恐怕將在十餘年後就此滅絕。

目前舊城區內的旅店至少可容納四萬人,大大排擠當地人的居住空間,如果繼續放任,在地...
目前舊城區內的旅店至少可容納四萬人,大大排擠當地人的居住空間,如果繼續放任,在地的威尼斯人恐怕將在十餘年後滅絕。 圖/法新社

▎在觀光事業與地方需求之間尋找平衡點

在義大利,觀光衝突並非少數特例,羅馬、佛羅倫斯等觀光大城,也都發生觀光客帶來諸多負面效應的新聞。羅馬古蹟遭受破壞時有所聞,這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觀光客的放縱或無知,尤其是穿者泳裝跳入噴水池的舉動,更會讓羅馬人大為光火。所以羅馬市府已經規定,在特定區域禁止飲食以免破壞古蹟,著名的「西班牙階梯」即名列其中;嚴加禁止因一時好玩而跳入水池的行為,至於利用噴泉洗腳也是如此。違反以上規定者都將予以重罰。

最能代表現代全球化力量的麥當勞,在佛羅倫斯遭遇強烈反對。當地市府最近明確表示不歡迎麥當勞進駐舊城區,更開始規定舊城區的餐廳都必須販賣一定比例的傳統特色食物,以確保地方文化不被觀光人潮吞噬。市長更在今年施行一項新政策:在特定時刻會向教堂階梯潑水,不為別的,就是不想讓觀光客坐在那裡吃東西。他解釋:

佛羅倫斯隨處可見有著戶外用餐區的咖啡廳。教堂不是餐廳,它們是宗教與文化場所。

羅馬市府已經規定,在特定區域禁止飲食以免破壞古蹟,著名的「西班牙階梯」即名列其中...
羅馬市府已經規定,在特定區域禁止飲食以免破壞古蹟,著名的「西班牙階梯」即名列其中。 圖/法新社

從威尼斯、羅馬、佛羅倫斯,乃至於義大利的許多地方,都以觀光業為重要收入來源。幾乎從未消失的人潮、源源不絕的金流、最熱鬧繁華流行的商店街區等,都讓這些地方顯得光鮮亮麗。但同樣存在的現實是,人潮等於錢潮,也可於等於是龐大的環境壓力。接受永無止盡的觀光客並非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而且這牽涉到的不僅是在地居民的生活品質,還攸關寶貴的在地傳統或歷史文化之存續問題。

設下限制不代表拒絕觀光業,如果真要禁絕觀光客未免太過不切實際。就像當今的威尼斯市長布魯涅羅(Luigi Brugnaro)在2015年的競選活動中,以解決觀光衝突為競選支票,他想做的是在接納觀光客的同時,也能讓當地人安居樂業,並妥善保存珍貴的歷史文化,如今羅馬和佛羅倫斯的作為同樣如是想。換言之,一切的關鍵在於「觀光需求與地方需求之間能達到平衡點」。如果忽略了這點,觀光產業所帶來的破壞,顯然不是金錢收益能夠彌補。一個沒有在地人口的城市無論多麼令人驚艷,終究只是失去生命的化石標本,再也無法訴說自己的漫漫故事。

一個沒有在地人口的城市無論多麼令人驚艷,終究只是失去生命的化石標本,再也無法訴說...
一個沒有在地人口的城市無論多麼令人驚艷,終究只是失去生命的化石標本,再也無法訴說自己的漫漫故事。 圖/歐新社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王健安/用漢堡守護古蹟:義大利麥當勞的人文復興

萬宗綸/瑪蘇麗的咒怨與祝福:蘭卡威,觀光起飛的大馬之星

李易安/如果法老活到今日:埃及,文化遺產的保存政治

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作者文章

圖為德國慕尼黑的州立文物博物館,收藏的奧古斯都巨型頭像。 圖/美聯社

羅馬帝國的王者群像:《十二凱薩》貫穿古今的權力形象圖

2023/11/13
拉斐爾直到1520年去世前,在羅馬執行了許多別具意義的工作委託,其中又以「調查羅...

《世界劇場的觀眾》文藝復興拉斐爾的未完任務:羅馬城古蹟調查

2023/07/24
電玩遊戲的長期玩家,有很大機率應該都聽說過冠以遊戲設計師席德‧梅爾(Sid Me...

文明的盡頭在下一個回合: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回憶錄

2021/10/29
圖/路透社: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主持五旬節彌撒。

登入天堂的資格:教廷「真福品」凡人如何被封聖?

2021/05/19
在羅馬,最引起大旅遊者注目的,除了眾多教堂,就屬古典時代的古蹟,觀看的同時遙想曾...

《世界劇場》:來去羅馬住一晚,歐洲的「大旅遊」時代

2019/05/16
多元歷史觀點的重要性,就如同物種多樣性之於自然世界一樣,不在於取代、排擠他者,而...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衝破西方觀點的思想吶喊

2018/08/08

最新文章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