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沒錢、企業不愛,奧古斯都陵墓遲來的修復
今年五月初,羅府官員與媒體記者聚集在「奧古斯都陵墓」,參與這座古蹟的第二期修復工程之起始儀式。在古蹟眾多的義大利,特別是在羅馬,修復古蹟確實不算是特別值得強調的大事;唯獨這座陵墓與眾不同,其本身起源與歷史演變,以及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有著許多值得注意的故事。
▌奧古斯都陵墓的前世今生
修復工程早在去年就已啟動。第一階段的修復工程為了保護建築主結構,先是除去攀附在上的雜草、添加防水措施,並仔細檢查內部結構的穩定。較具急迫性的工程到了今年結束後,終於可以開始方才提到的第二期修復工程,希望能在2019年時對外開放。為此,針對陵墓本身增加許多現代化公共設施及展覽設備,使遊客漫步其中的同時,也能盡情觀賞古蹟面容與虛擬投影影像。而在陵墓之外,會另外設置廁所與商店等,豐富參觀時的便利性。為了突顯奧古斯都陵墓的位置,施工單位還預計增設徒步區。最終甚至希望與附近的古蹟「和平祭壇」,行成一個以奧古斯都為主題的博物園區。
就歷史層面來看,奧古斯都陵墓的重要性,絕對值得人們抱以如此重大的期待。如同其名,陵墓是羅馬帝國的首任皇帝奧古斯都,為了放置死後的骨灰而建。這棟建於西元前一世紀的建築,完美詮釋了古羅馬人高超的建築技術,平面佈局近乎完美圓形,直徑約有90公尺寬,高至少有40公尺,採用眾多拱型結構支撐起諾大的內部空間。即便刻意忽略「首任皇帝的陵墓」這層歷史意涵,光是建築尺寸與工程技術,已足以供後人好好研究了。根據文獻與考古發現可知,這棟建築的前方原本還放置兩座方尖碑,建築外觀有華麗裝飾與精緻的園林造景,最上方還有一尊奧古斯都雕像,不難想像當年的宏偉壯麗。
但奧古斯都陵墓的後來命運如同許多古蹟,大肆遭受劫掠、破壞與轉用。羅馬帝國在五世紀衰落時,曾有一批日耳曼人劫掠了這棟建築,造成極嚴重破壞,包括奧古斯都在內,安置在此的多位皇帝骨灰就此下落不明。人為破壞在中世紀持續下去,更隨著不同需求接連轉形成堡壘、花園或鬥牛場,以至於到了今日,要辨別哪些部分是何時所建,也成了古蹟修繕上的一大挑戰。自從文藝復興之後,到羅馬參訪古績的人潮越來越多,但從後來數量相對稀少的版畫來看,人們對於大競技場、方尖碑或大型浴場等顯眼古蹟的興趣,顯然遠高於奧古斯都陵墓。
在歷經數個世紀的恣意破壞後,最重大的修繕工程出現在法西斯時期。墨索里尼為了將自己的統治類比成古羅馬帝國,將腦筋動到羅馬城內的諸多古蹟。當他注意到奧古斯都陵墓時,此處已經改建成音樂廳,下令即刻拆除本不屬於此處的部分,還原最原始樣貌,並在周圍鋪設廣場,進一步突顯存在感。
▌荒廢的陵墓:令人心痛的慘況
但二戰結束後,奧古斯都陵墓從未獲得妥善照顧,任憑雜草叢生,更有不少流浪漢暫居此處,缺乏公德心的人不時在此隨意大小便、亂丟垃圾。羅馬市府後來在陵墓周圍設置柵欄,禁止人們隨意進出,但這麼做與其說是為了保護古蹟,還不如說是眼不見為淨,因為陵墓又繼續荒廢了許久。今日從波波洛廣場(Piazza del Popolo)沿著利佩塔路(Via di Ripetta)往南,大概在這條路的中間點就能遇到陵墓,並不算是個偏遠地方,但比起羅馬城內的其他古蹟,長期以來處於相當不起眼的狀態。如此慘況看在許多人眼裡,著實令人心痛。
2014年,義大利官方為了紀念奧古斯都,在他逝世兩千週年時,在羅馬舉辦一連串大型活動。媒體大肆宣傳,義大利人也從各地齊聚羅馬;不過極為諷刺的是,與奧古斯都最直接相關的陵墓卻是冷落在一旁,眾人依舊不得其門而入。當時前往參加慶典的某位義大利民眾向媒體抱怨:
我相當失望。看到這座歷史古蹟如此受到忽略,讓我覺得不捨。
因為有著如此悲慘的過往,羅馬官方相當看中今年開始的大規模修復工程。例如羅馬市長拉吉在5月的動工儀式中,將此工程形容成關乎全人類的大事:
羅馬再一次地好好照顧過去留給我們的遺產,並讓當地民眾與來自世界的參訪者都能近距離接觸。
市府的文化遺產監督專員普羅西切(Claudio Parisi Presicce),除了再次強調這座古蹟是古羅馬留下來的重要遺產外,相當樂於見到在荒廢多年後,終於能夠開始修復,並在未來開放給一般大眾。
▌「往有錢的地方尋找財源!」
羅馬市府不是笨蛋,在2014年舉辦奧古斯都的紀念活動前,也注意到他的陵墓是不能錯過的重點。但問題是,沒有足夠經費啟動修復工程;不只奧古斯都陵墓如此,許多古蹟同樣如此。
既然缺乏經費,義大利官方早就思考向外募款的可能性。至少從三、四年前,義大利的「文化遺產、活動暨觀光旅遊部」(Ministero dei beni e delle attività culturali e del turismo)部長法蘭切西齊尼(Daris Franceschini)與前羅馬市長馬里諾(Ignazio Marino)積極和外國代表或企業接觸,希望他們能提供金援。法蘭切西齊尼大方宣示:
如果想讓自己的名聲與義大利古蹟同在,我們的大門向全世界的贊助者敞開。從小鄉村的教堂到大競技場,我們有一長串無止盡的古蹟清單可供選擇。儘管挑一個吧!
這種募款方法著實打動不少知名大企業,紛紛掏錢贊助。在不久前剛完成修繕的大競技場、西班牙階梯和特雷維噴泉,都是後來的實際成果。
但向外募款並非完全沒有問題,因為知名度不高的古蹟,即便再有歷史、文化價值,難免遭受冷落。這也就是為何在2014年的慶典前,奧古斯都陵墓始終無法大規模整修。「沒有人想要贊助奧古斯都陵墓」,普羅西切當時就已解釋:「所以我們錯過了2000年紀念日。」因為企業總是看中極為知名的古蹟,無怪乎有人批評,他們在表面上總有冠冕堂皇的贊助理由,但始終將古蹟視為極其華麗的宣傳題材。
或許是紀念活動引起輿論關注奧古斯都陵墓,原本打算先以少量資金初步整理的羅馬市府接到一個好消息:「義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決定出資六百萬歐元,協助整修陵墓後。在幾經波折後,這座羅馬城內極具代表性的古蹟終於走上修復之路。
引入企業資金協助修復的情況,儼然漸漸成為義大利古蹟修復的重要模式。如同前羅馬市長馬里諾強調:「往有錢的地方尋找財源!」這幾年間湧出的大量事例證明,企業與政府都能從中各取所需,前者博取名望,後者獲得資金。
但這種模式背後的隱憂在於,如果連奧古斯都陵墓這樣等級的古蹟都差點募不到修復經費,又怎能期待一些缺乏名氣的古蹟能受到青睞?引入民間資金的做法就目前來看獲取了許多成效,而且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期待,如同今年有義大利食品企業決定贊助修復《最後的晚餐》;但從奧古斯都陵墓的例子來看,如何妥善導引這股來自民間的巨大力量,使更多古蹟能夠受惠,絕對還需要更多討論與嘗試。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