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斷裂的象牙:羅馬保護古蹟,為何不用柵欄?

2016/12/02 王健安

羅馬城內17世紀藝術家貝尼尼設計的大象雕像遭到蓄意破壞,象牙斷裂後已經由修復人員...
羅馬城內17世紀藝術家貝尼尼設計的大象雕像遭到蓄意破壞,象牙斷裂後已經由修復人員重新接合。 圖/美聯社

▎斷裂的象牙:羅馬城內的古蹟破壞

在不久前,羅馬城內著名的西班牙階梯在整修完畢而風光開放時,發生了一件令許多人感到難過的事情:17世紀著名藝術家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設計的大象雕像遭人蓄意破壞,左邊象牙硬生生斷了一截。所幸斷裂部分就落在一旁,羅馬當局撿獲後,隨即啟動修復工程,希望能盡快重現原始樣貌。對於這次的破壞行為,羅馬市長拉吉(Virgina Raggi)以相當嚴厲的口吻批評,並再次重申保護城內古蹟的決心。與此同時,警方也已經開始調查嫌疑犯的身分。而羅馬市議員娜塔莉耶‧奈姆(Nathalie Naim)也在臉書上即時分享這則新聞,同時說道:

我們是為了未來而看護這些古蹟,古蹟並不屬於我們,我們只是守護者。

在她的臉書下面,更有大量的義大利民眾,對此消息趕到憤怒與驚訝,也大力批評破壞者的舉動。

重視古蹟的態度確實令人動容,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因此而設置柵欄圍籬,或是乾脆搬移到室內,為此一重要文化遺產設下僅能遠觀的嚴密保護,就現況來看並未成為主流意見。就像義大利文化部長法蘭西斯奇尼(Dario Franceschini)表示,當然要設下更嚴厲的罰責與完善監視系統,但是他也說:

那些珍貴寶物就應該放置在公共廣場上 。

可以預見的是,在修復工程結束後,當地不會有任何阻隔物,眾人依然能靠近觀賞,近距離感受遺留在雕像上的漫長時光。

象牙斷裂後,周遭並未立刻架起圍欄,民眾仍可近距離觀看照相。 圖/美聯社
象牙斷裂後,周遭並未立刻架起圍欄,民眾仍可近距離觀看照相。 圖/美聯社

古蹟修復人員正在搶救斷裂的象牙。 圖/歐新社
古蹟修復人員正在搶救斷裂的象牙。 圖/歐新社

羅馬城內古蹟遭蓄意破壞的案例其實屢見不鮮。2015年時,一大群荷蘭足球流氓聚集在西班牙階梯前的廣場恣意鬧事,與義大利警方發生激烈衝突。雖然順利驅離他們,但貝尼尼的另一經典之作「破船噴泉」遭受嚴重破壞,不僅被人丟滿垃圾,更可見到多塊破損碎片。即便受損處都可在事後加以修復,但遭受破壞的地方多少都會留下不可逆的影響。

而在許多時候,古蹟破壞也來自年久使用,加上參訪者的無心之過所造成。西班牙階梯之所以需要關閉整修,很大一部分即是因為上頭沾滿了紅酒、咖啡或各種食物髒汙。身為階梯修復工程主要贊助者,寶格麗(Bvlgari)的總裁曾公開表示一個保護方法:在階梯出入口裝設柵欄,一到晚上便將此處關閉,以防止眾多遊客的不文明舉動。他的想法獲得部份人士的認同,卻也引來反對意見。羅馬市政府的的文化遺產監督專員普羅西切(Claudio Parisi Presicce)以相當堅決的態度反對這項提議,他從西班牙階梯的原始功能為考量說道:

你不能利用圍欄保護珍貴古蹟。人們應該能夠不分日夜地走在西班牙階梯上,使人漫步其中才是最初應有的功能。

他還指出,使大眾具備保護古蹟的正確觀念更為重要。首先可能要必須先從羅馬市民開始做起,因為普羅西切也同時提到,「觀光客的不良行為,有時也只是模仿羅馬人的舉動」。

在羅馬,人們與古蹟的距離十分接近。雖然破壞古蹟的大小案例層出不窮,但因此便將古蹟隔離開來,顯然並未成為羅馬當局的首要考量。他們並非不在意,羅馬當局除了積極維修,更在2012年時立法通過,禁止人們在特定古蹟旁飲食,否則將會被處以罰款。但除了少數需要特別保護,或是仍有重要功能的敏感地點外註1,大部分古蹟都能讓人在周遭自由走動,甚至是用手直接觸摸。「數世紀的歷史」並未成為阻隔眾人靠近古蹟的理由,更無損於其發揮原始功能。羅馬城如此特別的文化現象,與這座城市的近現代發展密切相關。

2015年時,大群荷蘭足球流氓聚集在西班牙階梯前的廣場恣意鬧事,貝尼尼的「破船噴...
2015年時,大群荷蘭足球流氓聚集在西班牙階梯前的廣場恣意鬧事,貝尼尼的「破船噴泉」遭到蓄意破壞、滿地垃圾。 圖/美聯社

貝尼尼的經典之作「破船噴泉」遭受嚴重破壞,重新整理之後羅馬市民圍繞在廣場上,替這...
貝尼尼的經典之作「破船噴泉」遭受嚴重破壞,重新整理之後羅馬市民圍繞在廣場上,替這件受損的古蹟獻花哀悼。 圖/歐新社

「你不能利用圍欄保護珍貴古蹟。」文化遺產監督專員普羅西切(左)說。右為羅馬市長拉...
「你不能利用圍欄保護珍貴古蹟。」文化遺產監督專員普羅西切(左)說。右為羅馬市長拉吉。 圖/歐新社

▎駝著方尖碑的大象:隱藏在城市景觀下的哲學

貝尼尼設計的大象雕像其實是個方尖碑基座。該方尖碑大約在西元1665年時,於密涅瓦聖母堂(St Maria della Minerva)附近挖出。當時的教宗亞歷山大七世(Alexander VII)得知消息後不久,命令他最重用的貝尼尼將此方尖碑移動至聖母堂前的廣場上,以供大眾觀賞。貝尼尼以他一貫的高效率,開始執行教宗指示。接下來的問題在於,該賦予方尖碑何種新面貌?貝尼尼顯然知道,他不可能只是單純放在廣場上就能完成任務,畢竟他所屬的時代,對於方尖碑存有許多意涵深遠的期待。

16世紀歐洲興起一股鑽研古埃及文明的熱潮,許多知識份子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但在尋得破解之道前,已先斷定象形文字必定蘊含了未知的深遠智慧。他們以此為前提,美麗而又錯誤地關注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在17世紀時,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眾多挑戰者中,以耶穌會士契爾學(Athanasius Kircher)最為出名,不僅出版多部專書,更宣稱將完全解開象形文字的意涵。他的一些觀點確實為後來的破解工作奠定基礎,但對於文字本意的解釋多是臆測之作。簡言之,方尖碑的意義從一開始就是根據歐洲人的想像加以改造而成。

一旦發現新的方尖碑,教宗亞歷山大七世根本不可能忘記他的好友,同時也是當代最有名的學者契爾學,請他前來解讀上頭的象形文字。貝尼尼根據契爾學的解釋,再從文藝復興時期出版,相當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作品《尋愛綺夢》(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中,找到可相互呼應的視覺主題,也就是今日所見,一頭背著方尖碑的大象。面對密涅瓦聖母堂的方尖碑基座碑文,充分展示了設計者是如何極度美化這項新建設:

不論你是誰,

看到一頭大象,世上最強壯的動物,承載者方尖碑,

上頭刻著代表古埃及智慧的象形文字,

都會認識到這意味著,

最深奧的智慧都應當由最強韌的心智加以支撐。

西元1667年工程完成。貝尼尼完全滿足了教宗的心願,自此之後,羅馬城又多了一個值得一覽的景點。到此參訪的人,都能見到有著全新裝飾的公共廣場,藝術大師的傑作直接呈現在眼前。如果擁有一定學識涵養,還能馬上看出教宗想表達的言外之意。從當時的環境背景來看,這是亞歷山大七世留給世人的一個新劇場,展現了當代的世界觀與學術研究,以及教宗為了羅馬景觀所作之努力。

駝著方尖碑的大象,設置於聖母堂前的廣場上供大眾觀賞。 圖/Shutterstoc...
駝著方尖碑的大象,設置於聖母堂前的廣場上供大眾觀賞。 圖/Shutterstock

▎世界劇場:公開展示的城市景觀

大約在16至18世紀時,羅馬城一直是許多歐洲人的關注焦點,長達數世紀的歐洲史皆濃縮於此,內容橫跨政治、宗教、藝術與工程技術。16世紀以來的教宗之所以如此重視羅馬城的建設,便是希望這些工程完成後,既有著實用性、裝飾姓,以及更重要的宣傳效果。更有人將羅馬城類比為「世界劇場」,以此讚美宏偉的城市建設,以及種種深遠意涵。

而亞歷山大七世更是在歷任教宗中,最積極以劇場概念規劃羅馬城的統治者。他希望羅馬不僅能更加美麗,也能表演他所堅信不移的宗教、哲學理念。在貝尼尼的協助下,羅馬城內出現許多符合他所期待的公共「劇場」,現今所看到的聖彼得廣場即為當時傑作;而密涅瓦聖母堂前的方尖碑,其實也是同樣思維下的產物。

無論有著何種樣貌與概念,「公開展示」始終是這些劇場的共通點,無法使人自由行走其中便失去其意義。在1665年時,義大利著名藝術家法達(Giobanni Battista Falda)就用他的版畫,捕捉「城市亦劇場」的概念。在他描繪密涅瓦聖母堂前廣場的作品中,任何物件都不單獨存在,共同化為城市的一部分。在這座廣場上,眾人穿梭其中,更不乏近距離觀看方尖碑的好奇者。他們在教宗設置的劇場中觀看演出,同時間,自己其實也成了其中一位演員。

法達的版畫捕捉「城市亦劇場」的概念。他描繪密涅瓦聖母堂前廣場的作品中,任何物件都...
法達的版畫捕捉「城市亦劇場」的概念。他描繪密涅瓦聖母堂前廣場的作品中,任何物件都不單獨存在,而是共同化為城市的一部分。 圖/截自europeana collections

如今,貝尼尼的時代已是遙遠過去,當初所留下的大象雕像,也不再承載者原先教宗想傳達的理念。然而,我們依舊得以從中看出屬於一座城市、一個時代的獨特精采故事。從「劇場」的概念理解羅馬城市景觀,以及在此之中的古蹟依然有效,縱使已上演著不同戲碼。當「公開展示」在一開始就是這些古蹟的基本特質時,將之隔離開來,破壞的不僅是城市景觀,更是羅馬城的歷史意義與環境脈絡。

所謂的城市不單只是物理空間概念,還牽涉許多文化層面,兩者合一,才能完整地保存一座城市。義大利保護羅馬城內古蹟的態度,為此作了非常好的詮釋。他們的政策方向使羅馬城的特殊魅力得以延續下去,讓眾人皆可自由觀摩這座世界劇場,體會無窮無盡的人文歷史,就如同好幾個世紀以前的旅人。不可否認的是,依舊要承擔古蹟將受破壞的風險,但如果為此而破壞了整座羅馬城,顯然是本末倒置的行為。如何讓人們發自內心地尊重古蹟與歷史,才是最根本的議題。

義大利保護羅馬城內古蹟的態度,是讓眾人皆可自由觀摩這座世界劇場。義大利文化部長法...
義大利保護羅馬城內古蹟的態度,是讓眾人皆可自由觀摩這座世界劇場。義大利文化部長法蘭西斯奇尼表示:「珍貴寶物就應該放置在公共廣場上。」圖為身在羅馬競技場的法蘭西斯奇尼。 圖/歐新社

▎備註

註1:

前者如羅馬廣場(Roman Forum),後者如連接梵蒂岡宮殿和聖彼得大教堂的大階梯(Scale Regi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王健安

喜歡觀看圖像,找尋其中意涵。渴望總有一天能依據16世紀的地圖和導覽手冊,用雙腳遊歷羅馬城。著有《世界劇場:16-18世紀版畫中的羅馬城》、《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上古至地理大發現》(合著)、《用觀念讀懂世界歷史:科學革命至當代世界》等書。

作者文章

圖為德國慕尼黑的州立文物博物館,收藏的奧古斯都巨型頭像。 圖/美聯社

羅馬帝國的王者群像:《十二凱薩》貫穿古今的權力形象圖

2023/11/13
拉斐爾直到1520年去世前,在羅馬執行了許多別具意義的工作委託,其中又以「調查羅...

《世界劇場的觀眾》文藝復興拉斐爾的未完任務:羅馬城古蹟調查

2023/07/24
電玩遊戲的長期玩家,有很大機率應該都聽說過冠以遊戲設計師席德‧梅爾(Sid Me...

文明的盡頭在下一個回合:席德梅爾的《文明帝國》回憶錄

2021/10/29
圖/路透社: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主持五旬節彌撒。

登入天堂的資格:教廷「真福品」凡人如何被封聖?

2021/05/19
在羅馬,最引起大旅遊者注目的,除了眾多教堂,就屬古典時代的古蹟,觀看的同時遙想曾...

《世界劇場》:來去羅馬住一晚,歐洲的「大旅遊」時代

2019/05/16
多元歷史觀點的重要性,就如同物種多樣性之於自然世界一樣,不在於取代、排擠他者,而...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衝破西方觀點的思想吶喊

2018/08/08

最新文章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