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西方影迷視角下的日本動畫史

2023/11/09 李政亮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的兩位作者是英國影評人和策展人,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的兩位作者是英國影評人和策展人,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的主持人。作為資深影迷,他們關心為大銀幕製作的原創電影,也以此為選取標準,雖然漫畫改編的電視動畫才是產業的核心利益。 圖/《日本經典動畫指南》

任何一本冠上「日本動畫指南」名稱的書籍,必然會受到讀者的指指點點──果然有這部作品!但為什麼沒有那部作品?在筆者看來,重點在於誰來選取、選取標準是什麼?這樣的標準是否可增進我們對日本動畫的理解?

誰是下一個宮崎駿?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的兩位作者是英國影評人和策展人,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的主持人。他們深受吉卜力動畫的影響,開始大量接觸日本動畫,他們的上一本書《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在2022年與台灣讀者見面。在上一本書中,兩人專注於吉卜力作品,除了介紹作品的創作脈絡,也對作品進行深入評論。這本《日本經典動畫指南》以相同模式,從戰後日本動畫作品中選出30部,並加以討論。兩本書同樣是作者深入日本田野,對導演乃至動畫從業人員進行訪談。此外,日本非常重視版權,兩本作品都透過繁複的聯繫取得電影海報、劇照的授權,這使得作品更加生動,也更具收藏價值。

在本書的前言中,兩人直接點出選取標準:作為資深影迷,他們關心為大銀幕製作的原創電影,也以此為選取標準,雖然漫畫改編的電視動畫才是產業的核心利益。

要如何貫穿兩人所選取的30部作品?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可作為深入思考的軸線:「這是一個困擾動畫界一整個世代的問題:誰是下一個宮崎駿?」我們或許可以宮崎駿為基準,來談論日本動畫的變化。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在中學三年級時看了《白蛇傳》(本書選的第一部作品)之後,就開始對動畫感興趣。1962年他進入東映動畫,自此開始一輩子的動畫人生。1963年是日本動畫史的轉捩點。戰後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巔峰時刻,他自小受迪士尼的影響,懷抱著動畫之夢,這年虫製作所推出的日本首部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上映了。也在這年,宮崎駿認識高畑勲,兩人的相識為日後日本動畫的巨變埋下伏筆。宮崎駿在動畫界浸淫多年之後,開始批判手塚治虫式的動畫──一味模仿迪士尼,而且畫面動得不夠快。

1985年吉卜力成立之後,宮崎駿的作品逐漸綻放光彩,在1990年代中期更走向巔峰。與此同時,日本動畫界群雄並起、競爭激烈。1988年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問世之後,曾有評論家說「日本動畫的世界觀分為大友克洋之前與之後」,簡言之,這是對大友克洋動畫世界的盛讚!1995年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問世之後,也是一世披靡,在全世界都有粉絲。有趣的是,就像宮崎駿對前輩手塚治虫的批判,押井守也對大他十歲的宮崎駿提出批判──他的畫工還可以,但導演就不行。

新海誠的明亮電影

後輩對前輩的批判,不應該僅僅視為口水戰或八卦,應該將之視為日本動畫界的典範競爭。「誰會是下一個宮崎駿?」這樣的問題也該從這個視角出發。

2021年,日本動畫評論者渡邊大輔在《明亮的電影、幽暗的電影:二十一世紀的銀幕革命》(明るい映画、暗い映画-21世紀のスクリーン革命)一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概念:明亮的電影。所謂明亮的電影,是指色調較為鮮艷的電影。前面談到的美學競爭,是在動畫的速度乃至敘事層面;然而,現在的美學表現已移轉到色調革命。明亮電影的代表是新海誠。新海誠的電影畫面總是給人細緻飽滿、光亮、時而逆光的真實感,關於新海誠電影的這個特徵,本書作者也注意到了,並使用流暢的文筆加以描述。此外,新海誠的部分畫面也像是IG美照(インスタ映え)。IG美照是年輕人文化的代表,可以看到電影大銀幕與手機小螢幕的相互影響。

將這點延伸思考,也非常有趣。電影史的第一課,1895年12月法國盧米埃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館的電影放映,是電影史的起點。儘管愛迪生的放映系統在盧米埃兄弟之前,但愛迪生的系統僅供一人觀看,而盧米埃的放映系統有觀眾的存在。亦即,觀眾的存在成為電影史起點的關鍵因素。然而,現在局面正好顛倒。愈來愈多人不會到電影院看大銀幕,而是透過電腦或手機螢幕看電影,像是從盧米埃的集體觀看回到愛迪生的個人觀看。此外,年輕人對敘事時間的容忍度正在下降,未來的動畫敘事是否會因此改變,值得關注。

總之,誰會是下個宮崎駿?與其討論誰是接班人,不如討論背後的媒介技術與美學表現的變化。

日本動畫在全球的流通

兩位作者以大銀幕為標準選出30部作品,可以看出其影評出身的軌跡。字裡行間也確實有這樣的色彩,譬如談《千年女優》時,電影中連結不同時空的關鍵是鑰匙,作者以電影史中的經典──《大國民》(Citizen Kane)裡的「玫瑰花蕾」及《梟巢喋血戰》(The Maltese Falcon)中的「馬爾他之鷹」──來做比喻。此外,書中也使用蒙太奇乃至電影鏡頭來加以分析討論。

從電影研究的視角來談動畫,確實是目前的趨勢。本書英文版2022年出版的前一年,近年屢有亮眼新作的日本年輕電影研究者北村匡平,在2021年出版的《24格的電影學:拆解影像表現》(24フレームの映画学-映像表現を解体する)當中,前半部從電影的文法──場面調度、剪接、音樂等──闡釋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成瀨巳喜男等大師的經典作品;到了最後的部分,北村也將日本動畫納入討論。這是電影研究的作品中少見的情況,由此可知動畫電影已進入電影研究的視野。不僅如此,北村甚至嘗試將動畫導演放在日本電影的座標中予以定位。例如,在日本電影史中,就畫面表現來說,有一個對照組──畫面相對靜止的小津安二郎與善於表現動作的黑澤明,北村以此對照來討論細田守的作品。其實前述的渡邊大輔也有此嘗試,他對新海誠受導演岩井俊二的影響進行闡釋。

從電影研究的視角來看動畫,確實可增加很多討論的空間,也可提供另一種觀看日本動畫的方式。以本書為例,電影研究中有關於電影流通機制的討論,即所謂的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存在著不同的流通管道,例如商業電影在院線上映,藝術電影則在藝術電影院放映;商業電影的最高殿堂是奧斯卡金像獎,藝術電影則是柏林、威尼斯與坎城等歐洲三大影展等差異。在本書中,作者提到好幾個在日本賣座不佳,卻在國外影展或錄影帶起死回生的例子,如《老人Z》、《攻殼機動隊》、《星際牛仔:天國之門》等。這些例子讓我們反思「日本」動畫的成立,不能只著重日本動漫產業的神話,還必須考慮海外流通機制的支持。值得延伸思考的是,這些作品何以能跨越文化差異的藩籬,而這也是一個討論「日本」動畫全球化與在地化辯證的有趣話題。

作者提到好幾個在日本賣座不佳,卻在國外影展或錄影帶起死回生的例子:由左至右為《老...
作者提到好幾個在日本賣座不佳,卻在國外影展或錄影帶起死回生的例子:由左至右為《老人Z》、《攻殼機動隊》、《星際牛仔:天國之門》。

值得關注的勞動問題!

最後,影視產業的勞動問題也值得關注。本書對每位導演的動畫之路都有詳細的介紹。基本上,他們大都從最基本的繪圖開始,而後逐步走上導演之路。然而,在惡化的勞動環境下,許多年輕人的動畫之夢是否會被迫中止?抑或,日本動畫的生產體制是否能繼續維持穩定的製作?

日本動畫界的勞動問題,早在電視動畫勃發的1960年代就曾出現。1960年代在東映工作的山口康男,他在2004年出版的《日本動畫全史:日本動畫領先世界的奇蹟》(日本アニメ全史-世界を制した日本アニメ軌跡)中提到,步入電視時代之後,電視動畫蓬勃發展,東映也加緊腳步製作電視動畫。全力投入的結果卻很弔詭:電視動畫明明大受歡迎,但東映卻賠錢。主要的原因在於電視動畫以一週為單位,拚命加班製作,卻產生兩個問題:一是加班費導致製作成本過高,二是工作分配的方式讓部分員工感覺不公平。結果是部分員工離開東映,自創工作室,因此對1970年代日本的動畫生態帶來衝擊。

現今的問題是,基本上近十年來日本動畫的市場規模呈現逐步擴大的趨勢,根據《動畫產業報告2022》(アニメレポート2022),2021年更達到2兆7400億日圓新高的規模。然而,近年來動畫師的低薪資一直成為討論的話題。一般來說,動畫師是自由工作者,平均年薪在100萬出頭到330萬日圓之間,20歲出頭的動畫師每個月大約只有9萬日圓的薪資,幾乎過著極貧困的生活。更何況動畫師是自由工作者,健康保險與年金需要自理。這樣的環境顯然不利於年輕人長久待在動畫產業。

本書從1958年的《白蛇傳》談到2021年的《龍與雀斑公主》,在漫長60多年的時光裡,媒介技術、表現形式乃至動畫製作的體制與勞動問題不斷演變。喜愛日本動畫的朋友可以在字裡行間,細細品味兩位作者嘔心瀝血之作,進而由歷史的視野與影像內外的角度,延伸思考日本動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可作為深入思考的軸線:「這是一個困擾動畫界一整個世代的...
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或可作為深入思考的軸線:「這是一個困擾動畫界一整個世代的問題:誰是下一個宮崎駿?」 圖/《蒼鷺與少年》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

作者: Michael Leader, Jake Cunningham(Darren Byler)

譯者: 李靜怡

出版社: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3/08/02

內容簡介:知名Podcast節目「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主持人傑克漢和麥可,繼廣受好評的《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之後再次出擊。這次的野心更大,他們揭開80年來日本動畫風靡世界的神秘面紗,帶領讀者探訪日本動畫產業的軌跡,分析這些動畫的看點,並分享幕後製作的精彩故事。 現在,讓我們回到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eque),日本動畫的想像沒有邊際,展現了寬闊的視野。從《阿基拉》、《攻殼機動隊》和《你的名字》等票房大片,到晦澀冷門、未來可能成為經典的作品,本書下筆深刻、具有啟發性且研究詳實,深入探索日本動畫電影的神奇世界與藝術形式。書中也收錄精彩的電影劇照和海報,不論是入門的動畫迷或鐵粉,都可翱翔在日本動畫的世界裡。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高畑勲「感動原點」:回望吉卜力動畫大師的創作魂

高畑勲《一幅畫看世界》:在西方藝術中找尋大師的創作軌跡

李政亮

李政亮,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關注視角是從大眾文化如電影、動漫、文學等解讀中國、日本與台灣的歷史與社會,此前作品以中國現場出發,希望文字耕耘能隨關注視角漸次豐收。近年作品履歷:《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獲2011年金鼎獎)、《中國課》(獲2012年《亞洲週刊》年度好書)、《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獲選2018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展書),最新作品為《從北齋到吉卜力》(2019)。

作者文章

左為2008年獲得柏林影展最佳編劇獎的王小帥,右為2019年自縊身亡的《大象席地...

中國第六代導演浮沉錄:從台北電影節的王小帥與胡波事件談起

2024/06/14
懷抱電影夢的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為了北韓電影現代化,1978年綁架了南韓女星崔銀...

北韓特攝秘聞:金正日綁架導演,強拍怪獸電影《不可殺 傳說的大怪獸》

2024/03/28
右為2009年千葉徹彌來台灣的漫畫展。 圖/《悠哉日記》、報系資料圖庫

千葉徹彌《悠哉日記》:日本漫畫家的滿州「引揚」歸國記

2024/03/01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的兩位作者是英國影評人和策展人,同時也是Podcast節目「...

《日本經典動畫指南》:西方影迷視角下的日本動畫史

2023/11/09
圖/水木茂

水木茂的心靈DNA:日本妖怪漫畫與鬼太郎的誕生

2023/01/12
2015年開始連載的《青之蘆葦》被運動名門大學學生票選為最強運動漫畫第6名,刻劃...

日本足球的世界夢(上)《青之蘆葦》與日本旅外球員煉成路

2022/11/18

最新文章

3D建模復元的渾元龍模型,可能會用如蝙蝠般的薄翼飛行。 圖/路透社

親像飛龍飛上天:一窺恐龍「學飛」策略的《地球生命簡史》

2024/09/13
民族日的巴塞隆納街頭,上街遊行者揮舞著加泰隆尼亞旗。 圖/歐新社

加泰隆尼亞民族日:獨派的堅持,與巴薩足球俱樂部的發聲

2024/09/12
當前關於古典音樂歷史的主流論述可說是完全圍繞著男性為核心的歷史觀,女性作曲家在音...

女性缺席的音樂世界?古典樂界的性別意識形態與平權未竟之路

2024/09/12
女角人設的「滿足男性凝視」與「作為主體的立體深度」,兩者有時衝突互斥、有時又能並...

解脫吧!遊戲「政治正確」的概念史,女性主義如何對話?ft.喬瑟芬

2024/09/10
在玩家社群中獲得高人氣的那些性感女角,她們在遊戲中的呈現也往往結合了性感與人設的...

To Be 吧!《尼爾:自動人形》性感有錯嗎?凝視的界線與對話

2024/09/10
左為登野城ルリ子(Tonogi Ruriko)、右為山里節子(Yamasato ...

二戰尾聲,臺灣島上的沖繩人:兩個石垣島家族的「臺灣故事」

2024/09/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