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畑勲《一幅畫看世界》:在西方藝術中找尋大師的創作軌跡
高畑勲的《一幅畫看世界》,從作者與書名的組合來看,也許有些讀者會感到突兀。創作出《螢火蟲之墓》、《兒時的點點滴滴》、《輝耀姬物語》等名作的大師高畑勲,怎麼會介紹起包含宋徽宗、喬托乃至畢卡索等31位繪畫大師畫作的文字作品?這是出版商宣傳的噱頭吧?
其實不然。我們對高畑勲身前留下的動畫作品印象深刻,但卻對他的藝術世界所知不多。事實上,他翻譯詩作,也寫下數十年累積的觀畫心得,動畫大師的藝術修養盡在其中。
▌你所不知的高畑勲
戰後日本,有幾位名門大學出身的名導演,例如都是1931年出生的山田洋次與大島渚,分別畢業於東京大學與京都大學法學部。1935年出生的高畑勲,則是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
高畑勲從岡山到東京就讀的青春時光,在所學的法國文化、自身的日本文化乃至其他文化的交錯刺激下,豐富了他的藝術養分,也讓他走上動畫之路。1955年,還在東大就讀時,法國1952年的動畫《斜眼暴君》對他影響至深。這部根據安徒生童話改編的作品,強調權力不是一切,握有大權的國王也無法掌握愛情。
編按:影片連結「國王與鳥」是法國經典動畫名片,最初片名為「斜眼暴君」。
動畫也能表達思想,是高畑勲走上動畫之路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高畑勲也不忘在詩與繪畫當中汲取藝術養分。學生時代他也迷上法國詩人兼劇作家賈克·普維(Jacques Prévert)的詩集《詩歌》(Paroles)。賈克·普維的詩洋溢著對戰爭與暴力的批判,也善於捕捉法國社會的景況以及地方社會的日常生活。高畑勲對賈克·普維作品的喜愛是一輩子的,2004年,他終於將這部青春時期深受影響的詩集翻譯為日文。
在繪畫的鑑賞方面,高畑勲也從學生時代就養成上美術館看畫展的習慣。這在《一幅畫看世界》當中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到高畑勲觀展的歷程。當書中介紹到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的《木匠聖若瑟》(Joseph the Carpenter)部份,他就提到1954年東京舉辦的「法國文化展」,因為日本社會當時從戰爭的廢墟中重啟,對外國文化有著深厚興趣,觀展人群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外圍了好幾圈,東大學生高畑勲正是其中一人。
他就從大學生時期開始,經年累月地觀看美術展,也是在多年之後,1999年,出版了以繪卷為主題的《十二世紀的動畫:在國寶繪卷物當中看到的電影、動畫的東西》(十二世紀のアニメーション:国宝絵巻物に見る映画的·アニメ的なるもの),以及2009年的這本《一幅畫看世界》(一枚の絵から 海外編)以及姊妹作《一幅畫看日本》(一枚の絵から 日本編)。
▌在比較中,發現日本的繪畫基因
宮崎駿曾說,高畑勲是大樹瀨的子孫。這句話的意思是,宮崎駿是典型的魔羯座,每天辛勤工作,按計畫行事。從他的作品年表來看,確實屬於快速推陳出新的創作者。相較之下,樹瀨給人的印象是慵懶,高畑勲總是每隔多年才有一部新作。
宮崎駿與高畑勲同是大師,只是創作節奏與個人風格有異。高畑勲年輕時就在動畫、詩與繪畫等不同類別的文化藝術當中浸淫,多年才創作一部作品,這期間恐怕也是在藝術作品當中汲取養分。那麼,高畑勲觀畫時,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從《一幅畫看世界》以及姊妹作《一幅畫看日本》的書名就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視日本與外國畫風的比較,也就此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與觀點。
舉例來說,開篇宋徽宗的《桃鳩圖》當中,他就質問:中國畫對日本畫影響雖然很深,但為什麼日本畫家喜歡畫琴棋書畫這些正統中國畫敬而遠之的題材?
在高畑勲看來,日本畫家對中國畫的吸取,無意追溯中國畫的正統源流,而是汲取自己喜歡的部份。中國畫追求的是透過精工細筆躍然紙上的真實感,反之,日本畫追求的則是觀者視角的美感。高畑勲進而申論,正是這種從自己的喜愛出發的吸取方式,孕育了日本的繪卷、浮世繪乃至漫畫與動畫這些次文化。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法國寫實主義畫家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69年的《海浪》(Waves)。1867年法國巴黎的萬國博覽會裡,日本的浮世繪作品不但掀起一股日本趣味風潮,甚至也影響法國畫家。此時的法國畫風,正從強調光線與色彩的印象派崛起、寫實主義下滑的時刻。庫爾貝堅持寫實主義,《海浪》就是代表作。談到海浪,日本人自然會將之與葛飾北齋的名作《神奈川衝浪裏》相比較。高畑勲提出讓人驚訝的觀察:單獨看《神奈川衝浪裏》,會覺得充滿力量。但如果跟《海浪》擺放在一起觀看,會覺得《海浪》不愧是徹底的寫實主義作品,《神奈川衝浪裏》就像是輕薄的漫畫。
高畑勲的解釋是,日本畫家對水流、雨水乃至人的跑動等動態現象非常感興趣,畫家透過線條表現出這些動態的氣氛與感覺。西方畫家則是要將描繪的對象,表現得能夠躍然紙上。
又是躍然紙上,這個形容,高畑勲在討論宋徽宗的畫作時也使用過一次,到底宋徽宗與庫爾貝的躍然紙上有何不同?兩者所處時代不同,宋徽宗的躍然紙上是指透過細緻的線條呈現立體感。庫爾貝所處的時代,正逢攝影問世,既然攝影能再現事物,寫實主義也就受到相當大的挑戰。庫爾貝的《海浪》透過對浪的細緻考究,成功地帶出浪所蘊藏的力量。
可以看到,高畑勲不時以日本繪畫為基準,與其他國家風格的作品進行比較,這也是本書趣味盎然之處。
▌在畫作中,找尋大師的創作軌跡
作為動畫導演的高畑勲,看過這麼多的畫作之後,有沒有那些畫作對他的作品有所影響?
1970年代,高畑勲曾擔任《小天使》(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的導演,這部在台灣也曾播放的動畫,無論在日本與台灣都有相當高的人氣。主題曲播放的片段,就是主角小天使快樂在阿爾卑斯山生活的景象。其中一景,是小天使在天空中悠哉地盪著鞦韆。高畑勲提到,這個構想是讀了史蒂文森(Robert Lewis Balfour Stevenson)的《金銀島》(Treasure Island)當中的詩作〈鞦韆〉所啟發。
他之所以對詩作中的鞦韆印象深刻,原因是對鞦韆畫作極為著迷,無論是韓國申潤福的《蕙園傳神帖》之〈端午風情〉或是法國洛可可畫家福拉哥爾納(Jean-Honoré Fragonar)的《鞦韆》(The Swing),都留下深刻印象,甚至為此再做細緻考證。
附帶一提,不只是早期的作品在繪畫中找到靈感,他的經典作品《螢火蟲之墓》也是在畫作當中找到靈感。高畑勲眼中,雖然日本畫家對表現明暗多不敢興趣,不過,他仍在漆器作品《水澤瀉文漆繪膳》上的畫作找到靈感。黑底的漆器上,黃漆所繪製的花葉乃至周圍飛舞的螢火蟲的樣貌,就成為《螢火蟲之墓》的重要參考。
《一幅畫看世界》,不僅是一位長期浸淫藝術世界的動畫大師的觀畫心得,在其中,我們更可以在畫作與動畫的對照之間,找尋大師的創作軌跡!
作者:高畑勳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13
內容簡介:本書為高畑勳在吉卜力動畫發行月刊《熱風》上所連載的觀畫筆記。自二○○三年起,他以一篇一畫作的形式,從東西方繪畫、雕塑洋洋灑灑談到二十世紀當代藝術與動畫藝術,他的文字如毫不設限的流水,引領讀者徜徉在視覺的愉悅之中。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