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anos詐欺大審判:「惡血」之女的反英雄之辯?
主持/編輯佳琦、編輯七號
「萬眾矚目的大發明家,為何變成今日的詐騙惡女?」引起世界關注的美國「惡血大審」,2021年9月在加州正式開庭。矽谷新創公司 Theranos 曾在21世紀初以「高科技血液檢驗技術」驚豔全球,公司創辦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聲稱,透過新開發的醫療儀器,只需幾滴血就能檢測出包括癌症在內200多種疾病。但這場「血檢神話」卻在2015年被爆出是一場新創大騙局,包括美國前國防部長「瘋狗」馬提斯、媒體大亨梅鐸、前國務卿季辛吉等政商名流,都捲入了這場惡血風暴。
隨後在科學領域,以成功女性創業家之姿,吸引無數羨慕眼光、大量媒體報導的霍姆斯,也面臨到一連串打擊:美國政府介入調查、公司市值歸零、更被指控包括詐欺在內的12項罪名。9月「惡血大審」開庭後,目前預計整個審判程序將會持續三個多月,不過霍姆斯現在的法律策略是傾向不認罪,若她被判有罪,可能將面臨最高 20 年的刑期。
霍姆斯與Theranos 戲劇化的情節發展,不僅被當時踢爆她的《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凱瑞魯(John Carreyrou)寫成《惡血》(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一書、被HBO拍成紀錄片《大發明家》(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這起案件更受到好萊塢明星珍妮佛・勞倫斯的「青睞」,未來也將主演相關改編電影。究竟霍姆斯是誰,當時為何能成功?霍姆斯是有意欺詐,還是只是技術開發失敗?她的崛起與墜落,又為矽谷的女性創業家帶來什麼影響?
▌請點閱下方收聽
▌Elizabeth Holmes 是誰:從血檢神話到惡血騙局
今年37歲的霍姆斯,出身於富裕家庭,父親曾經擔任能源公司副總裁,母親則是美國國會的職員,一家與許多政商名流交好,包括後來成為她最早一批投資人的前國務卿舒茲。霍姆斯過去在媒體上塑造的形象,是一位有願景的古怪科學家——總是穿黑色高領跟黑長褲、有點神經質、要求辦公室空調只能開15.5度;希望打造小型的家用醫檢儀器,造福社會大眾隨時確認自己的健康狀況,若有異樣便可即早發現。
霍姆斯個人的職涯發展,更是典型矽谷天才創辦人的故事:她在18歲時,進入史丹佛大學主修化學工程。然而過了不久,2003年霍姆斯便決定輟學創業,成立了結合「治療」(Therapy)跟「診斷」(Diagnosis)的 Theranos。
在當時生物科技類新創公司正蓬勃發展的背景之下,霍姆斯結合了許多投資人最愛的元素:「天才輟學」、「女性創業」、「科技革命」,創業之初便吸引到大量投資,董事會更是有許多政商名人——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前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前國務卿舒茲(George P. Shultz)、還有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等人——的加入。
霍姆斯因為「名人加持」受到媒體高度關注,使得 Theranos 得以募得高額資金,在2014年公司市值便超過90億美元(約台幣2,515億元),遠遠超過同期的新創公司 UberCab 以及 Spotify,這也讓霍姆斯在30歲的年紀,就入選富比世的全美四百大富豪,更曾被《時代》雜誌列入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
然而,名氣越來越大的霍姆斯,也因此吸引一些記者深入調查。2015年《華爾街日報》記者凱瑞魯發現,這個新創公司根本是場騙局,Theranos 的血液檢測儀器「愛迪生(Edison)」並沒有辦法透過幾滴血就能夠測出數百種疾病,甚至查出 Theranos 曾提供給病患錯誤的診斷,並造假多項資訊。
這份調查報導出來之後,Theranos跟霍姆斯的聲勢就大幅下跌,公司市值瞬間歸零。然而被《華爾街日報》踢爆的當晚,霍姆斯還登上談話性節目,並冷靜地全盤否認指控。甚至她還表達了認為自己沒有犯錯,只不過是「被世界誤解」的心情:
整個案情的急轉直下、無數前員工接連出面的指證歷歷、再加上霍姆斯「處變不驚」的弔詭冷靜態度,也讓整個案子從2015年至今依舊留下無數懸念。到底霍姆斯知不知道自己涉嫌詐欺?從新創發明家一夕之間淪為詐欺嫌疑犯,她又是否真的始終相信自己在做「對的事」?
▌造假醜聞連環爆
隨著《華爾街日報》記者凱瑞魯(John Carreyrou)調查,Theranos 過去營造出來的假資訊與研發成果陸續被揭發。像是為了欺騙投資者,聲稱公司拿到多家大藥廠的合約,並藉此誇大營收。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離職員工出面爆料,Theranos的產品從裝置到檢驗成效都並不穩定。像是自家開發的血檢機「愛迪生」內部的機械手臂常常放錯位置、機體內部容易溫度過高導致檢驗失準、原本要用來裝血液的奈米容器設計失誤容易讓血液乾掉...等等無數技術性問題,在研發過程中都難以解決。
而在Theranos與美國最大連鎖藥局Walgreens簽訂的合約中,雙方原本事先說好要讓Theranos在其門市設立小型血檢中心,使用「愛迪生」替民眾檢驗,然而最終卻被踢爆Theranos竟然曾拿別家公司的醫療設備來做部分檢驗,並謊稱檢驗報告是由「愛迪生」做出的。更誇張的是,Theranos出品的血檢報告亦錯誤百出,有許多實際上門的病患發現自己的檢驗報告,跟市面上其他血檢實驗室如奎斯特(Quest)、美國控股實驗室(Labcorp)做出來的結果都差異懸殊,有人甚至以為自己真的生了病。
除卻產品設計問題之外, Theranos在內部人事管理上也存在諸多問題。在這次「惡血大審」中,霍姆斯的前男友、也是公司的高級主管巴爾瓦尼(Ramesh “Sunny” Balwani)同樣遭到起訴。許多前員工指出,在 Theranos營運期間,霍姆斯與巴爾瓦尼私下交往,霍姆斯更是多次包庇巴爾瓦尼的「鐵血式管理」:
巴爾瓦尼不只是疑心病重、喜歡對員工人身羞辱、隨意開除人之外,為了不讓員工了解公司通盤狀況,先是禁止不同部門雇員私下交談、投資人參觀公司時不准接觸,更長期監控員工的電腦與行蹤。不只是辦公室聘用大量保全,到處都有監視器外,也有員工出面表示:
在Theranos醜聞爆發後,霍姆斯也於上個月公開的法庭文件中指控巴爾瓦尼,指出他多年來在交往期間於情感與精神上虐待她。儘管巴爾瓦尼已經否認了這些指控,但外界也認為除卻雙方感情問題外,這也可能是霍姆斯的法庭策略,律師將用這點來指稱這段戀愛關係在當時嚴重影響了霍姆斯的精神狀態,以避免她被控有罪。《華爾街日報》近期也刊登相關報導,引用了法庭公布的雙方交往期間所發的簡訊等內容。然而當時僅20歲出頭的霍姆斯到底有沒有受到巴爾瓦尼的精神虐待與控制?還是只是避免控罪的法庭策略?也還在法庭調查當中。
另外, Theranos也高薪聘請知名律師大衛·波依斯(David Boies)來負責處理公司糾紛。波依斯過往曾經代表美國政府控告微軟、亦曾擔任過哈維溫斯坦的律師,為業界知名的王牌律師。波依斯除了負責恐嚇、警告離職員工不得透露公司內部情況,還處理多項投資人以及病患的和解案件。根據《惡血》一書指出, Theranos在法律方面的總支出就高達3億美金。
在眾多人事爭議中,還有曾於2005年至2010年期間擔任Theranos前首席科學家的伊恩·吉本斯(Ian Gibbons)自殺案。吉本斯在擔任主管期間,因為與霍姆斯意見不合而遭打入冷宮。後來吉本斯在公司遭到邊緣化,長期處於憂鬱、酗酒狀態。
在後來一場Theranos被其他公司指控侵犯專利的官司中,法庭要求吉本斯須出庭替公司作證,這件事對吉本斯造成極大的身心壓力,最終在出庭前一天被妻子發現於家中浴室自殺身亡。吉本斯死後,霍姆斯也從未針對此事發出任何慰問,僅要求吉本斯的妻子立刻將其電腦、資料等立刻歸還給公司。
▌惡血事件後,對矽谷女性創業家的重擊
身為2003年創業、沒多久就在矽谷大放異彩的女性創業家,霍姆斯從創業之初便吸引了大量目光。「女版賈伯斯」、「女性天才創辦人」等封號隨之而來,也確實在當時男多女少的矽谷科技業中產生不少影響。
紀錄片《大發明家》中便引述其中一名女性員工的說法,指出自己之所以會加入Theranos,是因為霍姆斯就是激勵她的人。身為科技業中的女性,時常受到許多隱形歧視與壓力,而霍姆斯強烈的個人魅力與事業成就,大大激勵了科技業的女性。霍姆斯自己也十分提倡女性投入科技業,過去亦曾為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的女性創業提供協助。
然而在Theranos醜聞爆發後,原本的「女性創業」神話似乎一夕之間破滅,更出現了許多對她的揶揄嘲諷,甚至使其他矽谷的女性創業家受到牽連。例如便有網友製作梗圖迷因,描述「Elizabeth Holmes is my #GirlBoss」、甚至創立IG、抖音帳號來每日關注霍姆斯的庭審進度、或是模仿她的說話方式等等。
而描繪女性事業成功的「GirlBoss文化」也在Theranos醜聞案之後,開始出現了反思的機會。「GirlBoss」一詞最早出現在2010年左右,原意是指取得事業成功的女性、代表著「女性也能當個好主管」、「女性也能成為好老闆」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除了霍姆斯之外,還有知名的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與其代表作《挺身而進》(Lean In)。
不過這個字廣泛流傳之後,也招致部分女性主義者的批評,認為所謂的「GirlBoss」不斷出面告訴大家怎麼當一個女主管、當一個女老闆,但背後仍然在強調資本主義遊戲中的「事業成功才是人生成功」的思維邏輯。並且許多人的職場策略依然是在建議大家繼續模仿「成功」的男性案例。
再加上,即使一家公司開始提拔更多的女主管、女老闆、乃至於女性領導人,也未必代表產業中的女性整體待遇會因而得到改善。如果所謂的性別平等,只是把焦點放在提拔更多女性高管,而不是致力於打造真正平等的工作環境,那麼科技業中的性別歧視、性騷擾問題依然會不斷叢生,持續困擾著女性從業者們。
《衛報》、《紐約時報》等媒體均曾指出,霍姆斯的醜聞讓矽谷的女性創業家們變得更難以被重視、也更難募到資金,而這種後果,同樣也是一種高度性別化的科技產業困境。許多女性創業家都表示,她們經常在股東會議、投資會議上,被拿來與霍姆斯相提並論,還有人被要求證明她們的公司不會是下一個 Theranos。
例如《紐約時報》便採訪多名女性創業家,其中一名女性Alice Zhang,是Verge Genomics的創始人,公司主打的產品是將AI用於辨識醫生開立的藥物,希望可以提高配藥的精準率。但她表示自從 Theranos案發生之後,儘管她的公司業務跟Theranos完全不同,但很多投資人聽到她也是醫療圈的新創老闆,都會問她對該事件的想法,讓她覺得自己彷彿被當成同類的人。
另一位女性創業家契克(Julia Cheek)亦表示,自己是Everly Health的創辦人,公司致力於提供各種小包裝的家庭健康檢測試劑。由於契克是天生金髮,以至於同事和顧問在Thernos案發生之後,甚至建議她把頭髮染成其他顏色,以便擺脫霍姆斯帶來的負面印象。她說:
「女性創業家必須解決其他男性同業根本不需要回答的問題。」
她們的說法均指出,當傑出的男性企業家被發現對投資者撒謊或行為不檢時,通常其他男性的職業生涯不會遭受牽連。然而,當一位傑出的科技業女性出包時,所有同業的女性卻都會受到影響。
▌霍姆斯的粉絲?科技新創業「惡女」的想像逆襲
這種普世女性的職場受挫經驗,也讓Theranos案到了審判期間,竟然開始「反轉」出現了支持霍姆斯的聲浪。
除了前述部分揶揄霍姆斯的網友之外,也有聲音點出了這種針對她的攻擊,也是性別不平等的現象;更有一群女性開始自稱「Holmies」,認為自己是霍姆斯的粉絲,透過關注Theranos案,來表達自己對於這種性別差別待遇的不滿。在Inside的報導中就指出,同樣是金融詐欺犯,但聲名狼藉的股票經紀人「華爾街之狼」喬丹貝爾福(Jordan Belfort)至今仍是許多男性的偶像,翻拍成電影後還受到大力吹捧,但為何一名罕見的「女性反派」就讓大家噤若寒蟬?
這也使得Theranos案所得到的關注變得更高。印著霍姆斯照片、寫著「人們就是不想看到女人成功」(they hate to see a girl boss winning)的嘲諷馬克杯、T恤在網路上販賣,也反映出了許多女性支持者這種遊走在「嘲諷霍姆斯」與「肯定霍姆斯」之間的矛盾心情。《衛報》的〈Rise of the Holmies〉一文便採訪了幾名自稱霍姆斯粉絲的受訪者,其中一家販賣霍姆斯周邊商品的商店負責人就說: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