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專訪劉致昕《真相製造》:假新聞的仇恨操弄可以化解嗎?

2021/07/20 轉角說

圖為象徵紛雜的網路世界示意圖:當今網路時代,閱聽眾面臨資訊過載、被操弄、真假難辨的各種新聞,時而真實時而虛幻,進而產生焦慮不安,甚至仇恨的負面情緒。身為對真相有所期待的新聞工作者和閱聽眾,我們可以做什麼呢?而由此產生的敵對與仇恨,又是否有機會化解呢?
 圖/歐新社
圖為象徵紛雜的網路世界示意圖:當今網路時代,閱聽眾面臨資訊過載、被操弄、真假難辨的各種新聞,時而真實時而虛幻,進而產生焦慮不安,甚至仇恨的負面情緒。身為對真相有所期待的新聞工作者和閱聽眾,我們可以做什麼呢?而由此產生的敵對與仇恨,又是否有機會化解呢? 圖/歐新社

主持/編輯佳琦、編輯慧儀

文/編輯佳琦

「假新聞、資訊戰、內容農場.....當『製造真相』成為一條環環相扣的資訊產業鏈,身為對真相有所期待的新聞工作者,我們還有什麼能做的?」這一集的《重磅廣播》編輯插播,我們邀請《報導者》的副總編輯、記者、同時也是Podcast主持人劉致昕,來聊聊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漩渦,他如何從德國的敘利亞難民、ISIS聖戰士的母親、印尼的虛擬總統候選人製造者.....等國際新聞報導中,替讀者抽絲剝繭,找到可以檢視、對照、乃至於預防「假新聞」戰爭的台灣人視角。

在本次的專訪中,我們將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新書《真相製造》中,致昕追查了很久、範疇涵蓋相當廣大的假新聞議題;第二個部分,是他對於國際新聞的想像與探訪角度,如何與台灣讀者扣在一起;第三個部分,則是作為新聞工作者,他如何從文字報導走向Podcast,面對不同新聞媒材的說故事經驗,又有哪些感受。

▌請點閱下方收聽

「假新聞的仇恨操弄可以化解嗎?」圖為劉致昕(左)在2017到訪巴勒斯坦難民社區,當地青年用一座劇院學會與仇恨情緒共處,也表達自我。 圖/作者提供
「假新聞的仇恨操弄可以化解嗎?」圖為劉致昕(左)在2017到訪巴勒斯坦難民社區,當地青年用一座劇院學會與仇恨情緒共處,也表達自我。 圖/作者提供

在《真相製造》一書的核心,是關於國際上不同的社群與組織如何製造/應對/分析所謂的「假新聞」。然而,當「假新聞」一詞被發明、使用到現在,在社群輿論上卻似乎已經丟失了過往的語言脈絡,隨之誕生更多的字眼來描述這樣的錯誤資訊輿論戰,如「另類事實」、「認知作戰」。「假新聞」一詞逐漸脫失原本的文字意義,成為不同立場的社群互相攻擊的武器,也暗示了比起「追求真相」,更多人對「真相」所抱持的態度,本身就是分裂而去中心的,真相是什麼,彷彿也成了不再重要的枝微末節。

我們問他,該怎麼看待「假新聞」這個字眼,到了現在輿論場上漸漸通貨膨脹/意義丟失的過程?

致昕認為,《真相製造》一書的目的,就是要呈現這條被操弄的資訊產業鏈,是如何一層一層環環相扣,試圖影響人們對於「真相」的判斷,例如另一端具組織結構的網軍,如何一步步操作虛假訊息並透過各個管道將之呈現閱聽眾眼前。而假如這條產業鏈能夠被報導所忠實呈現,人們就得以避免淪於「假新聞」、「另類事實」、「認知作戰」這些字眼之間的語意混戰,而能夠回到原本的事件,好好討論「何謂真相」。他說:

「為什麼我要一直做假新聞的題目?因為我再也受不了大家這麼痛恨彼此、仇恨彼此,只是因為某些錯誤的操弄。」

《真相製造》一書的目的,就是要呈現被操弄的資訊產業鏈,是如何一層層影響人們對於「真相」的判斷。圖為2019,劉致昕(左)到印尼採訪該國的資訊傳播部長,該部長表示為了管制假新聞,要求Telegram、臉書停止營運。 圖/作者提供
《真相製造》一書的目的,就是要呈現被操弄的資訊產業鏈,是如何一層層影響人們對於「真相」的判斷。圖為2019,劉致昕(左)到印尼採訪該國的資訊傳播部長,該部長表示為了管制假新聞,要求Telegram、臉書停止營運。 圖/作者提供

而作為探訪過許多國際新聞現場的記者,我們討論到《轉角國際》大多數時刻依然屬於強編輯台的內容策略,多數新聞內容依靠深度編譯、邀請不同專長領域的作者撰稿。相較於國際新聞編輯,致昕作為熱愛跑新聞現場的記者,又是如何思考自己眼中的國際「現場」?從那裏得到些什麼?

「我覺得一個台灣記者去到現場,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你能夠幫你的台灣讀者在那個現場,找到屬於他們的視角。」

「所以我從來沒有把國際新聞當國際新聞在做,我就是把任何一件新聞當成新聞來做。也就是它對我們、對人、對做為人來說是個重要的事情。只是在那邊的人,他們是用另外一種文化、另外一種語言、另外一種制度、另外一種語言活著。但是做為人,他們應該也面臨到一樣的事情吧,心情啊選擇啊人生啊這些。怎麼樣讓不同文化的人可以理解彼此,我覺得這是記者做的事情。去到現場,就會對理解這些事情非常有幫助。」

「比如說,我在採訪難民的時候,走進這些從阿富汗、敘利亞來的難民,他們在收容所裡的房間。(當然是努力了很久才有辦法進去),然後我就看見,他在桌上放著他練習寫德文的本子啊。我就說,欸我以前也學過德文,我懂學德文的感覺。」

「然後我也透過採訪,知道他的衣櫥裡面放著一些重要的衣服、或者是他從家鄉帶來的東西。或者是他冰箱放著什麼食物,那些是我體會到的現場,透過這些,我就更可能知道他的感受可能是什麼、他想說的話是什麼。」

而這一次出書,也像是他記者生涯近十年來的總回顧。報導累積起來,透露出這些問題意識、事物輪廓、故事情節,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呈現出了他做記者長年以來的核心關懷:「無法再忍受人們被操弄成為分裂的群體」。

將這段時間以來的報導集結成書,對致昕來說也是一種對於重新認識自己的嶄新領悟:

「你順著你的報導走,因為報導這件事情騙不了人的,你選了什麼題目,你寫了什麼,每個字都是發自你內心的自我揭露。那當這些故事累積起來,就會慢慢說出了你是誰。回頭看,也才會驚覺,噢原來那個是我、原來那些,就是我在意的事情。」

「我覺得一個台灣記者去到現場,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你能夠幫你的台灣讀者在那個現場,找到屬於他們的視角。」圖為2015在柏林市區的混合社會型住宅內,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小朋友要求與劉致昕(右)自拍合照。 圖/作者提供
「我覺得一個台灣記者去到現場,最重要的價值就是你能夠幫你的台灣讀者在那個現場,找到屬於他們的視角。」圖為2015在柏林市區的混合社會型住宅內,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小朋友要求與劉致昕(右)自拍合照。 圖/作者提供


《真相製造: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作者: 劉致昕

出版社:春山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6/25

內容簡介:近年來網路與社群媒體的興盛,人們的連結、互動與訊息共享變得更容易,然而,這也使得民主國家面臨前所未見的考驗。極端主義以網路為工具點火,使穆斯林青年成為恐攻分子;境外勢力可以跨海介入另個國家的總統大選,使社會分裂;當網路行銷與政治利益結合,傳遞的是人民的聲音,還是產業的聲音;日漸極端化的立場,又如何在每一個國家樹立新的「柏林圍牆」?寄生於網路的「真相產業」,從政治、商業到社會心理層次,如何在全球演變,成為亟需理解的新課題。

電子書購書連結:udn 讀書吧/《真相製造》書籍定價480元,udn讀書吧電子書售價7折336元,目前讀書吧限時優惠7月底前全館可再享88折。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推薦閱讀

澳洲「野火詐騙」的災難錯亂:趁亂發財的浩劫假新聞

謊言媒體(上):一場衝擊德國媒體的信任危機

逃離社群暴民時代?世界如何對抗「假新聞」仇恨軍團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美國承包商約僱人員向媒體揭露,美國與以色列主導的加薩人道基金會無節制地朝民眾濫用...

當援助者變成加害者:美國承包商、以色列軍人揭發:加薩平民遭實彈射擊

2025/07/04
姑且不論「2025年7月大災難」預言是否會應驗,檢視龍樹諒的創作背景,可以看見半...

7月5日免驚!龍樹諒《我所看見的未來》:日本神祕學熱潮下的時代產物

2025/07/03
2019年方濟各在會見義大利足協 (FIGC) 成員和《米蘭體育報》時旋轉一顆足...

在禧年榮歸主懷:教宗方濟各,熱愛足球的阿根廷人,與黑歷史的悔恨(1936-2025)

2025/04/21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最新文章

可口可樂是巴勒斯坦「BDS運動」的主要抵制企業之一,而在抵制運動之外,有人研發替...

戰火中的汽水政治學:在倫敦喝「零種族滅絕」可樂支持加薩

2025/07/07
葡萄牙國腳、英超豪門利物浦主力前鋒迪奧戈.若塔(Diogo Jota)之死震驚全...

你將永不獨行:悼念英超利物浦「永遠的20號球員」若塔

2025/07/05
姑且不論「2025年7月大災難」預言是否會應驗,檢視龍樹諒的創作背景,可以看見半...

7月5日免驚!龍樹諒《我所看見的未來》:日本神祕學熱潮下的時代產物

2025/07/03
更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的「二十五淑女墓」,是後工業時期台灣如何在都市空間與紀...

鬧鬼的人類學敘事:《女工之死》與二十五淑女墓的公共記憶爭奪

2025/07/02
世界景象廣場(Naqsh-e Jahan Square,又名伊瑪目廣場)是17世...

《走讀伊斯蘭》:伊斯法罕,無與倫比的璀璨之城

2025/07/02
父親過世多年後,兒子在電玩遊戲《越野挑戰賽》中發現「父親的幽靈車」。數位科技如何...

雲端亡魂:科技時代的「數位遺物」,在賽車遊戲中發現已故父親的身影

2025/07/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