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木「樹倒變廢物」?日本神社大杉神木的活化保存大作戰
文/林齊晧
「千年神木倒了,就變成無用廢柴?」日本岐阜縣擁有1,300年歷史的神木——大湫神明神社大杉——在今年7月因為極端豪雨和雷擊的影響而連根拔起倒塌。高達40公尺的大杉神木,至今仍躺在當地大湫町的神社境內,神木的「奇蹟」故事也接二連三透過媒體傳出,參天巨木沒壓壞民宅、也無人傷亡,安置在神社裡的百年神輿更是毫髮無傷。然而現實層面的問題是,曾做為官方指定自然遺產的神木,倒下後還算不算文化財?缺乏資金、也走向高齡化的地方社區,又該如何推動神木保存,留下歷史記憶的吉光片羽?
這棵日本的千年神木,位於岐阜縣瑞浪市的大湫町,同時因為與大湫神明神社緊緊相依的緣故,而以「大湫神明神社的大杉」聞名(有時簡稱「神明大杉」)。大杉神木樹高40公尺、樹幹直徑約11公尺,推測樹齡約1,200到1,300年左右,於1956年由岐阜縣指定為天然記念物(自然遺產),至今仍是地方觀光的知名景點、以及瑞浪市的地方象徵。
神木的存在,與大湫的鄉土認同和歷史記憶緊緊相連。「大湫」(おおくて)地名原意為大片的濕地,先民在此地的開拓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天正年間;在江戶時代,也因為位處在五大街交通要道之一的「中山道」,設有驛站大湫宿,因而成為旅客往返休息、人潮流動聚集的區域。
根據大湫町的鄉土資料記載,1608年在當時大湫宿的西側,創建了大湫神明神社,依照大杉神木的樹齡推定,神木早已在當時的神社境內生長。著名文人太田南畝於1802年的日記史料《壬戌紀行》中,就可以找到他到訪此地以及對大杉神木的相關記載。
由於大杉神木與神社的關係密不可分,加上濕地的關係,神木根部滋養樹木的泉水,在當地也被稱為「神明的清水」、「新明之泉」,背後還有一段大湫開發史的神話傳說。
相傳在遙遠的古代,大湫一帶因為沼澤遍布、欠缺良好的水源,讓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常為飲水問題而苦惱;萬般無奈之下,村民們虔誠地向神明祈禱,日以繼夜祈求上天賜與乾淨的水源,而在祝禱第21天的早晨,奇蹟發生了——天地神明似乎對村民的祈願有所感應,杉木底下突然出現一條非比尋常的白蛇,隨著白蛇的靈光一現,樹木根部也神奇地湧出了清泉,終於得到乾淨水源村人為此歡欣鼓舞,將此視為神明的恩惠。
而樹木之於神社,也是在神道信仰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許多神社境內的神木,也被做為「鎮守之森」的信仰對象。
時序來到近代化的明治維新,大湫宿在驛站制度的廢止後也走入歷史,這一帶跟著時代的巨輪一同往「農山村化」的開發之路前進。1921年的大正年間設置了大湫村、戰後的50年代又再合併成為大湫町,為岐阜縣瑞浪市所管轄。不過當地的戶數與人口數始終不多,根據官方2015年的統計資料,人口僅存126戶、共552人,而且近年同樣也面臨了日本普遍的農山村人口急速老化的難題。
但無論時空如何流變,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代代傳承的記憶都和大杉神木緊緊相依。神木的位置雖然是在神社境內,但民宅也緊臨在周邊區域;對當地不同世代的居民們來說,共同經驗都是「在神木的看顧下長大」。
「我們都叫它『大杉桑』,早晚經過都會對著神木拜一拜。」當地居民、現年86歲的大澤松枝向《中日新聞》表示,對許多住民來說,大杉神木就是守護著大家、守護著健康的神明。
然而隨著當地住民的高齡化、人口減少,對於神木的保護卻也逐漸顯得力不從心。在2004年5月,大杉神木曾經因為雷擊而受損,在大湫町與神社難以獨力負擔維護修整費用下,由岐阜縣和瑞浪市出資補助來進行後續的保護。
此外,大杉神木在1956年指定為天然記念物時,測定的樹高為60公尺,而後在2004年的雷擊事件之前測得約為47公尺,因為落雷損傷的緣故再修剪掉了7公尺,目前官方的資料才會將樹高訂為40公尺。
而在雷擊事件後,瑞浪市政府的文化課也著手進行神木的相關調查,發現大杉神木有衰退腐壞的趨勢,擔憂樹木有傾倒的危機、以及盡可能保護維持大杉神木的狀態,大湫町居民們組成志工團體、以及推廣和維護樹木的「大湫社區推進會」,致力於保存千年神木以及世代相傳的生活記憶。
不過何時會面臨樹倒危機?無論是官方調查或在地居民,都沒有十足的把握。只是沒料到,多年來挺過幾次落雷和豪大雨的大杉神木,會在2020年的梅雨季突然倒下。
今年7月時日本再次遭逢極端豪雨的侵襲,又急又猛的雨勢,讓近年深受水患和土石流之苦的各地農山村都繃緊神經。在7月11日的深夜10點30分左右,大湫町的猛烈雨勢,竟使得千年神木連根拔起、就地在神社境內倒下;不幸中的大幸是,神木倒下的方向位置並未壓到周邊的民宅、也沒有任何人受傷,唯獨只有大湫神明神社遭到壓垮而已。
「神木倒塌時無一人受傷、也沒壓壞民宅...,一切都是奇蹟!」
大湫町社區推進協議會的副會長三戶憲和,如此向《朝日新聞》表達他的震驚感受。而且由於神木只壓倒神社,包括三戶在內的住民們,都紛紛表示「感覺像是大杉神木用自己作災難的代替一樣。」「要是在白天參拜時間倒下,那真的會傷到不少人...果然是神木的力量吧。」
神木倒下後的「奇蹟見證」還不只如此。在倒壞的神社裡,發現祭典用的神輿也安然無事,前來搶救的民眾們趕緊用白布將神輿包好、轉送往他處安置,對於居民來說,只要神輿還在,就算神木倒塌了也都還能照常舉行祭典活動。根據瑞浪市教育委員會的資料,這座神輿大約有130年的歷史,是在1886年(明治19年)時,在地居民出資從名古屋收購,百年來多用於秋天的例行祭典。
又一個奇蹟發現,是神木底下挖掘出的「木劍」。大湫町在地的雕刻藝術家、現年66歲的天野裕夫,為了感念大杉神木,在2013年時以神木的樹枝為素材,雕刻了一把木劍作為奉納品,埋藏在神木底下供奉。結果神木在今年7月連根拔起而倒塌時,急忙來到現場協助整理的天野,意外發現這支木劍完好無缺;天野將木劍取出、懷抱在手裡,興奮地向媒體表示:「這讓在地人和我都感受到無比勇氣,真的好開心!」
各種不可思議的「巧合」小故事,接二連三地透過媒體報導而流傳,而就現實層面來說,也確實反映出了大杉神木長久以來所凝聚的社區意識。然而問題在於,神木下之後到底該怎麼辦?
首先要面對的難題是清理整修。由於神木是連根拔起倒下,專家評估狀況後認為,已經沒有可能原地植回復原的機會,因此要抉擇的是——把千年神木直接變成「廢物」清除?還是整棵以倒下的現狀保留?不同選項各有考量,數個月以來大湫町社區也在不斷思索、尋求共識。
大湫町社區推進協議會主張,神木是地方信仰與社區意識的中心,即便倒下了也應該要有所保存;不過無論是否保留,主要的難處還是在於資金不足,若是要全數撤除的話,動工伐木、運送的工程費用也相當可觀,光靠大湫町其實無力負擔。而保留的話,後續的維護工作也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奧援,但這正是只有120多戶住民的大湫町,過去多年來遭遇的護樹困境。
那麼做為地方行政機構的瑞浪市或岐阜縣,難道不能出手幫忙嗎?大杉神木的案例,反而陷入了尷尬的處境。大杉神木已經由岐阜縣指定為天然記念物,在法律上可獲得政府或文化廳的補助,而在2004年遭雷擊損毀時,岐阜縣和瑞浪市也有提供相應的補助款,協助維護作業。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大杉神木並沒有完全倒塌,而是那個被指定為自然遺產時的「完整狀態」。
如今整棵樹木倒在神社境內,天然記念物的狀態已不復存在,因此岐阜縣官方才向媒體表示,「在復原困難的情況下,難以評斷是否還有文化財的價值,因此很有可能根本不會撥款補助。」
另一個問題,則是考量神木所在的位置,是倒塌後依然位於神社境內,而行政機關基於日本憲法第20條的政教分離原則,如果它不再是政府指定的文化財,那麼在處理大杉神木上,就會陷入法律上的尷尬處境。
倒下的大杉神木,到底還算不算自然遺產?千年神木倒下之後就瞬間變成廢物?攸關能否繼續維護保存,也在當地引發了不同意見爭論。
7月到8月的多次協調,目前地方共識都是選擇「原地保留」,而資金的問題則希望透過公開募款的方式,向全國民眾徵集捐款,並開設了專用網站「大湫町御神木.大杉應援」,同步記錄神木的後續作業與集資計畫。
具體的神木保留方案還在研擬當中,不過目前的決定是會以「神木部分軀幹」為主,無法整棵都留下來。從8月中開始,地方也陸續展開神木的清潔整修、驅蟲作業,同時大湫町也組成了特別小組「再生檢討會議」,擬定大杉神木能夠持續活化利用的方案。
在大杉神木引起各地新聞關注後,來自名古屋大學的專家團隊也來到了神木現場進行採樣,為當地帶來好消息的是,專家團認為大杉神木是研究日本古代氣候相當珍貴的素材,從年輪等資料分析歷史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或可做為氣象史以及地球暖化等議題的研究資料,因此學術機構也樂意支持大杉神木的保存活用計畫。
儘管相關工程還沒有那麼快就能馬上完成,但大湫町社區的地方振興腳步,早已經迫不及待啟動;時至9月份,已經陸續展開了讓地方居民參觀的行程,大湫町的青少年育成町民會議,就在9月19日時舉辦了親子的神木學習之旅,讓民眾可以到現場參觀倒下的神木,並且透過對木材的親手接觸,來認識神木與大湫町的歷史文化。
其實類似的案例,日本全國並不是只有大杉神木而以。根據專攻森林議題的記者田中淳夫的相關採訪資料,有關神社神木的維護、如何修剪保存、該不該砍伐等難題,其他地區同樣發生過。
例如奈良縣的烏川神社,有一棵樹齡約500年、高約30公尺的神木,就曾經因為考量枝葉繁盛、若遭遇大風大雨可能會造成周邊到錄或鄰居的危險,因而選擇砍伐。而今年6月在東京八王子市的天滿社,則發生因為樹木枝葉長到周邊道路,而被東京都強制砍伐枝葉。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