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窗裡的病毒苦力?紐約疫情下的監獄囚犯「防疫大趕工」
主持人/編輯七號、糖蜜
「防疫非常時期,奴役囚犯沒問題?」美國疫情嚴重暴衝的紐約州,確診病例已超過4萬人、死亡已知519人,是全美各州最慘重的地區。為了應急補充匱乏的防疫耗材,紐約州從3月中開始啟動監獄和矯治中心的受刑人勞動生產,趕工製作口罩和消毒洗手液。然而長久以來被外界詬病的監獄低薪過勞、有如現代美國奴隸制的勞動環境,在紐約疫情的當下又更蒙上了病毒威脅的陰影。為防止監獄內的群聚感染惡化,包括紐約州在內的各地監獄陸續釋放輕罪和高感染風險的囚犯,但此舉舒緩監獄人滿為患的壓力、又會否成為防疫破口?與此同時政府官方高調進行的受刑人趕工勞動,又存在那些低薪壓榨的問題?
▌請點閱下方收聽
截至美東時間27日,紐約州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病例已達4萬4,635 人、其中死亡人數519人,近幾周以來數字仍不斷攀升,是全美各州裡感染疫情最為慘重的地區。
儘管紐約已經採取城市封鎖的手段,但社區感染的風險隱憂依然存在——特別是群聚密集、生活環境相對惡劣的監獄和矯正中心。光是在3月24到25日連續兩天,紐約市就前後發生了總共125名關押的囚犯確診,除此之外連監獄的刑務人員也有67人感染;在此之前,因為 #MeToo案件而判刑入獄的好萊塢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18日從紐約里克斯島(Rikers Island)監獄轉送往紐約州立監獄時,也確診感染了武漢肺炎病毒。外界震驚之餘,令人困惑的是:監獄是不是成為被防疫遺忘的病毒溫床?
一名在疫情期間從里克斯島監獄釋放的犯人,向媒體表示「對監獄感染情況極為擔憂」。原因是獄中缺乏防疫物資,發現被感染確診的囚犯患者雖然會予以隔離,但都未能做好妥當的消毒清潔,也讓同樣關押的百名囚犯憂心會不會爆發獄中群體感染。而這名向媒體申訴的年輕囚犯,是因為本週疫情惡化之後,考量防疫而提前釋放的受刑人之一;為避免監獄感染擴散,紐約在25日釋放超過300名囚犯(以輕罪和感染高風險、高年齡的受刑人為主),紐約市的監獄人口因此降低到4,906人,是1949年以來睽違70年首度低於5,000人數字。
「監獄人太多,對刑務人員和受刑人都很危險!」民主黨的紐約市議員蘭德(Brad Lander )建議,除了釋放囚犯之外,疫情期間警察執法或可稍微裁量、降低輕罪被捕入獄的機會,以免讓監獄在這段期間又有新囚關押。與此同時,其他各州也有陸續採取相同的「防疫釋囚」作法,試圖暫時緩解監獄內人滿為患的感染壓力。雖然各州市的作法不一,但不是所有的囚犯都能夠從此一走了之,多數人還是得在公衛緊急狀態解除之後,重返獄中服刑。
紐約州一方面要緩解監獄壓力,另一方面也在政府主導下開始動員受刑人勞工,趕工生產面臨匱乏的防疫物資。紐約州州長古莫(Andrew Cuomo)從3月中以來,已加開監獄和矯正中心的生產線,補充民眾急需的口罩與消毒洗手液。古莫更是高調地召開記者會,保證在防疫大趕工之下,10萬加侖、酒精濃度75%的「NYS Clean」消毒洗手液能投入給紐約州內使用。
不過有參與趕工的受刑人卻表示,實際上並非真的由監獄的生產線來「製造」洗手液,還是單純填裝供應商提供的溶液,至於供應商和貨品來源為何?是否符合規準規格?卻又成了生產現場與官方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大家24小時輪班趕工,防疫期間的加班津貼,是每小時2美元。」受刑人無奈表示,就算被動員趕工,實際上待遇並沒有改善多少。已紐約著名的受刑人生產品牌「Corcraft」為例,平均每位受刑人勞工的時薪是0.65到0.8美元,連1美元都不到;對比紐約市最低時薪的15美元是天壤之別。雖然囚犯勞務工作的措施,有其培養技能、透過勞動「矯正」後增加復歸社會的機會,但既有勞動和商業買賣的事實,多年以來卻仍持續以低薪高工時的方式,變相成為廉價勞工壓榨。
作為政府單位主管的Corcraft,平均年銷售額約為4,800萬至 5,500萬美元之間,但不能以一般民間商業販賣,而是以政府機構等公家單位、或是公益組織為採買銷售對象;業務範圍包括各種工業生產:車牌、交通號誌、衣服、衛生清潔用品、文具與辦公桌椅等,也有受刑人組成的裝修工程一類服務。
「因為是囚犯,所以過勞低薪就可以?」Corcraft以及其他監獄的勞動,多次成為美國人權和勞工團體抨擊的對象;美國紀錄片《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13th)也以此監獄勞動和商業資本結構,揭露了其中的人道與種族歧視問題。然而面對疫情威脅之下,非常時期的趕工,到底是防疫的必要勞力、還是在惡質結構下成為被遺忘的病毒溫床?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