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站牌與死亡的距離:日本「危險巴士站」的交通死角危機

2019/09/30 陳威臣

圖為今年4月的神戶巴士死亡交通事故,日本巴士站隱藏的安全危機浮現,引發社會的關注議論。 圖/美聯社
圖為今年4月的神戶巴士死亡交通事故,日本巴士站隱藏的安全危機浮現,引發社會的關注議論。 圖/美聯社

9月18日,日本神戶地方法院開庭審理一件死亡交通事故:神戶市營巴士撞上多名路人,而導致多人死傷、巴士司機當庭認罪。這起事件,也讓日本巴士站隱藏的安全危機浮現,引發社會的關注議論。

這起事件發生在今年(2019年)4月,當時一輛由大野二巳雄(64歲)駕駛的神戶市營巴士,停靠在神戶鬧區JR三之宮站前的巴士站,乘客上下車之後,由於位在巴士站前方的路口號誌為紅燈,行人們便依照號誌通過馬路。

沒想到這輛巴士卻突然爆衝,撞向過馬路的路人,結果造成2人死亡,4人輕重傷的慘重事故。開庭時巴士司機表示,巴士剛起步之後因為看到前方紅燈,所以準備要煞車,卻錯踩油門而釀下大禍。雖然因為司機的一時疏忽,而導致這樣的悲劇,但其實巴士站的設置地點與馬路過於靠近,卻是導致類似事件發生的遠因。

巴士站的設置地點與馬路過於靠近,卻是導致類似事件發生的遠因。圖為今年4月的神戶巴士死亡交通事故。 圖/美聯社
巴士站的設置地點與馬路過於靠近,卻是導致類似事件發生的遠因。圖為今年4月的神戶巴士死亡交通事故。 圖/美聯社

除了神戶危險巴士事件,2018年8月30日在神奈川縣的橫濱市,也發生類似悲劇。一名10歲女童搭乘市營巴士抵達目的地後下車,準備通過巴士站前方的斑馬線時,卻因巴士擋住視線,一輛箱型車從旁駛過撞上女童,導致這名女童死亡。

這樣的事故其實層出不窮,也讓各界開始重視巴士站的設置地點。神奈川縣警方在女童的車禍發生後,即展開縣內的危險巴士站調查,最後發現居然多達85處。而媒體向各都道府縣的巴士協會徵詢,蒐集到的資料更顯示,全日本的「危險巴士站」(危険なバス停),在16個都道府縣之中,居然高達441處以上。

這些危險巴士站,警察當局依照《巴士停留所安全對策》,評估巴士站設置和道路安全,將危險程度區分為A、B、C三級,列入評估的項目包含過去3年內發生事故的案件數、該地點運行的巴士數量、過馬路的兒童人數等指標;而地處住宅區、道路狹小且巴士站剛好就在路口的情形,極容易發生危險事故,就被列為最危險的A級,目前日本全國就有441所列入A級的危險巴士站,其中三重縣最多(104所)、第二多為神奈川縣的84所、以及長崎縣的70所。

全日本的「危險巴士站」(危険なバス停),在16個都道府縣之中,居然高達441處以上。圖為今年4月的神戶巴士死亡交通事故。 圖/美聯社
全日本的「危險巴士站」(危険なバス停),在16個都道府縣之中,居然高達441處以上。圖為今年4月的神戶巴士死亡交通事故。 圖/美聯社

事實上,日本大部分的巴士站,大多是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設置,距今已有50年以上的歷史。當時正值日本的交通變革時期——由於經濟高度成長、日本人的個人財富增加,加上內燃機技術躍升,汽車大量取代路面電車,讓原本公共交通主流的路面電車,反而成了造成交通堵塞的元兇。

都市中的路面電車因此大量廢線,而公共交通就由路線巴士(公共汽車)所取代。雖然公車有不受軌道路線限制、調度方便等優點,不過巴士站的設置,卻無法像路面電車站一樣,可以大喇喇地設在路面上。

此外,1960年代末期也是日本都市化發展的時期,大量農村青年前往都市工作,讓郊區開始發展成為住宅區,公車自然就成為這些郊區住宅前往都市的重要運具,大量公車站牌於是陸續設置,直到今日。

但時隔50年,因外在環境改變,這些巴士站設置的地段不管是人口、交通量都大幅增加,道路卻並沒有跟著拓寬,甚至於道路周邊環境也與50年前沒兩樣,僅為了對應通勤人口與車輛增長,而多了斑馬線與號誌,但卻因為距離巴士站牌過於靠近,反而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危險因子。

日本大部分的巴士站,大多是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設置,距今已有50年以上的歷史。 圖/奈良交通株式会社
日本大部分的巴士站,大多是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設置,距今已有50年以上的歷史。 圖/奈良交通株式会社

1960年代末期也是日本都市化發展的時期,大量農村青年前往都市工作,公車自然就成為這些郊區住宅前往都市的重要運具。 圖/奈良交通株式会社
1960年代末期也是日本都市化發展的時期,大量農村青年前往都市工作,公車自然就成為這些郊區住宅前往都市的重要運具。 圖/奈良交通株式会社

其實不少巴士司機也對於這些危險巴士站憂心忡忡,認為如果再沒有改善,去年8月或是今年4月所發生的悲劇,隨時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即便日本的巴士司機素質普遍相當高,公車也不太會四處亂鑽,但潛在的危險因子,無形之中增加了司機們的駕駛壓力。

事實上,早在2018年3月——也就是橫濱與神戶的巴士悲劇發生之前——國土交通省中部運輸局即已提出了一份合適的巴士站設置調查報告,當中就建議該如何適當地設置巴士站,像是不影響一般車輛通行、巴士容易停靠、不會對路上行人造成安全威脅等,但既然已有報告警惕,卻為何還是接連發生現實悲劇?

《富士電視台》針對神奈川縣的危險巴士站,做了長期的追蹤,發現境內的85座危險站牌,早在去年事故發生後就已清查;但事隔一年,這些站牌絕大多數仍在原位,也沒有太多改善,不禁讓人質疑行政效率。

其實不少巴士司機也對於這些危險巴士站憂心忡忡,認為如果再沒有改善,去年8月或是今年4月所發生的悲劇,隨時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圖/flickr@hans-johnson
其實不少巴士司機也對於這些危險巴士站憂心忡忡,認為如果再沒有改善,去年8月或是今年4月所發生的悲劇,隨時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圖/flickr@hans-johnson

神奈川縣境內的85座危險站牌,早在去年事故發生後就已清查;但事隔一年,這些站牌絕大多數仍在原位,也沒有太多改善,不禁讓人質疑行政效率。 圖/神奈川「日本共産党保土ヶ谷区後援会」
神奈川縣境內的85座危險站牌,早在去年事故發生後就已清查;但事隔一年,這些站牌絕大多數仍在原位,也沒有太多改善,不禁讓人質疑行政效率。 圖/神奈川「日本共産党保土ヶ谷区後援会」

但對此,相關單位也表示,畢竟要裁撤或遷移一座巴士站牌,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必須經過相當繁複的程序:一開始得先由巴士公司提出遷移或是裁撤站牌,然後同時向警方、地方政府、道路主管機關(例如國道為國交省、縣道為縣廳等)單位,申請站牌遷移協助,再邀集地主與周邊居民,召開說明會,獲得上述單位、地主與民眾的同意與諒解後,才得以完成。

也就是說,上述的環節之中,只要有一方反對——例如相關單位與地主都同意站牌的搬遷,但當地民眾表達反對——這座站牌就不可能移動,這也是為何眾多的危險巴士站,改善至今如此牛步化的主因。

這樣危險的狀況,在接二連三的悲劇後卻遲遲無法解決,也讓日本中央政府出面指示意見。國土交通省在今年9月初公佈了全國441處危險巴士站的調查報告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也召開記者會,說明內閣對於危險巴士站的憂慮,並且向媒體表示:「從調查結果來看,必須要確保公車站牌的安全性,畢竟確保安全是最重要的事。」基本上巴士站的管理屬地方事務(國道除外),國交省運輸局只站在輔導與協助管理的角色,這也表示連中央政府都已注意到危險巴士站的事態嚴重。

要裁撤或遷移一座巴士站牌,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必須經過相當繁複的程序:先由巴士公司提出遷移或是裁撤站牌,同時向警方、地方政府、道路主管機關單位申請,再邀集地主與周邊居民召開說明會,獲得上述所有人的同意與諒解後,才得以完成。 圖/flickr@hans-johnson
要裁撤或遷移一座巴士站牌,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必須經過相當繁複的程序:先由巴士公司提出遷移或是裁撤站牌,同時向警方、地方政府、道路主管機關單位申請,再邀集地主與周邊居民召開說明會,獲得上述所有人的同意與諒解後,才得以完成。 圖/flickr@hans-johnson

此外,國土交通省也將結合巴士業者、地方政府與學校,改善搭乘公車的安全環境,以達成日本內閣的宣示。根據目前國交省與文部科學省、國家公安委員會等,共同討論出的改善結論,除了改善巴士站周邊的標線與號誌、移轉危險巴士站之外,也會向學童宣導隨意橫越馬路的危險性。

由於不少危險巴士站都是設置在路口斑馬線之前,導致巴士在靠站發車時,容易因死角而撞到前方通行斑馬線的行人。在各省廳的改善計畫當中,則是要將這類的巴士站,改為設置在斑馬線之後,讓乘客下車後再繞至巴士後方,通行橫越馬路。

至於道路狹窄的路段,除加強取締因對巴士靠站載客不耐煩,而違規超車的車輛外,為了保障民眾的安全,比如神奈川縣也展開新的試驗,將巴士站設置在斑馬線上,讓乘客下車後,必須等待巴士開走,才能橫越馬路。

這些措施,都是希望能夠保障行車與行人雙方的安全。畢竟沒人希望事故發生,在事故中所有關係者,也都可說是受害人,唯有預先改善這些危險巴士站,才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唯有預先改善這些危險巴士站,才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圖/flickr@halfrain
唯有預先改善這些危險巴士站,才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圖/flickr@halfrain

推薦閱讀

日本「事故失敗學」:交通安全的血淚教訓

絕命紅綠燈:死傷萬人的日本「交通戰爭」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日本米的品質與美味世界有名,不過近期日本卻發生了跟米有關的怪事,不是買不到米就是...

日本「令和米騷動」:從米荒到米價高漲,日本政府怎麼辦?

2025/04/10
復原天守閣的討論持續,不少民眾無法接受政府花大筆預算蓋一座早已消失數百年的建築,...

讓日本再度偉大?東京的「江戶城天守閣重建計畫」

2025/02/28
現年52歲的中居正廣,1986年14歲時加入傑尼斯,1988年成為偶像團體SMA...

中居正廣引退:性侵醜聞風暴,與富士電視台的崩壞黑歷史

2025/01/23
曾經是主流的錄影帶,如今卻面臨了所謂的「2025年問題」。
 圖/路透社

只能保存40年的記憶:錄影帶的「2025年大限」

2025/01/03
圖/電影《情書》海報

お元気ですか?中山美穗:致敬日本國民偶像的情書

2024/12/06
2024年11月,東京地下鐵與東寶合作,販賣丸之內線.哥吉拉70周年紀念乘車券。...

日本鐵道與怪獸之王:紀念哥吉拉與東京丸之內線70周年

2024/12/06

最新文章

左為元世祖忽必烈,右為蒙金戰爭中的騎兵。 圖/維基共享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元代中國走向國際的「歐亞大交流時代」

2025/04/17
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造成經濟震盪,股市暴跌讓許多投資人哀叫「要去睡公園了」。圖為...

「財務創傷」讓你擔心睡公園?如何讓心理在經濟戰爭中免於震盪

2025/04/17
圖為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上演的《杜蘭朵公主》,扮演杜蘭朵公主的是義大利女高音歌...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2025/04/16
德國3月3日舉辦「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反對極右派另類選擇黨的陣營將其黨魁為德爾做...

當美國《取消文化》傳進德國:圍堵極右民粹之戰,如何加速民主文化的崩解?

2025/04/15
本屆大阪萬博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籠罩在烏雲之下。圖為2025大阪萬博的吉祥物「脈...

2025大阪萬博是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夢洲「負面遺產」能否復刻榮景

2025/04/11
瓦薩里的《藝苑名人傳》是今日認識文藝復興藝術家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圖/維基共享

寫下文藝復興天才的名字:瓦薩里與《藝苑名人傳》

2025/04/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