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絕命紅綠燈:死傷萬人的日本「交通戰爭」

2018/08/07 陳威臣

日本是全世界交通秩序最良好的國家之一,但近年老舊交通號誌更新不力、成為事故發生的...
日本是全世界交通秩序最良好的國家之一,但近年老舊交通號誌更新不力、成為事故發生的潛在危險,過去造成萬人死傷的「交通戰爭」將會重演? 圖/flickr@MIKI Yoshihito

日本是全世界交通秩序最良好的國家之一,人民十分守法,因此交通事故不但少,一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僅有3,694人(2017年),與台灣近3,000人的數字相較之下,人口事故比例相差5倍之多。

能夠有如此的優良交通環境,除了有高水準的國民素質,與良好的公民教育之外,完善的號誌設備,保障交通的安全與順暢,也是功不可沒。日本的交通號誌機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其密度為英國的5倍、美國的16倍,由於日本是「行人絕對優先制」,因此設置大量交通號誌機,以保障行人與用路人的安全。

然而近年來卻發生多起事故,並非用路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是交通號誌機故障所導致,讓人傻眼。這些故障的其實多屬老舊號誌機,由於已過更新年限,所以出現各種突發的故障,例如綠燈與黃燈同時亮燈、十字路口的號誌機全部亮綠燈,還有原本紅燈,亮綠燈後馬上又變成紅燈,結果導致對撞事故等狀況。

日本的交通號誌機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其密度為英國的5倍、美國的16倍。 圖/陳威臣...
日本的交通號誌機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其密度為英國的5倍、美國的16倍。 圖/陳威臣攝影提供

目前日本全國的交通號誌機,大約有21萬座左右,但其中有20%(約4萬5千座)已超過必須更換的期限,由於一部交通號誌機,最容易故障的就是控制器,一但故障,就會發生號誌異常,或是無法正常作動的狀況。而這些老舊號誌機,控制器的晶片與主機板經年累月的使用,早已老化,因而隨時有可能出現狀況,導致事故發生。

日本的交通號誌機,警察廳規定的更新期限是19年,但根據警察廳的統計,目前已過更新期限的號誌機,數量最多的是愛知縣4,415座,第二則是北海道有4,001座,第三是大阪府有2,888座。之所以還有這麼多老舊號誌機尚未更新,是因為設置一座交通號誌機,需要價110萬日圓(約新台幣30萬)。

以愛知縣來說,全縣境內共有1萬3千座號誌機,是除了東京都之外號誌機最多的縣,但卻有高達34%的號誌機,已過更新期限。如果要全面更新號誌機的話,總共得要耗資42億日圓(約新台幣11億),雖然年年都有編列預算更新,但卻跟不上老舊過期的號誌數量。

目前日本全國的交通號誌機約有21萬座,但其中有20%(約4萬5千座)已超過必須更...
目前日本全國的交通號誌機約有21萬座,但其中有20%(約4萬5千座)已超過必須更換的期限。 圖/路透社

會有這樣的狀況,是因為1960年代開始,日本邁入高度經濟成長期,不管是工作用車輛,或是一般私家轎車,因日本人所得大幅增加,而成為人人買得起的代步工具,也讓日本的汽車數量高度成長。然而隨著車輛增多、一般道路的服務水準卻沒有跟著提升,在缺乏號誌導引與交通規制下,交通事故年年增加,也造成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數暴增。

1970年全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到1萬6,765人的新高,甚至於超過甲午戰爭時,日軍戰死的人數(1萬3,311人)還多,所以被稱為「交通戰爭」。

為了保護人命安全,當時的日本政府除了嚴格執行交通法規、制定嚴格的罰則之外,也自1960年代末期開始,大量設置交通號誌,用以規制行車秩序,並保障行人的安全。然而這些號誌因為在同一時期大量設置,所以面臨淘汰的時程也就十分相近。

但同時間面臨大量交通號誌必須更新,製造與人力成本均暴漲的今日,政府單位卻沒有錢能夠應付,因此只得逐年陸續汰換,以過於老舊與故障者優先替換。也因此,造成了現今仍有4萬多座老舊號誌,仍繼續使用的窘境了。

《映畫社中日系列:交通戰爭》

60年代後隨著車輛增多、一般道路的服務水準卻沒有跟著提升,在缺乏號誌導引與交通規...
60年代後隨著車輛增多、一般道路的服務水準卻沒有跟著提升,在缺乏號誌導引與交通規制下,交通事故年年增加。 圖/美聯社

目前愛知縣境內,仍有1971年製造的現役交通號誌機,已經使用超過47年,且愛知縣一直是日本駕駛習慣最差的地區,因此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根據統計,當地已連續3年死亡人數都超過200人,是日本各都道府縣人數最高的行政區,如今面臨需編列高額預算,進行老舊號誌機的更新,也讓愛知縣警方頭痛不已。

目前愛知縣警設置了專門處理老舊號誌的部門,並且請民眾提供相關訊息,遇到較常出現狀況的老舊號誌機,優先進行更換。不過,雖然號誌機在妥善保養的狀況下,仍能撐一段時間,但支撐號誌機的支架,一般來說使用壽命大概是40年,而且由於材質多為金屬,會因為逐漸鏽蝕,無法支撐而倒壞,不但造成交通困擾,也可能砸傷行人。

也由於日本的號誌機過多,造成後續的維修困難,因此日本政府也開始著手研究,有何方案能夠減少號誌機的數量,但又能維持現有的交通指揮與保護行人的效果。其中最讓交通單位感興趣的,就是舊有的「圓環式路口」。

圓環式路口是歐洲十分常見的路口設計,過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學習歐洲的都市計畫,設置許多圓環,但戰後由於車輛暴增,圓環造成道路壅塞,因而拆除設置大量交通號誌。

老舊號誌機會因為逐漸鏽蝕,無法支撐而倒壞,不但造成交通困擾,也可能砸傷行人。 圖...
老舊號誌機會因為逐漸鏽蝕,無法支撐而倒壞,不但造成交通困擾,也可能砸傷行人。 圖/法新社

圓環式路口是歐美常見的路口設計,過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參照設置了許多圓環。圖...
圓環式路口是歐美常見的路口設計,過去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參照設置了許多圓環。圖為美國紐約的哥倫布廣場圓環。 圖/美聯社

不僅是日本,許多國家包括台灣、韓國,甚至於歐洲各國,許多圓環都被拆除,但目前的最新研究卻發現,設置圓環其實有助於駕駛人更謹慎使用道路,像是荷蘭試驗性的將幾個路口改設置圓環,結果車禍肇事率降低90%。

此外,荷蘭的德拉赫滕(Drachten),人口約4萬5千人,還在2007年進行一項實驗,就是將市區大部分的交通號誌機撤除,結果車輛通過路口的時間,平均縮短了20秒,原本4年發生36件交通事故,這項實驗實施之後,一年之間只發生2件交通事故。這樣的結果,讓歐洲各國也開始研究撤除號誌機的實驗,目前大約有400個市鎮展開這項計畫,這些實驗結果,都提供日本相當重要的參考。

此外,日本有部分的號誌機,當年設置時,主要是為了提醒用路人「該處有十字路口,應減速慢行並注意通過」。但這些所謂的「一燈式」號誌機,所設置的地點都是交通量低的路口,加上年代老舊,因此日本警方也研議,拆除這些號誌機,改設置新式反光標誌,不但有同樣效果,也可減少號誌。

當然日本政府仍然維持行人優先的制度,希望能以各種方式,保護行人的安全。但現階段,日本政府仍要傷腦筋,畢竟4萬多座老舊號誌機,得要花上近500億日圓啊!

日本政府仍然維持行人優先的制度,希望能以各種方式,保護行人的安全。 圖/法新社
日本政府仍然維持行人優先的制度,希望能以各種方式,保護行人的安全。 圖/法新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日本新幹線殺人事件:希望265號,最終列車的悲劇

陳威臣

媒體工作者,資深政治幕僚,喜歡透過鏡頭看世界,現居日本東京,喜好研究鐵道、航空、軍武,順便觀察日本政經及文化史地。著有《我在日本的24hr:街頭巷尾的常民生活日誌》。

作者文章

圖/路透社

和平的可愛巨獸?中日「貓熊外交」與日本的大貓熊熱

2022/11/19
原本岸田內閣的滿意度,自去年2021年10月就任以來,本來一直維持相當高的支持,...

從安倍國葬到統一教之亂:岸田文雄還有機會民調逆轉嗎?

2022/10/12
在內外交迫的局勢下,講求黨內和諧以對,在經濟發展、國防與安保等方面遵循安倍前首相...

岸田安內攘外的難關布局?小心翼翼的日本「政策斷行內閣」

2022/08/11
如果日本的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將會高達11兆日圓,一舉成為世界軍事預算第...

11兆的威懾力?日本2022《防衛白書》護台防中戰略

2022/07/25
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自民黨最大派閥恐群雄分裂?永田町是日本的政治中樞地區,自民黨...

敵人就在永田町?安倍驟逝後「派閥家變」的繼承者之戰

2022/07/14
圖上排由左至右:漫畫家赤松健、演員中条清、前偶像生稻晃子。下排由左至右:搞笑藝人...

日本2022參院選:決戰國會的「明星大亂鬥」?

2022/07/06

最新文章

「看完我的視頻後去洗手間」?網路色情詐騙的慾望陷阱

2023/03/24
日本民間團體非法媒合海外器官移植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行之有年的一條龍套餐行程。圖為...

活命的風險之罪?日本「非法海外器官移植」媒合問題

2023/03/24
「牠不狒牠是我兄弟!」在南非Uitenhage車站工作的狒狒傑克和主人懷德。 圖...

南非「狒狒鐵道員」:鐵路號誌工傑克的狒狒勞動故事

2023/03/24
兒童文學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十分受孩子歡迎,但也備受爭議,如今作...

敏感詞小孩不宜?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的修訂爭議,R for Roald Dahl

2023/03/24
2021年3月27日,緬甸政變發生不久,示威者在仰光抗議,丟擲煙彈。 圖/美聯社

還相信黎明的人:《緬甸,最後一博》黑暗深淵裡的反抗與覺悟

2023/03/21
「公共媒體的王牌體育主播,可以在個人社群帳號『評論時政』嗎?」BBC著名體育節目...

個人帳號的赤裸發文?BBC體育主播停職風波的「言論自由」之辯

2023/03/1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