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4登月急先鋒:「太空企業」列強奧援NASA?

2019/06/07 徐子軒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之際,美國政府對於「重返月球」也越發心急。 圖/NA...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之際,美國政府對於「重返月球」也越發心急。 圖/NASA

▌延伸閱讀:〈真.禿子跟著月亮走?富豪貝佐斯的「登月狂想」

2019年恰好是「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美國政府對於「重返月球」亦野心勃勃。

川普上任後矢言重返月球,加上太空經濟逐漸蓬勃,美國航太巨頭們也紛紛大舉投入,像是世界首富貝佐斯所創立的太空企業「藍色起源」(Blue Origin,簡稱BO),也開始競取美國政府合約。2017年BO與NASA簽署價值75萬美元的技術協議、2018年與美國空軍簽署價值5億美元的發射服務合約等,都顯示BO的積極。

這些只能說是BO的牛刀小試,太空企業近年兵家必爭的重頭戲,乃是NASA的月球探索任務——「阿提米絲登月計畫」(Artemis)。

美國副總統彭斯所領銜的太空委員會,已經擬定兩階段的登月任務:第一階段將由NASA獨挑大樑,但若成功進展到第二階段,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SLS)與獵戶號太空梭(Orion)等技術到時仍不足以讓美國人登月,則「不排除由民間企業接手」——這便是各航太巨頭摩拳擦掌的天賜良機。據悉,今年5月初BO月球登陸器「藍月」的發表會,便有向NASA自薦推銷的意圖。

今年3月,彭斯宣布「五年登月」的目標,將原來預計的2028年提前到2024年,外...
今年3月,彭斯宣布「五年登月」的目標,將原來預計的2028年提前到2024年,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川普打算在二次任期內完成(假若川普真能連任),成就不朽的功績。示意圖。 圖/路透社

▌NASA的2024登月計畫

今年3月,彭斯在太空委員會上宣布「五年登月」的目標,將原來預計的2028年提前到2024年,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川普打算在二次任期內完成(假若川普真能連任),成就不朽的功績。彭斯並指示NASA:使用任何必要的手段來實現目標,包括對外採購、發包工程,以及必要時取消承包商合約。

彭斯說的最後一項,乃是指去年底NASA通過的「商業月球運載服務」(CLPS)。該計畫入選了9家私人企業作為登月夥伴,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及其他8家新創公司。NASA原本希望透過CLPS激勵更多私人企業投入探索太空,但現實比人強,已有6間公司宣布今年無法達成年度目標,進度落後讓彭斯大為不滿。

為此,NASA正著手於加快登月時程,但「美國優先」式的登月計畫亦引起合作的各國夥伴不滿。原因在於依照最初的安排,登月過程有一個裝置稱為「門戶」(gateway)——也就是中轉太空站——作為提供太空人居住與工作、太空梭組裝和補給,以及前往更遠天體,如火星的準備;如今NASA可能要縮減門戶的規模,以達加速登月。

美國政府與NASA急著想加快登月時程,但恐怕難盡如人意? 圖/路透社
美國政府與NASA急著想加快登月時程,但恐怕難盡如人意? 圖/路透社

「先返月球、再到火星!」為加速登月,如今NASA可能要縮減門戶的規模,也引發合作...
「先返月球、再到火星!」為加速登月,如今NASA可能要縮減門戶的規模,也引發合作夥伴不滿。 圖/NASA

門戶雖是NASA主導,但部分卻是由其他國家的對應機構投資建造,像是加拿大投入20億加元(約468億新台幣),用來開發門戶機器手臂。若NASA改變計畫,加拿大的投資將面臨擱置,甚至不排除血本無歸,自然對美國此舉有所質疑。

但另一面來說,門戶計畫也被部分航太工程師視為多此一舉,認為登月其實可從地球直航,不需特地經由門戶。他們主張私人企業的技術——像是SpaceX、BO、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的「聯合發射聯盟」(ULA)等——都足以助陣順利登月。透過與這些巨頭合作,不只能加速登月,更可為美國納稅人省下數百億美元。

要NASA現在完全放棄門戶,當然也不太可行,但種種跡象顯示,NASA除了與各國對應機構合作,結合私人企業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

早在川普上任後不久,旋即公布第一份「太空政策指令」(SPD-1),強調和商業與國際夥伴共同領導探勘計畫;國會也給予相當程度的支援,如2020年《國防授權法》,要求利用商業太空港發射小型衛星,並制定將商業能力納入國防部太空作戰的戰略;甫獲通過的《2020年太空財政預算修正案》裡,川普政府既刪減了門戶的經費,又尋求追加16億美元,其中10億美元將會用在著陸器系統的研發上。修正案更指出將會向民間採購,這對BO等企業絕對是大利多。

NASA結合私人企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有論者主張,私人企業的技術——像是Spac...
NASA結合私人企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有論者主張,私人企業的技術——像是SpaceX、BO、波音與洛克希德馬丁的「聯合發射聯盟」(ULA)等——都足以助陣順利登月。與這些巨頭合作,不只能加速登月,更可為美國納稅人省下數百億美元。圖為SpaceX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 圖/法新社

▌太空企業的崛起

NASA亦開始以標案形式,向私人企業尋求奧援。今年5月,NASA公布了月球著陸系統的得標者,包括老將的波音、洛克希德馬丁,新秀的BO、SpaceX等11間企業。BO獲選的項目是下降與轉移元件,預計將會以「藍月」為基礎模型,提供給NASA。

獲選的企業可得到NASA的獎金,但也必須撥出至少20%的計畫預算,作為之後的運作費用。對BO等企業來說,錢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和NASA合作,成為行業內的領先者,才能有利於日後的壯大與兼併。嗣後NASA還會有其他的標案釋出,亦是兵家必爭之地。

美國以及國際間的太空企業百花齊放,各有各的長處,但也呈現各種競合狀態。不久前,NASA選定了美國航太公司「MAXAR」作為「阿提米絲計畫」夥伴之一,MAXAR主要負責建造月球門戶第一階段的推進系統,以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供門戶使用。BO與德雷珀公司(Draper,入選CLPS的夥伴之一)都參與了研發,顯見企業間的合作至為重要。

不過,太空企業必然會符合市場法則,出現強者恆強的狀態。像是今年SpaceX剛獲得10億美元的融資,這不只是對其發射能力的肯定,更是因為馬斯克新推出的「星鏈」計畫(Starlink),預計發射1萬2,000顆衛星,提供便宜的網路連結服務;貝佐斯的亞馬遜不惶多讓,但只有3,200多顆,其他中小型太空企業亦有類似計畫,只是未來若不能在價格上取勝,可能都將被SpaceX擊潰。

今年5月,NASA公布了月球著陸系統的得標者,包括老將的波音、洛克希德馬丁,新秀...
今年5月,NASA公布了月球著陸系統的得標者,包括老將的波音、洛克希德馬丁,新秀的BO、SpaceX等11間企業。BO預計將會以「藍月」為基礎模型,提供給NASA。圖為5月初貝佐斯(Jeff Bezos)主持藍月的發表會。 圖/路透社

▌美國太空競賽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求登月,那麼門戶或許多餘。但在川普政府的SPD-1中,明確立下「先返月球、再到火星」的目標。5月中的「人類登陸火星峰會」(Humans to Mars Summit)上,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表示,人類加速返回月球有助於火星任務;然而,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STPI)的報告顯示,即使沒有預算限制,也無法如NASA的構想,在2033年前完成火星軌道任務,最快可能要到2037年之後

這主要是由於關鍵技術尚未成熟,若貿然行事,會有很大風險。布萊登斯坦也承認若要接連登陸月球與火星,需要更多的資源和資金。不管是理論或技術上,川普任內均無法達成火星任務,只是為後繼者奠基。

但無論登月或登火,背後代表的意義對美國至關重要,因為這是新世紀的太空競賽,主要對手則是俄羅斯中國,美國有不能輸的壓力。

面對俄羅斯與中國,美國有不能輸的壓力。圖為中國「嫦娥四號」成功發射照,「嫦娥四號...
面對俄羅斯與中國,美國有不能輸的壓力。圖為中國「嫦娥四號」成功發射照,「嫦娥四號」今年年初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圖/路透社

即便川普政府制定了太空政策,但當面臨政黨輪替,政策卻很有可能就此胎死腹中。正如過去小布希政府曾提出重返月球的「星座計畫」(Constellation),卻被歐巴馬政府取消,將目標轉到小行星登陸上,兩者所應用的技術並不盡相同,也會影響私人企業的未來發展。

現在川普政府又推翻了小行星計畫,轉回月球;相對來說,俄國或中國的專制政體較沒有類似風險,因為一人的意志被長期執行,也不怕遭到反對黨或民意否決,在太空這種需要長期投資的領域來說,政策的穩定性也成為關鍵。

不過,這次的太空競賽和50年前不太一樣。除了對手更為強大,國際間也出現了眾多的新夥伴——像是與加拿大太空局(CSA)、歐洲太空總署(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等國家級單位合作,美方聯盟與中國的競爭,也從地球延伸至天際。

此外,像是SpaceX、BO等堪比國家水準的私人企業,更已是美國太空競賽不可或缺的重量級夥伴。但隨著時間與技術的遞嬗,太空企業恐將在星際建立殖民地,當能夠自給自足之時,也會成為類國家的實體,甚至逐漸不受地球規範約束,成為太空的主導者之一。這恐怕也是馬斯克、貝佐斯等人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與挑戰。

這次的太空競賽和50年前不太一樣。除了對手更為強大,國際間也出現了眾多的新夥伴;...
這次的太空競賽和50年前不太一樣。除了對手更為強大,國際間也出現了眾多的新夥伴;堪比國家水準的私人企業,更已是美國太空競賽不可或缺的重量級夥伴。 圖/電影《2001:太空漫遊》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真.禿子跟著月亮走?富豪貝佐斯的「登月狂想」

誰先打下了「死星」?美中「太空武器」的攻防競賽

投資「太空採礦」:地球小國能不能成為宇宙霸權?

川普宇宙軍?美國「2020太空成軍」的星戰大質疑

徐子軒

amor fati,覺得魯莽是一生至少一次、誰都不可或缺的美德;amor mundi,相信聰明人為的均衡根本難抵混沌粒沙的傾城。 ▎FB:37°C 的中國。 ▎Vlog:魯賓孫

作者文章

圖為2月6日,印度國大黨示威者焚燒印度總理莫迪(右)和印度首富阿達尼(左)的肖像...

財務風暴的「印度郭董」:阿達尼集團醜聞,延燒莫迪政治危機?

2023/03/23
「入侵泰國的中國灰色生意?從泰國警紀敗壞的插曲說起。」圖為2013年的泰國反政府...

非法中資無孔不入?泰國腐敗政治與軍警的「官官相護打擊法」

2023/03/14
阿爾登在任期間處於各種有害言論的環境中,除了對她與家人造成傷害,也突顯仇恨言論對...

被厭女仇恨逼退的總理?阿爾登辭職與紐西蘭的「極端分化」

2023/01/31
在非洲,加密貨幣是讓民眾看到希望,希冀可以取代法幣作為交易媒介的必需品。圖為示意...

加密貨幣未死:非洲抵抗歐美金融霸權的新希望?

2023/01/17
基於經濟、傳統飲食等考量,泰國始終有「大麻自由化」的聲音。 圖/歐新社 

衝太快的「呼麻自由」?泰國大麻合法化,為何變成政治難題

2022/12/28
12月9日,習近平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兼實際最高掌權人穆罕默德‧沙爾曼見面,並且也...

被中國捨棄的棋子?習近平為何聯手沙烏地,背信盟友伊朗

2022/12/21

最新文章

烏克蘭鐵路在戰爭之下的表現令人亮眼,成為烏克蘭能夠堅持到如今的最大功臣之一,並且...

烏克蘭「鐵人部隊」:鐵道上的無名戰爭英雄

2023/03/30
回溯歷史,新加坡政府在1965年獨立後提倡「生二孩」,亦提出許多懲罰政策、前總理...

生一個,送萬元現金?新加坡轉向催生的「搶救生育大補貼」

2023/03/29
新加坡政府雖然在今年提出了生育補貼措施,但依然被認為經濟誘因不足,但這是否是新加...

不想生就是不想生?新加坡「一補再補的育孩津貼」為何沒效

2023/03/29

「看完我的視頻後去洗手間」?網路色情詐騙的慾望陷阱

2023/03/24
日本民間團體非法媒合海外器官移植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行之有年的一條龍套餐行程。圖為...

活命的風險之罪?日本「非法海外器官移植」媒合問題

2023/03/24
「牠不狒牠是我兄弟!」在南非Uitenhage車站工作的狒狒傑克和主人懷德。 圖...

南非「狒狒鐵道員」:鐵路號誌工傑克的狒狒勞動故事

2023/03/2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