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小魔女瑪蒂達》長大後:英國經典童書30年的反叛勇氣,M for Matilda turns 30

2018/11/23 倫敦生活A to Z

《小魔女瑪蒂達》(Matilda)是英國家喻戶曉的經典童書,今年適逢30週年紀念...
《小魔女瑪蒂達》(Matilda)是英國家喻戶曉的經典童書,今年適逢30週年紀念。 圖/《Matilda》

神童長大以後,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小魔女瑪蒂達》(Matilda)是英國著名作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的經典童書,並由知名插畫家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繪圖。故事主角是三歲就能自己閱讀的天才兒童瑪蒂達,無奈爸爸是個賺黑心錢的二手車商,媽媽成天賭博不管事。兩人都覺得小孩子應該多看電視少讀書,對瑪蒂達棄之如敝屣,還好瑪蒂達有圖書館可以去。

如果有著足以通報社會局的「失職」父母還不夠荒唐,瑪蒂達念的還是一所早該勒令關閉的學校,曾經是奧運選手的校長川契布爾會抓著學生的頭髮,把他們當鏈球甩出去。瑪蒂達還從高年級學生的口中,得知校長有個處罰學生的櫃子,裡頭既黑、又有著碎玻璃和釘子。要是頑皮惡作劇,就會被關在裡頭一整天,只能站著,不能靠著也不能坐下——《小魔女瑪蒂達》無疑是個有點黑暗的故事,它寫出了成人的傲慢無知,也寫出制度和權力的荒謬。

羅德.達爾(Roald Dahl,圖右)創作的《小魔女瑪蒂達》於1988年出版,...
羅德.達爾(Roald Dahl,圖右)創作的《小魔女瑪蒂達》於1988年出版,故事主角是三歲就能自己閱讀的天才兒童瑪蒂達。達爾除了《小魔女瑪蒂達》外,其多項著作都有被改編成知名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和《吹夢巨人》。 圖/《Matilda》、維基共享

幸好,上學後,她遇到好老師哈妮小姐(Miss Honey),哈妮小姐有耐心又溫柔,發現瑪蒂達的天才後,盡其所能地協助她。受盡各種不公平的對待,瑪蒂達用自己的想像力與超能力對抗校長川契布爾的無理權威,並替被欺負的哈妮小姐討回公道,也為自己找到理想的新生活。

1988年10月出版的《小魔女瑪蒂達》,恰好在今年慶祝三十週年。拜1996年的賣座電影和2010年由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改編的暢銷音樂劇所賜,這位擁有神奇力量的小女孩,從書中躍然紙上,帶著觀眾看她如何使用超能力,趕走學校裡作威作福的川契布爾校長。如果瑪蒂達確有其人,三十歲的她會是什麼樣子呢?

為紀念《小魔女瑪蒂達》問世三十週年,長期與達爾合作的布雷克特別繪製了不同的書籍封面。儘管此書目前的出版社Puffin只要求一幅新作,布雷克卻一口氣畫了八幅,而其中三幅將成為三十週年紀念版的封面。想像中,她可能成為大英圖書館的執行長,畢竟還有什麼能比在世界首屈一指的圖書館工作,更適合這位書蟲?或者,成為桂冠詩人、探險家、天體物理學教授、特效動畫師、美髮師、甚至是摔角選手?

在紀念版發行的前言中,布雷克這麼說:「想像這位小女孩長大之後的樣子,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既然她從小就有這麼多種不同天賦,想像成年的她能做什麼也不是件太困難的事。」

《小魔女瑪蒂達》是個有點黑暗的兒童文學。面對成人的傲慢與權威,瑪蒂達用超能力,趕...
《小魔女瑪蒂達》是個有點黑暗的兒童文學。面對成人的傲慢與權威,瑪蒂達用超能力,趕走了作威作福的川契布爾校長。圖為《小魔女瑪蒂達》音樂劇海報及劇照,瑪蒂達無懼俯視那些高高在上的權威視線。 圖/《Matilda The Musical》

有趣的是,負責管理達爾作品版權及商標的羅爾德.達爾公司(the Roald Dahl Story Company)也廣徵大眾意見,詢問讀者們覺得瑪蒂達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最受歡迎的回答包括演員及倡議者艾瑪華森、歌手紅髮艾德,以及剛加入皇室的梅根馬可

羅爾德.達爾筆下的瑪蒂達熱愛文字與閱讀,自學乘法表。初上學遇見哈妮老師的瑪蒂達,談起讀了什麼書,而哪些作者的作品吸引她,哈妮老師問:

你認為所有的童書都應該要好笑嗎?

「是啊」瑪蒂達說「孩子們不像大人們那麼嚴肅,而且他們喜歡哈哈大笑」。閱畢整個故事,不由覺得,這個提問不只來自哈妮老師,更像是作者達爾藏在書裡頭,想對讀者提出的問題。如果一本童書不好笑,還能吸引小小讀者嗎?什麼樣的故事,可以同時讓大小讀者進行親子閱讀,享受同樣的內容?

瑪蒂達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最受歡迎的回答包括演員及倡議者艾瑪華森(圖左)、剛加...
瑪蒂達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子?最受歡迎的回答包括演員及倡議者艾瑪華森(圖左)、剛加入皇室的梅根馬可(中),以及歌手紅髮艾德(?)。 圖/Emma Watson Instagram、路透社、美聯社

可以確定的是,《小魔女瑪蒂達》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是個層次豐富的故事,如同許多童書,當中有許多滑稽和耍小聰明的段落,讓孩子捧腹,但故事沒有停在這裡。面對生活中諸多逆境,瑪蒂達並未在原地等著誰前來拯救,也沒有哭哭啼啼想著該怎麼辦;「逆來順受」顯然並不存在她的字典中。

她廣泛閱讀,為了給爸爸一點「顏色」瞧瞧,把養髮液與染劑調換,讓爸爸引以為傲的黑髮變成荒唐的髒銀色,她能用意志力移動物品,也以此「修理」大人,最後為哈妮小姐奪回她原有的財產。而當父親買賣贓車的行跡敗露,一家人倉皇出逃之際,她選擇留下來跟哈妮小姐一起生活。即便在大人眼中,她不過是個小孩,然而她所擁有的力量卻讓人不可小覷。

許多文學經典之所以受歡迎,往往因為它帶給讀者豐富的想像世界,卻又能在當中看見自己。「後來怎麼了?」童話主角們長大之後的發展,也常是個有趣的引子,激發人們不同的想像。例如美國劇作家約翰羅根(John Logan)便曾虛擬想像《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女主角原型人物愛麗絲.李道爾和《彼得潘》原型人物彼得.盧埃林.戴維斯相遇,談論在故事之外,各自千瘡百孔的人生

「童話主角們後來怎麼了?」圖為美國劇作家約翰羅根(John Logan)的劇作《...
「童話主角們後來怎麼了?」圖為美國劇作家約翰羅根(John Logan)的劇作《彼得與愛麗絲》(Peter and Alice),由茱蒂丹契以及班維肖主演,劇情想像《愛麗絲夢遊仙境》和《彼得潘》的原型人物相遇,談論故事外各自千瘡百孔的人生。 圖/維基共享

在2010年的同名音樂劇中,鬼才詞曲創作提姆.明欽(Tim Minchin)第一首交出的作品便是〈等我長大〉(When I Grow up),歌曲本身跟故事主線沒什麼太大關連,但大人聽來想必很有感覺,歌詞講的是孩子們期盼長大後能做的「好事」:「長高高才摸得到樹枝/夠聰明能回答所有該知道答案的問題/每天吃糖果而且都很晚睡/看很多卡通看到眼睛發直」。

孩子氣的歌詞也隱含了如何面對未知的恐懼:「我要舉起很多重物,而且我會跟床下的怪物搏鬥!」以及識破大人偽裝的小聰明:「我還要玩那些媽媽假裝不好玩的東西!」。

小時候想長大,長大以後又想變回小孩,這種矛盾的心情相信不少人都有過。期盼與懷舊之間,小孩與大人之間,或許我們總擺盪在另一邊的美好。回頭看,也許所有的成長在當下都是苦澀的,儘管大人的世界未必比較快樂,看在孩子的眼裡,還是很令人嚮往的吧。

然而,也許經歷成長之後的讀者,內心深處還是盼望著故事裡的主人翁永遠不會長大,永遠年輕。而陪著讀者長大的經典,總是讓讀者在不同年齡和閱歷時,都能有新的體會。在#MeToo運動席捲美國及歐洲等地,性別與權力不平等、霸凌等問題在電影、政治、藝術與文化界一一湧現,沒有誰可以別過頭去,假裝沒看到。或許,此時再次重溫《小魔女瑪蒂達》的故事,更顯得挺身對抗的重要性。

席捲歐美等地的#MeToo運動,在電影、政治、藝術與文化界也一一湧現。或許,此時...
席捲歐美等地的#MeToo運動,在電影、政治、藝術與文化界也一一湧現。或許,此時再次重溫《小魔女瑪蒂達》的故事,更顯得挺身對抗的重要性。 圖/路透社

同名音樂劇《小魔女瑪蒂達》中,提姆明欽另一首歌曲〈頑皮〉(Naughty)歌詞這麼說的:

不過就是發現人生不公平/不代表你得苦笑裝沒事/如果你一直強顏歡笑/什麼都不會改變/即使你很渺小,還是有很多事可以做/才不要因為「渺小」這種小事卻步/如果你只是坐在那邊讓人騎到頭上/你可能會說,我想應該沒關係吧/這樣一點都不對!/事情如果不應該這樣,你就得把它搞定!/因為沒有別人會幫我把事情搞定/只有我可以改變自己的故事結局/總有些時候你需要淘氣點

倘若依循「大人們」定下的遊戲規則,孩子就是應該「乖巧聽話」,笑著忍受不對的事,那麼事情永遠不會得到改變;而如果連自己都不挺身而出,那又有誰會幫忙呢?故事中的瑪蒂達「不乖地」用頑皮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書中,瑪蒂達最後趕走了川契布爾校長,那今日的瑪蒂達,會挺身對抗誰呢?不怎麼令人意外地,排名第一的是現任美國總統川普,而英國現任首相梅伊則排名第二。

為慶祝《小魔女瑪蒂達》出版三十週年紀念,羅爾德達爾博物館暨故事中心在作者居住了36年的大米森登(Great Missenden)鎮的圖書館外,豎立兩人的雕像——站在書本上的瑪蒂達,叉腰對抗橫眉怒目的川普。習於現實的「大人們」總認為自己勢單力薄,或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但三十歲的瑪蒂達或許會告訴我們,用知識反抗,世界永遠有另一種可能。

瑪蒂達趕走了川契布爾校長,今日的瑪蒂達會挺身對抗川普嗎?三十歲的瑪蒂達或許會告訴...
瑪蒂達趕走了川契布爾校長,今日的瑪蒂達會挺身對抗川普嗎?三十歲的瑪蒂達或許會告訴我們,用知識反抗,世界永遠有另一種可能。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兒童文學的諾貝爾殿堂:《魔女宅急便》作者角野榮子獲安徒生作家大獎

《倫敦眼》:「卷福貴公子」康柏拜區的舞台人生

認真救書了!英國實體書店的逆襲:W for Waterstones

倫敦生活A to Z

白舜羽和魏君穎,一對夫妻,兩個不小心都念過哲學的解釋狂,喜愛漫步、劇場、藝文與博物館,尤其著迷於各式各樣與倫敦和英國歷史文化相關的冷知識。從二〇一三年一起蒐羅旅居中的關鍵字,企圖考據與思索其背後的來由。除了共筆臉書粉絲頁《倫敦生活A to Z》之外,另有作品《倫敦腔: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索引》《倫敦眼: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透鏡》(紅桌文化出版)。

作者文章

兒童文學家羅德.達爾(Roald Dahl)十分受孩子歡迎,但也備受爭議,如今作...

敏感詞小孩不宜?英國兒童文學家達爾的修訂爭議,R for Roald Dahl

2023/03/24
2022年日本本栖湖渡假村開設「彼得兔英式庭園」,推出了背景有富士山的彼得兔海報...

彼得兔與波特小姐:穿越120年的英國文創魅力,P for Peter Rabbit

2023/01/19
「當手指穿梭於細微的網眼之間,必然也將靈魂裡某種極其單純的東西,編織於其間了……...

指尖穿梭網眼間:英國「編織男孩」,B for Knitting Boy

2022/06/02
圖為2011倫敦大暴動。 圖/美聯社

無用的最經典「英國紅色電話亭」 , P for Phone Box

2022/01/21
左起為編劇Peter Morgan、女王演員Olivia Colman、柴契爾夫...

莎士比亞會怎麼編《王冠》(下)女王「非御用編劇」,C for The Crown

2021/04/22
《王冠》遊走在史實與虛構之間,右圖為劇中飾演女王的Olivia Coleman。...

莎士比亞會怎麼編《王冠》(上)英國古今宮廷劇,C for The Crown

2021/04/22

最新文章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