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倫敦地心:二戰防空洞的華麗再生
公共歷史建築該如何保護或處置,經常有不同的爭論。如果能妥善利用,既能保存歷史文化資產,又有助於現時社會發展的需求,一舉多得。倫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留下來的防空洞(Clapham South Subterranean Shelter),嚴格來說不算古蹟,但是具有歷史意義,唯有防空洞入口處建築被列入古蹟保護。在這個防空洞的地底下,有著一家都市農場,正好提供防空洞上方熱鬧市區跟餐館每日新鮮的蔬菜沙拉,健康又環保。
這座位於倫敦西南邊的克萊芬(Clapham) 的地下城市農場 Growing Underground,比地鐵北線(Northern line)還深入地底。農場創辦人原本想在城市裡設立一座植栽農場,一方面協助吸收碳排放量,創造永續環保的環境,一方面提供地方超市的需求;但最終礙於都市寸土寸金,理想難以達成。創辦人之後無意間發現有個出租牌子,掛在防空洞入口處,經過評估,可利用LED燈與低能源燈交互使用,來提供綠蔬菜必要的溫度,於是決定租下深入地底的防空洞,來培植有機蔬菜。
這座面積多達 65,000平方英尺,深達100英尺地底的防空洞,出入不易,沒有升降梯,必須長途跋涉180步階梯。1968年時,著名的英國影集神秘博士(Doctor Who)第五季也曾設定在此拍攝,可惜最終未完成。
防空洞的歷史當然不止於此,防空洞的再生也不只這樣。
▌倫敦大轟炸!避難!
1940年代初,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政府經過倫敦大轟炸後,眼看倫敦將再成為德軍飛彈轟炸目標,立刻著手建築深入地底下的防空洞,從北到南共蓋了八座。每座防空洞預計容納八千個遭遇攻擊而被圍困的家庭,裡面設有床鋪、廚房、醫護設備、衛生設備等等,造型都是長長的圓筒狀。防空洞在1942年完工,每個地道被分為四個區,每區之間有門連結,都各自命名,每區的床位上也都貼有被安置者的姓名。
在挖防空洞時最初的理想計畫,是當戰爭結束後,這批防空洞可以很快地改建成地鐵通道,因此從北倫敦到南倫敦之間預設的10個地鐵站裡,迄今仍可入口被蓋成圓防空洞的鼓狀。英國政府深信戰後必定會有一個全新的世界,需要快捷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方便市民從市郊到市中心工作的交通往返;所以屆時只要把吊床挪走,鋪上軌道,再把各個預設地鐵站連結起來,通勤市民就可以立刻受惠。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戰後倫敦房屋的建築數量不如預期蓬勃,構不成連結這些預設的地鐵站,一些防空洞也因腐壞而坍塌,只能棄置。
不過,由於防空洞的完善規劃,在被棄置之前,曾在不同時期被充分利用作為住宿或旅館,尤其是克萊芬地區的防空洞。1943年起,南克萊芬(Clapham South)的防空洞,曾是戰爭指揮中心辦公室,每個週末都有軍隊住宿於此。1944年時,倫敦分別遭遇兩次飛彈攻擊——V1跟V2火箭轟炸,於是防空洞全部被充分使用,住滿了來此躲避轟炸的居民。
▌牙買加移民的防空洞
然而,這些防空洞作為避難的功能,不到一年時間就結束了。1945年時,短暫的成為為軍隊住宿處。
二戰之後,由於倫敦極度缺乏勞力,英國政府於是從曾是大英帝國屬地的牙買加,引進大量勞工。當時在大英帝國內的殖民地公民可以自由移民,並沒有限制,根據牙買加日報於1948年4月13日刊登的一則廣告,船票每人28.10英鎊,任何人想到英國工作都可以買票登船。就這樣在1948年,MV Empire Windrush客輪載著多達492人的西印度洋群島移民,入境英國。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沒地方住,殖民辦公室於是把這群移民安置在克萊芬地區的防空洞裡。
當時離防空洞最近可找工作地方,就是現在位於南倫敦的布里克斯頓(Brixton),這些人並沒有在防空洞裡住太久,短暫逗留後便四散在南倫敦,這也造就後來布里斯頓發展成為加勒比海移民的社區。而布里斯頓的菜市場更因其鮮明的文化特色,現在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
換言之,南克萊芬的防空洞,雖然後來沒有真的成為地鐵通道,但對倫敦成為現在充滿各種多元文化,社會與經濟的國際大都會樣貌,也有意外的參與跟貢獻。
▌英國製造的旅館
戰後英國社會蕭條,經濟困難,英國政府為了加強國民的自信心與國家認同,便大力宣揚「英國製造」與英國科學發明的優越性,同時打算在1951年舉辦「英國節」(Festival of Britain)。舉辦英國節,除了振興經濟與增加自信,也有意延續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的精神與成就。為此,時任政府還在泰晤士河南岸邊,建了一座皇家節慶大樓(Royal Festival Hall),並設立南岸中心,打造藝術文化、創意與展演的空間。
現在南岸中心的周邊,以及滑鐵盧地鐵站的附近,是倫敦當前最為熱鬧、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展演據點;但在二戰剛結束之時,當地卻一片荒脊。在當時的倫敦,並沒有足夠的旅館可以容納從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來的數以百萬的參觀人潮。果不其然,英國節展覽期間吸引了上千萬的參觀者買票入場。
由於經濟困頓與緊縮,許多民眾負擔不起旅館費用,又為了希望更多人前來參觀,因此,策展中心將腦筋動到戰爭指揮辦公室,轉眼間將南克萊芬的防空洞改造成廉價的B&B,並命名為「節慶旅社」(Festival Hostel)。這個3先令一晚的防空洞旅館,曾一度容納高達1,500人次的旅客量。旅館內只提供冷水澡,裡面有兩個餐廳,提供三明治,餅乾,茶點等到晚上十二點,還有一間急救醫護室。
有意思的是,由於防空洞的住宿為開放式,因此很容易有扒手混進,所以旅社經理會在旅客入住時,依據他個人看人的眼光,來決定是否讓這名旅客進來住,如果有疑慮,就把人送到鄰近的警察局,再調查一次。事實上,在首次的英國節展覽期間,全英各地的中小學生都跟著學校旅行到南岸中心參觀,也有不少學生住過防空洞旅館。
而後在1953年2月,英王喬治六世(當今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的喪禮期間,防空洞再次短暫地成為旅館,提供前來參加喪禮的軍隊停留住宿之用——但,這也是防空洞最後一次為公眾提供住宿。南克萊芬的戰爭指揮中心辦公室,因不堪龐大維護費用,連年虧損,最終關閉。1960年代時,曾有謠傳倫敦市政廳再度啟用防空洞,讓倫敦3,400名無家可歸的街友有住宿之處,但最終並沒有提出具體方案,而不了了之。
直到1975年,政府因政策改變考慮釋出地下防空洞,作為商業使用。防空洞一層樓面積達94,000平方英尺,且安全性很高,所以自1977年起,一家檔案資料儲存公司陸續租下五個防空洞,用來儲放檔案資料。接著在1998年,倫敦運輸公司買下防空洞所有權,準備用來改善地鐵北線之用,但後來還是租給檔案公司當儲藏所。
如今,位於南克萊芬的防空洞轉身變成地下農場,每日生產各種不同的蔬菜,像是豌豆、蘿蔔、芥末、香菜、芹菜等等,提供給位於防空洞上方的餐廳;米其林名廚麥克路斯(Michel Roux Jr.)也是農場的客戶!至於一般大眾,可以透過Farmdrop網站下訂單,購買最新鮮即時的有機蔬菜,非常方便。
為了二戰時期而興建的倫敦防空洞,從避難功能到預設成為地鐵軌道,又意外成為旅館,然後變成檔案儲藏室,之後再度被活用,成為城市裡的地下農場;若能善用歷史建築,文化古蹟照樣能參與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
《英國ITV:倫敦深處的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