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脫歐讓英國人「變窮」了嗎?消費生活水準下降危機

2023/12/26 王敏而

截至2021年底為止,英國的家庭總共增加了58億英鎊的基本食品支出,平均每個家庭在食物的支出上多出了210英鎊。
 圖/路透社 
截至2021年底為止,英國的家庭總共增加了58億英鎊的基本食品支出,平均每個家庭在食物的支出上多出了210英鎊。 圖/路透社 

延續上文,當脫歐後的英國,碰上疫後加上烏俄戰爭造成的全球通膨,其在上至奢侈品,下至民生必需品等不同層次的的消費市場,又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接續上篇:〈英國黯淡的投資與出口貿易:脫歐3年,不列顛經濟怎麼了?〉

▌脫歐導致的生活成本提高

在一份倫敦政經學院所發布的報告中,清楚的指出截至2021年底為止,英國的家庭總共增加了58億英鎊的基本食品支出,平均每個家庭在食物的支出上多出了210英鎊。該報告更是一針見血的提出兩個事實:

1. 總體食品消費的成本上升原因來自於脫歐以後導致的關稅問題;

2. 這個成本上升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衝擊遠大於高收入家庭。同樣是在總採買支出上增加210鎊,對高收入家庭可能只佔其收入的九牛一毛,但對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則會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這個發布於2022年底的報告使用的數據是截至2021年底,也就是烏俄戰爭尚未爆發,通膨尚未失控的脈絡下。在報告末尾也提到2022年達到英國近40年來新高的通膨率很可能更加惡化這個現象。

2019年英國大選期間,留歐與脫歐的聲音仍然爭執不休,圖為留歐支持者的徽章。 圖/美聯社 
2019年英國大選期間,留歐與脫歐的聲音仍然爭執不休,圖為留歐支持者的徽章。 圖/美聯社 

▌烏俄戰爭的爆發,惡化英國生活水準下降危機

烏俄戰爭的爆發加劇了原本就已經高居不下的通膨,由於歐洲各國高度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制裁俄羅斯之後各國的能源供應問題更首當其衝,而能源價格的高漲就加劇了疫情後的萬物齊漲。但英國的通膨比起經濟規模較為接近的兩國卻又更嚴重了一些。2022年三國的通膨分別是:9.1%、8.7%、5.9%;2023年的預估數值則是7.5%、6.3%、5.6%,而這個差異同樣與脫歐有關。

《路透社》的報導點出脫歐對英國造成的影響共有兩個方面:貨物的部分,雖然在脫歐之後,英國和歐盟有達成許多貨品免關稅的貿易協定,但通關的繁瑣文書作業仍然變多,從而使貨物的運輸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造成終端零售業商家供貨困難。這一系列的問題,最終反映在普羅大眾的超市購物帳單上。

相信許多讀者對台灣2023年初經歷的蛋價問題依然記憶猶新,由於禽流感肆虐,全球的雞蛋價格幾乎都因為供應減少而水漲船高,但台灣的蛋價如今已經隨著供貨恢復穩定而逐步下降;英國的蛋價上漲趨勢卻是一去不復返。

以英國最大連鎖超市Tesco為例,就筆者的印象而言,2022年初一盒15顆裝的雞蛋售價大約1.15英鎊,到了2023年底筆者寫稿時,Tesco的同樣15顆一盒的蛋價來到1.99英鎊。換言之,大約兩年的時間內,英國的蛋價上漲73%。

面對供應鏈的考驗,英國政府也不斷強調會盡最大努力降低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文書作業流程。只是就目前筆者居住在英國的實際生活體驗而言,英國政府承諾的努力依然流於紙上談兵的範疇。

英國在高通膨下,民眾消費習慣更多轉向平價超市。圖為英國最大連鎖超市Tesco的特價區。 圖/路透社 
英國在高通膨下,民眾消費習慣更多轉向平價超市。圖為英國最大連鎖超市Tesco的特價區。 圖/路透社 

▌高通膨下,消費習慣轉移

不難理解的是,當每個人去超市採買日常生活物資的帳單節節高升時,首先被犧牲的自然是高端消費,而這也直接反映在英國主打高級品牌的企業財報上,例如John Lewis集團。2022年該集團的百貨公司總共虧損了2.34億英鎊;而集團旗下高級超市Waitrose的營業額則下滑了3%。做為消費替代,英國的平價服飾Primark和平價超市Lidl的銷售額則從2022-23年間呈現顯著增長。

這樣的趨勢也符合筆者在英國近幾年來的消費習慣轉變。或許平價超市所提供的食材品質不如Waitrose等高級超市精緻,但有鑑於其較Waitrose可能低三到四成的價格,筆者在進行生活日常採購時,也會傾向多走10-15分鐘的路程,只為了能夠在通常位於市郊的Aldi或Lidl超市採買較便宜的食材。

採買日常服飾時也是類似的邏輯,雖然知道Primark的衣服材質可能不如其他品牌舒適和耐穿,但仍會優先在Primark逛一圈,確認架上實在沒有喜歡的款式或符合需求的衣著,才會前往其他品牌採購。

英國的平價服飾品牌如Primark和平價超市Lidl超市的銷售額從2022-23年間呈現顯著增長。圖為倫敦牛津街的一家Primark。 圖/路透社 
英國的平價服飾品牌如Primark和平價超市Lidl超市的銷售額從2022-23年間呈現顯著增長。圖為倫敦牛津街的一家Primark。 圖/路透社 

▌取消退稅對英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衝擊

奢侈品消費市場也是英國脫歐以後遭受直接衝擊的重災區——隨著脫歐正式生效,從2021年1月1日起,英國也不再讓國際旅客享有退稅的優惠。由於2021年全球依然壟罩在疫情的陰霾中,所以影響尚不明顯。但自從2022年夏天各國開始陸續放寬邊境管制措施,國際旅遊重新回到大家的行事曆上後,這項政策的影響便可見一斑。

2019年,英國總共因為旅客退稅政策而退還了約5億英鎊的稅收,停止退稅後這筆收入即可留在國庫,但這項看似為國庫開源的政策,卻也有著相當明顯的副作用:不能退稅以後,將會大大影響國際旅客的消費意願,特別是在奢侈品領域。

根據全球最大的退稅服務體系環球藍(Global Blue)的數據,2022年旅客在英國的消費恢復情況遠不如法國、義大利等其他歐盟國家。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也指出2022年來自阿拉伯國家的旅客在歐盟國家的消費較2019年增長了50%,在英國卻下降了30%。

環球藍進一步指出,原來的外國觀光客消費主力——中國旅客在疫情後前往英國旅遊的意願有所下降,從原來的70%下降到約40%。同時,英國旅客也更傾向到歐盟國家消費,因為脫歐後英國旅客是可以在歐盟享有退稅資格的。數據顯示,2022年英國旅客在歐盟國家的消費額較2021年成長了一倍。

也因此,英國國內也開始出現恢復退稅制度的聲音,希望能夠吸引包含歐盟旅客在內的國際旅客到英國消費,重振國內消費市場。但就現況而言,取消退稅這項政策表面上看起來增加財政,不過實際情況卻很有可能是殺雞取卵,更加深層的打擊了英國奢侈品的消費。

圖為2023年9月倫敦街頭的反脫歐集會,示威者高舉前首相(現任外交大臣)卡麥隆、前獨立黨黨魁法拉奇、前首相梅伊、前首相強生、現任房屋社區大臣戈夫等在英國脫歐進程扮演要角的政治人物畫像,厲聲責怪。 圖/法新社 
圖為2023年9月倫敦街頭的反脫歐集會,示威者高舉前首相(現任外交大臣)卡麥隆、前獨立黨黨魁法拉奇、前首相梅伊、前首相強生、現任房屋社區大臣戈夫等在英國脫歐進程扮演要角的政治人物畫像,厲聲責怪。 圖/法新社 

▌英國應該「返歐」嗎?

從經濟層面而言,雖然從脫歐公投通過以後,英國的經濟依然呈現增長。但在投資、出口、高端消費等方面,都面臨了挑戰,而在2023年的全球通膨下,英國民生遭受的衝擊更高於其他鄰近的西歐大國;於此時刻,開始逐漸浮現英國是否應該「返歐」的討論。關於英國是否返歐的議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甚至在近期坦言,她常對子女輩說道:

「你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這一代人)搞砸了,你們必須解決它。」

但英國面對的混亂局面,從2022年下旬以來始終未停歇;在短短幾個月內連換3名首相、內閣幾經洗牌的英國,目前又正處於政府即將面臨全面改選的階段,而就目前的民調而言,執政的保守黨即將面臨大敗似乎已經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若時間拉得更長來看,從2016年公投決議脫歐到2021年正式啟動脫歐,英國政治和經濟已經熬過數年的不確定性,被脫歐一事直接折損掉的首相就有卡麥隆(David Cameron)和梅伊(Theresa May),無論是輿論的疲乏倦怠或是前景不明的處境,都已經耗損掉英國大量精力,此時若尋求返歐,會否導致更進一步的動盪再起?現任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自2016年公投前便是脫歐派,如今他也依然強調英國不會重返歐盟;《金融時報》同樣給出英國將難以在往後數十年之內重返歐盟的預期

另一方面,其實歐盟內部同樣充斥著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聲音——歐盟正在討論其經濟整合的版圖是否應該繼續往東歐(主要是前南斯拉夫和前蘇聯)國家擴張,仍在戰爭狀態的烏克蘭、以及受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刺激的喬治亞、摩爾多瓦等國都已提出申請加入歐盟;但歐盟內部經濟相對發達的西歐國家卻另有想法,其國內陸續出現脫歐的聲音,例如法國與荷蘭極右派政黨所主張的「法國脫歐」(Frexit)和「荷蘭脫歐」(Nexit)方向,甚至在德國都有極右派聲音認為德國應該退出歐盟。

這一類質疑歐盟進行區域整合的聲音在歐盟內部從來沒有消失過,疫情和烏俄戰爭更加促進了「疑歐」的聲浪,這一點體現在各國極右派領袖紛紛竄起或是極右派政黨勢力擴大,相較歐盟整體利益,疑歐派更加重視優先保障本國人民的生活福祉,甚至認為本國利益被歐盟所忽略或減損,但英國的例子其實已經表明,脫歐後帶來的衝擊,對於民生、尤其是基層的中低收入家戶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

留歐或脫歐,孰非孰是?不只是出現脫歐聲音的部分西歐國家開始有所討論,或許連在這場脫歐大戲中,歹戲拖棚到如今都未能從遺緒裡恢復經濟穩定的英國,都仍在思考這個問題。

如今英國逐漸浮現英國是否應該「返歐」的討論。圖為2023年9月英國數百民眾在倫敦市中心呼籲英國重新加入歐盟。 圖/歐新社 
如今英國逐漸浮現英國是否應該「返歐」的討論。圖為2023年9月英國數百民眾在倫敦市中心呼籲英國重新加入歐盟。 圖/歐新社 

責任編輯/賴昀

推薦閱讀

「挺同的極右派」出線?荷蘭自由黨領袖:反伊斯蘭、力倡脫歐的威爾德斯

脫歐狂想,如果法國總統是勒龐...

英國黯淡的投資與出口貿易:脫歐3年,不列顛經濟怎麼了?

王敏而

牛津大學音樂學博士。研究興趣為後殖民理論以及東亞國家如何回應西方音樂傳入後所造成的衝擊,平時也涉略二戰後當代東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史。

作者文章

約翰洛克論文競賽的政治領域題目之一:世界首富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誰的權力更大?...

「試申論之: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約翰洛克論文競賽的時事大考驗

2025/03/11
右為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外觀,左為在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後台排練的女演員。 圖/美聯社 

低調的歐洲音樂城市:馬德里音樂文化之旅

2025/02/14
西方後殖民研究和區域研究的分野,可能巧妙規避了「殖民主義在其他非直接殖民地所造成...

打破西方學術架構的界線:在地知識超克霸權冷暴力,《巴別塔學院》的解殖啟示

2025/02/14
華裔美籍小說家匡靈秀2022年作品《巴別塔學院》,雖為奇幻架空歷史小說,但以牛津...

大英帝國的世界學生:《巴別塔學院》的牛津大學,與混跡殖民核心的少數族群

2025/01/21
牛津大學是英國最重要、悠久的知識體系核心,和殖民帝國擴張史的關係也是千絲萬縷無法...

暴力的必要性?《巴別塔學院》的華裔反抗與大英帝國的反應

2025/01/21
薩伊德多次在《音樂的極境》中指出古典音樂名家的演出未臻理想之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

大牌音樂家一定讚?拒絕迷思、超越舞台的薩伊德樂評《音樂的極境》

2024/11/22

最新文章

圖為堆滿貨櫃的美國洛杉磯港。 圖/法新社

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會如何被影響?

2025/04/01
3月28日下午,緬甸中部發生規模7.7的大地震(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

緬甸大地震:為何「前往現場報導」如此困難?

2025/03/29
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示意圖,一名...

如何保衛歐洲(上):備戰2030,歐盟8,000億重新武裝的可行性?

2025/03/28
示意圖,愛沙尼亞軍人。
 圖/美聯社 

如何保衛歐洲(下):加碼30萬人組歐洲聯軍的戰略部署

2025/03/28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