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布達佩斯深度文化之旅(上):抽象與感官的兩種音樂體驗

2025/05/23 王敏而

左為匈牙利國家歌劇院,右為在該處演出的歌劇《瑪麗.斯圖亞特》。 圖/維基共享、OperaVision
左為匈牙利國家歌劇院,右為在該處演出的歌劇《瑪麗.斯圖亞特》。 圖/維基共享、OperaVision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在國際旅遊市場上的知名度或許不如倫敦、巴黎、羅馬、維也納…等等歐洲大城,但作為奧匈帝國曾經的雙元首都之一,布達佩斯依然保留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值得細細探索。筆者將以兩篇文章的篇幅來回顧這趟布達佩斯之旅所經歷的音樂文化和美食/佳釀。

十九世紀也被音樂學家稱為「貝多芬與羅西尼的世紀」。這種說法當然不侷限於兩位作曲家的作品,而是概述了十九世紀欣賞古典音樂的兩大主流思維:「貝多芬」意指欣賞音樂是為了獲得超越現實世界,讓精神進入形上層次的抽象思考境界;「羅西尼」則傾向認為聽音樂是為了獲得感官的愉悅。

在這趟布達佩斯之旅中,筆者在藝術宮(Müpa Budapest)欣賞了一場馬勒第2號交響曲《復活》的音樂會,也在匈牙利國家歌劇院欣賞一場董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的歌劇《瑪麗.斯圖亞特》(Maria Stuarda),兩場演出分別代表了兩種思維模式。兩場演出之間並無高下之分,也帶給筆者同等滿足的音樂體驗。

圖為位於布達佩斯的藝術宮,和在藝術宮前的舞者。 圖/美聯社 
圖為位於布達佩斯的藝術宮,和在藝術宮前的舞者。 圖/美聯社 

▌貝多芬的世紀──費舍爾指揮棒下精雕細琢的馬勒第2號交響曲

筆者欣賞的第一場音樂會,是由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的創辦人兼音樂總監費舍爾.伊萬(Fischer Iván)帶領樂團、匈牙利國家合唱團以及兩位獨唱歌手演出的馬勒第2號交響曲《復活》。

本場音樂會是樂團前往荷蘭馬勒音樂節巡演以前的行前音樂會,可謂是樂季的重頭戲之一。而從音樂會的方方面面也足見費舍爾對這場音樂會的重視以及對馬勒音樂的用心。

整首《復活》交響曲的主軸是由死亡、對死亡的畏懼、對人世的諷刺一步一步走向終樂章的復活和永生。在最後的第5樂章中,主舞台象徵人世尋求超越的過程,而許多在後台(off stage)演奏的段落則代表許多「非人間」的聲音。最後費舍爾特別將管鐘安排到比主舞台高兩層的觀眾席,營造出管鐘來自天堂的聲響效果。

第4樂章〈原光〉,次女高音安娜.李希特(Anna Lucia Richter)的嗓音厚實且溫暖,將這個不過5分鐘的短樂章演唱的相當引人入勝。更讓人佩服的是費舍爾老而彌堅的精神,指揮實際演奏時間約80分鐘的交響曲,年過七旬的費舍爾越戰越勇,絲毫未顯疲態。

除了音樂層面以外,費舍爾也相當注重與觀眾的交流,但這卻也是筆者覺得有點美中不足之處。在演出開始前、第1樂章以及第2樂章結束後,費雪都拿起麥克風用匈牙利文跟觀眾講解接下來的樂章,且並非寥寥數語,每個段落都長達好幾分鐘。可惜的是,現場沒有任何英文的翻譯或輔助,使得無法聽懂匈牙利文的筆者無法參與其中。

同時,樂章間長達數分鐘的講解也影響音樂中情緒的連貫性。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交響曲中的歌詞呈現上。《復活》中的歌詞以德文演唱,現場的螢幕有同步顯示歌詞的匈牙利文翻譯,但卻沒有英文翻譯。或許樂團當初並沒有設想到會有不諳匈牙利文的聽眾,但這無形之間也意味著作為國際知名樂團的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似乎沒有準備好面向更廣泛的聽眾。但無論如何,終樂章磅礡且震撼人心的結尾在費舍爾的棒下發揮的淋漓盡致,讓人離開音樂廳後依然能感受到餘音繞樑之感。

演出地點布達佩斯藝術宮啟用於2005年。藝術宮座落在市郊的多瑙河畔,除了音樂廳以外,也有劇場和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場館。從市區前往藝術宮可以搭乘沿著多瑙河的2號輕軌,一路上可以飽覽多瑙河的美景和對岸的布達宮。如果是夏天晚上的音樂會,通常會在日落前抵達藝術宮,但會在日落後才返回市區,還能同時欣賞兩種不同的景色。20分鐘的車程不只是交通,同樣也是一趟令人愉悅的旅程。

布達佩斯藝術宮的音樂廳。 攝影/黃郁雯
布達佩斯藝術宮的音樂廳。 攝影/黃郁雯

▌羅西尼的世紀──美聲唱法帶來的董尼采第《瑪麗.斯圖亞特》聽覺饗宴

匈牙利國家歌劇院位於布達佩斯市中心,啟用於奧匈帝國時期的1884年。在坊間的傳說中,時為奧匈帝國皇帝的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曾親臨歌劇院的揭幕儀式,但卻被匈牙利國家歌劇院的華麗所震懾,甚至因為認為布達佩斯的歌劇院不應超越維也納的歌劇院而心生不滿,因而從未再次造訪布達佩斯的歌劇院。固然這個故事缺乏明確史料佐證,卻也具體而微的呈現了匈牙利國家歌劇院建築的華美與其歷史價值。

《瑪麗.斯圖亞特》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6世紀後半葉的英國,講述當時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即蘇格蘭的瑪麗一世)和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之間的故事。當時瑪麗已被監禁於英格蘭,而伊莉莎白正在考慮是否應處以瑪麗死刑。

萊斯特勛爵的居中協調下,兩位女王進行了會面,但卻演變成相互辱罵。瑪麗譏諷伊莉莎白為私生女,被激怒的伊莉莎白決定判處瑪麗死刑。之後的第二幕則是講述瑪麗在被宣判死刑,到行刑之間雍容大度的儀態和大方的舉止,最後從容赴死。

雖然劇本奠基於歷史題材,但卻對其中的許多細節進行戲劇化的處理。舉例而言,歷史上兩位女王其實未曾相見,更談不上有什麼對罵的橋段;劇情還安排萊斯特勛爵則周旋於兩位女王之間,與兩者都有許多曖昧的橋段;最後將瑪莉塑造成皎潔的「白月光」,同時將伊莉莎白描述為一個心胸狹隘的統治者同樣不盡然貼近史實。

因此,與其說《瑪麗.斯圖亞特》的劇本是一部嚴肅的歷史劇,不如更接近是一部以歷史故事為藍本,但以娛樂為目的改編作品。(蘇格蘭人女王瑪麗與伊莉莎白一世之間的故事,本就不時在影視作品中被演出、改編,例如2018年電影《雙后傳》

搭配著故事情節,董尼采第的音樂從頭到尾都充斥著義大利歌劇中著名的美聲唱法(bel canto),讓歌手們盡情的展現歌喉,具體技巧包括飽滿的共鳴、華麗的裝飾音(花腔)和綿長優美的旋律線條。同時在歌手演唱時,樂團的配器盡可能輕薄,通常是以木管搭配弦樂的撥弦演奏襯托歌手,而不是讓歌手需要和豐厚的樂團聲響對抗。

在音樂安排上,美聲唱法,特別是花腔技巧被用在幾乎所有的段落,伊莉莎白表達內心不安情緒時、伊莉莎白和瑪莉相互辱罵時、瑪莉行刑前最後的獨白這些劇情情緒不盡相同的地方,音樂上搭配的都是美聲唱法。也因此,不論觀眾是否有進入劇情,都會得到讓人相當愉悅的觀劇體驗。

當晚,演唱瑪麗的歌手Kolonits Klára表現讓人印象深刻,聲音飽滿且具有穿透力,就算是小聲的段落也讓觀眾清晰可聞。演唱伊莉莎白的歌手Balga Gabriella則稍顯吃力,雖然依舊圓滿的達成每一個音符,但演唱之間沒有展現出讓觀眾十足安心的從容感。演唱萊斯特勛爵的Juraj Hollý在表演和演唱方面都可謂恰如其分。

該場的指揮Rajna Martin現年不過29歲,是匈牙利本土培養的青年指揮家,其對音樂的掌控也是分寸得宜,該樂團表現的段落盡情揮灑,該為歌手伴奏的段落也並未喧賓奪主。整體而言是一場相當滿足的觀劇體驗。

匈牙利國家歌劇院筆者的包廂視角。 攝影/李姿賢
匈牙利國家歌劇院筆者的包廂視角。 攝影/李姿賢

▌票價與行程建議

由於歌劇和音樂會通常都安排在晚上演出,因此若想同時匈牙利國家歌劇院和藝術宮,筆者建議可以搭配不同的市區觀光行程。造訪藝術宮之前,可以先順路先到著名的布達佩斯中央市場(輕軌2號線同樣會到達)走走逛逛,品嘗匈牙利小吃,再提前到藝術宮,在博物館營業時間入館參觀,之後再欣賞音樂會。

由於匈牙利整體的物價比起西歐國家相對低廉,音樂會的票也不特別貴,在藝術宮欣賞馬勒第2號交響曲的時候,筆者坐在三樓第一排的座位,整體視野相當清晰,票價大約台幣700元(8,500匈牙利福林)。

在匈牙利國家歌劇院觀賞歌劇時,筆者購買的是包廂的座位,一次須購買整個包廂四張票,一張票大約2,900台幣(3萬4,950匈牙利福林)。但包廂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專屬的字幕機和衣帽空間。

在十九世紀的音樂文化中,歌劇院的包廂不只是一個欣賞歌劇的空間,也同樣是當時重要的社交場合。對比倫敦、維也納的歌劇院包廂票價往往動輒150到200歐元(大約台幣5,000到7,000元之間),匈牙利國家歌劇院的包廂體驗完全可以說是物美價廉。由於歌劇院位於市中心,在欣賞歌劇之前可以搭配市區行程,例如匈牙利國會大廈聖史蒂芬禮拜堂,附近也有需許多當地的酒吧和餐廳可供選擇,之後再徒步前往歌劇院欣賞演出。

▌延伸閱讀:〈布達佩斯深度文化之旅(下):從美食與佳釀看匈牙利生活美學〉

圖為布達佩斯議會大廈。 圖/法新社 
圖為布達佩斯議會大廈。 圖/法新社 

推薦閱讀

布達佩斯深度文化之旅(下):從美食與佳釀看匈牙利生活美學

「都是美國的錯?」匈牙利退出俄國投資銀行的立場大轉彎

國會亂政的毀憲指南:匈牙利與波蘭民粹政黨的司法侵蝕記

王敏而

牛津大學音樂學博士。研究興趣為後殖民理論以及東亞國家如何回應西方音樂傳入後所造成的衝擊,平時也涉略二戰後當代東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史。

作者文章

左為匈牙利國家歌劇院,右為在該處演出的歌劇《瑪麗.斯圖亞特》。 圖/維基共享、O...

布達佩斯深度文化之旅(上):抽象與感官的兩種音樂體驗

2025/05/23
Salt餐廳的米餅料理M488。 攝影/張有朋

布達佩斯深度文化之旅(下):從美食與佳釀看匈牙利生活美學

2025/05/23
圖為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上演的《杜蘭朵公主》,扮演杜蘭朵公主的是義大利女高音歌...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2025/04/16
示意圖,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的劍橋大學出版社。
 圖/路透社 

中國學生眼裡的「牛津劍橋入學模擬考」:約翰洛克論文競賽場上展現的中式內捲

2025/04/09
約翰洛克論文競賽的政治領域題目之一:世界首富馬斯克與美國總統川普,誰的權力更大?...

「試申論之: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約翰洛克論文競賽的時事大考驗

2025/03/11
右為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外觀,左為在馬德里皇家歌劇院後台排練的女演員。 圖/美聯社 

低調的歐洲音樂城市:馬德里音樂文化之旅

2025/02/14

最新文章

示意圖。將理財教育納入課程,讓孩子在日常學習中自然接觸金錢觀與財務規劃的概念。 ...

錢的事長大再學就好?美國「我的教室經濟」開啟孩子的財務教育

2025/05/23
許多兒童透過製作及販售學習理財,圖為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一名小女孩的檸檬水攤位。...

金錢是選擇與責任:烘培、種植到小型創業,美國親子共學的財商與投資啟蒙

2025/05/23
左為匈牙利國家歌劇院,右為在該處演出的歌劇《瑪麗.斯圖亞特》。 圖/維基共享、O...

布達佩斯深度文化之旅(上):抽象與感官的兩種音樂體驗

2025/05/23
Salt餐廳的米餅料理M488。 攝影/張有朋

布達佩斯深度文化之旅(下):從美食與佳釀看匈牙利生活美學

2025/05/23
在頒獎台上身披南韓國旗的孫興慜。 圖/法新社

亞洲球王擺脫無冠魔咒:孫興慜贏得歐霸盃,打破熱刺的17年冠軍荒

2025/05/22
示意圖。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紅星照耀俄羅斯」展覽。共產主義即是極左的體現。...

左膠是如何煉成的:左派理論為何在追求「社會正義」的過程中變了調?

2025/05/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