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廣播/細說川普彈劾案:美國演到哪的兩黨政治秀
主持人/編輯七號,訪問來賓:麥傑爾
「變了調的彈劾,難道...這就是政治鬥爭的滋味?」16日,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簽署川普彈劾條款後,川普正式成為美國史上第三位被彈劾的總統,彈劾案目前已送請參議院進行審理。在參議院多數都是共和黨議員的情況下,川普被彈劾下台的機率微乎其微。在這場看似必定失敗的彈劾案中,讓「喬王」裴洛西轉守為攻的轉折點是什麼?民主黨為何要在此時下這一步險棋?
▌請點閱下方收聽
▌以下為廣播專訪麥傑爾的QA摘要
從「通俄門」到「烏克蘭電話門」:裴洛西轉守為攻
從2017年爆發的「通俄門」到2019年「烏克蘭電話門」,對付同樣是醜聞不斷的川普,美國民主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態度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通俄們」是川普自2016年就任以來最重大的爭議,前後經過特別檢察官長達2年的調查,當時大眾普遍認為這是一件可能動搖川普連任的醜聞,民主黨部分人士在輿論的鼓動之下,也希望藉此扳倒川普。不過由於當時眾議院仍是共和黨籍議員占多數,加上裴洛西認為不適合以彈劾案做為兩黨的「戰場」,因此始終沒有考慮啟動彈劾程序。
到了2018年國會期中選舉後,民主黨再度拿下眾議院多數席次,裴洛西重新當選眾議院議長,但仍因為擔心民主黨重掌眾院就彈劾總統,導致選民觀感不佳,對於「通俄門」事件發起彈劾案持續抱持保守態度。直到2019年7月的「烏克蘭通話門」出現,裴洛西才一反常態,轉守為攻。
「烏克蘭電話門」源於2019年7月,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之間一通長達半小時的電話。川普致電祝賀澤倫斯基當選,並在電話中提出要求,希望烏克蘭能針對2020連任路上最強勁的對手——前副總統拜登的兒子在烏克蘭的貪腐疑雲啟動司法調查。由於川普在對話中提及了高達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引發外界質疑川普濫用國家資源要脅外國政府,意圖謀取個人政治私利。在一連串相關人士的爆料之下,整起事件演變成如今面臨彈劾的局面。
民主黨內亂鬥,裴洛西提出彈劾的關鍵點?
裴洛西與民主黨內的年輕議員——尤其是2019年數次與川普隔空交火而成為輿論焦點的「四人幫」——確實存在新舊的路線衝突。新進民主黨議員的路線較為激進,希望以最直接而激烈的方式(最近的路就是彈劾)來扳倒川普。而裴洛西身為老政客,不希望與共和黨直接一決死戰,導致兩黨間沒有法案合作的空間,加上擔心民眾觀感不佳,仍極力按捺住黨內意見,迴避黨內同志提起彈劾的訴求。
然而,眼見新興政治勢力日益高漲,裴洛西為了要掌握在民主黨內的主導權,當時機成熟,自己足以掌握發起彈劾的主動權,她毫不猶豫地在總統大選進入倒數的關鍵時刻,主動出手啟動彈劾程序。
但眾議院提出川普「烏克蘭電話門」彈劾調查的動機,在一開始就蒙上陰影。相較於「通俄門」耗時兩年調查,最後卻被民主黨高層擋下,從事發到國會認真調查「烏克蘭門」才不過2個月,眾議院如此快速的啟動並完成彈劾程序,反而顯得整起事件流於裴洛西老謀深算的政治算計。
民主黨的彈劾策略是否有效?
彈劾案通過後,川普不僅民調上升,政治獻金也增加1,000多萬美金。由此看來,民主黨發起彈劾川普似乎得到反效果。但事實上,民主黨與裴洛西,又都有「非玩不可」的理由。
民主黨基層對於川普荒腔走板的執政表現不滿,希望黨內大老必須有所做為,至少必須提升2020的選戰士氣。另外,不管最後參議院能否通過彈劾拉川普下台,只要眾議院通過提出彈劾案,川普就立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被彈劾的總統,這具有極大的政治意涵與歷史意義。無論是被彈劾的川普,或者是提起彈劾案的裴洛西,都會在歷史上留名。
走這步險棋,不僅耗費政治能量、彈劾通過機率極低,並可能將民主黨置身負面觀感的危機當中,為何民主黨要在此時鋌而走險?
民主黨主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川普下台,而是要藉由這場大戲,凸顯民主黨在彈劾案的處理過程中,處處是為了美國憲政制度著想,對比共和黨處處徇私維護川普的形象,進而影響選民對於兩黨的觀感,以哄抬民主黨的選舉氣勢。
不過民主黨的策略其實是充滿風險。
以柯林頓彈劾案為例,1998年12月,民主黨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性醜聞訴訟中因為妨礙司法公正及偽證罪,遭到眾議院通過提出彈劾並送到參議院審理,但後續發展卻不如當時共和黨的盤算。
在1998年的眾議院彈劾調查過程中,歷經了一場國會的期中選舉,共和黨不僅在這場選舉中失去了眾議院部分席次,而且最終由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也未能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彈劾案。
這次民主黨試圖利用彈劾案來為選情加溫,是否會成功?還是會重演當年柯林頓彈劾案的結果?由於川普政府在總體經濟上的政績表現不錯,加上整個「烏克蘭門」彈劾案的調查時間太過倉促,眾議院的彈劾文書中許多內容都只是間接證據與證詞,讓「攻破」川普與共和黨變得更加困難。
不過在裴洛西的操作之下,民主黨也不是全然處於下風。眾議院通過提出彈劾案後,一開始共和黨態度非常強硬,參院領袖麥康奈堅持不傳喚證人也不調查證據。因此裴洛西硬是先扣住了彈劾案,不馬上送往參議院。一方面是想讓民意先發酵,二方面也藉此空檔醞釀氛圍,讓更多證據與證人浮現。後來陸續現身的證人與證據,果然迫使擔心選情的共和黨開始軟化,釋出「願意考慮傳證人」的訊息。
明知幾乎不可能下台,川普為何暴跳如雷?
川普愛面子是眾所皆知,他希望參議院能趕在2月3日發表國情咨文之前,結束彈劾案的程序,不想重複當年柯林頓必須在彈劾案審理程序進行中、對著彈劾他的國會議員們發表國情咨文的尷尬情境。
目前民主黨在參議院只有47席,要想成功通過彈劾案讓川普下台,必須有20席共和黨議員倒戈才有機會,不啻為天方夜譚。既然彈劾案幾乎不可能通過,為何川普無論在Twitter或是公開發言都如此「氣撲撲」?
除了真的生氣民主黨「汙衊」他的形象,影響他的歷史定位外,川普的激烈反應也蘊含策略算計——他一樣試圖利用這次的彈劾案讓選情回溫。
從最近的民調數據來看,川普將彈劾案操作成成政敵對他個人的攻擊,確實讓他的支持者回流且增溫,為民主黨的選情帶來諸多變數。如果一切順利,川普不僅能藉「烏克蘭電話門」彈劾案拉抬自己的聲勢,他還可以衝擊拜登的選情,讓拜登家族歷來蜚聲江湖的諸多貪腐傳聞再次受到關注。
有趣的是,除了拜登之外,民主黨另兩位重量級大位角逐者華倫與桑德斯,也將因為必須參與參議院的彈劾審議程序,不得不暫時放下一切競選活動,而成為意外遭受彈劾案波及的無辜者。由於具指標性的愛荷華州初選將於2月4日起跑,如果彈劾程序拖到那時候,他們都可能因為欠缺準備而輸在起跑點上,拖累後續其他州初選的表現。
美國憲法上彈劾制度的設計與理念
在過去兩起成案的美國總統彈劾案中,被彈劾的總統最終都沒有成功被拉下台,因此彈劾雖然是類似司法訴訟的制度設計,在美國的歷史脈絡卻更像是政黨鬥爭的最後殺手鐧。而且由於憲法規定模糊,必須要叛國、貪腐或其他重罪等事由才可能成立,彈劾制度也一直充滿爭議。究竟什麼樣的罪名應該遭到彈劾,向來也一直存在疑問。
以1868年第一位被彈劾的總統安德魯.約翰遜為例。當時南北戰爭剛結束,林肯遭到暗殺後,副總統約翰遜繼任成為總統。但約翰遜是白人至上主義者,他與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頻頻發生摩擦,最終甚至完全對立。約翰遜某次不惜違反國會通過的法律,繞過國會逕自將重要大臣解除職務,引發國會強烈反彈,提出彈劾案做為報復總統藐視國會的制裁,最後在參議院以一票之差,驚險逃過下台的命運。
更由於後來憲法修改的緣故,制度發生變革,美國的彈劾制度已經不如制憲者當初所設想的良善。美國憲法原本規定參議院是透過間接民主的方式組成,參議員由各州議會選出,加上當時尚未形成涇渭分明的兩黨政治,制憲者認為參議院是較為理性的組織,因此將審理彈劾案的權力交給參議院。然而二十世紀初修憲之後,參議院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加上美國政黨惡鬥日益嚴重,彈劾案徹底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多數美國人並不樂見政府如此耗費行政及立法資源,來進行這場「不民主」的政治鬥爭。
對川普彈劾案的看法?有哪些值得後續觀察的重點?
這場彈劾案其實就是一場政治秀,許多人認為醜聞不斷的川普遲早會被彈劾,只是沒想到是這一次。過去的「通俄門」及逃稅等爭議,其實都遠較「烏克蘭電話門」來得嚴重而且證據充分,使得這場彈劾案更像兩黨的政治賭博。況且這場彈劾案先天局勢對於民主黨來說本來就比較不利,因為川普上任以來不計形象的「演出」已讓他幾乎「百毒不侵」,他對共和黨的控制更是深入骨髓。
川普仗恃著個人魅力,對於共和黨基本盤選民的號召力極大,麥肯過世之後,在共和黨內舉目已無大老能夠制衡川普。這與上一位被彈劾的共和黨總統尼克森所面對的局勢大大不同
尼克森當時之所以下台,其一是因為眾院當時已經在討論水門案的彈劾,並訴請最高法院下令,強制尼克森提供白宮的錄音帶,而足以掌握充分的彈劾證據;其二,共和黨大老高華德(Barry Goldwater)率領資深參議院議員們跑到白宮,對尼克森曉以大義說:「如果彈劾案送交參議院審理,你絕對會下台。」因此讓尼克森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彈劾案尚未通過就請辭下台的總統。
但現在川普不僅得到黨內強力的支持,在保守派媒體也很有影響力,贏面似乎頗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黨各懷鬼胎的盤算中,這場彈劾大戲唯一的變數是,前國安顧問波頓突襲表態「願意作證」,他的證詞有機會成為川普選情的未爆彈。與「烏克蘭電話門」息息相關的拜登,登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路,是否會受到川普反操作彈劾案的衝擊,也是一大觀察重點。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