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里拉噩夢」:厄多安如何收割經濟危機?
動盪了數月之後,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24日的選舉中,以約52%的得票率成功當選,如願成為「超級大總統。」但強人如他,選情也一度緊張,經濟問題在選戰中更是在野黨攻擊的目標——尤其是「里拉貶值風暴。」
土耳其新里拉(TRY)自今年3月中旬起持續貶值,今年以來對美元狂瀉超過20%,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也一直無法降至個位數字。里拉的快速貶值,讓土國央行不得不升息以穩定幣值。然而升息的效果不但有限,種種帶有強烈既視感的里拉危機,甚至讓土國人民回想起2001年時餘悸猶存的經濟噩夢。
2001與2018年,2次大選前的里拉危機,為什麼讓土國選民願意對厄多安/正義發展黨(AKP)投下神聖的一票呢?
2001年經濟危機的爆發,要追溯到天災與人禍相繼發生的1990年代末期。
首先,當年大環境的不景氣,讓土耳其的經濟受到不少影響。土耳其當時出口產品多為農產品、礦業產品和輕工業產品,賺取的外匯有限,所以國外的直接投資對土耳其經濟的影響很大,只要外資有動靜,就會立刻反映在土耳其經濟表現上。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俄羅斯金融危機讓原本「體質敏感」的土耳其受到波及,不但使得投資者採取保守觀望的態度,也使得許多外資也陸續撤出,土耳其舊里拉因此而面臨貶值壓力。
隔年,馬爾瑪拉大地震又使得原本就脆弱的土耳其經濟更加搖搖欲墜。震央僅僅離伊斯坦堡不到100公里,位於人口密集區,不僅造成超過6萬人死傷,更影響到土耳其工業的心臟地帶——馬爾瑪拉工業區——工廠無法正常運作之下,造成約130億美金(約3,952億台幣)的損失。
馬爾瑪拉大地震使得當年土耳其的通貨膨脹率來到70%,土國央行極力穩定幣值卻無法阻止擠兌風波,土國政府遂向國際貨幣基金(IMF)申請3年期的備用融資,希望能夠穩住急速下滑的土國經濟。
2000年剛開始時,IMF的融資為土國人民帶來不少希望,但隨後市場的反應卻不如預期,通貨膨脹率依舊居高不下,連帶影響銀行利息愈攀愈高。到了2001年,不穩定的政治局勢,終究引爆了土國的經濟危機。
在2001年2月份的國家安全會議上,當時無黨籍的總統塞澤爾(Ahmet Necdet Sezer)與民主左翼黨(DSP)的總理艾傑維特(Bülent Ecevit)互不相讓,賽則甚至拿起手邊的憲法書丟向艾潔維特。而造成雙方衝突的背後原因是,艾傑維特2次要求塞澤爾關說憲法法庭的成員,希望法庭不要強制解散當時有伊斯蘭主義色彩的美德黨(Fazilet Partisi),雙方的不合讓當時由3個黨(DSP-ANAP-MHP)組成的聯合政府面臨提早解散的局面。
政治不穩定於是成為壓垮土耳其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短短2天內,里拉重貶57%、隔夜利息高達7,500%、通貨膨脹率突破70%、約有近15,000家企業倒閉,導致上百萬人失業。當時土耳其的《民族報》(Milliyet)更以「爭吵的代價太重」為標題,諷刺土耳其政府:不但不會拚經濟,反而還倒推了一把,將土耳其的經濟重摔落地。
在當時的經濟問題與政府內鬥的負面影響下,土國決定提前舉行大選,希望盡速成立一個新政府來領導土耳其走出低潮。有一個政黨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成立,那就是後來連續執政至今16年的正義發展黨。
AKP創立於2001年的8月,並在14個月之後的國會議員選舉中大舉拿下363個國會議員的過半席次,不須與他黨組成聯合政府即可單獨執政,是土耳其共和國歷史上第4個能夠單獨執政的政黨。
AKP能夠大獲全勝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對當時的政黨失望,並且認為聯合政府的模式無法穩定地長期執政,或許由一黨單獨執政,才是適合土耳其的方式。
土耳其的政治史上共有20個聯合政府,壽命最短的聯合政府是1961年由「共和人民黨-正義黨」(CHP-AP)組成的聯合政府,只持續了短短7個月;壽命最長的正是1999年的「民主左派黨-祖國黨-民族行動黨」(DSP-ANAP-MHP)聯合政府,但也只持續了3年半。
2002年大選結束後,《國民報》(Vatan) 以「從投票箱中憤怒地走出來」為標題,不僅描述了人民對於當時現狀的不滿,更對AKP的領導人——厄多安——寄予厚望。AKP主打的「保守派民主」口號,也成功地讓厄多安贏得土耳其保守派的支持。
某種程度上,2001年的里拉危機,使人民將厄多安和AKP一舉推上了執政寶座。
AKP執政初期時,在外交上,厄多安將「加入歐盟」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改革國內法律以符合歐盟的要求,並在2005年時成功取得「準會員國」的身分;在經濟方面,則是致力於經濟改革,在2005年時廢除舊里拉,發行新里拉,同時有計畫地償還IMF的債務,並成功地在2013年時全數還清;在人權議題上,土耳其在2004年廢除死刑,獲得土國民眾不少的掌聲,同時也廢除「戴頭巾不可進入校園」的禁令,被視為是政府保障每一個人宗教信仰自由的舉動。
不論是在外交或是內政上,土國民眾對早期的AKP以及有著「虔誠宗教信仰形象」的厄多安有著相當高的滿意度。轉眼16年過去,在這16年內,AKP打贏了大大小小的選戰。但自從2016年起,土耳其先後經歷多起恐攻,隨後更發生了未遂的政變,國內外的不安因子沉重地打擊土國經濟。
今年3月底,1美元兌換3.9里拉,到5月時來到1美元兌換4.7里拉,5月下旬盤中更一度超過4.92里拉。雖然央行在6月祭出升息政策,卻還是無法將里拉拉回3月前的水準。里拉貶值連帶影響了國內物價,6月初公布的5月份通貨膨脹率再創新高,增加了1.62%,來到12.15%。
市場的蔬菜價格漲價幅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特別是每個土耳其家裡絕對不可缺少的食材:馬鈴薯與洋蔥。5月時,馬鈴薯的價格為每公斤1-1.8里拉(約6-11元台幣),6月時馬上上漲到2.5-3.5里拉(約16-23元台幣),漲幅高達94%;洋蔥價格也從5月的每公斤1-1.6里拉(約6-10元台幣),在6月時一躍來到3-5里拉(約20-33台幣),漲幅超過2倍。物價上漲的壓力,全民有感。
在如此景氣不佳的時期,很難令土國民眾不想起當年的經濟危機噩夢 ,然而這次的里拉危機,雖然激起不少民眾對厄多安的不滿,但更多卻成為了厄多安的有效催票劑。
詢問幾名經歷2000年初經濟危機、在2002年選擇支持厄多安的土耳其人,他們回憶:
提到目前土耳其的經濟,他們也承認土耳其的經濟確實堪憂,但認為這並不是因為厄多安的政策錯誤所導致,而是美國或葛蘭組織操縱所造成的。他們認為,厄多安所執行的政策整體來說對土耳其是有利的,也相信厄多安能在16年前把萎靡的土耳其帶起來,現在也一定可以辦到。在這一次的選舉中,他們也豪無疑問地支持厄多安,並且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對於那些厄多安成為「超級總統」的批評,他們則是表示:對外,敘利亞問題尚未解決;對內,打擊恐怖組織的行動也正在進行中,為了完成這些重要的事,作為國民理應力挺自家總統。總統必須得擁有一定的權力,這樣的制度才能保護土耳其,才能讓土耳其更上一層樓。
AKP這十幾年來在選舉中無往不利,有一派選民雖然看不慣AKP的強硬作風,但也對其他在野黨沒有信心,他們的心裡總是有個疑問:
土耳其所面臨的問題,換成其他的政黨就能解決嗎?
雖然反對黨緊抓著經濟問題的把柄,在選戰中強烈攻擊AKP,但其實反對黨如共和人民黨(CHP)與好黨(Iyi Parti),也都未能提出實際改善經濟的方案。反對黨只是一昧地開選舉支票,承諾當選後會提高最低工資、提供待就業青年補助金與老年福利金等等,但這些「政治牛肉」都無法有效解決土耳其的經濟問題。
那麼,面對如此嚴重的經濟問題,厄多安又有著什麼看法呢?
厄多安了解外資對土耳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如果能夠吸引外資投入,就能夠帶動土耳其的經濟成長率。因此厄多安不僅一次對土國央行喊話,認為央行需要調降利息,才能吸引外資進入,增加市場投資意願。
但土國央行認為,如貿然調降利息,可能引發新里拉的全面崩盤,在面對穩定里拉幣值的壓力下,不得不一再提高利息,6月初時更是再度升息至17.75%。因此在選前,厄多安更直白表示,經濟不好、通膨高,人民總是找政府負責,政府需要有干涉央行貨幣政策的權利,才可以對人民負責,將在當選後加強政府對央行貨幣政策的監控與介入。
今年4月厄多安宣布將提前舉行大選時,外界就猜測厄多安此舉背後的原因,是要趕在土耳其經濟更一步惡化前舉行選舉,才能有機會繼續執政。而在這次選舉中,雖然選前CHP與Iyi Parti來勢洶洶,不少猜測認為可能會需要舉行第二輪投票,但厄多安依舊拿下約52%的選票,成功在第一輪當選。
對於土國選民來說,經濟民生問題是最急需解決的,而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穩定的政治環境中,AKP的長年執政的形象,以及厄多安近年來在外交上強人政治的態度,都是加強土國選民信心的關鍵因素。
不論當時或是現在,對支持厄多安的土國人民來說,穩定且強大的政黨,才能保護土耳其免於恐攻與國際威脅,這些不安因子去除之後,才可以安心發展經濟——亂世之中還是強人壓鎮,比較安心。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