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瓦堡學院

瓦堡學院全球

利用記憶與視覺,穿梭時間與空間的界線。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14 篇文章

透視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成就經典壁畫的藝術密碼

2023-09-22 15:53:48
晚餐開始前,耶穌對大家說,「你們其中之一將背叛我」,語畢一席人瞬間陷入緊張、慌亂、思考和各種情緒之中。晚餐之後,他們到客西馬尼園禱告,隨後耶穌就被抓走了。這頓「最後的晚餐」後來成為聖經中非常著名的故事場景,也是西方藝術史上非常熱門的題材,直到現代,仍不斷出現相關的創作或挪用。其中,達文西的壁畫《最後的晚餐》最為經典,這也是他與《蒙娜麗莎》齊名的代表作。
17243

時勢造天才:達文西與古典再現的《維特魯威人》

2023-09-08 17:25:18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是人們最熟悉的文藝復興人物。在中文和日文語境裡,習慣稱他為「達文西」(da Vinci),字面意思是「來自文西」──文西是他的家鄉,位於佛羅倫斯的小鎮──西方則會以「李奧納多」來簡稱他。
12387

「文藝復興」的到來?《維納斯的誕生》吹來的新時代氣息

2023-07-28 17:07:00
文藝復興(Renaissance),原文字面意思為再生、重生,意指再現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一股時代精神。早在十六世紀瓦薩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著作中,已出現相關概念來描述這個文化特徵,他已意識到,這不是複製,而是創造出不同於前人的新成就。到了十九世紀,「文藝復興」逐漸成為學界常用的專有名詞。今日提到文藝復興時代一詞,多半粗略指涉十四世紀下半至十六世紀歐洲一段歷史時代,涉及文化、藝術、宗教、政治、科學等全面的範疇。這段時間歐洲各地有不同的歷史發展,也正在經歷大航海時代,這一切的時空背景帶來的刺激與效應,都反映在當時的藝術作品上。
7472

大象背著方尖碑?羅馬「密涅瓦方尖碑」與歐洲的象圖騰

2023-06-27 17:18:59
根據1678年出版的專書《著名的耶穌會羅馬學院博物館》(Romani Collegii Societatis Jesu Museum Celebrrimum),羅馬的耶穌會博物館收藏著一批方尖碑模型,安置在主要走道的顯眼之處,受重視程度不言而喻。該書收錄的眾多版畫中,即以方尖碑相關主題的版畫占比最高,就連作畫品質,無論是細節描繪度或畫面空間感等,也是箇中之作。
7570

硬幣鑄造的歷史記憶:「拿破崙紀念幣」與聖赫勒拿島的故事

2023-05-22 16:22:04
「一枚拿破崙紀念幣,為何與聖赫勒拿島和東印度公司有關係?」拿破崙陵墓與早已消失的東印度公司,同時出現在聖赫勒拿島2021年的紀念幣上,乍看之下只是單純集結歷史題材的仿古之作,甚至是粗糙的歷史錯誤。但事實上,這枚紀念幣的存在意義遠多過於此,其所代表的是:人類如何從過往歷史中,定位自身存在的具體成果。
4365

知識結合信仰:17世紀,耶穌會士基爾學打造「認識上帝的博物館」

2023-03-31 14:45:25
「基爾學博物館」(Museum Kircherianum)並非基爾學從無到有一手創立。耶穌會此前已有的藏品、地方貴族的捐贈等,都是藏品來源。但也是因為基爾學,為這座博物館添加許多新物件,比如他發明的器械,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標本、書籍或工藝品等,更加擴大了此處規模;在歐洲文明不斷向外探索的年代,這座博物館幾乎是當代歐洲世界觀的縮影。
5982

太陽王的神奇寶貝們:路易十四展現王權的「凡爾賽奇獸園」

2023-02-16 16:52:53
以16-18世紀歐洲的世界觀來看,凡爾賽奇獸園無疑是個用以表演王權的「劇場」。近代歐洲是個充滿譬喻及類比的世界,一切事物皆有其深層意涵,所有空間也是如此。歐洲各地的統治者們不能單靠武力統治一切,它們還需要透過某些特別的空間,強調其治國理念、權力依據,以及手中所掌握的財力資源。
6646

從小可愛到暴力兔:「翻轉世界秩序」的近現代歐洲兔子群像

2023-01-17 16:39:36
兔子作為歐洲本地原生物種,長久以來便一直是歐洲藝術的常見題材。關於兔子的描繪方式極其多元,無論寫實或奇幻、溫順弱小、甚至是「血腥暴力」,都是對現實世界秩序的探索與反思,從而演示了歐洲文化的多元面向。
16235

英國王權的見證者:「女王守護獸」與牠們的歷史傳承

2022-12-22 17:19:23
1953年6月2日,在一年多前繼位的伊麗莎白二世終於要舉辦加冕儀式,自先王喬治六世駕崩以來,這可說是英國少見的喜事。多虧電視傳播技術的革新,這場加冕儀式同時也是全球同步上映的「表演活動」,除了在現場觀禮的上千位各國嘉賓,還有數億人透過電視螢幕全程觀看。
25633

女王與她的相機:伊麗莎白二世用鏡頭捕捉的人生微光

2022-10-20 17:24:28
英國在今年6月才盛大舉行白金禧年慶典,慶祝女王登基70年,未曾想三個月後,人們便與這在位最久、最具群眾魅力的跨時代女性君主告別。BBC Studios在五月底、接近慶典期間推出紀錄片《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Elizabeth: The Unseen Queen),以女王登基前生活為主題,公開大量的王室家庭錄像。
39397

哥薩克嘲諷沙皇普丁:烏克蘭傳奇的「現代抗俄名畫」?

2022-03-14 13:01:40
從今年2月,俄羅斯領導人普丁出兵攻打烏克蘭至今,兩張畫面結構相似的圖像在網路社群平台廣為流傳。其一是19世紀俄羅斯畫家列賓(Ilya Yefimovich Repin)的名作《扎波羅熱哥薩克致土耳其蘇丹的回信》(以下稱《致土耳其蘇丹》,見圖1),該畫重心集中在正中央、正在向蘇丹回信的書寫員身上,一群哥薩克人或坐或站,幾乎無一例外地對此大笑,彷彿可以聽到穿透畫面的笑鬧聲音。這幅畫向來被視為描繪哥薩克人的標誌性作品,在烏克蘭語及俄羅斯語社群廣為人知。
28080

登月第一幅亂入藝術?阿波羅計畫偷放的〈月球博物館〉

2022-02-14 17:00:15
人類首次登月之後不久,阿波羅12號升空,美國太空人於1969年11月19日再度登月。返航期間,《紐約時報》刊出一則令人驚訝的消息:一張名為〈月球博物館〉 (Moon Museum) 的陶磁晶片,被悄悄地留在月球上。這張晶片長1.9公分、寬1.3公分,大約是一張SIM卡的大小,表面以雷射蝕刻了安迪沃荷、勞森伯格等6位當代紐約知名藝術家的創作,是一個藝術集錦。雕塑家邁爾斯聲稱自己籌劃了這件微型作品,它此刻正貼在登月小艇無畏號 (Intrepid) 腳架上,與之一起留在月球表面,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的藝術品。
5606

不要瞎掰好嗎:近代歐洲如何描繪超稀有的「異國老虎」

2022-01-28 18:35:00
魯本斯的老虎圖像令人驚豔,對17世紀的觀賞者來說,還能獲得視覺感官以外的震撼,讓畫作擁有者選帝侯馬克西米連一世更顯不凡。這一切,都和近代歐洲的動物研究、地理大發現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魯本斯所處的時代,歐洲的動物研究漸漸脫離傳統論述,更直觀地描繪與研究動物外觀及其習性,不再只是個基於人類需求,作為道德觀或宗教觀的載體。〈狩獵老虎〉中的兇猛老虎,不僅跳出整幅畫作最有戲劇性的一瞬間,也充滿了新時代降臨時的旺盛生命力。
28513

馬的民族神話:從戰神到坐騎的歐洲「愛駒文明史」

2021-09-24 14:41:29
在現代機械動力成熟以前,「馬」在歐亞大陸始終是最主要的運輸工具,大幅度地推動人類的物質、文化交流。人類更是與馬之間有非常密切的交流,以至於有時只要聚焦於一些名馬的故事,就能洞察某些重要的歷史潮流。
475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