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阿潑

阿潑地球/島嶼無風帶

一日文字工,終生工文字。時常離開台灣,就是離不開地球。著有《憂鬱的邊界》《介入的旁觀者》《日常的中斷》,合著有《咆哮誌》《看不見的北京:不同世界 不同夢想》等。 ▎FB:島嶼無風帶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69 篇文章

災區裡的孤獨死:別斷了連結的生命線

2016-03-10 18:37
「額田勳曾說,人類關係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生命線。」...
13677

他們說我是間諜(上)真相即犯罪...匈牙利「叛國記者」的鐵幕求生

2022-07-19 17:34
1945年,匈牙利在經歷二戰後百廢待舉,最終由蘇聯獨裁者史達林扶植的匈牙利共產黨掌權,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當時,在被稱為「匈牙利史達林」的獨裁者拉科西治下,人們活在處處佈滿受秘密警察、國安局人員與線人監控的恐懼之中,民怨最終在1956年10月全面爆發——人們推倒史達林銅像,揭開一場反對由蘇聯主宰的匈牙利革命。然而,在匈牙利這10年的歷史轉變裡,一位為《美聯社》工作的匈牙利記者安德烈‧馬頓(Endre Marton)始終沒有離開,他身處在鐵幕之後持續報導真相,後來遭匈牙利國安局監控,更指控他為間諜、叛國者。...
13315

反俄侵略的正義表態?波羅的海掀起「蘇聯紀念碑清除潮」

2022-12-29 12:16
因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之故,長期與大國勢力對抗的波羅的海三國,立場更堅定,於今年陸續通過「去蘇維埃」相關法令,並趕在 12 月拆移重要紀念碑,更改街道名。例如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長希馬修斯(Remigijus Šimašius)在今年 2 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後,即對媒體發出一份聲明,指出該市自 1991 年獨立以來,即逐步移除市內的蘇聯標誌——紀念碑、雕像和其他對前佔領者的紀念物,現在還要拆一個。...
13279

以剿匪之名:菲律賓「恐怖擴散」的農村新秩序

2019-01-15 17:11
「這座島現在如何?蔗農生活改善了嗎?」內格羅斯島是菲律賓蔗糖最重要的產區,有「蔗糖之鄉」的稱號,而成就美名的則是大量勞苦蔗工,他們幾乎沒有自己的土地、不能種植能夠裹腹的作物,收入微薄且貧窮,在80年代甚至有大量孩童餓死的情事。去年秋天,這座島的農民再次因為「沙蓋屠殺」登上媒體版面,內格羅斯也出現武力警戒,禁毒計畫「Oplan Tokhang」和反暴亂的和平計畫「Oplan Kapayapaan」都成為內格羅斯遭「軍事化」,打壓社運的理由。...
12071

不能遺忘的面容(上):濟州四三事件,AI修復重現的歷史受難者

2024-04-10 17:24
距離韓國國會大選還有整整一周,選戰來到激烈高峰的時刻,濟州特別自治道各政黨候選人,乃至多個在野黨黨魁,無不奔赴濟州島,在霧雨的早晨,參加濟州4.3 76年紀念儀式。不讓人意外的是,即使濟州四三代表們殷切邀請與期盼,總統尹錫悅自當選後二度缺席,再次由總理韓德洙代為參加、致詞。...
11267

他們說我是間諜(中)國家囚徒的女兒...美國記者的真相尋根

2022-07-20 15:17
1957年1月,匈牙利記者安德烈‧馬頓(Endre Marton)與妻子伊洛琳‧馬頓,以及兩位女兒,10歲的卡蒂‧馬頓(左)以及11歲的朱莉婭‧馬頓。本篇將從卡蒂‧馬頓的視角出發,探討其如何從後來的監控檔案裡,了解父母的一生。...
11262

慰靈日下,被美軍蹂躪的沖繩價值

2016-06-21 18:35
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慰靈日將到,而沖繩縣民大會也在激動中結束,各大媒體都挪出一個顯眼的篇幅,展現沖繩人的悲慟憤怒和抗議。「我的女兒也是其中一人,為何我的女兒非得被殺不可呢?」日前,一名女子被美軍相關者姦殺,以及美軍車禍肇事種種新聞,將沖繩人的憤怒激到最高點,要求美軍基地全面撤除......
10503

見證原爆的新聞人(上)曼哈頓計畫的勞倫斯...交換真相的販子?

2022-08-04 17:55
1945年8月6日凌晨2點46分,「艾諾拉.蓋號」(Enola Gay)在天寧島的跑道上緩行向前,而後猛然升起、飛進夜空時,《紐約時報》科學版記者威廉.勞倫斯(William L. Laurens),正站在「北機場」塔台上關注著這架巨型轟炸機的起飛情況。曼哈頓計畫副指揮官湯馬士.法雷爾准將(Thomas Farrell)就站在他的旁邊。...
10461

戰爭的幻燈旅行:DMZ,南北韓非軍事區

2018-04-26 16:32
南北韓首腦27日會面的消息發佈後,DMZ南北韓非軍事區、板門店與JSA共同警備區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除了各地媒體聚集,一般人也很是好奇...DMZ是韓半島上,因韓戰而孕生的奇妙空間。在這場戰爭打成平局的情況下,聯合國軍隊與共軍在1953年簽下《朝鮮停戰協定》,設定以北緯38度為南北韓分界,畫下軍事分界線,南北韓則各自從軍事分界線退後2公里,形成一條4公里寬的非武裝地區,即是DMZ......
10093

我是俄媒我有罪?獨立媒體「雨電視」遭拉脫維亞撤照

2022-12-14 09:52
戰爭發生時,新聞人若反過來站在戰爭發動者的立場省思,檢視那些被迫上戰場的士兵們的處境,這在戰爭的道德層次上,是否該被質疑,甚至要被懲處?在這類爭議新聞中,媒體是否真能客觀中立,不帶立場?...
10070

無可描述之痛:《朝鮮半島現代史》屠殺與民主的治癒之路

2022-06-30 17:41
臺灣的二二八事件一樣,濟州四.三事件(제주 4.3 사건)對於濟州島民乃至於韓國人來說,也是一道難以化解的歷史傷痕。這起事件發生在朝鮮半島南方的濟州島,其引火線起於1947年3月1日(台灣二二八事件發生隔天)三一獨立運動日示威活動現場的警民衝突,衝突於隔年的4月3日以武裝攻擊形式擴大。在李承晚政權以「反共」之名,極力鎮壓之下,有上萬民眾喪生,數以千計的人流離失所、被監禁或失踪。過程中,軍警遭攻擊受害、起義者亦嚴重傷亡,被捲入紛爭的平民更是無辜冤屈。...
10041

八重山物語(三):西表山貓棲居的南方沉睡寶庫

2016-10-04 16:25
據聞過去台灣與琉球弧諸島與大陸相連,在海平面上升後,也就各自留下石虎足跡。因為在叢林大河生存,西表山貓因而擁有獨特的技能——游泳。除此之外,與台灣石虎別無二致......
9342

抵抗「Fiesta」(下):偷來的土地,與認同的衝突

2017-10-07 12:55
對每個原住民社會來說,問題顯而易見,就是你能看到的高自殺率、貧困,與酒精毒品等。而這些都導因於遭西班牙、美國雙重殖民的過去,這歷史讓人毛骨悚然。...
9299

二戰中的日本新聞 II:陣亡於戰爭的報導風骨

2015-10-17 17:35
「極端地說,當時把戰敗的事實向國民一個勁兒的隱藏,將白的說成黑的,就是所謂的新聞寫作。報紙無論怎麼吹笛子,國民都不可能跳舞...。」...
9048

見證原爆的新聞人(下)日裔美籍記者中島覺與他的「矛盾獨家」

2022-08-05 18:35
過往,世人多以為廣島原爆第一位現場報導者,是威爾弗雷德.伯切特(Wilfred Burchett),事實上,合眾通訊社東京通訊員中島覺(Leslie Satoru Nakashima)才是史上第一人,也是首位提及核輻射副作用的記者──他早在8月22日便進入廣島,並於5天後發出〈我所見到的廣島(Hiroshima as I saw)〉一文,該文提及死亡人數超過十萬,「每天都有人因為輻射而死。」而他自己甚至也受到核輻射影響,「我可能吸進了鈾,因為我感到食慾不振,並且十分疲倦。」...
8849

菲律賓「Rappler」撤照風波:杜特蒂殺向記者的復仇印記?

2022-07-04 17:56
「Rappler 被撤照,是一場計畫好的復仇?」6月29日,即小馬可仕正式宣示成為菲律賓第17任總統前夕,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以Rappler有外資介入、違反憲法的理由,向該媒體發出撤銷執照的公函。這無疑是杜特蒂走出馬拉坎南宮前最強烈的動作宣示,西方世界竟為他的敵人戴上正義的桂冠,這讓他必須善用自己在馬拉坎南宮的最後一天,以及最後的執政權力。...
8739

《沖繩戰的孩子們》:從兒童的視角思考戰爭

2023-10-06 11:39
本書從沖繩民眾的角度出發,透過第一手的口述證言和大量文獻,書寫美軍和日軍的激烈交戰之外,屬於沖繩平民──特別是沖繩18歲以下的孩童所經歷的沖繩戰。作者川滿彰從琉球王國遭到日本吞併談起,進而談到日本政府對沖繩孩童施行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乃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沖繩的少年少女們被徵召為士兵及護士、加入學徒隊,走上戰場的恐怖經歷,書中都有寫實而細緻的描寫。沖繩戰是沖繩人不曾淡忘的歷史記憶,經由本書,我們不但可以深入了解沖繩的過去,也可以進一步體認沖繩人對戰爭的警醒和反思。...
8678

默哀廣島:核爆灰燼中被流失的反戰省思

2016-08-05 17:35
八月六日是原爆紀念日。廣島復興了嗎?日本走出戰爭了嗎?...
8604

不能遺忘的面容(下):南韓政府的濟州轉型正義,足夠了嗎?

2024-04-11 17:24
「緬懷4月3日事件罹難者的靈魂,安撫家人的痛苦,是國家的基本責任。」受難者的傷痛與社會的紀念與努力是一回事,國家如何面對這段歷史,政府又又那些作為,是另一回事。別於去年複製前一年尹錫悅發言、行為失禮而備受批評,韓德洙今年的致詞顯得得體些,既談起過去韓國政府在轉型正義上的努力,也針對濟州4.3事件的相關救濟與創傷療癒政策的推進,向大眾提出報告。...
8566

F@ck This Job(下)普丁在看你...一位俄國記者見證的新聞時代

2022-10-06 16:40
「控制媒體者,就能控制人心。」俄羅斯媒體環境從緊縮到開放,再回到嚴峻控制,約莫是這三、四十年間的事,1974年出生於聖彼得堡的資深媒體人薇拉.克里切夫斯卡婭便感嘆自己簡直經歷了媒體環境鬆緊完整的輪迴:從蘇維埃的言論審查到新聞出版自由,到現在全然退回到絕對的封閉審查。...
754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