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阪萬博是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夢洲「負面遺產」能否復刻榮景
2025大阪萬博即將在13號晚間盛大開幕,但光是開幕前的試營運,就會傳出各種災情——號稱「不用排隊的萬博」,試營運當天入場卻排了1個小時;場內一度驗出甲烷濃度超標,必須通報消防單位,緊急換氣30分鐘才回到正常值;各國單獨興建的場館多半都還在加緊趕工,只有不到半數(19/42)的typeA場館趕上試營運。
若將時序再往前推一點,大阪萬博又發生了:
- 本屆最大亮點的「世界最大型木造建物」,部分區域的沿岸已經被海浪侵蝕。雖然主辦單位口口聲聲強調不會造成問題,但影響範圍已經肉眼可見。
- 電子購票系統要求購票者同意將長相、聲音、指紋等生物資訊提供給第三方單位,甚至連是否已婚、有沒有小孩、個人興趣的資訊,都可能提供給其他國家或是廣告業者,嚇壞不少網友,讓主辦單位緊急在3月28日宣布修改隱私條款。
- 大阪萬博官方手冊上印出來畫作,不是繪師青山邦彥提供的完成品,而是創作期間翻拍的草圖,負責印製的JTB只好在網路上公開訂正表,讓民眾自行下載、列印最終版。
- 原本應該是本屆亮點的「空中飛車」,最終宣布全部只能「試飛」,不可能正式實現載客的商業飛行。
讓本屆大阪萬博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籠罩在烏雲之下,看不見希望曙光。
實際上,本屆萬博的人氣相當低迷。《朝日新聞》透過社群帳號做的問券調查,只有28%(122/432)表示想去大阪萬博看看。主辦單位在3月17日號稱賣出超過1000萬張預售票,比2005年愛知萬博的預售票銷量(939萬張)還要好,但實際上約有700萬張都是企業購票,學生校外教學或是團客的預售票也佔了200萬張,所以只有1成左右是一般散客而已。
2025年的大阪萬博負面新聞纏身、愁雲慘淡,某部分原因也和會場選址先天體質不良,脫不了關係。
▌夢洲:填海造陸的人工島
時間回到1970年代。當時日本剛辦完大阪萬博,城市一片欣欣向榮,大阪市就是在這個時候決定要填海造陸打造3座人工島,分別是:舞洲、夢洲和咲洲。與此同時,大阪市內大興土木、產業蓬勃發展,產生大量廢棄物,急需一個垃圾掩埋場,所以這次舉辦2025萬博會場的夢洲,最初的定位就是產業廢棄物的垃圾掩埋場。
這也是在試營運期間,會有市議員(寺本健太)在會場內驗出甲烷濃度超標的原因。
夢洲曾是垃圾掩埋場,地面下埋藏的垃圾會隨時間產生沼氣(即甲烷),所以需要利用管線將地面下的沼氣排放出來,擴散到大氣之中就能稀釋甲烷濃度,不至於引爆。
2024年3月28日,萬博會場西北側興建中的公廁,就發生爆炸意外。原因正是施工時沒有檢測甲烷濃度,所幸這起事件並沒有工人受傷。但大阪萬博也因此要求會場內,必須定期檢測甲烷濃度、加強通風換氣,並嚴禁用火。這也是不少家長不希望學校帶孩子去萬博參觀的主要原因,沒想到在試營運期間卻又再度發生,會場內甲烷濃度超標,只要一點火苗隨時都會引爆的情況。
夢洲是人工島嶼,連外道路只有一座橋、一個地下隧道,一條地下鐵(大阪地鐵中央線),夢洲車站還是今年1月才剛落成,連外交通也是一大問題。不只萬博場館工期大延誤,想快也快不起來,展期間如果發生天災,民眾非常有可能受困島上,動彈不得。
所以大阪萬博最初主打「不用排隊的萬博」,想去萬博就必須事先購票,藉此控管進出人數。但預售票的販售結果實在不如預期,今年1月預售票只賣出756萬張,只有目標1400萬張的一半,讓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相當緊張,趕緊在2月和首相石破茂協調,才決定推出當日券,希望能吸引更多觀光客造訪。
一般來說,像是萬博這種大型博覽會,往往要等開幕一段時間、漸漸做出口碑之後,參觀人次才會越來越多。2005年的愛知萬博,約有3成觀眾都是閉幕前1個月才趕緊到會場參觀。但夢洲的交通問題難解,就算後勢看漲,每日造訪人數勢必會有一定限制。如果大阪萬博無法在初期就爆滿,有穩定的觀光人潮的話,恐怕難以達標。
▌大阪維新之會眼中的「負面遺產」
夢洲先天體質不良是不爭的事實,或許打從最一開始就不適合作為會場。但夢洲還是爭取到萬博主辦權,背後推手就是大阪地方政黨「大阪維新之會」(大阪維新の会)。
「大阪維新之會」是時任大阪府知事的橋下徹和大阪府議員松井一郎,在2010年共同創立的大阪地方政黨,主打「大阪都構想」,希望讓大阪成為能和東京相提並論的大都市。套用現代的話來形容,就是要讓大阪「再偉大一次」。
按照大阪在1980年代推出的都市開發計劃(テクノポート大阪計画),夢洲應該早已從「垃圾島」轉型為港灣設施及產業開發園區,可供6萬人居住。但好景不常,日本接連遇上泡沫經濟崩壞,大阪想辦2008年夏季奧運又敗給北京,夢洲就一直空在那裡。讓這塊佔地約390公頃的人工島,成了「大阪維新之會」眼中的「負面遺產」(負の遺産)。
事實上,早在橋下徹創立大阪維新之會之前,他就曾在2009年提議,想在大阪設置賭場。不過要等到2014年大阪市長連任成功之後,橋下徹才明確表明,他想在夢洲蓋一個綜合型度假村(Integrated Resort, IR),讓夢洲從大阪的「負面遺產」變成「正的」。大阪維新之會也是在這時候,首次將舉辦萬博寫進「大阪都構想」的政策裡面,想要復刻一次1970年大阪萬博的成功模式,振興大阪經濟。但當時並沒有講明想辦在哪裡,最早列出的候選地點也沒有夢洲。要一直等到2016年,時任大阪府知事的松井一郎突然說想辦在夢洲,才有了夢洲這個選項。正好當時大阪(日本)維新之會和安倍政權關係良好,獲得執政黨背書,成功由大阪代表日本,向外爭取2025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權。
▌大阪萬博的詛咒?
大阪成功爭取到2025萬博主辦權後,就像遇到「奧運的詛咒」,事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遇到疫情,緊接著是通貨膨脹導致建設成本飆漲。大阪萬博在2017年申請之初,規劃的預算只有1250億日圓,2020年和2023年兩度增額的結果,興建費已經來到2350億日圓,是原本規劃的1.9倍,必須要由日本中央政府、大阪府市和企業界各負擔三分之一,才能讓萬博如期開幕。
但大阪萬博的費用還不僅如此。緊鄰在大阪萬博會場旁邊的綜合型度假村預定地,還因為土壤液化和污染問題,大阪市額外負擔了633億日圓改善環境。另外中央和地方政府還花了800億日圓拓寬夢洲的連外道路。大阪萬博展期間的營運費也因為通膨的關係漲了1.4倍,來到1160億日圓,除非賣出1840萬張門票,才能填補赤字。
大阪萬博號稱可以為日本帶來2-3兆日圓的經濟外溢效果,但這其實是建立在展期間累積共有2820萬人次造訪,才有可能辦到的大餅。半年2820萬人次換算下來,大阪萬博每天都要有15萬人次造訪,大阪環球影城每天平均也只有4.3萬人次造訪而已,難如登天。就算只求收支打平,半年內累計賣出1840萬張票,每天也要有10萬人次造訪。大阪萬博的吸引力能贏過大阪環球影城嗎?如果不行,大阪萬博勢必會出現虧損,那這些赤字該由誰來補?現在也還沒確定。
▌綜合型度假村成全島的希望?
退一步來說,疫情加速數位時代的發展,舉辦大阪萬博這種超大型實體活動,宣傳科技發展與進步,似乎略顯過時。再者,砸大錢蓋場館,這些場館在萬博結束後未必都能再度利用,看在民眾眼中,政府花錢如流水也很難開心地起來。畢竟大家在疫後飽受通膨所苦,人口老化、慢性人手不足,管線等基礎設施老舊,陸續出問題,又遇上天災不斷,政府如果有這麼多閒錢可以大興土木,是不是拿來救災、汰換老舊設備會比較好?
即便如此,2025年大阪萬博也一定要辦下去。因為大阪維新之會打從最一開始,就沒有退路——要讓夢洲能繼續發展下去,大阪維新之會想到的策略,是要蓋一座附設賭場的綜合型度假村,藉此大賺一筆。
承前,大阪維新之會是先決定要在夢洲蓋綜合型度假村,後來才說要在夢洲辦萬博。所以也有一說認為,這看起來就像大阪維新之會為了力推綜合型度假村,隨後才想到可以借助萬博的力量大興土木,改善夢洲的交通和地盤。如此一來,就能讓中央政府出資,降低原本應該全部都由大阪維新之會執政的大阪府、市負擔的基礎建設成本。
但想要大阪萬博辦得好,又希望綜合型度假村能如期開幕,天底下似乎也沒有這麼順利的事情。2024年6月,國際展覽局(BIE)事務局長科肯切斯(Dimitri Kerkentzes)前往大阪萬博會場視察時,一度希望萬博展期間,隔壁的綜合型度假村能夠停工。雖然最後靠著降低施工音量,順利度過萬博這關,讓工程得以如期進行。
平心而論,從2025萬博結束再到2030年綜合型度假村落成開幕,中間會有5年的空窗期,大阪萬博的話題恐怕早已退燒。綜合型度假村是否能在5年空窗期過後,為大阪帶來每年1兆1400億日圓的經濟效益,還是個謎。
▌大阪維新之會的萬博夢
像大阪萬博這樣的超大型活動,只要能讓活動順利落幕,推動這項活動的政治人物或是相關人士就能大肆邀功,畢竟要讓活動「失敗」並不容易。但2025大阪萬博,卻能在開幕前就能看到各種失敗論,也是相對特別的景象。
《大阪・關西萬博「失敗」的本質》一書便認為,大阪萬博過度執著於過往的成功經驗,而沒有隨環境變化做出改變,正是注定失敗的原因。
桃山學院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吉弘憲介則認為,問題出在大阪維新之會上:大阪維新之會是靠著否定既得利益者,重新分配社會資源,讓民眾獲利而獲得廣大支持,但舉辦萬博本身就是反過來的事情,是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開發,這不是大阪維新之會擅長的作法。
大阪維新之會將振興大阪經濟的夢想,寄託在名為夢洲的人工島上,恐怕只有大夢初醒之後,才能看清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