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大衛的陰莖嚇到誰?美國佛州小學的「裸體藝術教材」風波

2023/04/07 轉角說

「崇拜陽具卻又害怕陰莖?大衛像的裸體嚇到了誰...」
「崇拜陽具卻又害怕陰莖?大衛像的裸體嚇到了誰...」

Podcast、文字/林齊晧、瓦堡學院(戴郁文、王健安)

「崇拜陽具卻又害怕陰莖?大衛像的裸體嚇到了誰...」美國佛州一所小學在今年3月時,發生一起「大衛像裸體」爭議,有家長向校方反映,小學生上課教材中出現的文藝復興名作——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未事先告知是「裸體」的圖像,引發家長的反彈抗議。沒想到風波因此擴大,歐美新聞接連報導佛州小學的教材事件,並且再次連結到了近期佛州一系列保守派的教育問題。

▌請收聽下方連結:

誰知校長就在事件不久後「因為壓力」突然辭職下台,消息傳到義大利,收藏大衛像的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善意地表示願意邀請美國師生到館參觀,認識人類文明的瑰寶。校長是因為《大衛像》的問題而下台嗎?當事人與校方說法各執一詞。回歸到這所學校的事件原點,保守派的家長為何反彈裸體藝術教材?世人普遍認知的「藝術」,我們又該如何界定與分析?而最常被問到的百年之問——大衛的陰莖怎麼感覺好像很「小」?又為什麼非裸體不可?

回顧歷史也可以發現,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也曾對《大衛像》感到不太自在,而在歐洲一段漫長的時光裡,也發生過要把裸體雕刻、繪畫通通遮蔽生殖器的社會現象。本集重磅廣播從藝術史的角度切入,談談米開朗基羅和《大衛像》的時代,以及人體藝術蘊含的人文主義思辯。

世人普遍認知的「藝術」,我們又該如何界定與分析?而最常被問到的百年之問——大衛的...
世人普遍認知的「藝術」,我們又該如何界定與分析?而最常被問到的百年之問——大衛的陰莖怎麼感覺好像很「小」?又為什麼非裸體不可? 圖/路透社

▌佛州小學的「大衛像事件」始末

事發的小學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塔拉哈西古典學校(Tallahassee Classical School),這是有基督教會背景、2020年才創立的學校,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6年級,規模約在350到400人左右。根據校方的說法,自從創校以來在6年級的藝術課程中,教材不只有《大衛像》,還有著名的《維納斯的誕生》,用以教導文藝復興藝術。不過學校有規定,每次教學遇到「爭議性」題目時都會事先email通知家長,告知將會使用的教材、教學目的等等。而大衛像的「裸體」,就是被列為需要事先告知的內容。

但2023年3月,學校卻因為《大衛像》引發風波,有3位家長向學校抗議,事先沒有被通知這個大衛像會出現在教材,其中還有一位反彈的家長認為這是「色情」,批評教材內容不適當。新聞曝光之後,旋即成為歐美媒體的話題——因為就在事件不久之前,佛州才因為簽署「學校不說同性戀」的爭議法案,再度掀起美國社會價值觀與教育理念對立拉扯,而這一次的大衛像風波,也被認為是當地保守派家長一系列「捍衛傳統價值」的延伸事件。

然而爭議之後塔拉哈西古典學校的校長,卻在「董事會施壓」之下辭職下台。根據校長卡拉斯奎拉(Hope Carrasquilla)的說法,自己是因為家長的抗議、董事會的聯合壓力中被迫辭職。

不久後義大利方面也聽聞消息,得知國寶竟被美國人當成羞恥色情,都感到不可思議又啼笑皆非。收藏大衛像的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還公開邀請這所學校的師生和家長,與其害怕不如來義大利走走看看,親眼見證大衛像的藝術之美。並且表示,校長應該得到鼓勵而非懲罰,隔空聲援辭職的校長。

微妙的是,同時義大利執政的保守右翼也不忘諷刺:美國的取消文化竟然連文藝復興都不放過——沒想到美國保守派最痛恨的取消文化,竟是在這種場合變成迴力鏢打向自己。

但學校董事會的說法,否認是因為大衛像事件的壓力,而是該名校長本來就有一些工作上的問題才離職。校方對外的澄清說法是:學校沒有因此取消大衛像教材,這次的風波只是因為疏忽沒有向家長發事前通知才造成,實際上反對的家長只有極少數的3人,大多數家長都認同《大衛像》的藝術教學。校方意有所指,認為恐怕是這位前校長刻意引導輿論觀感。

人類文明史上的曠世傑作《大衛像》,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
人類文明史上的曠世傑作《大衛像》,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29歲時在佛羅倫斯完成的大理石雕像。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身材厚實健碩,較像是成熟男性的體格。 圖/維基共享

▌全裸錯了嗎?米開朗基羅與《大衛像》

人類文明史上的曠世傑作《大衛像》,是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29歲時在佛羅倫斯完成的大理石雕像。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今日人們公認的藝術天才。他小的時候曾由一位石匠的妻子照料,從小與鑿子和鐵鎚為伍,成長過程一直醉心於藝術創作,無法專心讀書、從事尋常職業。父親無奈之下,便讓十四歲的米開朗基羅跟隨藝術家學習。自此他的才華不斷引起人們注意,特別是佛羅倫斯重要的藝術贊助者麥地奇家族(Medici)

雖然米開朗基羅有不少繪畫和建築的經典傳世之作,但他尤其以雕刻聞名於世,他也以雕刻感到自豪。現存於梵蒂岡的《聖殤像》(Pietà, 1498-1499)就是其成名之作。當時許多人不相信這位年僅二十四歲的藝術家有此驚人能耐,他也罕見地為這件作品刻上自己的名字。

《聖殤像》讓米開朗基羅聲名大譟,隨之而來的工作便是《大衛像》。1501至1504年間他接受佛羅倫斯政府委託,得到了一塊先前被其他藝術家搞砸的大理石,氣勢磅礡的《大衛像》完成時,他還不到30歲。

有許多奇聞軼事縈繞著這件作品,包括傳言他曾說:不是我創造了大衛像,我只是把大衛「從石頭解放出來」。如此自信又超然的宣言,頗為符合大眾心理對米開朗基羅的人物設定。不過此說法相當具有亞里斯多德一派的哲學色彩,也許未必真的與米開朗基羅個人理念相符。

米開朗基羅除了信件與詩作,鮮少留下對於藝術品的文字說明。但他少數的朋友之一瓦薩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在《藝苑名人傳》(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pittori, scultori, e architettori)記載了這麼一則趣事:當委託主見到完成的《大衛像》時,嫌棄它的鼻子太過突出,米開朗基羅見狀,隨手抓起一把大理石屑和一把鑿刀,爬上鷹架作勢敲打修改,並一點一點撒下原本抓在手裡的石屑,結果委託主竟回應道「哦!好多了!你真的把它點活了!」

當然,米開朗基羅在心裡覺得一切都是胡說八道、相當可憐。凡人如我們似乎可以欣慰,即使天才米開朗基羅,也要面臨這種勞資關係亙古恆存的無奈場面。

米開朗基羅《聖殤像》(Pietà),1498-1499年,大理石雕像,174 ×...
米開朗基羅《聖殤像》(Pietà),1498-1499年,大理石雕像,174 × 195公分,現藏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

▌為何經典:《大衛像》的超越性與理想性

大衛是聖經故事裡一位以色列牧羊少年,他憑著投石帶和對上帝的信仰,單挑戰勝了敵軍陣營的巨人歌利亞,並割下對方的頭顱,保衛了同胞,時常被視為以小博大與勇氣的象徵。文藝復興時代經常以此作為藝術題材,也存在一些既定的視覺印象。在米開朗基羅之前已有幾件出色的雕塑作品,包括1440年多那太羅(Donatello)158公分高的青銅大衛像,以及達文西的老師維洛齊奧(Andrea del Verrocchio)在1475年完成125公分高,部分鍍金的青銅大衛像。這些都是相當傑出的作品,那麼幾十年後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大衛像,又有何驚人之處?

豎立在佛羅倫斯市政廳(Palazzo Vecchio)正門外的米開朗基羅《大衛像》(1873 年搬移到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原址現存為複製品),連同基座高度超過5公尺,大小規模與前人的大衛像有天壤之別。除了高度差異,其身形也與聖經故事既定的少年形象不盡相同。多那太羅和維洛齊奧的大衛皆瘦小輕盈,甚至是趨於中性的形象,相當符合青少年可能有的體態,但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身材厚實健碩,較像是成熟男性的體格。

除了尺寸與身形,時空場景的設定也不同。過去雕塑作品描述大衛打敗歌利亞的故事,往往選擇勝利後的場景:大衛神態輕鬆地拿著武器,腳下踏著敵人的頭顱。但米開朗基羅似乎採用的是開戰前的大衛模樣。

多那太羅和維洛齊奧的大衛皆瘦小輕盈,甚至是趨於中性的形象,相當符合青少年可能有的...
多那太羅和維洛齊奧的大衛皆瘦小輕盈,甚至是趨於中性的形象,相當符合青少年可能有的體態。右為多那太羅《大衛像》,約1440年,青銅雕像,高158公分;左為維洛齊奧《大衛像》,1473-1475年,部分鍍金青銅雕像,高125公分,兩座雕像都現藏於佛羅倫斯巴杰羅美術館。

事實上,佛羅倫斯麥地家族收藏著大量古典時代的雕像與古董,也號召許多學有專精的學者。在此背景下,也許米開朗基羅的創作目標除了呈現大衛角色,他還想要創造一個理想的人體、非凡的凡人,甚至是Demigod(半神,例如神與人結合所生的小孩,或是被神賜予神力的凡人,著名人物有海克里斯、阿基里斯等,他們與凡人一樣會衰老,但擁有超人的力量)的形象。

米開朗基羅如何以更多視覺安排來實現這樣的形象與理想呢?多數觀眾可能第一眼就察覺到,大衛的頭與胳臂比例異常大。可能是因為雕像原本預計放置在較高的位置,必須顧慮透視效果,為了符合觀賞角度而設計出更雄偉與合理的比例,與今日在平地或媒體上觀看的平行視角有不同考量。

從面部表情來看,這尊大衛眉頭深鎖、眼神隨著左旋的頭部向前凝視,眼球上挖空的愛心形狀,更為雕像添加生動神氣。與面部緊張氛圍呈現對比的是相對放鬆的身體。大衛的重心側向右腳、右肩下沈,加上左轉的頭部,使身體形成些微的S型曲線(被稱為contrapposto的經典姿勢),是沉靜卻又蓄勢待發的姿態。整座大理石雕像既安靜又有流動感。

若再進一步從大衛自然垂下的右手看起,表面冒出的血管、青筋加上紋理鮮明的肌肉,營造即將爆發的力量。另一側的左手靠在胸口上方,手上抓著掛在肩上的投石帶,背面還可以看到帶子更完整的樣貌。值得一提的是,大衛的漂亮臀部相當具有識別度,曾被收藏館拍特寫照,作成明信片。

米開朗基羅《大衛像》背影,以及臀部。 圖/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米開朗基羅《大衛像》背影,以及臀部。 圖/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大衛像》的陰莖怎麼這麼小?

許多人都很疑惑,米開朗基羅《大衛像》明明是自然寫實風格的英雄人物像,為何搭配如此小的陰莖?也許真實世界在某些極端狀況下,這樣的尺寸還在合理範圍內,但若按照聖經對大衛的人物背景設定,他理應接受過割禮,而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顯然不是這樣。

小陰莖的設計可能是延續古典時代雕像的傳統。事實上,古典時代並不認為大而挺直的陰莖是可取的,那不是用來表現英雄氣概的方法。在一些古典劇作中可以看到當時對理想男性外觀的形容,包括明亮的皮膚、緊實的屁股、寬闊的肩膀等等之外,還有小的陰莖。只有野蠻人才會炫耀大陰莖,愚笨的人也會搭配大陰莖的特質。因此大陰莖通常是野蠻、淫亂或被嘲諷的人物形象,小陰莖則代表了理性、智識、正直與自制的美德,是一種典範形象。

今人熟知的古典雕像如《勞孔像》(Laocoön)、《Belvedere Torso》,也都是小陰莖的例子。如此更加凸顯米開朗基羅深受古典範例的影響。其實單就視覺感受而言,太過明顯的陰莖很容易影響觀看焦點,干擾藝術品原本的主題,而且,緊繃的陰莖往往也與敘事場景不符。

小陰莖的設計可能是延續古典時代雕像的傳統。事實上,古典時代並不認為大而挺直的陰莖...
小陰莖的設計可能是延續古典時代雕像的傳統。事實上,古典時代並不認為大而挺直的陰莖是可取的,那不是用來表現英雄氣概的方法。在一些古典劇作中可以看到當時對理想男性外觀的形容,包括明亮的皮膚、緊實的屁股、寬闊的肩膀等等之外,還有小的陰莖。只有野蠻人才會炫耀大陰莖,愚笨的人也會搭配大陰莖的特質。因此大陰莖通常是野蠻、淫亂或被嘲諷的人物形象,小陰莖則代表了理性、智識、正直與自制的美德,是一種典範形象。

左為西元前1世紀的古典大理石像《Belvedere Torso》,右為西元前 4...
左為西元前1世紀的古典大理石像《Belvedere Torso》,右為西元前 40-30 年左右製作的古典大理石像《勞孔像》(Laocoön),兩座都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Vatican Museums)。

▌藝術審查:《大衛像》的陰莖礙到誰?

即便已經經歷幾十年古典再現的洗禮、即便這不是文藝復興第一尊裸體大衛雕像(嚴格來說是的,因為唐納泰羅的大衛有帽子和靴子),佛羅倫斯仍然因為米開朗基羅《大衛像》的裸露受到不小衝擊。據傳1504年設立之初,雕像便遭投擲石塊,甚至一度被安裝銅製的無花果枝葉造型遮羞布遮蓋下體。

無花果葉源自於聖經創世紀的典故,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後,突然為自己的裸體感到羞愧,第一件事就是摘無花果葉作成裙子遮住身體。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雖然普遍對古典文化強烈著迷,仍然有許多衛道人士無法完全擺脫基督宗教觀念的約束,對於裸體的接納始終存在掙扎與拉扯。

16世紀中到19世紀末歐洲歷史上著名的「無花果葉行動」(Fig Leaf Campaign,俗稱「大去勢」The Great Castration),便是由此而生的裸體藝術審查行動。以幾位教宗為首,多次大張旗鼓地對古代與當代藝術品人物曝露的下體進行加工,有時覆蓋一片無花果葉,有時畫上布幔,有時直接鑿去陰莖。特別是在1563年特倫托大公會議特別明令藝術品中的人物不可出現激發慾望的描繪,米開朗基羅的西斯汀禮拜堂壁畫《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ment, 1536-1541)首當其衝,在1565年被畫上大量的遮羞布(直到1980年代才部份移除修復)。

1860-1870 年左右位於佛羅倫斯市政廳正門外米開朗基羅《大衛像》原件,此時...
1860-1870 年左右位於佛羅倫斯市政廳正門外米開朗基羅《大衛像》原件,此時大衛像的陰莖覆蓋著無花果葉。

馬薩喬(Masaccio)《逐出伊甸園》(The Expulsion from ...
馬薩喬(Masaccio)《逐出伊甸園》(The Expulsion from the Garden of Eden),佛羅倫斯布蘭卡奇禮拜堂壁畫,是裸體藝術審查的著名案例。原畫創作於1425年。左圖是1680年在麥地奇家族要求下被加上無花果葉遮蔽下體,右圖是1980年代清潔修復的原圖樣貌。

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ment)局部,創作於153...
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ment)局部,創作於1536-1541年,梵蒂岡西斯汀禮拜堂壁畫。

▌何為情色?為何裸體?我要怎麼教小孩……

並非所有裸體都有展現情色的意圖。持平而論,米開朗基羅《大衛像》不管從創作意圖或視覺表現來看,都與色情無關。最簡單的對比案例是二十世紀以後藝術中的裸體,除了同樣具有挑戰傳統的目的,也相對有著更強化性感與情慾的明確元素存在。裸體的意義遠不只有表現性感而已。

《大衛像》裸體的概念可以再回到古希臘Demigod的議題上,人們長久以來討論達到非凡境界的人,究竟擁有怎樣的外貌。當然不能忽略的是,同時也有人對肉體與現世成就的存在保持存疑,例如後來被基督宗教大量吸收的柏拉圖哲學。而後接續到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的思考,最終誕生出如西斯汀禮拜堂屋頂壁畫創世紀場景裡形體化的上帝,更加強化人類形體的概念。另一方面,衣著往往具有特定時空與特定人群的指向性,可能會成為看見真理的障礙物。因此裸體最能直接表現人的可能性與共性。這也是米開朗基羅之所以獨特與超越的所在。

引導小朋友面對米開朗基羅《大衛像》,也許最好的方式是先讓他們自主觀察,並鼓勵發言。對於敏感部位,無論他們下意識的迴避或有任何過激的反應,我們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們感受到無分別的眼光,練習自然看待藝術品的每一部份,而非塑造禁忌和恐懼。

引導小朋友面對米開朗基羅《大衛像》,也許最好的方式是先讓他們自主觀察,並鼓勵發言...
引導小朋友面對米開朗基羅《大衛像》,也許最好的方式是先讓他們自主觀察,並鼓勵發言。對於敏感部位,無論他們下意識的迴避或有任何過激的反應,我們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們感受到無分別的眼光,練習自然看待藝術品的每一部份,而非塑造禁忌和恐懼。 圖/美聯社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米開朗基羅的密室:被遺忘五百年的大師真跡?

日本《JOJO論》漫畫活命學:生命苦難是一場奇妙冒險嗎?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左起為:支持川普的馬斯克、態度曖昧的貝佐斯,以及支持賀錦麗的碧昂絲。 圖/路透社...

美選亂鬥誰挺誰?美國富豪名流的大選支持風向,與政治押寶的風險

2024/11/05
2024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本文以川普與賀錦麗在各自的黨代表大會接受提名、正式成...

AI 替你把關、還是隱藏立場?用美國大選測試 NotebookLM 語音摘要

2024/11/01
美國服飾品牌A&F前執行長傑弗瑞被控跨國人口販運與強迫賣淫,受害者皆為年輕男性。...

美國潮牌背後的性剝削帝國:A&F前執行長傑弗瑞被控跨國色情販運

2024/10/23
加薩被封鎖圍攻近一年,醫療資源極為缺乏。圖為9月17日,醫護人員走在被摧毀的希法...

戰火之下我願同行:專訪在加薩的台灣無國界醫生 ft. 許彥鈞、鄔逸群

2024/10/04
以色列監獄多次被控,士兵集體對巴勒斯坦囚犯施加酷刑和性虐待,近日又有影片外流,連...

系統化的施虐?以色列監獄爆性虐巴勒斯坦囚犯,疑為政府授意

2024/08/21

最新文章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加州山火中的川普旗幟。 圖/路透社 

滋養川普崛起的「國之荒原」:美國為何失落價值、充滿憤怒?

2024/11/07
Meta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於2019年在美國國會山莊舉行的眾議院金融委員會聽證...

出爾反爾的Meta?說好的新聞議價,Facebook用什麼理由不再付錢

2024/11/07
《雅典學院》局部,中央的兩名角色分別為柏拉圖(左)與亞里斯多德(右)。 圖/維基...

拉斐爾《雅典學院》(上):文藝復興經典壁畫,凝結哲人們的奧秘

2024/11/01
《雅典學院》營造出來的氛圍,正是西方歷史上最傑出、知名的哲學家或科學家們,跨越時...

拉斐爾《雅典學院》(下):超越時空的理想世界,信仰與科學的古今對話

2024/11/0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