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好想贏日本?《後現代韓國》崇日與反日的愛恨情意結

2022/04/21 吳文哲

圖左為象徵日本殖民時期慰安婦的韓國少女胸像、圖右為2021年,一群韓國小學生畫的...
圖左為象徵日本殖民時期慰安婦的韓國少女胸像、圖右為2021年,一群韓國小學生畫的日韓關係漫畫,並在附近的火車站展出。漫畫中,左上學生寫著「日本沉沒」、左下寫著「把日本傢伙全部殺掉」。 圖/歐新社、推特

「為什麼我們要贏過日本?當我們能夠與國際社會競爭時,我們的社會是否還能夠維持著人性?」

如同台灣社會對於韓國的競爭心態,每當面對日本,韓國社會總是彌漫著一種「不能輸」的氛圍,尤其在體育界,「韓日大戰」更往往成為收視保證(這點在最近的韓劇《二十五・二十一》中也能窺見一斑)。但比起前者極大程度是因為媒體利用國族情緒操作、煽動的結果,韓國社會的反日情緒,更奠基於滅國、殖民所帶來的民族創傷。

尤其在轉型正義仍舊無法完全實現的當下,也就不難理解2022年的韓國總統大選前夕,當候選人李在明公開發言稱日本併吞朝鮮「是依照日俄戰爭後美日雙方的備忘錄『桂太郎-塔虎脫協定』」,立即引發在野黨猛烈攻擊、稱李是「親日派」,並引發輿論撻伐。

然而,若是單純以「反日」甚至「仇日」來理解韓國社會對日本的情結,不只存在著過於去脈絡化的嫌疑,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甚至可說是背於現實——事實上,韓國也曾經有過崇拜日本、卻又難忘國仇家恨的矛盾時期——尤其是在韓國導演李泰雄製作的紀錄片《後現代韓國》的鏡頭下,曾經的被殖民者在解放後,如何消化、改變對前殖民者的複雜情緒,連帶包含重建自我價值的過程,也被更加立體地呈現給觀眾。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海報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海報

在紀錄片中也多次引用了KBS歷年劇作的「日本人」形象:好色、殘虐、小鬍子,並且在...
在紀錄片中也多次引用了KBS歷年劇作的「日本人」形象:好色、殘虐、小鬍子,並且在其中也剪出了多次由韓國人罵人時使用的詞彙「肘八里」(jjokbari),意指日本人長期穿木屐導致腳趾無法併攏的蔑稱詞。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

▌10年濃縮成50分鐘 音樂、招牌、電視劇皆符號

《後現代韓國》以韓國廣播公司(KBS)豐富的資料庫為素材,同時也是KBS紀錄片節目《現代韓國》(Modern Korea)第二季中播出的第8集內容。而在這個沒有旁白,單純藉由剪輯政令宣導、新聞畫面、電視劇及綜藝節目,回顧韓國歷史發展的企劃當中,《後現代韓國》講述的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前半,韓國民主化前夕到1995年殖民象徵「朝鮮總督府」建築被拆除、「新韓國人」誕生的這段時期,韓國社會對日本觀感與自我認同的轉變。

儘管二戰戰敗,日本憑藉著經濟發展與科學技術,到1980年代中期都還是亞洲進步與現代化的象徵。而如今已是科技強國的韓國,則在短短不過40年前,社會都還充斥著「日本遙不可及」的想法。但隨著韓國民主化開始發展,不論在硬體或體制上,都開始出現「爆破性」的改變,加上對於自我主體性的反思,也逐漸讓日本成為「能夠被超越」的存在。

由超過10年份的影音資料濃縮成不到50分鐘長度的紀錄片,《後現代韓國》中存在的符號密度,或許遠比一般紀錄片來得多。儘管這些符號並不那麼難以理解,但每段引述都是重點,就連不起眼的標誌、音樂,都具有象徵意義,加上明快的節奏,也讓觀眾必須更加集中才能不錯過任何細節。

包含滿街充斥日文招牌、和服,在百貨公司中擺放的日本車等,甚至是記者在播報時,對於日本科技的推崇,這些恐怕都是如今難以在主流韓國意象出現的景況,尤其是其中關於「日本知識大考驗」的綜藝競賽,更是完全有別於近幾年大量在《新西遊記》《Running Man》等綜藝節目強調推廣韓文、韓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而藉由這些資料影像,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了解,韓國社會對於日本並不只有單純的敵視,也曾經有過一段「哈日」甚至「崇日」的風潮。

至於在音樂部分,從一開始出現的日文歌、日文曲風作曲,到中間的爵士樂演出,再到結尾的韓國國歌,就如同韓國在歷史上接連受到日本、美國影響,最後終於發展出自我文化的進程,隨著時代背景演進、社會風潮轉換的選曲,也可以體會到剪輯者的巧思。不過身為電視劇大國,藉由不同戲劇的片段所構成的「進化史」,或許才是整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圖為一名抗議者正在焚燒寫有「帝國主義,日本亡靈」的日本國旗。 圖/《後現代韓國》...
圖為一名抗議者正在焚燒寫有「帝國主義,日本亡靈」的日本國旗。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

紀錄片也大量引用了KBS赴日採訪的畫面,體現了當時對於日本經濟成長的高度讚嘆。 ...
紀錄片也大量引用了KBS赴日採訪的畫面,體現了當時對於日本經濟成長的高度讚嘆。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

在綜藝節目快問快答中,問題者說:「日本式的摔角是?」「相撲」、「日本最大的電器街...
在綜藝節目快問快答中,問題者說:「日本式的摔角是?」「相撲」、「日本最大的電器街」「嗯.....」「五個字!五個字!」「秋葉原!」隨後是眾人歡呼得分的畫面。節目企劃也顯現出當時日本作為文化強國,同樣也影響了韓國的大眾文化。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

▌劇中劇:呈現社會轉變的過程

電視劇除了娛樂,某種程度上也呈現當時的社會氛圍,有時甚至具有「教化社會」的效果,而在《後現代韓國》中收錄的兩段「日韓異國戀」韓劇片段中,角色的性別與國籍間的關係,甚至是個性設定,都十分耐人尋味。尤其是在性別意識相對強烈的韓國社會,從紀錄片一開始引用1991年韓劇《像蠟燭一樣燃燒》,裡面「日男韓女配」的劇情,到後來出現其他連續劇描繪「韓男日女配」這樣的轉變。雖然依舊帶有某種「男強女弱」的性別國族刻板印象影射,卻也呈現出韓國社會面對日本,似乎已經從原本的自卑,變得充滿自信。

不過,這樣的自信實際上不只源自於自卑,還必須從「承認」並反思自身的自卑開始。在紀錄片中,也引述一段韓劇,講述一位韓國漫畫家因為沒有自信畫出「屬於韓國人的漫畫」而感到焦慮的橋段:

「你沒有想過畫自己的漫畫,而不是日本式的漫畫嗎?」「我想畫,但我沒有自信所以只能夠先模仿,接著就失去自己的漫畫了。」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署,自從二戰以來飽受戰火侵襲的韓國,終於能夠喘口氣;為了能夠讓國家快速「正常化」,韓國養成了「向前看」的習慣,將北韓、日本等鄰國接連視為競爭、超越的目標,唯恐落後於其他國家。但在模仿的過程中,他們卻無暇審視自身所有的文化,只是囫圇吞棗地追趕。紀錄片中甚至引用一段節目片段,說明曾經發生「由於漫畫全部都是鏡像影印日本漫畫製成,讓韓國年輕人以為『灌籃就是要用左手』」的荒謬事件。

正當1990年代初期蘇聯崩解,全世界都在為了解體而歡呼時,韓國國內也發生了數起拆除大型建築物,甚至引發意外的事件,而在這些硬體地景改變帶來同時帶來的震撼與虛無感,也讓韓國社會開始反思一個看似基本的問題:「我是誰?」

儘管並不是邊疆小島,而曾經是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國,朝鮮半島自古以來就受到周邊強權威脅,尤其在經歷日本殖民、韓戰、威權統治,甚至是美國文化強勢入侵之後,韓國傳統文化也開始陷入沒落、被邊緣化的劣勢。

但隨著民主化開展、韓國社會開始反思自我主體性,這些一度被背棄的文化,卻成為培養民族自信的土壤,5000年的歷史論述被重新確立,象徵人與土地無法分割、並且為國產感到驕傲的「身土不二」思潮也蔚為流行,甚至成為他者宣示效忠的符號。

隨著民主改革、經濟繁榮之後,韓國社會也開始產生新的主體性問題,思考是「我是誰」?...
隨著民主改革、經濟繁榮之後,韓國社會也開始產生新的主體性問題,思考是「我是誰」?圖為1995年6月29日的韓國三豐百貨倒塌事故,共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傷。當時三豐百貨是首爾重要地標,也是僅次於樂天之下第二大的百貨公司,後續調查發現為當時建築公司曾收受賄賂、甚至改動設計,成為90年代韓國最嚴重的傷亡事故之一。最後三豐百貨1998年10月15日正式拆除。此次事件也曾在韓劇《請回答1994 》出現。 圖/維基共享

▌現代化的阻礙?進步必先正視歷史

在這部從現代邁向後現代的紀錄片中,「前進」似乎是極為重要的意象,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快轉」處理的片段。然而,當影片接近尾聲之際,韓國社會正大張旗鼓,決定去除國運經脈枷鎖的「朝鮮總督府」建築,導演卻突兀地加入了一段以總督府為背景、車流倒轉的橋段。

在當時在韓國社會風行一種說法,指日本殖民政府藉由大興土木,來「壓住韓國國運經脈」,甚至有人繪聲繪影指稱北岳山脈、朝鮮總督府、 舊首爾市廳(京城府廳)的形狀組合起來,剛好就是「大、日、本」,最後也間接導致總督府遭到拆除。

儘管搭配前後文的「經脈國運說」,會有種影片正在暗示韓國理性社會在「倒退」的錯覺,但實際上導演想傳達的或許更接近於:擺脫殖民意象的過程,就如同回力車一般,需要回過頭好好處理過去,才能夠更堅定、順暢地邁向未來。而其中總統金泳三高舉「導正歷史」標語的片段,也進一步佐證了這樣的說法。

如同台灣近幾年,包含在音樂、文化、產品等方面,開始以「Made in Taiwan」驕傲,並且以不同族群為核心,綻放出越來越多元的內涵;同樣的社會進程在韓國早已開始,如今可說開花結果的厚實文化資本,也將是個不錯的參考案例。但不論對於現代的韓國,或是正在追趕的台灣,《後現代韓國》帶來的啟示,或許也不只是如此。

當時有人認為,如果從天空俯視北岳山、朝鮮總督府、和首爾市政府,就會成為「大、日、...
當時有人認為,如果從天空俯視北岳山、朝鮮總督府、和首爾市政府,就會成為「大、日、本」,壓制韓國國運,也間接導致了朝鮮總督府遭到拆除。 圖/google map

1997年,朝鮮總督府拆除工程。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
1997年,朝鮮總督府拆除工程。 圖/《後現代韓國》劇照

▌「追上了」然後呢?《後現代韓國》的未完待續

比起一部單純紀錄的紀錄片,觀眾若是看到最後,或許就會發現《後現代韓國》更像是一個經過約50分鐘的論述,最後的結尾並不是句點,而是希望韓國社會能夠進一步思考的疑問句:

當我們為了成為先進國家,最後也成為先進國家後,我們的社會變成了什麼樣子?它是否還是一個具有人性的社會?

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破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緊急救助貸款,到2021年擠進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人均GDP甚至有望在2023年超越日本,韓國經濟在近20年的發展,確實驚艷國際,更別提風靡全球已久的「K-文化」旋風。

但同樣在2021年,韓國的國民幸福指數在OECD成員國中,卻排名倒數第3,僅勝過土耳其與希臘。此外,根據韓國統計廳資料顯示,韓國自殺率也高居OECD成員國之冠,平均每10萬人就有25.7人自殺的比例,更是比組織平均10.9人高上一倍有餘。而在韓劇中屢屢出現的「復仇」、「正義必勝」劇情,也血淋淋地反映了韓國社會,包含轉型正義失敗、高度功利與階級化等令人失望的現實。

距離「地獄朝鮮」名詞出現,已經超過10年,而在2021年國民幸福指數公布前不久播映的《後現代韓國》,也再次點出了韓國社會依舊處於以「經濟與競爭」為導向,卻又因此感到空虛、迷惘的困境。如今,這部紀錄片帶著韓國的前車之鑑,隨著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來到台灣,或許也會讓不少觀眾開始思考,未來台灣該如何前進,而我們真正認為理想的社會,又該是什麼模樣。

距離「地獄朝鮮」名詞出現,已經超過10年,而在2021年國民幸福指數公布前不久播...
距離「地獄朝鮮」名詞出現,已經超過10年,而在2021年國民幸福指數公布前不久播映的《後現代韓國》,也再次點出了韓國社會依舊處於以「經濟與競爭」為導向,卻又因此感到空虛、迷惘的困境。圖為4月首爾櫻花季,一對情侶賞櫻。 圖/路透社


 2022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資訊請見活動專頁:<a href=
2022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資訊請見活動專頁: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吳文哲

就讀新聞系時誤打誤撞進入韓文世界,認為韓國在經濟發展、歷史等方面,均和台灣有許多相似之處。希望藉由文字,讓更多人了解韓國,並為台灣找到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者文章

根據國際法,不論是南北韓的特務們、或是遭綁架者,本來都應該在戰爭狀態結束後各自返...

南北諜報家家酒?遣返「北韓間諜」的韓國人道難關

2022/05/11
圖左為象徵日本殖民時期慰安婦的韓國少女胸像、圖右為2021年,一群韓國小學生畫的...

好想贏日本?《後現代韓國》崇日與反日的愛恨情意結

2022/04/21
圖為由孔曉振主演的驚悚片《鎖命危機》,描述南韓的獨居女性即使非常「保護自己」,進...

跟蹤騷擾鎖命危機(上)南韓不能保護被害人的《跟騷法》?

2022/03/29
圖/《鎖命危機》劇照

跟蹤騷擾鎖命危機(下)報案5次仍遇害的金炳燦殺人案

2022/03/29
「恐懼會使人脫離邪惡......?」2021年11月的韓劇《地獄公使》描繪韓國的...

南韓真地獄公使(上)誰給「假宗教」寄生的空間?

2021/12/22
「您了解『道』嗎...?」從獨立運動到民主化的歷程,縱使無信仰者佔大多數,但宗教...

南韓真地獄公使(下)從靈獸崇拜殺人到干預國政?

2021/12/22

最新文章

最適合人類的食物是什麼?人們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這個問題。示意圖,圖為2016年7月...

21世紀的狩獵採集者生存指南:人類有「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嗎?

2024/11/21
電影《福田村事件》於2024年11月15日,在臺灣電影院公開上映。 圖/《福田村...

《福田村事件》的再思考:日本終於看見「轉型正義」展露曙光

2024/11/15
陳永森,《獅貓八美嬌》, 1975,膠彩、紙本,70 × 124公分,私人收藏。...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2024/11/14
到「現人神」(あらひとがみ)是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但這個過去曾經有過的信仰,隨...

#現人神:日本神明在人間的化身,見人如見神?

2024/11/13
圖為美國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NPRC)的恆河猴,非本案當事猴。 圖/路...

美國「恆河猴逃逸事件」:從實驗室脫逃的猴子「所有權」歸誰?

2024/11/12
示意圖,巴黎著名餐廳Chez L 'Ami Louis內,一名服務生端著招牌薯條...

《巴黎侍者》:從餐廳服務生之眼窺看巴黎底層社會

2024/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