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糧教育?殺生直播?日本與「100天後會被吃掉的豬」
日本YouTube在5月底出現一個動物頻道,內容是居家養小豬的各種可愛互動,但由於頻道名稱為「100天後吃的豬」,還將小豬取名為「五花肉」,讓網友駭然討論。許多人認為紀錄如此可愛的小豬卻在100天後要宰殺來吃過於殘忍,根本是「虐待動物」;也有意見認為這就是平時人們吃肉、養豬業的日常,應正面看待。更有呼聲認為,這就是日本所謂的「食育」,了解食物來源與正確觀念的教育一環。
回顧日本過去多次有紀錄可愛動物,最後吃掉牠們的教育實驗,都引發激烈的正反討論。本次就透過五花肉君事件,來重新爬梳日本的「食育」概念,也再次回顧多次受到全國關注的相關教育實驗。
▌請點閱下方收聽
▎五花肉君與小P的人性考驗
5月底在YouTube上架的頻道「100天後吃的豬」紀錄可愛小豬「五花肉君」的每天生活。從頻道名稱就知道,這隻可愛小豬即將在100天後被宰殺來吃,令很多網友心生不捨,也引發了兩極辯論。
頻道下除了許多網友留言「生薑豚燒超好吃!」與各式好吃的豬肉料理外,許多留言就認為小豬太可愛了,100天後無法看著牠被屠宰。還有留言提到「讓我想起高中時期解剖小豬的回憶,那感觸讓人永遠無法忘記」、「讓我想到漫畫《銀之匙》」,還有人說「讓我重新思索『いただきます』(中文譯:開動了!)」
有媒體採訪經營五花君頻道的YouTuber,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他表示頻道是由YouTube小型拍攝計畫出資贊助,由他來飼養並操刀紀錄。此拍攝計畫聽起來商業目的大過教育目的,他想透過這個實驗來看看網路回響,是帶有公關性質的實驗。
事實上過去在日本,有幾次透過飼養動物最後宰殺的「教學實驗」都引發全國辯論。最有名的一場實驗是在1990年大阪,由時任國小老師黑田恭史所進行的養豬實驗——讓六年級學生飼養小豬,最後在畢業當天將小豬送去屠宰場。這個教案不僅有紀錄片並有出版紀錄著作,甚至在2008年改編為電影《和豬豬一起上課的日子》,由妻夫木聰飾演黑田。電影在第2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成為競賽片,獲得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電影中的靈魂角色小豬——小P,在黑田老師的計畫下讓六年級班同學餵養。在透過全班看管、飼養小豬的過程中,雖然一開始有家長反對,或是也有孩子因為與小P玩耍受傷,但都在校長和老師的勸導下持續飼養著,並與同學們發生了感情變化。
跟著小P一同成長的孩子們,開始對牠有了感情,有些孩子甚至開始不吃豬肉。老師後來就在班上開會,請大家討論是否要吃掉小P,有人贊同,但大部分都不贊同,因為對小豬有感情,覺得吃掉很殘忍。但同時也有同學認為,如果覺得殘忍,那為什麼一開始要收養小P?也有人提議,找人收養繼續接管小P。
期間雖然一度找到了願意收養的三年級班同學,但因為年紀較小的孩子根本難以照顧小豬,甚至還會造成自身危險。因此老師再次發起投票,請孩子決定是要把小P送去屠宰還是留給三年級同學,又激起孩子們一番激烈討論。
最後在全班13:13票贊成與反對票數相同的狀況下,剩下沒投票的老師必須要做終極決定。就在畢業前一天,老師把同學們都召集到小豬房子面前,宣布要把小P送到屠宰場去,這是他經過認真思考的決定,也是他最初的想法。孩子們雖然難過還是接受結果,在最後一天認真與小P玩了一天,第二天再讓屠宰場的人把小P帶走,學生們還準備了小P很愛吃的番茄,並追著屠宰場的車目送小P離開,這幾幕都讓觀眾共感淚崩。
▎「いただきます!」──食育是什麼?
日本人開飯前總會來一句「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由於在中文語境上不存在,因此中文翻譯都以「開動了!」來表達,事實上內涵還潛在著「感謝恩賜」,是對食物表達感謝和尊敬,感謝萬物犧牲生命的「賜予」意味在裡頭。
而從日本開始,近年來也推廣到台灣的「食育」,也是希望透過對食物的認識,了解到食物的來源──動物、種植農作物,乃至農作物與自然本身的關係,進而能帶來飲食的善循環——從好的環境、友善的種植和飼養、好的食物,到有營養的食物這樣的概念。
「食育」的觀念最早來自明治時期的推廣,因為在明治以前,民間大多是以海產與蔬菜的飲食文化,肉類食用是因著明治天皇推行有著「強國健體」意識型態下的新文化。透過對於食材營養的認識,能達到民族強大的理念。日本在2005年通過食育基本法,要求校園透過供餐、農場實習、食品烹飪、食品廢棄物再生利用等各種體驗活動,以促進學童對飲食生活的理解,而這項理念在近年也漸漸傳到台灣。
然而回過頭來回顧1990年那項有點驚世駭俗的教育實驗,如今已經成為京都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的黑田恭史則在往後的訪談中表示,即使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些問題還是無法獲得解答。
黑田表示,在實行那次教育實驗後,就沒有再度進行相關實驗。而大學畢業在小學任教8年後,他自己也離開教育現場往上進修,成為如今的大學教授。他說,現在想來,包括當初該不該用投票方式決定小豬去留,或是同學們畢業後陸續給他的回饋,都讓他在這場實驗後難以有所定論。
有同學在畢業多年後給黑田寫信表示,自己當時雖是支持將小P送往屠宰場,但長大後每回想起,都覺得如果可以不送小P去就好了。當中,也有原本反對的同學,在多年後寫信表示,長大後的自己應該會做出送屠宰場的決定。
2013年福岡縣一名高校老師真鍋公士,也進行與黑田恭史的相同實驗——讓學生飼養小雞,並在養大後親手放血、肢解和烹調。這名真鍋老師出身農家,並在農業高校和農業大學教書。真鍋認為,透過飼養雞可以體會生命的教育。
真鍋認為,現今有許多霸凌事件的源起,就在於對生命的不尊重,對他人的痛苦無法感同身受所致。透過殺死親手養大的雞,體會生命的珍貴與萬物為他人奉獻的精神,是成長過程中難能可貴的生命教育。這與黑田恭史的實驗有些雷同的目的。在相關影片中,可以看到學生一邊殺雞一邊淚崩的畫面,甚至在烹調自己親手養大的雞,還一面流著淚說「好吃」令人不捨的畫面。
不過是不是每個這樣方式的實驗都能稱作「食育」,至今很難在道德和教育倫理上做出明確的分野。
▎食物的道理誰說得算?
雖然在五花肉君頻道下,有許多網友留下對平時食物感恩相關的留言,但若是要以「食育」來通稱這些所謂飼養後的屠宰行為,是否就合理呢?教育講求符合目的、審慎計畫的手段,且實行的場域及實施的對象都有嚴格定義,五花肉君的犧牲是否就能真正達到「食育」的真諦,還是最後只淪為觀眾娛樂與公關操作的一環?
再者,有部分批判黑田恭史小豬教育實驗的人認為,這些實驗都是由上而下的灌輸,其中是否還能有其他選擇?例如,黑田後來反省是否利用投票機制來決定小P生命的作法,也讓批評人士認為這毫無彈性,即使立意良善,但形式死板而且僵化。
黑田實驗至今過去30年,透過網路的素人影片或各種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影片也傾巢而出。有人批評《孟子》裡所謂的「君子遠庖廚」是自以為仁慈卻遠離真相,並且是忽視生命殘酷的「偽君子」,但也有人認為農家和屠宰師是項專業工作,在感激動物犧牲生命的同時,也應該感激這些農家代替常人之手來進行屠宰。
像是2018年在中國網路爆紅的農民二人組「華農兄弟」,就錄製各種吃竹鼠的影片:「這只竹鼠好像中暑了,我們把牠做成燜竹鼠吧。這只竹鼠可能得了憂鬱症,我們把牠做成紅燒竹鼠吧。這只竹鼠吃的太多了,我養不起牠,還不如把牠做成烤竹鼠……」
華農兄弟的影片裡可以看到怎麼殺、烤、吃竹鼠的畫面,有些人看了感到身心不適,但他們之所以沒有被普遍撻伐,或許就在於本身農村出身的背景,充滿農村風情的鏡頭,讓一般觀看者認為這就是「農家日常」,本就不該過度道德批判。當然,或許還有一個更為殘酷的事實是:鼠類比起貓狗,可愛的豬豬和小雞之類的,更難讓人產生共感。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華農兄弟被網友出征譴責,「你就不養這玩意兒,老老實實吃雞鴨魚牛羊,會死嗎?」2020年1月,春節前最後一餐竹鼠全宴之後,竹鼠便在華農兄弟的鏡頭中消失了。由於疫情,華農兄弟表示他們已經有序地將竹鼠放歸竹林,這可能是疫情為竹鼠們帶來的意外收穫。
回過頭來,鏡頭呈現下的農村景緻和日常,就真的是「農村真相」嗎?有沒有因著點閱率和鏡頭而相對誇大?而對於飲食的道理和真諦,坐在都市吹著冷氣的老師和學生們就說了算嗎?或許這在未來還有很大的辯論空間。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