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重磅一頁書/無人在意的環保冷門書?氣候危機時代「全球閱讀溫差」

2021/03/27 李艾真

2009年,加拿大北極圈內拍到的北極熊相食照片,氣候變遷對於生態的衝擊,讓北極熊互食相殘的生存絕境變得更加極端而慘烈。 圖/路透社
2009年,加拿大北極圈內拍到的北極熊相食照片,氣候變遷對於生態的衝擊,讓北極熊互食相殘的生存絕境變得更加極端而慘烈。 圖/路透社

比爾.蓋茲睽違多年的新作《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在今年2月中於美國上市,旋即登上亞馬遜和《紐約時報》暢銷榜冠軍。據了解,此書的版權銷售成績驚人,至今已售出30多國版權,繁中版也已在3月初推出。氣候和環境議題書籍近年在歐美十分火紅,尤其在2019年,隨著美國政壇熱議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瑞典環保少女葛莉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的高度曝光達到最高峰。

然而相較於歐美書市的熱烈回應,相關議題書籍在台灣和中國卻始終未特別受讀者青睞——兩岸書市共同冷感的背後,各自的脈絡為何?為了召喚讀者共感,台灣出版社如何包裝氣候議題?從「生態文明」入憲、到去年底習近平在聯合國發表「碳中和」承諾,中國官方幾度對環境保護積極表態,為何相關翻譯書依舊稀少?冷淡的主流風向在未來可能出現轉變嗎?

▌請點閱下方收聽

重磅廣播"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cccccc; text-decoration: none;">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重磅一頁書 EP.15 無人在意的環保冷門書?氣候危機時代「全球閱讀溫差」

2019年澳洲大火,被燒傷的無尾熊。 圖/路透社
2019年澳洲大火,被燒傷的無尾熊。 圖/路透社

▌遙遠的威脅?經濟趨勢當文眼的台灣書市

截至目前為止,《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仍在博客來暢銷榜上,但受惠於「比爾.蓋茲光環」的本書,其實無法反應氣候議題書籍在台灣書市的普遍寫照。儘管歐美陸續有大量相關書籍上市,但台灣引進的數量不僅不多,銷售表現也差強人意。近年,美國西岸頻傳野火災情,上個月也有多州遭雪災侵襲,民眾在直接面臨極端氣候衝擊的情況下,並不難想像會因此產生高度的閱讀需求。

不過弔詭的是,事實上台灣也一再出現破紀錄高溫、暴雨等現象,但氣候議題卻始終未佔據輿論中心。以歐美最熱烈討論環境議題的2019年為例,彼時台灣正聚焦於總統大選和香港反送中事件,又適逢天安門事件30週年。

回看當年的書市,相關議題的書籍果然令讀者格外關注,如《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Mapping the World)、《紅色滲透》《無聲的入侵》(Silent Invasion)、《重返天安門》(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等。與屢屢成為論戰核心的「紅色威脅」相比,氣候危機顯得相對遙遠,討論熱度不高,書市自然跟著冷感。

2017年一座巨型冰山「擱淺」在加拿大的小鎮,成為特殊景觀的「冰山巷」。 圖/路透社
2017年一座巨型冰山「擱淺」在加拿大的小鎮,成為特殊景觀的「冰山巷」。 圖/路透社

除此之外,《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的繁中版在台灣被歸為商業財經類書籍;無獨有偶,在美創下銷售佳績,入選各大媒體年度好書的《氣候緊急時代來了》(The Uninhabitable Earth)亦同。

由於多數讀者對氣候議題無感,台灣出版社便多以「經濟」、「科技」、「趨勢」等關鍵字為重點文眼來包裝,強調氣候危機對現有經濟模式的衝擊、產業經綠色轉型後的全新型態、因應氣候變遷而生的新興科技發明等,或偏向出版以經濟和產業為論述重點的書籍,如《氣候賭局》(The Climate Casino)、《全球綠色經濟新政策》(The Global Green New Deal)等。

主打商業趨勢的行銷策略,和歐美直接高舉環保大旗形成有趣對比,也印證議題在台灣面臨的「溫差」,催生了和原版市場截然不同的行銷策略。

與此同時,還是能觀察到突破以上路線的嘗試,如去年出版的《刻不容緩》(On Fire)便以涵蓋社福政策、反省資本社會的綠色新政為主題,而冰島知名作家Andri Snær Magnason揉合個人經歷、神話故事和與環境科學家的訪談,以抒情筆法寫下的《On Time and Water》也將推出繁中版本,屆時的市場反應有待觀察。

2017年一座巨型冰山「擱淺」在加拿大的小鎮,成為特殊景觀的「冰山巷」。 圖/路透社
2017年一座巨型冰山「擱淺」在加拿大的小鎮,成為特殊景觀的「冰山巷」。 圖/路透社

▌有感的實在不好說:中國書市的氣候安全牌

2018年,兩會通過「生態文明」入憲,中共當局高調推動環境保護,書市亦不乏呼應中央政策的相關書籍,如《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問答》和各類學術書,但針對大眾讀者的氣候/環境議題書籍則為數不多,翻譯書更是少之又少。

其中有分析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過往人類文明更迭的《氣候改變世界》(The Great Warming)、介紹氣候相關名詞和現象的百科式書籍《氣候之書》(Das Klimabuch)等,皆採取較「安全」的分析角度。縱覽歐美的氣候變遷書籍,其中常見大篇幅針對政策面的建議和呼籲、談及中國的污染問題,也不時會在預測全球未來危機時針對中國提出警告,而以上這些論述,皆觸及與官方不同調的紅線,也增加了此類書籍在中國出版的難度。

不過,能通過當前審查的,其實還有以自身經驗為主軸、兼論環境議題的自然書寫,如海倫.麥克唐納(Helen Macdonald)、貝瑞.羅培茲(Barry Lopez)的作品。這類環保書寫未直接涉及敏感議題,較容易問世,估計也會是中國出版社未來將繼續經營的類型。

2010重慶大淹水,一名男孩在災區中睡覺休息。 圖/路透社
2010重慶大淹水,一名男孩在災區中睡覺休息。 圖/路透社

2019年南韓的江原道山林大火,總燃燒面積更達到1,757公頃,相當於2,400座足球場,是南韓史上最嚴重的火災。 圖/江原道消防局
2019年南韓的江原道山林大火,總燃燒面積更達到1,757公頃,相當於2,400座足球場,是南韓史上最嚴重的火災。 圖/江原道消防局

儘管官方幾度帶頭宣示對環境議題的關注,中國書市反應卻始終平淡,讀者普遍冷感的背後,恐怕還有「真正有感的沒法談」的無奈——2013年,大規模霧霾污染引爆嚴重民怨,當局也隨即宣示「鐵腕治污」的決心,但交差意味濃厚的閃電整治導致大小爭議。2015年,中國知名媒體人柴靜推出紀錄片《穹頂之下》探討霧霾問題,影片一發布立即引發全國熱議,點閱數高達近兩億,官方態度卻在短短幾天內從肯定轉為封殺,影片最終遭全面下架。

從至今未解的霧霾沉痾,到去年6月釀成嚴重洪災的長江大暴雨,再到3月15日的北京沙塵暴之亂,這些民間切身有感的關鍵議題,話語權卻始終把握在當局手中,遑論近一步付梓議論。

近期藻礁公投在台灣引發能源轉型和環境保育的論戰,今年8月也將進行核四商轉公投,2021儼然有環保議題年之勢,台灣書市是否會回應時事、順勢推出一波相關書籍,值得繼續觀察;去年底,習近平在聯合國發表「碳中和」承諾,與川普政府拉開對比的意味濃厚,但在拜登入主白宮的今日,中國當局大打環保牌的優勢已不再,未來官方若因應拜登政策調整環境論述,也勢必將影響書市走向。

2011年東非大乾旱。 圖/路透社
2011年東非大乾旱。 圖/路透社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推薦閱讀

KitKat的環保血案?抵制棕櫚油,未必救地球

亞馬遜大火:從「假新聞」到巴西森林開發的全球衝擊

氣候復仇者聯盟集結:反擊川普「燃煤減碳」的能源攻防戰

李艾真

台大外文系畢業,現為圖書版權經紀人,負責非文學類書籍。依舊愛小說,但近年越來越偏心非文學,性別、政治和文化研究都是心頭好;除了好書,最愛電影和貓咪(有時還有偶像)。

作者文章

《備胎》一書回顧哈利迄今的人生,也紀錄他一路以來與媒體的痛苦糾纏。黛安娜王妃因狗...

《備胎》王子復仇記?英國哈利王子回憶錄的相殺與共生

2023/05/05
圖為2022法蘭克福書展西班牙國家館,本屆書展主題國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F...

當我們「共讀時代」:最壞的2022年?法蘭克福書展參展記

2022/12/02
圖為今年4月,義大利米蘭王宮外的一個反對俄羅斯侵略的裝置藝術,用許多書本覆蓋住一...

烏克蘭出版人布坦可對談後記:擺脫俄羅斯陰影的文化游擊戰

2022/06/10
「當勝利之日來到,人們將更需要烏克蘭書籍,而我們將再次迎來復興。」左圖為戰爭期間...

書比槍更強:烏克蘭與國際出版人的「抗俄文化戰線」

2022/04/22
美國因為政治價值對立而掀起的「禁書大戰」,爭議從去年持續延燒至今,各大校園和圖書...

美國校園禁書大戰:政治詛咒的「有害讀物黑名單」?

2022/03/11
冤獄因為被害人的錯誤回憶而造成,卻也因為被害人的回憶錄細節而翻案;但指責被害者希...

蘇西的世界之後:暢銷回憶錄40年性侵錯控的《幸運》洗冤錄

2021/12/29

最新文章

儘管中國的GDP(特別是人均GDP)仍然比美國低得多,但自覺富有的中共仍不斷對外...

買來的「中華秩序」:中共的強國外交,揮霍多少經濟和人命代價?

2025/04/01
左為1930年代的維根斯坦,右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文化與價值》書封。
 圖...

寫給離散在世界角落之人:《維根斯坦的哲學筆記》

2025/03/28
示意圖,2017年3K黨在維吉尼亞州集會,與民眾對峙。  圖/美聯社

美國的反智傳統:從1950年代至今,保守民粹為何仇恨知識分子?

2025/03/24
法國退休醫師勒史夸內,執業數十年間侵犯至少300名兒童與少年、少女。 圖/法新社

法國狼醫性侵案:300男女兒童受害,法規如何追討正義、防堵犯罪?

2025/03/21
左為中國動車和諧號,右為大讚中國高鐵的美國富豪馬斯克。
 圖/路透社、美聯社 

中國高鐵強,美鐵我就爛?馬斯克話術未提的高鐵燒錢難題

2025/03/20
示意圖,2015年2月,一列高鐵列車的全尺寸模型在加州沙加緬度的議會大廈展出。 ...

川普不要鐵路賠錢貨:美鐵虧損、高鐵貴而無效益的死結

2025/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