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厝若要興爛故事?強尼戴普家暴案「法院認證毆妻仔」始末

2020/11/07 轉角說

2018年,英國《太陽報》以〈J.K.羅琳如何能真心高興毆妻者強尼戴普出演她的新...
2018年,英國《太陽報》以〈J.K.羅琳如何能真心高興毆妻者強尼戴普出演她的新戲?〉一文,稱強尼戴普為毆妻者(wife beater),讓他氣得控告《太陽報》誹謗。今年11月,該訴訟案宣判出爐。法官判定《太陽報》提出的14項家暴指控裡有12件成立,讓這位知名影星敗訴,強尼戴普頓時成了法院認證的「毆妻者」,引發諸多討論。 圖/各報頭條

主持人/編輯七號、編輯佳琦

「強尼戴普成了法院認證的『毆妻者』?」好萊塢影星強尼戴普,在2018年被英國《太陽報》以斗大標題指出是家暴慣犯的「毆妻者」(wife beater),前妻安柏赫德(Amber Heard)透過《太陽報》提出14項暴力指控;堅決否認所有指控的強尼戴普,為此一狀告上法院,控告《太陽報》誹謗。官司纏鬥的幾年之間,強尼戴普與赫德的關係,更因為彼此互揭瘡疤、反覆指控的情形下越來越惡化,雙方各執一詞、有如羅生門的家暴回憶,卻也讓兩人的擁護者對立,真相撲朔迷離。

然而強尼戴普訴《太陽報》一案,在今年2020年11月2日宣判出爐——法官判定《太陽報》勝訴,當初提出的14項暴力指控裡有12件成立,強尼戴普頓時成了法院認證的「打老婆仔」。但是攤開法庭攻防和這兩年間,雙方陸續指控對方的不堪爆料,卻又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始末。這起案件的前因後果,牽涉到那些公眾人物與親密暴力的問題?一樁「不完美的家暴案」,最後的「政治正確」贏家又在哪裡?

▌請點閱下方收聽

重磅廣播"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cccccc; text-decoration: none;">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 重磅廣播 – 198.厝若要興爛故事?強尼戴普家暴案「法院認證毆妻仔」始末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在2009年因拍攝《醉後型男日記》(The Rum Diary...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在2009年因拍攝《醉後型男日記》(The Rum Diary)相識,2015年結婚,婚姻維持了15個月。 圖/路透社

▌話說從頭,一段網內互打的開始......

強尼戴普與安柏赫德在2009年拍攝《醉後型男日記》(The Rum Diary)相識,2015年結婚,但婚姻僅維持了15個月。2016年5月赫德前往洛杉磯地方法院申請保護令控訴戴普對她施暴,並在8月離婚,兩人庭外和解。強尼戴普支付700萬美元(新台幣2.1億元)和解金,希望兩人的關係就此落幕,但沒想到這只是個開端。

2018年4月《太陽報》這篇總編輯Dan Wootton的評論,除了提醒世人強尼戴普是個「毆妻者」外,更羅列了安柏赫德提出的14項暴力指控:包括他濫用酒精藥物後毆打妻子、扯著她的頭髮在公寓拖著走、讓她臉部瘀青、嘴唇撕裂等,還有多次威脅辱罵要殺死她等,暴力有時長達數日。這儼然使強尼戴普形象大崩壞,都讓這位剪刀手愛德華忍無可忍決定提告誹謗。

此時,原本只將矛頭對準《太陽報》的強尼戴普,應該沒想到前妻竟又於同年12月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我為反抗性暴力而發聲,卻被我們文化報復。這必須改變〉聲稱自己是家暴受害者,也讓強尼戴普氣得在維吉尼亞法院控告前妻誹謗,並要求5千萬美元賠償金。他也聲稱赫德在婚姻期間劈腿偷吃,與詹姆斯法蘭克、艾隆馬斯克等人約會開始反擊。

這場註定不是完美的家暴案,也讓社會對於「政治正確」的討論,受到嚴重挑戰。圖為赫德...
這場註定不是完美的家暴案,也讓社會對於「政治正確」的討論,受到嚴重挑戰。圖為赫德2016年在洛杉磯高等法院外。據她所述,臉上的瘀青為遭到丈夫強尼戴普以手機毆傷。 圖/美聯社

2016年,儘管雙方已經離異,但接著女方控訴男方施暴、男方反咬女方才是施暴者、更...
2016年,儘管雙方已經離異,但接著女方控訴男方施暴、男方反咬女方才是施暴者、更指稱女方在離婚前就劈腿偷吃,種種爆料讓整起事件日漸複雜。圖為強尼戴普離開法院。 圖/路透社

變化萬千的風向,隨著兩人爆料搖擺不定。2019年2月後,強尼戴普決定不再隱忍,他揭露多個錄音檔指出安柏赫德才是施暴者。例如以酒瓶砸他導致小指削斷、毆打他臉部等。

雖然前妻反駁出於自衛,但錄音檔中卻又有「是我先動手的」(I did start a physical fight.)等發言,不禁令人聯想赫德是否想挾著 #MeToo的風向,誣告前夫。

今年7月隨著審判的展開,雙方諸多證據提出,令外界為之駭然的床上大便照,更讓許多人相信強尼戴普也遭受前妻的精神虐待,網路出現許多影迷成立的#JusticeForJohnnyDepp hashtag聲援他。一連串赫德失序且施暴的證據,也引發外界對於「女性誣告家暴」的反感。

此案受到最大傷害的,除事主兩人,也包括他們對對方的指控,背後所代表的諸多價值。例...
此案受到最大傷害的,除事主兩人,也包括他們對對方的指控,背後所代表的諸多價值。例如強尼戴普提出自己受暴的情景,也引發許多男性共鳴。因長年的性別刻板印象,造就男性往往成為絕對施暴者的假想,使得強尼戴普在該段時間中,成為承受親密關係暴力,卻被忽視的男性代表之一。 圖/《神鬼奇航》系列電影劇照

▌不完美家暴案,最後的「政治正確」贏家在哪裡?

這場註定不是完美的家暴案,讓「政治正確」受到嚴重挑戰。猶記得安柏赫德在甫離婚之初,就宣告將半數和解金,相當於1億台幣捐給美國老牌NGO──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讓她的正面形象水漲船高。除了ACLU讓她成為女權議題大使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提名她做人權大使,2017年開始的 #MeToo運動,安柏赫德也以「家暴倖存者」的姿態出面發聲。

但隨著官司展開,吹來吹去的風向成為法院攻防的手段之一。強尼戴普提出的許多證據指涉安柏赫德可能有誣告的可能性,這不只對形象正面的赫德產生巨大傷害,讓許多人要求ACLU撤銷她的大使頭銜,更使部分對 #MeToo運動反感的輿論有了批評的口實。

另一方面,因為《太陽報》報導而聲稱在0.6秒鐘從「灰姑娘變成鐘樓怪人」(Cinderella to Quasimodo)的強尼戴普, 確實在提出反擊證據後,風向丕變,原本一落千丈的形象逐漸轉化成非典型的家暴施暴者。而男性因性別刻板印象所造就的絕對施暴第一印象,也開始重回輿論中,支持者和部分媒體開始將安柏赫德冠上「雙面人」、「拜金女」的標籤,原本《水行俠2》擔綱女主角的赫德,也遭網友強力要求撤換。

強尼戴普兩位前任伴侶。左為法國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Vanessa Paradi...
強尼戴普兩位前任伴侶。左為法國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Vanessa Paradis),右為演員薇諾娜·瑞德(Winona Ryder),兩人均曾出面替強尼戴普澄清,表示交往過程中,強尼戴普並未對她們有暴力行為。 圖/美聯社

強尼戴普和安柏赫德這兩人在這場官司的輿論中,無一倖免,形象和演藝工作都受到衝擊。如果說有誰是贏家,肯定就屬《太陽報》了。在《太陽報》勝訴後,總編輯Dan Wootton洋洋灑灑發表「這勝利屬於安柏赫德!」貌似定調赫德是傳統家暴案件中的受害者,報社姿態好比重回道德制高點上。

這也不禁也令人反思,即使安柏赫德不是完美的被害者,強尼戴普也並非傳統想像中的施暴者,這場親密關係中的彼此傷害,難道只能淪為小報消費的一環?只因雙方都是好萊塢巨星?

不要忘記了,如果一般人都同意家務事很難在法院做出裁斷,親密關係更是難以被輿論戰隊的「對或錯」一言以蔽之。這場誹謗案是針對《太陽報》所述的報導真偽做出判斷,因而不涵蓋安柏赫德是否攻擊強尼戴普做出判斷,家暴全然複雜的面貌,還是難以在這次的審判中被全然揭開。

或許仔細一想,傷害最大除了事主兩人,也包括這兩人為指控對方背後所代表的諸多價值。像是《太陽報》一開始報導中的說詞,就是以J.K.羅琳來襯托立場。過去一向不避諱被貼上「女性主義」標籤的J.K.羅琳,立刻受到外界質疑她力挺戴普,是否是換了位置換了腦袋。而因為安柏貼上的 #MeToo標籤,也讓運動理念受到部分反擊。面對媒體的全面收割,在親密關係中承受傷害的當事人,和政治正確背後的價值脈絡,在這場娛樂新聞的背後似乎不過是個美好陪襯。

強尼戴普控告《太陽報》誹謗案,或許不會隨著判決出爐落幕。強尼戴普律師表示,審判過程有「缺陷且墮落」,依舊主張女方說謊,未來不排除上訴。而強尼戴普控告前妻赫德的誹謗案仍在審理中,安柏赫德也以一億賠償金反控強尼戴普要「毀了她的事業」。外界預期此次判決將影響到未來訴訟,讓這起不完美家暴案的媒體效應及對各式議題的傷害,恐怕只能持續下去。

回歸到司法專業,或許才是對兩人最有利的結果。畢竟,當親密關係被放大到網路上檢討,...
回歸到司法專業,或許才是對兩人最有利的結果。畢竟,當親密關係被放大到網路上檢討,永遠難以被輿論戰隊的「對或錯」一言以蔽之。在關係中承受傷害的當事人,和政治正確背後的價值脈絡,在這場娛樂新聞的背後似乎不過是個美好陪襯。 圖/路透社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拉姆的悲劇:中國藏族網紅命案後...依然無望的家庭暴力陰影?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埃及蘇伊士運河旁,一名男子目送卡達籍的液化天然氣載運船。 圖/路透社

俄國油氣OUT!歐洲能源大洗牌,有哪些戰略新夥伴?

2023/09/22
圖為2023年3月11日立陶宛獨立紀念日典禮。 圖/美聯社

立陶宛力挺台灣的理由?東歐民主小國的戰略思考

2023/09/22
烏克蘭哈爾科夫,即使城市戰火肆虐,但地方政府為保學童持續接受教育,將地鐵站改造成...

烏俄戰火下的開學日:讓學童重回日常的哈爾科夫「地鐵教室」

2023/09/15
利比亞德納居民望著被洪水摧毀的城鎮。 圖/路透社/Esam Omran Al-F...

利比亞世紀洪水:近乎滅城的德納背後,是異常氣候加「人禍」釀災

2023/09/15
9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公布新的內閣改組以及自民黨高層人事名單,圖為本次新內...

解讀日本內閣改造:岸田文雄塑造「總主流派」,佈局2024大選保衛戰

2023/09/13
「平時純樸的村民,震災後卻成了最恐怖的暴力?」 圖/2023年改編電影《福田村事...

虐殺孕婦幼兒的福田村事件:關東大地震後的謠言與「民眾暴力」

2023/09/01

最新文章

遊玩《決勝時刻》(Call of Duty)這系列第一人稱射擊的戰爭遊戲也常是美...

備戰吧!遊戲中的戰爭呈現:電玩與現實戰爭的微妙關係

2023/09/28
史景遷《婦人王氏之死》從小人物故事一探中國清代地方社會。 圖/報系資料庫

山東郯城殺人事件:史景遷《婦人王氏之死》,解謎清國小城的歷史現場

2023/09/27
圖為東京地鐵上的優先席。 圖/美聯社 

日本優先席的社會實驗史(上):那個不能坐的位子?嗡嗡大使炎上事件

2023/09/27
地鐵上的「讓座之亂」屢屢成為日本輿論爭議焦點。 圖/歐新社 

日本優先席的社會實驗史(下):電車「讓座之亂」的國民自我修養

2023/09/27
由左到右的人物依序為:史家陳寅恪、演員黃子華以及倫敦牆塗鴉客一鵲。看似不相關的三...

詮釋爭奪戰:從史家陳寅恪、演員黃子華、塗鴉客一鵲解讀「隱藏劇本」

2023/09/25
俄羅斯區域電影《窒愛家鎖》劇照。 圖/2021年台北金馬影展

用鏡頭重新定義俄羅斯?俄國「區域電影」擺脫官方敘事的突破與挑戰

2023/09/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