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重磅廣播/瘟疫療養院?美國柯克蘭疫情混亂的「長照防疫」啟示錄

2020/03/14 轉角說

2月底在華盛頓州柯克蘭市的一間長照安養機構「人生照護中心」(Life Care Center),出現美國首位因疫情死亡的病例後,潛伏的院內感染危機立即爆發,安養中心的住民與員工陸續出現疑似症狀;全美確診死亡人數中,竟超過半數來自這家人生照護中心。 圖/路透社
2月底在華盛頓州柯克蘭市的一間長照安養機構「人生照護中心」(Life Care Center),出現美國首位因疫情死亡的病例後,潛伏的院內感染危機立即爆發,安養中心的住民與員工陸續出現疑似症狀;全美確診死亡人數中,竟超過半數來自這家人生照護中心。 圖/路透社

主持人/編輯七號、八號、糖蜜

「說好的人生照護,卻只能在疫情中等死?」美國在武漢肺炎疫情的嚴重擴散下,已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如今美國境內的疫情發展已出現大幅變化,2月底在華盛頓州柯克蘭市的一間長照安養機構「人生照護中心」(Life Care Center),出現美國首位因疫情死亡的病例後,潛伏的院內感染危機立即爆發,安養中心的住民與員工陸續出現疑似症狀;全美確診死亡人數中,竟超過半數來自這家人生照護中心,原本在當地有著極高評價與服務品質的安養機構,為何成為感染惡化的病毒之家?面對疫情時每一步的疏忽與差錯,未料卻步步鋪墊成險境——柯克蘭人生照護中心並非個案,安養機構的運作特性有哪些防疫風險?直接關閉安養院就能一勞永逸嗎?封院隔離之後,生命照護問題仍是殘酷的考驗。

▌請點閱下方收聽

「人生照護中心」是一間位於華盛頓州柯克蘭市(Kirkland)的社區安養院,內部設有100多個床位與180名員工,提供當地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長期照護。柯克蘭人生照護中心的住戶親友、學生志工,以及醫護、消防人員等往來十分頻繁,但與當地社區的緊密連結,卻反而成為病毒擴散的潛藏危機。在2月29日出現首起死亡病例後,照護中心隨即「封院隔離」,但一連串飽受家屬爭議的防疫措施,反而讓整個社區籠罩在唯恐「群聚感染」的身心壓力之下。

截至13日,柯克蘭市人生照護中心已累計26起死亡病例,但因為病毒試劑不足,儘管所有住戶已經檢測完畢,但仍有部分員工還在等待篩檢。無法確認確診病例的當下,各方統計亦頗為混亂。根據當地媒體《柯克蘭報導者》(Kirkland Reporter),目前院內已有約65人移轉至醫院,且有1/3以上的員工出現疑似症狀。

在2月29日出現首起死亡病例後,照護中心隨即「封院隔離」,但一連串飽受家屬爭議的防疫措施,反而讓整個社區籠罩在唯恐「群聚感染」的身心壓力之下。圖為防疫人員進入「人生安養照護中心」內檢查、消毒。 圖/路透社
在2月29日出現首起死亡病例後,照護中心隨即「封院隔離」,但一連串飽受家屬爭議的防疫措施,反而讓整個社區籠罩在唯恐「群聚感染」的身心壓力之下。圖為防疫人員進入「人生安養照護中心」內檢查、消毒。 圖/路透社

從第一起死亡病例出現,至今已經過了將近半個月。柯克蘭人生照護中心過去在州內的安養機構考核中,照護品質都受到官方極高肯定,為何從疫情爆發到後續防疫,卻顯得十分混亂?儘管官方強調還需要深入調查,但不滿的安養院家屬、消防人員近期卻紛紛現身,針對柯克蘭人生照護中心的隔離政策、資訊不透明等問題,提出強烈質疑。

根據院內通報紀錄,柯克蘭在2月19日就已有疑似病例被移轉至醫院進行隔離治療,但直到首起病例出現的2月29日,這10天的「防疫空窗期」,院方卻沒有公告院內已出現疫情可能爆發的威脅,也沒有採取立即隔離、疫情檢測等應對措施。

「空窗期」期間,院方持續開放親友、志工,以及醫護人員造訪。同時,院內有「疑似流感」的通報卻大幅增加,甚至有當地官員向《紐約時報》透露:早在2月29日、正式通報院內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病例的前2天,消防人員移轉疑似病患到醫院時,就已有2起「未知是否中標」的死亡病例,但直到目前院方仍並未就此給出明確說法。

有當地官員向《紐約時報》透露:早在2月29日、正式通報院內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病例的前2天,消防人員移轉疑似病患到醫院時,就已有2起「未知是否中標」的死亡病例,但直到目前院方仍並未就此給出明確說法。圖為接送照護中心病患的消防隊員。 圖/路透社
有當地官員向《紐約時報》透露:早在2月29日、正式通報院內第一起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病例的前2天,消防人員移轉疑似病患到醫院時,就已有2起「未知是否中標」的死亡病例,但直到目前院方仍並未就此給出明確說法。圖為接送照護中心病患的消防隊員。 圖/路透社

院方針對疑似病患的資訊不透明,不僅將來往人員置於感染危機當中, 醫護、消防人員頻繁進出照護中心,更可能加速社區感染蔓延。加上美國長照體系長期遭遇人力不足問題,許多柯克蘭員工早在封院隔離前,就曾到過多家安養中心支援。目前鄰近的安養機構,也有2家出現了確診病例。空窗期間的頻繁人流,不只讓接觸史追蹤難度提高,更恐擴大社區感染範圍。

而在正式通報確診死亡病例後,院方配合州內的隔離政策,緊急將住戶限制隔離於房間裡。但突如其來的關閉隔離,卻未能妥善通知住戶家屬,資訊混亂、溝通不良下,更令住戶與家屬措手不及。

目前安養中心內的住戶仍有47人,因為確診隔離或其他照護需求等考量,仍待在院內。部分患者即便確診,也因為當地醫院無法負荷大量病患,許多非急症病患仍被遣回安養中心照護,在院內進行隔離。雖然院方高層再三強調注重住戶安全,但如何保證確證患者與其他住戶的確實隔離?院方交代內容仍含糊不清。亦有家屬質疑表示,原本負責聯繫病情進度的照護人員,卻在安養院隔離期間不知是確診重症送醫?還是自主因故離開?

目前安養中心內的住戶仍有47人,因為確診隔離或其他照護需求等考量,仍待在院內。雖然院方高層再三強調注重住戶安全,但如何保證確證患者與其他住戶的確實隔離?院方交代內容仍含糊不清。圖為「人生照護中心」住戶隔著玻璃與家屬互動。 圖/路透社
目前安養中心內的住戶仍有47人,因為確診隔離或其他照護需求等考量,仍待在院內。雖然院方高層再三強調注重住戶安全,但如何保證確證患者與其他住戶的確實隔離?院方交代內容仍含糊不清。圖為「人生照護中心」住戶隔著玻璃與家屬互動。 圖/路透社

「健康的人住在裡面都有感染危險了,更何況是原本就虛弱的人?」針對家屬的防疫疑慮,院方強調:若住戶檢驗結果顯示未確診,在人權考量下,並不會限制其人身自由,家屬得以將住戶接送回家。但非專業照護的家屬,要如何照護高齡、慢性病患者?接回家後,又會否因爲病毒潛伏,導致疫情擴散?種種疑慮也讓家屬陷入兩難。

「我擔心最後導致她死亡的不是病毒,而是孤獨與無助將她擊垮。」一名高齡住戶的家屬表示。除了感染危機,因爲隔離政策而與外界隔絕,與日本「鑽石公主號」相似的心裡恐慌,也正在柯克蘭蔓延。

事實上,柯克蘭人生照護中心的防疫問題並非特例。雖然因應各國長照文化的不同,隔離政策為社會帶來的問題有所差異,但由於高齡、慢性病患者是肺炎本就是高危險群,再加上安養院的人員往來特性,無論在美國國內、或其他國家的安養機構,都可能遭遇同樣的疫情衝擊。

「我擔心最後導致她死亡的不是病毒,而是孤獨與無助將她擊垮。」一名高齡住戶的家屬表示。除了感染危機,因爲隔離政策而與外界隔絕,與日本「鑽石公主號」相似的心裡恐慌,也正在柯克蘭蔓延。「人生照護中心」住戶因隔離政策,必須待在房間中。 圖/路透社
「我擔心最後導致她死亡的不是病毒,而是孤獨與無助將她擊垮。」一名高齡住戶的家屬表示。除了感染危機,因爲隔離政策而與外界隔絕,與日本「鑽石公主號」相似的心裡恐慌,也正在柯克蘭蔓延。「人生照護中心」住戶因隔離政策,必須待在房間中。 圖/路透社

像是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在全國封城後,也出現部分高齡者擔心感染家屬,「自我隔離」、不與親友接觸的現象。近年義大利安養機構的概念,逐漸較為民眾接受,有部分機構也因應疫情通知家屬「不開放探親」,改採取視訊、電話聯繫等遠端互動,希望降低感染機率。不過這樣的方式,對於有語言或肢體障礙的患者來說,卻又是另一個挑戰。

除了歐美,日本名古屋及兵庫縣的安養機構,也有出現群聚感染的威脅。厚勞省採取的做法則是:若院內出現感染病例,將直接關閉安養機構「全院隔離」;或將住戶遣送回原住處後,整個機構停止運作。

但關閉安養機構,卻是一個煎熬的決定——這些老人照護,後續要由誰負責?誰能承擔生命消逝的重量與責任?「封院隔離」,又真的對防疫有效嗎?安養機構在疫情爆發下,種種問題不僅突顯「長期照護」在人力資源缺少下,本就承擔著血汗壓力,病毒來襲時的每一步決策,更有著千斤重量與影響。

關閉安養機構,卻是一個煎熬的決定——這些老人照護,後續要由誰負責?誰能承擔生命消逝的重量與責任?「封院隔離」,又真的對防疫有效嗎? 圖/美聯社
關閉安養機構,卻是一個煎熬的決定——這些老人照護,後續要由誰負責?誰能承擔生命消逝的重量與責任?「封院隔離」,又真的對防疫有效嗎? 圖/美聯社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轉角說

轉角國際編輯台:「在國際新聞之後,讀懂新聞;世界趨勢之前,掌握趨勢。」

作者文章

以色列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總理納坦雅胡濫權又不肯停戰,將他比做暴君、獨裁者。 ...

以色列逾10萬人上街反政府:納坦雅胡深陷政壇內鬥與「破壞憲政」指控

2025/03/28
香港首富李嘉誠。 圖/路透社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給美國:中國不滿,但能夠插手破壞交易嗎?

2025/03/27
2024年10月30日,川普至威斯康辛州造勢,因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川普的支持者稱...

回望2024/意外的熱門文章?轉角國際「深度專欄」閱讀排行榜

2024/12/27
海棠文學城的多位中國耽美作家被捕,遭判刑、罰款,引起眾多讀者不滿。 圖/抖音

海棠耽美作家抓捕案:多位中國作者遭重判,與警方「遠洋捕撈」的執法醜聞

2024/12/26
米雷伊在紐約證交所敲響開盤鐘。 圖/美聯社

被遺忘的報導:阿根廷狂人總統的「打掉重練救經濟」,後來呢?

2024/12/19
加薩人民面臨多年封鎖與空襲,以擅長運用有限物資度過生活。圖為2023年8月資料照...

站在「創傷同心圓」外側:面對加薩人道危機,我們如何伸出援手?

2024/12/11

最新文章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圖為2018年美國「國家社會主義運動」支持者舉行集...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反思歷史修正主義與極權符號再現

2025/04/17
左為元世祖忽必烈,右為蒙金戰爭中的騎兵。 圖/維基共享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元代中國走向國際的「歐亞大交流時代」

2025/04/17
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造成經濟震盪,股市暴跌讓許多投資人哀叫「要去睡公園了」。圖為...

「財務創傷」讓你擔心睡公園?如何讓心理在經濟戰爭中免於震盪

2025/04/17
圖為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歌劇院上演的《杜蘭朵公主》,扮演杜蘭朵公主的是義大利女高音歌...

音樂中固化的歐洲中心主義:仍在演出「野蠻東方」的《杜蘭朵公主》

2025/04/16
德國3月3日舉辦「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反對極右派另類選擇黨的陣營將其黨魁為德爾做...

當美國《取消文化》傳進德國:圍堵極右民粹之戰,如何加速民主文化的崩解?

2025/04/15
本屆大阪萬博還沒正式開幕,就已經籠罩在烏雲之下。圖為2025大阪萬博的吉祥物「脈...

2025大阪萬博是翻身機會,還是加速衰退?夢洲「負面遺產」能否復刻榮景

2025/04/11
Top